這次名美美術教育來給大家聊一聊日本的服裝設計師怎麼就這麼牛?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巴黎,幾位來自日本的服裝設計師打破了被西方統治了一個世紀的現代時尚流行規則。這幾位服裝設計大師的成功是因為設計有別於西方,具體來說是因為有東方美學,而這恰恰是被西方人所看重的。 那麼這一眾設計師真的只是因為設計中帶入了東方美學的靈感和他們的才華橫溢嗎?筆者認為,答案是否定的。
Yamaguchi Sayoko & Takada KENZO
at Paris - October 1978
這裡還有一個時代背景的因素。日本設計師崛起的時代和日本經濟崛起的時代,以及日本大企業崛起的時代是吻合的。如果要定義日本服裝設計師的成功的話,在二戰後西方主導的國際話語權下,服裝領域有了東方人的一席之地,這是具有創新性的,就是我們東方設計師的成功!
有的同學猜想說,這也能是因為日本人的工匠專注精神?
要知道日本人這種精神不是80年代突然才有的。在現代服裝領域,西方世界已經主導了100年以上,為什麼偏偏是二戰後的70、80年代開始日本設計師開始集體成功?一戰前,作為具有封建性質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日本已經很強大了,並且在國際社會有話語權,同時紡織業也很發達,為什麼那時日本設計師沒有集體成功呢?
日本GDP從70年代開始起飛,也開始有了國際話語權
二戰前,日本的國力在世界排名連前五都沒有,西方也不會正視日本。二戰後,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和政治目的開始在各個方面扶持日本。從70年代開始,日本GDP趕超德國;到80年代,日本經濟碾壓德國,位列世界第二。經濟能力僅次於美國,超過了西方所有發達國家,比如英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同時,日本也有了東芝、索尼、松下等一大批世界級的大型企業。
1989年,日本人購買的美國資產達到了頂峰水平。這一年6月,索尼公司宣布,他們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了美國娛樂業巨頭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此舉是索尼公司由製造業轉向娛樂業的戰略行動之一。在此之前,三菱以14億美元購買了洛克菲勒中心,這代表著美國資本主義進入全盛時期的偉大建築屬於日本人了。
美國標誌性建築群-紐約洛克菲勒中心
強大的經濟發展讓驕傲的西方人刮目相看。他們開始正視日本的存在,對日本文化感興趣,並開始了解這個遙遠的東方小國,更別說是服裝設計師了。日本經濟震撼到了西方國家和社會,當時對日本是各種研究,畢竟日本是從戰敗國中發展起來很不容易。在西方有這種輿論趨勢,加之有一批有才華有夢想、懂西方生活的服裝設計師搭著這個輿論便車,在日本大企業支持下,暴紅了起來。
日本人在服裝產業上的成功,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相比之下,中國的服裝設計師們也開始逐漸活躍在國際舞臺上,如 Uma Wang、Angel Chen、Xuzhi-Chen等都在國際上得到了廣泛關注,擁有眾多粉絲。
Uma Wang 2016 ss
我們中國的服裝製造業有著很悠久的歷史,包括日本的很多紡織品織造工藝也是從中國流傳出去的。然而在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先進的技藝而忽略了傳統技藝。因此,保留我們傳統技藝的同時進行創新再造,也成了當代服裝設計師的責任和義務。中國的設計師們在現在這樣一個時代紅利和留學熱潮下,相信馬上會在國際時尚舞臺如雨後春筍般湧出的趨勢,會有越來越多的本土品牌獲得大眾青睞,這美好的未來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