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飛日曆2019:世界遺產勝覽》
眾籌還剩9天
斯飛是成長了十餘年的文物古蹟興趣小組。斯飛成員以中國古建築為起點,十多年間深度考察、記錄國內外的眾多文化遺產。小組中不乏建築史學、美術學、考古學、歷史學等領域的青年學人,但更多的是執著追求真知的專業外人士。斯飛小組相繼出版了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簡稱「國保」)為主題的2017、2018年版《斯飛日曆》。2018年9月,推出了涵蓋4296處「國保」、近萬條古蹟名錄的《識古尋蹤:中國文化史跡手帳》(全套四冊:《北望雲閣》、《東臨青丘》、《南遊瀟湘》、《西出陽關》),即將推出與手帳配套使用的「斯飛坐標」小程序。
地球自然進化和人類歷史發展都給我們留下了大量的遺蹟,這不僅是記載時光流逝的年輪,也是漫長歲月積累的豐厚寶藏。為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了世界遺產名錄,將各國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代表性遺蹟納入國際層面的保護,使之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擬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均由各成員國提出申請,經歷年世界遺產大會審議通過。自1978年至今,已公布的世界遺產達1092項,包括文化遺產、自然遺產以及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三大類。目前世界遺產總數居前七位的國家分別為義大利、中國、西班牙、法國、德國、印度和墨西哥。
為了更好地同讀者分享對全球視野下自然和人文的感悟,歷經9個月精心籌劃製作,斯飛小組推出了以世界遺產為全新主題的《斯飛日曆2019:世界遺產勝覽》。日曆由49人攝影、29人撰文,收錄了全球五大洲、82個國家的近三百處世界遺產,通過6.5萬字精煉註解、千餘張精美圖片,領略人類發展留下的歷史遺蹟,走進彰顯地球進化的自然奇觀,日曆中既有壯麗的山川、峽谷、海洋,多樣的動植物生態系統,也有古老的遺址、城池、民居、寺廟、教堂、近代工商業及戰爭遺存等,斯飛旨在通過日曆喚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尊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構建共同的精神家園。
北京故宮倦勤齋跨頁 任超攝影
1月1日元旦頁
不斷優化內容構建
在整個日曆的製作過程中,斯飛小組集體以最大誠意和最大努力,完善內容、優化設計。在日曆內容構建上,1月1日元旦頁為中國最受歡迎的世界遺產北京故宮擔任開篇頁,而對於詞條內容與圖片的契合上,詞條作者楊煦博士不斷完善和改進了原有詞條寫作。在最初的詞條內容中,故宮的150字註解並沒有對故宮倦勤齋內的通景畫進行闡述,更改完後的詞條引入了對西方通景畫的介紹:「明清故宮(北京故宮)-Imperial Palac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Beijing-1987:明永樂年間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造紫禁城,並被清代繼承,今尚存十餘處明代建築。外朝三大殿建成後屢遭焚毀,明嘉靖朝的重建未動石臺而將三殿縮制,改變了殿屋與臺基的比例,也擾動了三殿之間的位置關係。今太和殿為清康熙朝重建。乾隆朝對宮中多個區域徹底改建,並在敬勝齋、倦勤齋等處內簷裝修探索了歐洲透視畫法營造的視幻效果。(楊煦)」此後,由於頁面調整,倦勤齋通景畫被提到了元旦之前作為插頁,但此時文字詞條未再調整,這一個故宮詞條,承擔了倦勤齋通景畫跨頁和元旦北京故宮頁的文字闡述功能。
兩大設計師參與2019日曆設計
《斯飛日曆2019》由私書坊設計師劉俊主持設計,他對《斯飛日曆2017》《斯飛日曆2018》進行了深入了解,為全新主題的2019日曆確定了面貌嶄新、又有所繼承的設計風格。面貌嶄新體現在封面裝幀形式、頁面版式,繼承體現在沿襲了一頁多圖、每個日期為對開頁的模式。裝幀形式上,雖然為鎖線膠裝,但實際裝幀形式已經與前兩次日曆不一樣,封面採用的是特製荷蘭板,文字與圖像線刻燙黑。
楊大煒的最初封面設想,波斯文明&古埃及文明
第二版封面,體型過寬的尼姆魯德守護神&鷹神
終版封面中體型纖瘦的尼姆魯德守護神
封面終版
封面中的亞述與古埃及守護神形象
斯飛小組成員、2017與2018日曆的設計師楊大煒,參與了封面的優化設計,為日曆封面注入了一股世界文明意味。他最初用速寫形式對原有日曆封面提出了意見,大家贊成方案更改後,其投入到了對封面的設計中,最初選定的伊拉克亞述古城尼姆魯德守護神與埃及孔翁坡神廟內為國王加冕的鷹神荷魯斯形象。但方案中的尼姆魯德守護神並非目前的尼姆魯德守護神,斯飛夥伴們提議原有守護神體型過寬,與鷹神荷魯斯纖瘦的形象對比起來略有不妥。此後,選定了目前的相對瘦弱的、另一尊尼姆魯德守護神作為封面形象。世界兩大文明之亞述文明、與古埃及的雙神為《斯飛日曆2019:世界遺產勝覽》領航。
豬生肖來自河姆渡遺址
2019年的農曆年是豬年,《斯飛日曆2019》所選擇的生肖豬選自新石器時代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這雖然是一頭野豬,但代表著文明的衍進,馴化它、走進它。日曆外封選用橙色為主色調。封面「斯飛日曆」四字集自北魏碑帖,封底的「如鳥斯革,如翬斯飛」選自清康熙年內府刻本《欽定篆文六經四書》,這兩處元素沿襲了2017、2018版日曆設計。
優化日曆頁面元素設計
為了更充分地展現世界遺產圖文,在設計上簡化了日期標籤設計:主要呈現公曆和農曆的年、月、日以及星期、二十四節氣和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増注月、星期的英文。頁面標註中文、英文國名。文字註解包括世界遺產的中文名稱、英文名稱、入選年份、類別及一百五十字左右的介紹,註解後標明撰寫者。世界遺產的類別中,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遺產分別標註C、N、C/N。圖片按序號順序排列,圖注後標明攝影者。
三橫照片版式
兩橫一豎照片版式
一橫一豎照片版式
兩橫照片版式
一橫照片版式,大概2019日曆中只有此頁一橫
2019日曆頁面版式更清新
在日曆版式設計上,對頁面中的照片保持了三橫、兩橫一豎、一豎一橫為主,兩橫、一橫等為輔的版式,所有日曆頁中均有留白,方便大家做每日記錄和記述,讓日曆成為真正的日曆,而不完全是一本圖冊,儘管它在主旨上還是一本世界遺產圖冊,但形式已然更豐富。
前言頁中的北京故宮角樓速寫
日曆中的速寫均由楊大煒完成
日曆設計說明中的瑪雅金字塔速寫
目錄前的盧克索神廟速寫
日曆結束前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速寫
四月風格頁的佩特拉卡茲尼神殿
五月風格頁,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十一月風格頁,黃石國家公園的森林與瀑布
20張手繪圖調節閱讀氣氛
在《斯飛日曆2019》中,讀者可以見到大致20餘張的手繪插頁,均由楊大煒獨自手繪完成,其中在每個月前,插入了該月份比較有代表性的世界遺產手繪圖,手繪圖既有文化遺產、也有自然遺產,但以文化遺產為多。月份風格頁的設置是為了強化一年12月的月份間隔。在大家欣賞世界遺產照片的同時,這些世界遺產手繪插圖也是別具一番情趣。在前言頁、日曆設計說明頁、目錄開篇頁、日曆後,分別嵌配了來自四大洲的中國北京故宮角樓、南美洲瑪雅金字塔、非洲埃及盧克索神廟、歐洲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
圖2、3由任超拍攝,圖3曾登載《華夏地理》雜誌
朱若麟提供難得一見的轉輪藏窟內景(圖3)
劉拓提供的戰後阿勒頗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