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式教育,結果只會將孩子推向自卑的深淵

2020-12-24 蘿蔔小米粥

電影《驢得水》中有這麼一句臺詞:「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我們時常會聽到過父母給我們講的話大概就是:

「你看看爸媽多不容易,你為什麼還不聽話?」

「爸媽省吃儉用,給你報了這麼多學習班,還不都是為你好」

「你有什麼好委屈的,你這樣對得起我們嗎?」

「你過得這麼好,要再多幫幫你弟弟,他還小」

仔細回味這些對話,無不透露著道德綁架的嫌疑。

想必小時候的你肯定也經歷過這種教育形式,臺上一名煽情大師不停地煽動著臺下學生的情緒,灌輸著學生家長的不易,引來哭聲一片。

在這些大師所傳達的信息中,如果學習不好是錯、不懂得感恩父母是錯、談戀愛是錯、調皮貪玩更是錯,最重要的是,這些所作所為對不起父母和老師的付出。

孩子們想要的個性發展、公平獨立仿佛都是不應該得到的。在老師和家長眼中只有聽話或者唯命是從才是王道。

這種利用親情、孝道、感恩的教育方式,從某種意義上更是像道德綁架一樣,

為何我很是不贊同這種教育。

這種痛哭流淚式教育,真的管用嗎?

結合目前大多數的家庭教育模式可以看出,大部分是老師和家長共同配合教育引導孩子,如果真的可以通過一次或者幾次這樣的感恩式教育就可以改變現狀的話,那麼這種教育本質上就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對於10歲多的孩子三觀尚未健全,你認為他能記住幾天,也許一星期內會表現的很好,做的也很好,可是時間一長,又變回原樣。

而真正需要鼓勵家長做的是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將愛的教育貫穿起來,當然這也並不是讓家長演繹患難夫妻的悲情教育,更不是以道德標準來綁架孩子。

曾經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長馮建軍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我們今天跪父母,明天跪老師,有一天一個幫助過我們的領導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跪領導。

如果孩子受這種道德式綁架教育長期影響下去,那麼可能會出現這些情況:

唯命是從的性格,只做認為家長老師允許或開心的事情;在生活中膽小懦弱,沒有安全感被欺負了或者被侵犯了也不敢告訴父母老師;在情感上不會表達抒發自己的內心感情,極易積壓個人情感,時間久了就很有可能造成自卑。

作為父母,我們當然不願看到這種結果,如何相比道德綁架式教育,更應該提倡平等教育和愛的教育,孩子天生就是一張白紙,你要學會選擇繪畫的方式,不斷地培養他(她)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基礎,這必然與整個家庭,最關鍵的是父母的愛存有關係。愛會讓人感到安全、家庭溫暖,樹立起被接納和認可的心理反應,為孩子日後的自信、堅強,融洽的個人關係打下良好的基礎。

那麼,如何才能避免這種潛移默化的道德綁架式教育呢?我們需要做哪些轉變。

學會感謝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有很大的關係,作為父母更要以身作則,日常生活中首先就要學會感謝,感謝所有幫助過我們的人,更不能吝嗇「謝謝」這兩個字。要讓孩子知道,「謝謝」這兩個詞的重要意義。

避免時刻將回報掛在嘴邊

很多家長會不經意間說出這樣的話:「我們可都是為了你,你可要要爭氣啊」,其實父母的這句話出發點是沒有錯的,也確實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這樣會在孩子心中留下負罪感、壓迫感,如果做得不好爸媽會很傷心,孩子做起事來更是畏手畏腳。

學會放手,主動示弱

現在的父母已經很大程度上認識到過度溺愛的嚴重後果,為此我們就要先學會放手,讓孩子主動參與家庭生活,這種體驗式教育才能更深刻地讓孩子懂得父母的不易,真正學到理解他人。

培養孩子的集體意識

現在社會,人並不是獨居就能生存下去,我們需要集體需要團隊的協助配合,因此要注重孩子從小在集體中的表現,多鼓勵孩子參與集體活動,養成團結友愛的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

感謝您的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哈佛心理學家:孩子有八種跡象表明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卑的深淵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耗費五年時間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孩子有這八種跡象就表明他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自卑的深淵,肖恩庫珀提醒家長們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內心過於敏感當一個自卑的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他會將這種受批評時的委屈感無限放大,從而導致他內心十分痛苦,並且這種痛苦會反覆經歷。
  • 「我都是為了你好」:綁架式家庭教育註定會失敗!
    當下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正以這種綁架式的理念去教育子女,甚至自己犧牲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以此換來他們眼中的「最好父母」。實則是在家庭教育中「迷失自我」、「捆綁教育」的表現。以愛之名,行情感綁架之事,是很多家庭教育的悲哀,更是孩子的不幸,往往最終以付出沉重的代價為結局。
  • 「你是老大要讓著弟弟」,遭遇道德綁架式育兒,女孩一句話回懟
    大家遭遇過道德綁架嗎?在你很累的情況下,有老人要求你讓座;在你孕期沒顯懷的時候,抱著嬰兒的婦女要求你讓座;在你三十歲沒結婚的時候,家裡親人熱情幫你介紹對象,還說不結婚就是不孝……這些相信大家多多少少經歷過一些,被其他人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來批評教育甚至捆綁你,這樣的方式被稱為「道德綁架」。實際上在育兒的過程中,小小的孩童也會遭遇道德綁架。
  • 寶爸看到兩個娃落水,先救自己娃被罵自私,真冷血還是道德綁架?
    當時村裡的其他人都趕了過來,另一個孩子的父母更是在池塘邊大聲哭鬧,即便劉先生已經解釋了好幾次,說自己是來不及救人,但是依舊聽到有很多人在指指點點:「只顧自己孩子的死活,卻不管別人家的孩子,這也太冷血,太自私了吧!」「像他這種人養大的娃,也只會跟他一樣的自私,可憐了別人家的孩子!」
  • Ruler一個操作拿到水子哥一血,卻將GEN推向道德深淵,值得麼?
    是自己又亮了一個大拇指向下的表情直接就是嘲諷了一波水子哥的心態而這種行為即便是在LPL都是沒有的大家也都是充其量在推基地的時候去虐泉,亮一下自家戰隊的隊標但是像是在這種大賽的情況下直接這麼嘲諷對手從電競精神上來說是不尊重對手的表現,而雖然拳頭官方沒有明令禁止這種行為但是在賽後GEN的官博是遭到了來自LCK和LPL甚至是外國網友們的一直差評這個時候Ruler雖然拿到了一血,卻是將GEN
  • 孩子很自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陰影
    之所以孩子不合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性格有些內向自卑,孩子總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沒有存在感的孩子自然也就很難受歡迎。鄰居為此很是犯愁,畢竟孩子快要上小學了,如果一直內向自卑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鄰居也曾有意識地帶著孩子去公共場合玩,結果孩子還是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玩具被搶走了不敢說,自己被推到了不敢反抗。鄰居心疼孩子的膽小,但是也為之很苦惱。
  • 對「為母則剛」的分析實際上是道德綁架婦女
    從這些簡單的話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生活的艱辛,無論是讓一個女人還是一個孩子獨自撐起一片天地,我們所承受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2、 如何處理「為母則剛」這個句子?1: 做母親只會破壞女人的努力你為什麼這麼說?
  • 少拿「道德綁架」說事,當警察依法就得奉獻和犧牲
    青鋒在安徽省安慶市望江「17歲女孩在警察目視下溺亡」引發社會熱議中,除瞭望江雷陽派出所個別民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無良媒體給我們道德施壓、道德綁架」之外,「道德綁架」一說似乎還有不小市場。是否有人故意為之,這且不說。
  • 當道德綁架成了白手起家最廉價的武器,善良該如何存在?
    道德綁架,以道德之名,行綁架之實。人們喜歡用自己的道德標準去幹涉他人的選擇,或者是大多數人所認為的原則去對他人進行約束,在不明事情起因時,看到了一絲半點的真相,就以為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卻是變成了揚惡除善的偽人。現在有多少是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卻要充當目擊者,發表自己的見地,將人逼得有苦不能說,有冤不能訴。
  • 逼孩子外向,是最殘忍的教育
    近日,一位「虎爸」教育兒子的神操作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浙江金華火車站,巡視的民警發現了一名獨自哭泣的9歲男孩小旭。經過詢問得知,小旭的爸爸將他帶到這裡來後,轉身就走了,任憑小旭無助地哭喊,從未單獨出門的小旭,被嚇得瑟瑟發抖,待在原地,淚流滿面。
  • 孩子總不聽家長的管教?家長是時候換戰術了,試試「誘導式規勸」
    孩子就和她頂上嘴了:"你煩不煩啊?不要再說了,我不想聽。我就是要這樣。"氣得朋友就揍了孩子一頓,兩人就開始冷戰,矛盾反而激化。硬碰硬只會讓我們得不償失,大部分的家長都覺得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教了,其實是我們該換戰術了,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誘導式規勸"!一、孩子總不聽家長的管教?
  • 心理學家: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經歷,長大後會產生自卑和羞恥心
    記得之前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一個人最不喜歡的幾種負面情緒中,排行最靠前的就是自卑和羞恥感。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發現自卑和羞恥感是導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重要的負面感受。那麼導致自卑和羞恥心也是源自早年養育著做了這兩件事:貶低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己暢銷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明確介紹了,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貶低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知道你父母有沒有對你說過這些?
  • 批評教育只會適得其反,父母的關注和態度,才是孩子前進的動力
    反而變得變本加厲,孩子越來越不聽話,和父母唱反調,對著幹。 小高不讓孩子吃糖,看到孩子吃糖就一把搶過來扔掉,結果孩子經常拿零花錢到學校旁邊的小賣部買糖吃,長出了好幾顆黑牙。其實,孩子真正想要的是父母對自己的關注,以及對自己持何種態度,這才能夠讓孩子擁有前進的動力。而不斷的批評只會適得其反。
  • 第五人格:不要「道德綁架」傭兵?玩家犀利吐槽:太慫了!
    這當時是可以;溜鬼位不想救人只想修機不救人可以嗎?我們也不能強制要求別人。這次要說的就是現版本中的強力救人位-【傭兵】。求生者陣營中的救人位也有不少,但要說強行託監管節奏,救人最穩的那當然還是傭兵了。現在的排位賽中,傭兵是必不可少,一名玩家犀利吐槽:傭兵太慫了不救人,傭兵玩家回應:你這根本就是道德綁架!
  • 孩子怕生不願跟生人說話,「強迫」孩子禮貌,只會讓他更自卑
    當孩子在外出或者在幼兒園中,總是躲避他人,家長就會覺得是自己教育孩子不當,內心會產生落差。此時,多數家長會強迫孩子叫人或者和他人打招呼,而家長卻沒有想到,這種強迫式禮貌,會給孩子的性格形成和心理養成帶來一些不可逆轉的後果。二、「強迫式」禮貌給孩子帶來的後果有哪些?
  • 「別對你孩子太小氣」,專家:孩子會自卑終身,長大想翻身都難
    說到父母對孩子小氣的這個話題,其實有很多家長應該都會覺得心有餘而力不足,自己家裡條件有限,所以有的時候也會不小心把這種情緒帶給孩子,導致孩子自卑。對此專家則直接表示,家長對孩子的這種小氣,很有可能會讓孩子長大之後都難翻身。那麼如果說自己家裡經濟條件一般般的話,我們應該要怎樣來處理這種情況,避免孩子自卑呢?
  • 解析《獅子王》:別擔心孩子自卑,「自卑」也是孩子進步的源泉
    小辛巴的故事激勵了很多人的成長,小獅子從自卑到勇敢挑戰、回歸草原的過程,就像是很多人的人生軌跡,也許每個人心裡都住著一隻可愛又勇敢的"獅子王"。換個角度思考,電影《獅子王》對人生的教育意義還涉及到"自卑"這個話題,小辛巴從剛剛開始自卑怯懦到最後的勇敢無畏,經歷了一個艱辛又真實的奮鬥過程,而其中表現出來的自卑感更是很多孩子需要面對的現實困難。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當孩子出現以上異樣的舉止、言行,父母就應該及時察覺出端倪,在收到孩子的「求救信號」後,及時找方法解決,一旦孩子關上了心靈的窗戶,後期治療難度會加大,甚至造成難以彌補的創傷,有的孩子心理承受壓較大,很可能做出自殘、輕生等威脅生命的舉動。
  • 《三體》道德感十足具有聖母心的程心,為什麼會將人類推向滅亡!
    不止是我們,就連劉慈欣本人也說過,程心從來就不是一個讓人討喜的人,寫的時候也就沒想過這樣的程心會讓人喜愛,塑造這樣一位角色,只是為了推動故事的發展。劉慈欣描寫的程心是一個非常自私的,雖然看起來充滿正義感,但是的的確確非常自私。
  • 《三十而已》:貌合神離父母給孩子們「秀恩愛」的做法是道德綁架
    讓我想到,豆瓣上網友對為了孩子不離婚的回答,其實很正確,「為了孩子,道德綁架爸媽沉浸在自我犧牲的感動裡,帶給孩子只有對婚姻的恐懼和不良的親密關係。」 「一個家庭給孩子最好的牌,不是萬貫家財,不是位高權重,而是皮實,是發自內心的那種愉悅感,反之,一個家庭給孩子最爛的牌不是貧困潦倒,不是人微言輕,而是自卑,是刻進骨子裡的自我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