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每個人生下來就是自卑的,而我們所謂的成長即是一個自我努力克服自卑,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中找到自信的過程,如果家長們沒辦法在孩子深陷自卑泥潭的時候伸手拉孩子一把,那麼這種自卑感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耗費五年時間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
孩子有這八種跡象就表明他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自卑的深淵,肖恩庫珀提醒家長們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社交恐懼,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卑的孩子只會看到別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好的一面,從而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是他們往往不會思考到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沒有人希望自己狼狽不堪的畫面展現在別人面前。
儘量掩蓋自己的缺點人無完人,缺點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自卑的孩子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點,也會想辦法和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掩蓋自己的缺點,讓別人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逃避旁人對自己缺點提出的正確的觀點,從而因無法改正缺點而導致越發的自卑。
質疑別人自卑的孩子喜歡質疑別人, 通過貶低別人來獲得心理安慰,這也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這讓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優越感。
凡事追求極致自卑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會選擇追求極致,他們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非常看重旁人對自己的眼光,在他們無法做到極致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非常的失落,從而導致心態崩潰。
內心過於敏感當一個自卑的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他會將這種受批評時的委屈感無限放大,從而導致他內心十分痛苦,並且這種痛苦會反覆經歷。
只懂得服從,不懂交流「社會等級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個階級概念,它是表示自己的感受和內心行為取決於自我內心的看法和立場,當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的話,你就會變得只懂得服從,不敢反駁也不敢交流。
以長比短我們在有優越感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和更加優秀的人相比較來打壓自己,然而這些自卑的孩子長期無法做出成就,他們缺乏在優越感和自信,而且只懂得拿別人的長處來對比自己的短處,從而導致自卑心理與日俱增。
缺乏時間觀念,做事容易拖拉自卑的孩子對於任何事情都缺乏敢於挑戰的心,他們在發現自己無法實現目標的時候害怕自己會失敗,便一直拖延事情,從而導致時間觀念的缺失。
那麼自卑,到底是什麼呢?
自卑其實就是人對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凡事不如人的一種心理狀態,這也是性格的一種缺陷。
每個人最初的自卑心態其實都是由家長造成的。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而家長們卻是樣樣精通,仿佛全能的超人一般,我們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是高大威猛的,是無所不能的。對於小時候的孩子來說,我們便是上帝般的存在。
成長其實就是一個自我努力克服自卑,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中找到自信的過程,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細心的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那麼他會越來越懂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飛速的提升。孩子也會在父母不斷的肯定當中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他也會在自己各項能力飛速提高的同時摒棄自卑心理找到自信心。
但是如果家長這個上帝般的存在,在平日裡對他百般數落,總是對他發脾氣,甚至打罵他,說別人家的還是多好他有多差甚至不要他的時候,那麼這個孩子的內心便會開始變得不自信,走向自卑的深淵。
欣媽說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的,家長一味的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發自卑,從而這樣的自卑心理伴隨孩子一生,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