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心理學家:孩子有八種跡象表明正在一步步走向自卑的深淵

2020-12-18 欣兒媽的育兒日記

文\欣兒媽

編輯\欣兒媽

每個人生下來就是自卑的,而我們所謂的成長即是一個自我努力克服自卑,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中找到自信的過程,如果家長們沒辦法在孩子深陷自卑泥潭的時候伸手拉孩子一把,那麼這種自卑感很可能會伴隨孩子一生,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哈佛心理學家肖恩庫珀耗費五年時間得出的研究結果表明:

孩子有這八種跡象就表明他正在一步步的走向自卑的深淵,肖恩庫珀提醒家長們應該隨時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社交恐懼,總是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自卑的孩子只會看到別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的好的一面,從而覺得自己不如別人。但是他們往往不會思考到一個問題:每個人都希望向他人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沒有人希望自己狼狽不堪的畫面展現在別人面前。

儘量掩蓋自己的缺點人無完人,缺點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自卑的孩子很容易放大自己的缺點,也會想辦法和耗費大量的時間去掩蓋自己的缺點,讓別人無法看到自己的缺點,逃避旁人對自己缺點提出的正確的觀點,從而因無法改正缺點而導致越發的自卑。

質疑別人自卑的孩子喜歡質疑別人, 通過貶低別人來獲得心理安慰,這也是他們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這讓他們可以從中獲得優越感。

凡事追求極致自卑的孩子任何事情都會選擇追求極致,他們什麼事情都要做到最好,非常看重旁人對自己的眼光,在他們無法做到極致的時候往往會變得非常的失落,從而導致心態崩潰。

內心過於敏感當一個自卑的孩子受到批評的時候,他會將這種受批評時的委屈感無限放大,從而導致他內心十分痛苦,並且這種痛苦會反覆經歷。

只懂得服從,不懂交流「社會等級理論」是心理學的一個階級概念,它是表示自己的感受和內心行為取決於自我內心的看法和立場,當覺得自己不如其他人的話,你就會變得只懂得服從,不敢反駁也不敢交流。

以長比短我們在有優越感的時候,往往會選擇和更加優秀的人相比較來打壓自己,然而這些自卑的孩子長期無法做出成就,他們缺乏在優越感和自信,而且只懂得拿別人的長處來對比自己的短處,從而導致自卑心理與日俱增

缺乏時間觀念,做事容易拖拉自卑的孩子對於任何事情都缺乏敢於挑戰的心,他們在發現自己無法實現目標的時候害怕自己會失敗,便一直拖延事情,從而導致時間觀念的缺失。

那麼自卑,到底是什麼呢?

自卑其實就是人對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凡事不如人的一種心理狀態,這也是性格的一種缺陷。

每個人最初的自卑心態其實都是由家長造成的。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會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而家長們卻是樣樣精通,仿佛全能的超人一般,我們在孩子眼中的形象是高大威猛的,是無所不能的。對於小時候的孩子來說,我們便是上帝般的存在。

成長其實就是一個自我努力克服自卑,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中找到自信的過程,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細心的引導他走向正確的道路,那麼他會越來越懂事,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飛速的提升。孩子也會在父母不斷的肯定當中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他也會在自己各項能力飛速提高的同時摒棄自卑心理找到自信心。

但是如果家長這個上帝般的存在,在平日裡對他百般數落,總是對他發脾氣,甚至打罵他,說別人家的還是多好他有多差甚至不要他的時候,那麼這個孩子的內心便會開始變得不自信,走向自卑的深淵。

欣媽說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需要家長的鼓勵和幫助的,家長一味的打擊式教育只會讓孩子越發自卑,從而這樣的自卑心理伴隨孩子一生,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我是欣兒媽,一個立志為大家帶來育兒好文章的寶媽,喜歡我的話就關注我,幫忙點讚轉發文章支持我吧!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提示:這8個跡象,說明你正在培養一個自卑的孩子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容易操之過急,或者是聽信並實踐一些沒有科學根據的教育方法。現實生活中就有很多父母因為教育方法有誤,最後造成了無法彌補的錯誤,這也十分讓人惋惜。對此,哈佛心理學家表示:這8個跡象,說明你正在養育一個自卑的孩子。
  • 孩子有這8個跡象,一定要重視,內心可能正在變得自卑
    所以,父母首先必須能夠識別孩子自卑感的體徵和症狀,這一點至關重要。 如果不及時發現,那這種自卑將伴隨他的一生,使他社交焦慮、無法找到自我價值......甚至可以讓孩子陷入絕望的深淵,引發自殺念頭。
  • 心理學家一眼就看出,有這幾個小動作的孩子,往往是「深度自卑」
    我們都知道自卑是種很負面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人不斷地否定自我、對自我沒有一個正確的認知。其實讓人自卑的因素有很多,心理學家們通過研究得出,家庭因素和個人的性格因素還有社會因素都會讓人變得自卑。這些「小動作」可以看出你的孩子是否自卑,家長朋友們要注意看了。
  • 心理學家:孩子小時候有這些經歷,長大後會產生自卑和羞恥心
    記得之前我在一本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紹,一個人最不喜歡的幾種負面情緒中,排行最靠前的就是自卑和羞恥感。作為心理諮詢師,我發現自卑和羞恥感是導致抑鬱症等心理問題重要的負面感受。那麼導致自卑和羞恥心也是源自早年養育著做了這兩件事:貶低個體心理學家阿德勒在自己暢銷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明確介紹了,父母從小對孩子進行貶低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不知道你父母有沒有對你說過這些?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而且讀書還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的總冠軍「外賣小哥」雷海為,他就靠著自己的文學證明了自己,走向了成功之路。我國教育家尹建莉老師說:「背古詩滋養長大的孩子,他們得到的不僅是文採和詩情,實際上也成為被生活和命運多一份垂青的人。
  •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卑感
    心理學讓生活更「安全」——自卑心理你自卑嗎?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只要是人,都會有自卑感。自卑的人會條件反射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且想法是負面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的自卑都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我們的父母大多喜歡用打壓、比較的方式去教育、督促孩子,但在這種方式下,反而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喪失自信,而長大懂事後想擺脫自卑,重新樹立自信卻很難。嚴重者會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理,不敢與人傾訴心事。
  • 解析《獅子王》:別擔心孩子自卑,「自卑」也是孩子進步的源泉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每個人生來就有自卑情結,甚至是生來就自卑,這源於孩童時期我們感到弱小,必須依賴他人生活。這表明了自卑並不是一種過錯,而是孩子幼小心靈中一個非常正常且常見的心理現象。辛巴覺得自己沒有父親強大,正如現實生活中一些孩子覺得自己長得矮、吃得胖、長得醜……正是因為心中的自卑感,辛巴才會一次又一次地落入刀疤的圈套,不顧父親的教訓冒險行事,最後使自己身處險境。
  • 五本西方奇幻文:踏上魔法道路,一步步走向巔峰,沉入魔法的深淵
    推薦五本西方奇幻文:踏上魔法道路,一步步走向巔峰,沉入魔法的深淵。hello,各位網友朋友們,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推書了,關注小編告別書荒,今天給大家推薦五本轉世重生文:武道昌盛,強者輩出,一代天驕鎮魔大帝傲視天下。
  • 哈佛大學歷經75年研究發現:越來越笨的孩子,大多有這4種習慣
    現在,也有很多孩子小時候聰明、機靈,長大後卻一天不如一天,尤其是在學習上表現得非常吃力,問題出在哪呢?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格蘭特研究」教育家Julie Lythcott-Haims在TED演講中提到了一個哈佛大學歷經75年的研究——「格蘭特研究」。
  • 長大後容易自卑的孩子,大多來自這幾種家庭
    孩子自信的樹立,最初的場所是在家庭。不注意以下三個方面,很容易養出一個自卑的孩子。一、愛孩子有條件的家庭自卑,跟一個人優秀不優秀沒有多大的關係,很多優秀的人,卻依然有著很深的自卑情結。反而,小時候有沒有被無條件愛過,才是影響一個人自信的關鍵。有個學生在班上當班幹部,成績特別好,平時待人接物表現得可圈可點。
  • 孩子很自卑怎麼辦?父母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走出自卑陰影
    之所以孩子不合群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孩子的性格有些內向自卑,孩子總是一副怯生生的樣子,沒有存在感的孩子自然也就很難受歡迎。鄰居為此很是犯愁,畢竟孩子快要上小學了,如果一直內向自卑勢必會影響身心發展。鄰居也曾有意識地帶著孩子去公共場合玩,結果孩子還是一副噤若寒蟬的模樣,玩具被搶走了不敢說,自己被推到了不敢反抗。鄰居心疼孩子的膽小,但是也為之很苦惱。
  • 《黑冰》郭小鵬悲劇人格分析,內心深處的自卑是他擺脫不了的痛!
    接下來,我會從外在的虛榮、內心的保守和扭曲的人格三個方面分析一下這個悲劇人物的傳奇人生,看看這個人物是怎樣在自卑人格的束縛下,一步步走入無底深淵。郭小鵬變得像個孩子,在汪靜雯面前慢慢打開了心扉。汪靜雯的知性和善良感動了郭小鵬,倆個人在一起時,他更像一個孩子,他告訴了汪靜雯自己的的過去,他向汪靜雯表達自己內心的掙扎。一顆被自卑搞得傷痕累累的內心,赤裸裸地展現在汪靜雯面前,同情的同時,汪靜雯似乎還有一絲絲地感動,是被郭小鵬對她的這份真誠感動。
  • 李玫瑾:8個跡象暴露了孩子的自卑心理,如何讓孩子自信有格局?
    但若隨著成長發展到某種程度,也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其實,如果孩子很自卑,打心底裡否定自己,小時候家長不注意,長大了自卑心理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李玫瑾說,看孩子是不是自卑,可以觀察孩子有沒有以下8個特徵。
  • 《獅子王》:別擔心孩子的「自卑情結」,正向引導可激勵孩子成長
    一·、 《獅子王》中辛巴從自卑到自信,反映了孩子的"自卑情結"作為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以"自卑感"和"創造性自我"為中心創造出了不少心理學學說,最出名的就是《自卑與超越》這本書。
  • 哈佛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3種特徵,家長別盲目阻止
    哈佛大學曾做過研究,實驗結果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大多都有3個明顯的特徵,家長們不妨對照看看,千萬別盲目阻止孩子。哈佛研究:孩子出現這3個行為,通常是智商高的表現,家長多關注話多、喜歡問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現象,經常會追著父母問為什麼:「媽媽,我是怎麼來的呀?」
  • DNF:深淵爆率再次不正常!種種跡象表明,策劃就是個「黑商」!
    自從DNF贈送了6666個引導石,許多回歸玩家聞訊趕來,可以說,這是DNF史上獎勵最為豐富的一次,當然,周年慶活動除外,可能是DNF玩家嚴重流失,策劃才不得已用豐厚的獎勵來拉住玩家,本以為這是個徹頭徹尾的福利活動,但刷了幾天深淵後,玩家們逐漸發現了一些異常。
  • 「爸爸罵我狗屁不是」:那些自卑的孩子,背後都有著怎樣的父母?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感,這種由於低估自己而產生的負面情緒,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無人能夠倖免。 自卑是一個人正常情緒的一種,比如孩子因為輸掉了某場比賽,就有可能因為自己比別人差而產生自卑情緒。
  • 內心自卑壓抑的孩子,吃飯有3個習慣,父母需要警惕起來
    吃飯有這3個習慣的孩子,內心往往很自卑和壓抑孩子吃飯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也是從他在嬰幼兒期時喝奶時所決定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地基,便是他和父母的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以後的性格和人際交往關係。而且心理學家也曾表示,孩子的飲食習慣,將會決定他以後的性格。
  • 孩子的幾種表現可能正處在抑鬱症邊緣,父母行為或是「催化劑」?
    抑鬱症不像身體疾病有明顯的疼痛感,它帶給人的疼痛是對身心的摧毀,主要指的是心情低落、情緒消沉、自卑抑鬱、悲觀厭世,嚴重的可能會企圖自殺。 心理學家認為,抑鬱症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潛在誘因多半源於父母,你的行為是在拉孩子一把,還是推向深淵嗎?
  • 美國一步步走向疫情的深淵
    正是這樣的粉飾太平,一步步把美國帶進了疫情的深淵。  在疫情初期,也是控制疫情最關鍵的時候,美國政府曾多次發布「新冠並不危險」「新冠會自己消失」等言論。本月初,美國記者 鮑勃·伍德沃德 揭露,美國總統川普承認,他在明知道疫情嚴重性的情況下,刻意輕描淡寫,掩蓋疫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