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發展大局 重塑工業優勢
□ 大冶市委書記 王剛
「一心兩帶、多點支撐、全域一體」區域發展布局,將會給大冶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大冶湖高新區是黃石創新驅動發展的示範區,臨空經濟區是黃石臨空經濟的核心區,大冶將全力推動高新區和臨空區高質量發展,努力打造臨空創新發展帶的主引擎,輻射帶動整個發展帶高質量發展。
為進一步落實省、市委全會精神,大冶將著力打造「雙區引領、五園支撐、多點開花」全域發展格局。雙區引領——以大冶湖國家級高新區和黃石臨空經濟區為主戰場,打造引領大冶高質量發展的「雙核引擎」,有效銜接黃石「一心兩帶」戰略布局。五園支撐——立足現有的陳貴、靈鄉、保安、金山店、金湖等五個重點鄉鎮工業園區,將其打造成為黃石「N園」中的「五小龍」,推動鎮域經濟強勁發展,積極呼應黃石「多點支撐」的戰略布局。多點開花——金牛、茗山、劉仁八、殷祖、大箕鋪等鄉鎮,將充分利用山水文化旅遊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健康養生養老產業;東嶽街道將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響應黃石「全域一體」的戰略布局。
「十四五」時期,大冶將按照「工程化實施、項目化推進」的方式,積極實施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五大新城——實施工業復興工程,打造先進位造之城;實施創新驅動工程,打造創新活力之城;實施築巢引鳳工程,打造現代空港新城;實施文化傳承工程,打造歷史文化名城;實施城市創建工程,打造宜居幸福之城。
與此同時,大冶將全力做好補短板、強弱項文章,讓「十四五」發展更有質量。「十四五」時期,大冶將把重振鎮域經濟作為重點發力方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塊狀經濟,推動鎮域經濟強勁發展,重塑工業發展優勢,助力大冶「百強」路上持續進位。
在此基礎上,大冶將努力補齊創新驅動短板,全力推動全區域、全領域科技創新。「十四五」,大冶將重點推進中醫藥顆粒、芳香產業、生態修復產業創新發展,力爭做成全國領先。
此外,大冶將努力補齊城鄉建設、生態環保及民生領域短板,努力提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水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人民滿意醫療,確保老有所養、困有所幫、住有所居。 (記者 殷珂 整理)
實施「四縣戰略」 進軍縣域百強
□ 陽新縣委書記 王建華
陽新沿江區域產業基礎優良,臨港優勢明顯,隨著億噸機制砂、華新綠色建材園等一大批重大項目落地,將為黃石打造沿江高質量發展示範帶提供重要動力源。「一心兩帶、多點支撐、全域一體」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必將實現發展水平和整體實力的提升。
《建議》「支持陽新進入全國縣域百強」。從「進十爭百」到「進入百強」,體現了市委對陽新的期待和信任。經過「十三五」時期的不懈努力,陽新已經脫貧摘帽,主導產業集約化集群化發展顯著增強,區位功能優勢更加凸顯,陽新蓄勢發力、後發趕超的態勢已經形成。未來「十四五」,陽新有信心、有底氣、有基礎,更要自我加壓、跳起摘桃,集中精力、財力推進高質量發展,逐步縮小與其他縣市差距,早日實現「進入全國縣域百強」。
「十四五」時期,陽新將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圍繞黃石「五城」建設目標和「四再」戰略部署,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改革活縣、開放興縣「四縣戰略」。
打造「一城三區三中心」。「一城」即功能齊全、特色鮮明的現代化新型縣城。「三區」即創建大黃石都市區的重要支撐區、全省鄉村振興示範區、長江中遊產業轉移示範區。「三中心」就是湖北重要農產品集散中心、區域性交通物流中心、中部地區旅遊休閒康養中心。
同時,堅持市域一體、全域黃石理念,搶抓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的契機,重點推進規劃銜接、產業承接、交通連接等,全方位對接黃石市域一體化發展,把陽新打造成全市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
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相關專項規劃與黃石「十四五」規劃體系的全方位對接,吸引一批產業項目落地,助推區域發展,加快黃陽第二通道和沿江廊道建設,加快市域一體化進程。
爭取到2025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80億元,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6個主要經濟指標在2019年基礎上實現翻番,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奮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記者 田城 整理)
聚力「五個臨空」 引領美好生活
□ 黃石港區委書記 徐莉
黃石港區將樹立全域臨空理念,聚力推進「五個臨空」戰略舉措,著力構建「兩園兩帶」產業布局,奮力建成全國現代服務業試驗區、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全域臨空先行區、美好生活引領區。
推進產業臨空。加快推進臨空商務產業園建設。集約集聚發展總部經濟、數字經濟、平臺經濟、科創經濟等新興業態;通過三鏈融合、數字賦能,推動傳統商貿服務業業態轉型升級;利用黃石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帶動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形成以「兩園兩帶」為骨架、以臨空商務產業園為核心、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臨空智能製造業為支點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科創臨空。堅持把創新擺在全域臨空的核心地位,全力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圍繞臨空黃石港建設,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依託環湖大學生科技園等載體,著力打造創客夢工廠、創業部落等新型「雙創」平臺,全面提升企業和產業創新能力,積極融入科技創新協作,做強高質量發展的科創引擎。
推進生態臨空。加快推進長江岸線復綠和景觀項目,把長江岸線黃石港段打造成為濱水綠色發展帶的亮麗引線;重點推進磁湖、青山湖、青港湖、大眾山等生態治理及沿山環湖休閒運動項目建設,打造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態公園城市。
推進智慧臨空。加快建設智慧交通,建設以「四縱七橫」為基本骨架的暢通內循環;重點推進與順豐國際機場的路網對接,形成融入武漢城市圈路網體系的聯通外循環。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及智慧化改造,加快智慧小區建設。全面推行智慧服務,推動基層政務服務「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以「紅色網格」「紅色物業」為重點,優化基層社會治理體系。
推進人文臨空。辦好更加優質的基礎教育,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挖掘華新舊址、紅樓、海觀山、卸礦機、地質裡、人民街等文化資源,打造全國工業旅遊目的地;提供更加完善的健康服務,提高全區公共衛生和健康服務質量;全面完善社會救助和保險保障體系,讓全區各層面、各群體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記者 吳高斌 整理)
錨定「五城」目標 加快「五區」建設
□ 西塞山區委書記 朱宏偉
學習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西塞山區將統一思想、凝聚共識,乘勢而上、奮勇爭先,把市委戰略部署轉化為真抓實幹的具體行動,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錨定黃石「五城」目標,加快推進「五區」建設,譜寫新時代西塞山區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錨定黃石「創新活力之城」目標,加快建設「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過去五年,西塞山區先後榮獲湖北省「科技創新先進縣(市區)」「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成效良好區」榮譽。未來五年,要進一步完善創新體系,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爭創「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錨定黃石「先進位造之城」目標,加快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西塞山區是老工礦城區,產業轉型任重道遠。未來五年,堅持「三鏈融合」,紮實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推進數字賦能、數字轉型,做大做強特鋼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智能裝備產業,鞏固提升生物醫藥產業,推動製造業邁進價值鏈中高端。
錨定黃石「現代港口城市」目標,加快建設「黃石臨港產業園區」。黃石臨港產業園區是全市「四區N園」布局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五年,對接黃石新港,積極融入黃石沿江高質量發展帶,以爭當全市「N園」龍頭為要求,認真落實「一年規拆改、兩年快起步、三年大變樣」的工作部署,加快鹽田港長江總部建設步伐,推動臨港現代服務業突破性發展。
錨定黃石「山水宜居之城」目標,加快建設「全國老舊小區改造示範區」。近年來,西塞山區搶抓政策機遇,陸續啟動實施老舊小區改造「金灣工程」和沿江綜合整治「百年鋼城、十裡秀帶」工程。未來五年,要全面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著力構建「15分鐘生活圈」,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宜居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錨定黃石「歷史文化名城」目標,加快建設「磁湖·黃荊山文旅新區」。目前,「磁湖·黃荊山文旅新區」建設已實質性啟動。未來五年,要深度開發利用工業文明和非遺文化,提檔升級西塞山、黃荊山風景區,加快建設夏浴湖溼地公園,完善城市公園體系,推進全域旅遊開發。
(記者 劉豔新 整理)
發展循環經濟 建設首善城區
□ 下陸區委書記 郭波
下陸區將結合落實黃石五大轉型、五城建設、「四再」要求,把市委全會精神和建議稿任務要求以項目化、責任化、清單化形式落實到下陸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和實施中,為黃石發展貢獻下陸力量。
「十四五」時期,全區將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優化發展空間布局,加快全域一體化融合發展;堅持改革創新,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新型基礎設施,大力加強現代化智慧城市建設;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打造生態宜居現代化城市;推動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提升下陸文化軟實力;大力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下陸,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首善城區新徵程。
全區將開拓創新、銳意進取,搶抓國家長江經濟帶、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長江中遊城市群重大戰略機遇,優化城市發展空間布局,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和引導產業聚集發展,構建錯位發展、互補融合、「含新含綠」、集群效應明顯的園區產業發展格局。著力發揮銅產業基礎優勢,打造「延鏈補鏈強鏈」的現代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閉環,建設循環經濟產業園、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以跨境電商產業鏈導入臨空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老下陸與團城山銜接,建成現代服務業發展熱土和現代化首善城區建設標杆區塊,建設臨空跨境電商產業園;構建大商業格局,加快磁湖西岸開發,以總部經濟、金融服務、高端商貿、信息科技產業為主導,建設磁湖高端商貿產業園;依託東方山健康養生文化底蘊,以大健康產業發展串起山上山下優質資源,建設以中醫養生、素食餐飲、文旅休閒、全民健身、高端養老產業為主導的東方大健康產業園。加快新老下陸城市更新步伐,依託城市更新項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煥發城區活力,建設以工業記憶文旅、片區商貿、鄰裡服務、居家養老產業為主導的城市更新文化產業園。加快構建「四圈融合、五區協同、六園並進」的全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全國循環經濟示範區、華中跨境電商集聚區、湖北大健康產業樣板區、鄂東消費核心區、黃石智慧城市先行區。(記者 萬經煌 整理)
延伸產業鏈條 做大產業集群
□ 開發區黨工委·鐵山區委
「一心兩帶、多點支撐、全域一體」區域發展布局貼合實際、振奮人心,既體現了中央省委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也體現了市委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戰略考量。
勇擔發展新使命。省、市委全會的戰略部署給開發區·鐵山區帶來了多重發展機遇。開發區·鐵山區將繼續堅持「龍頭、核心、前沿」定位不動搖,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爆發期、大冶湖核心區成熟期、基礎設施框架提升期、全域一體化形成期的「四期」疊加機遇,以大冶湖生態新區發展為核心,積極打造鐵山臨空經濟產業園、金山智能製造產業園、汪仁電子信息產業園、章山新材料產業園、太子生命健康產業園、大王綠色經濟示範園,按照「鎮園合一」的思路推動鎮域經濟強勁發展。
投身「全域一體」主戰場。開發區·鐵山區將堅持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統籌大冶湖南岸與大冶湖北岸、大冶湖生態新區與鐵山區域協調發展;加快「西優東拓、南進北連」步伐,在交通、產業、空間等方面做好統籌,加快與大冶、陽新、新港、老城區進行無縫銜接,成為全市一體化發展的樞紐核心。
當好產業發展主力軍。開發區·鐵山區將繼續夯實實體經濟底盤,全力做好強優勢、補短板文章,聚焦電子信息、智能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和新材料四大主導產業「1522」發展目標,保持招商定力,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加快項目建設落地,推動產業集群發展,把「一主三大六新」產業鏈條延伸拉長,規模做大,爭當「再造黃石工業」主力軍。
「十四五」期間,開發區·鐵山區將圍繞「五城」建設,瞄準「四再」目標,找準在全市「一心兩帶、多點支撐、全域一體」空間布局中的位置,優化形成「一核六園、全域一體」的發展格局,勇挑高質量發展重擔,強化龍頭意識,充分發揮臨空臨港臨湖優勢,深度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主動承接沿海產業轉移,努力建成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龍頭、全域一體化的核心、改革創新的前沿和國家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強力實施綠色交通、智慧園區、未來社區建設,持續推進產業發展、產城融合、營商環境「三大新飛躍」,奮力譜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
(記者 董浩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