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為你好」,別再對孩子說這句話了!尊重才是父母的必修課

2020-12-10 兩口育兒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

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這點毋庸置疑,父母各有各的方式表達愛,有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由發展。而大多數父母的愛就是為孩子規劃好每一步,小時候學什麼興趣班、大學選什麼專業、畢業做什麼工作都被父母規劃好了。

有的孩子循規蹈矩,按著父母的計劃走每一步;有的孩子會出現叛逆的情況,拒絕父母為自己安排好的一切,更希望父母能尊重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未來自己做主。

父母經常把「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掛在嘴邊,認為只有成年人才有判斷能力大人為孩子的規劃才是最好的,如果孩子現在不聽話,以後總會有後悔的時候。

王皓去年在即將面臨高考時,父母比他還都要緊張,每天過的很壓抑,好不容易熬到高考結束,以為自己終於解放,可以好好玩一場了,結果家裡每天因為自己選大學專業的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

爸爸說:金融業賺錢,想讓兒子學金融。媽媽說:醫生名聲好,地位高,兒子應該學醫,以後找對象也容易。而王皓從小就有一個教師夢,想選擇師範類院校。

父母不贊同兒子的選擇,用「我都是為你好」的話,鼓勵兒子聽從自己的安排。

王皓很無奈跟父母說道:「從小到大,我都聽你們的話,你們讓我學象棋,我都不敢說自己愛踢足球,因為怕被你們說『不聽話』,也擔心被冠上『白眼狼』;『不孝子』的稱呼。從小學開始,都是你們替我做所有決定,一直被你們這句「我都是為你好」所「綁架」著。現在我想自己做主,做我喜歡的事才有動力,才能感到幸福。」王皓的話讓父母醍醐灌頂,最終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

尊重孩子是教育的前提,孩子是有主觀能動性的人。

如果父母幫孩子做了所有決定,孩子在被動中長大,連獨立選擇的能力都沒有,以後也會是一個不敢獨自做決定、不敢獨自承擔責任的人。

教育孩子就要學會尊重孩子,那麼父母如何做到尊重孩子呢?

家長有權幫孩子分析,無權幫孩子抉擇

孩子從兩歲半開始,自我意識逐漸覺醒,會試著自己選擇、搭配衣服……但大多數時候都會被父母以各種理由阻止。

父母直接給孩子安排好,今天穿什麼衣服,今天玩什麼玩具……孩子過的都是父母安排好的生活,從小在穿衣服的審美方面沒有得到有效的發展。

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選擇,選擇是需要思考的,這樣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性。

當孩子再大一些,主觀意識特別強烈的時候,家長不要反駁。

家長的意願不代表是孩子的意願,作為家長只有分析疏導的權利,沒有最終的抉擇權。

重視和孩子溝通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所以大家需要溝通協商,權衡利弊才能作出做最好的選擇。

當父母和孩子的選擇產生分歧時,請坐下來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只要孩子的選擇是正向的有意義的,就支持孩子的選擇吧!

在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的時候,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認可和鼓勵。可想而知,孩子內心得多麼有成就感!

即使在聽完孩子的想法之後,認為孩子做的選擇考慮不周到,這個時候父母再循循善誘,或者舉例說明,我想孩子也會更能接受父母的意見。

溝通交流是增進親子感情的最好方法,希望父母即是孩子可以依靠的大山,也是可以暢所欲言的真心朋友。每一次孩子和家長的溝通都是增進親子關係的特殊通道,家長和孩子一定要學會珍惜。

【暖心寄語】

家長在養育和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孩子是獨體的生命,他有自己的人格和觀點,只是在他思想還不成熟時,往往會拿捏不好,這時作為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分析事情的得與失,利與弊。

家長不可把自己看事情的觀點,強迫給孩子聽從,最終的決定權應該留給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自己人生自己要掌握。

【每日一問】

你有沒有把自己的觀點強加過給孩子?歡迎大家分享自己育兒經驗,我在評論區等待大家的留言~

相關焦點

  • 好父母的修煉準則:從不說「我都是為你好」,愛孩子從「懂」開始
    成為好父母是我們的必修課,在這段徵程中,我們要了解,對孩子真正的愛,是從「懂」開始。 「我都是為了你好」,毀了多少孩子 「我都是為了你好」,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也許你的父母曾經對你說過這句話,也許身為父母的你對孩子說過。
  •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孩子:我不需要!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的殺傷力到底有多大?各位父母都來自檢一下
    我們經常會聽到:「孩子不聽話」,「孩子不懂事」,「孩子學會頂嘴了」,「孩子嫌我管得多」了之類的話語,這幾乎是讓所有父母都糾結的事情。我們因孩子的這些表現,想要去糾正他,試圖去改變他,讓他聽話,讓他服從我們家長的安排。但是結果呢?往往不是孩子越來越反叛,就是孩子離家出走,要不就是孩子試圖輕生,最後無奈收尾。
  • 「我這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害了多少人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關愛,而有些人也很樂意奉獻自己的愛心。一個人在對待他人應該保持一顆友善的心,這沒有錯,可是在幫助別人的時候,不要總是披著「我是為你好」的外衣,因為這會比惡言更具有殺傷力。前一段和朋友在一起聊天,知道了他和女朋友分手的消息,獲悉後才知道,在他們在交往的最後時刻對方總是常常提起「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也正是這句話為他們的情感畫上了句號。據他說,他們的關係本來很好,平時經常在一起,然後有一次他女朋友突然對他說:我們別這樣了,整天膩歪在一起什么正事也幹不了,幹了也總是分心。
  • 養育女孩,這3句話不要再對孩子說了,父母可別忽視了!
    說起來養男孩和養女孩那個更省心一些,肯定有很多人都覺得一定是女孩,因為男孩往往都太調皮了一些,父母管教起來會格外費心。但是女孩就不同了,她們往往都安靜乖巧,在養育的過程中父母不用花費那麼多心思。所以父母在養育女孩的過程中一定要比對待男孩子更加用心,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兒將來可以出落的亭亭玉立、秀外慧中、聰明伶俐的。那麼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有父母給了女孩那種讓她可以成長為理想模樣的教育,女孩才真的可以成長為理想的模樣。
  • 越是「無能」的父母,越喜歡對孩子說3句話,孩子都被說廢了
    「無能」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一些「無能」的話,以為是為孩子好,這樣的父母,這樣的教育方式,無疑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沒本事的父母,會經常對孩子說這些話1、「你這樣做是錯誤的」總有一些父母自以為是,看不上孩子做的任何事情,在他們眼裡,孩子做什麼都是錯誤的,只有按照自己說的做才是正確的,這樣的父母眼界狹隘,用自己的認知來判定孩子,這顯示是無知的表現。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一、這只是你以為的為我好陳銘在《非正式會談》上提到過,「這句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你的角度考量,但實際上主語還是『我』。」我們不能說「我這是為你好」就一定是虛偽的,但很多時候它的確站錯了角度。
  • 李玫瑾教授曾說:父母說的這3句話,將影響孩子的未來,少說為妙
    一位兒童心理學家說。「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鏈,從不對孩子隨心所欲地說話。」父母說的話會對孩子的情緒、智商、修養等產生深遠的影響。明智的父母,知道好話,知道壞話,知道分寸,有三句話,最好不要對孩子說。女兒死死地盯著自己的母親,一字一句的說:「從小到大你一次問過我的意見嗎?你究竟是愛我,還是在愛你想像中的那個我?」媽媽看到女兒手上的傷口也崩潰了,她滿眼通紅,歇斯底裡的喊:「你這條命是我給的,我讓你死的時候,你才可以死。」
  • 心理學家:父母的這3句話,表面是為你好,實際上可能是想操縱你
    從心理學角度看,這段關係,由於關係過於親密,所以雙方都會經常侵入對方的「個人邊界」。就像父母看孩子的日記不會覺得自己「侵犯隱私」,孩子詢問父母的收入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過於親密就一定會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控制」與「被控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平等往往是很難得,絕大多數都是一方強勢一點,一方弱勢一些。
  • 「讓你媽翻譯」這句話,請不要再說,不認真傾聽是對孩子不尊重
    曾經,我也像很多人一樣焦慮,當被別人問晗寶會說多少話的時候,我甚至懷疑晗寶說不好話是不是「不會說話」,但多次接觸和「翻譯」晗寶意思的時候,我發現孩子說不好話最焦慮的並不是家長而是孩子自己。在孩子的世界裡,他們渴望被理解、更希望家長多溝通,但有多少家長對孩子需求枉顧?對孩子結巴的話語而不耐煩?
  •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
    別再吼罵孩子了!孩子犯錯後,父母只需說這1句話,比打罵更管用疫情期間,鄭州的一位大姐被兒子氣得幾近崩潰。「我裝一袋水泥是1塊錢,4萬多塊錢,我得裝4萬袋子水泥啊!」原來,大姐是做水泥生意的,每天都起早貪黑地工作。
  • 李玫瑾:孩子頂嘴時,父母學會說這3句話,對孩子幫助更大
    「球球喝完水,把水杯放到桌子上,別摔了。」李靜直接用命令的口吻對兒子說。「你跟爸爸喝完水,也不會把水杯放到桌子上,我不放。」兒子直接懟了回去。面對兒子的回懟,李靜竟無言以對,但是她也並沒有想要緩和矛盾,而是指著孩子說:「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多理由,讓你做什麼,你做就是了。」「你跟爸爸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這樣來要求我。」球球繼續頂嘴。李靜忍無可忍,最終還是對球球動了手。
  • 白巖松:孩子的情商,比智商重要,家長要常對孩子說這4句話
    另一個孩子沒有因為輸掉比賽而流淚,反而是看到對手痛苦的時候,他也默默流淚,為他原因,他回答說:「我很擔心他。」看到這裡,我們不僅會想,這場比真正的贏家是誰呢?我相信很多父母也會與我有同樣的感觸,對孩子來說,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而這個問題,對於情商高的孩子來說,卻顯得那麼的輕而易舉。
  • 燒毀女兒靈感日記本: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毀了多少個童年
    生活中很多父母也總是因為一句:我都是為你好。而做出很多讓子女傷心的事,比如文中將女兒積攢六年靈感決定高考後動筆的小說筆記全部撕毀。家長的絕招中國部分家長有一個絕招,就是把孩子的成績和自己看不順眼的行為強行聯繫在一起。
  • 媽媽穿工作服開家長會,兒子全程黑著臉:尊重孩子是父母的必修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與父母發生一些矛盾,這是孩子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現象。有些家長眼裡的小事,在孩子心裡卻是大事,想要讓孩子打開心扉,家長應給予孩子應有的尊重。這幾天回到家裡也不愛和自己說話。媽媽想著,是不是孩子這段時間學習遇到困難了,或者是挨老師批評了。經過媽媽再三追問,兒子不耐煩地反問了一句:「媽媽,你以後開家長會能不能提前洗個澡,再換件衣服?你這樣到班級,同學和老師會看不起我的。」兒子的話讓媽媽愣住了。
  • 別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旗號教育孩子,本質上是「家庭式PUA」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免會跳出那句讓孩子感到難以接受的話:我這是為你好!這樣的話聽著是家長在關愛孩子,但本質上是一種家庭式的PUA,因此,家長千萬別打著"我這是為你好"的旗號來教育孩子。我的同事就曾經這麼教育過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變化也是一言難盡,因為在這樣的家庭式PUA下孩子活得非常掙扎。案例:作為一名控制欲非常強的母親,我的同事展現了自己異常的控制欲,凡事都要管著孩子,不讓孩子自主決定,如果說孩子有自己的意見了,同事就會用一句"我是為你好"來打消孩子的熱忱。
  • 最傷孩子的十句話,請父母嘴下留情!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提醒父母們嘴下留情,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心。同時告訴父母,應該對孩子說什麼,以及父母應該怎樣從正面的、積極的角度審視孩子、激勵孩子。01最傷孩子的10句話✎1. 你怎麼這麼笨!當別人說你笨的時候,是什麼感覺?
  • 父母教育孩子,這幾句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父母一定要牢記
    在孩子的成長中,孩子們會對世界上的每一種事物都充滿著特別強的好奇心,在這個時候,父母的正確引導對於孩子至關重要,這樣才能讓孩子對於社會的事物有更好的認知,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方式是極其重要的,父母如果經常用一些對孩子來說有傷害的話,或者是攻擊性的話,對於孩子影響極大。那麼作為父母在生活中,有幾句話是千萬不能對孩子講的,父母們一定要牢記這幾句話!
  • 做父母的常和孩子說這20句話,孩子將來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人尊重
    絕大多數家長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育孩子不能只看成績,孩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為人處世都是需要用心關注的教育問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範的對象,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行為和觀念是最深刻的。
  • 我最討厭的一句話:「我這是為你好!」
    很多人在交談中總是習慣性的就說「我這是為你好」,在溝通過程中事先就把自己抬到高舉的一端,似乎是怕自己的苦口婆心不被發現,摸著良心一句又一句的反覆:「我這是為你好。」而我卻覺得,這句話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毒藥雞湯之一,就好像你的所謂好心被我完全曲解,而我的本意你又無法苟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