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農民該是怎麼樣的模樣?吉水縣醪橋鎮西坑村國富生態農場創辦者劉國富進行了很好的詮釋。
他,從大都市回到小山村,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侃侃而談,經歷了5年的摸爬滾打,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期間,劉國富又有怎麼樣的經歷?為此,筆者進行了採訪。
「16歲那年逃離農村,是因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原始,且收入太低。33歲返回農村老家,是緣於對鄉村生態農業的理解與嚮往。生活就這樣劃了一個圈,似乎又回歸到原點。」出生於1982年的劉國富風趣地說起一路走來的經歷。
初中畢業後,劉國富與村上人一同來到首都北京,一呆就是15年。15年的時間裡,社會上有關「舌尖上的美味」與「舌尖上的安全」的話題不絕於耳,慢慢地,一個與舌尖有關的創業夢想隨之產生。隨著創業夢想越來越強烈,2015年,正值醪橋沿江路有500多畝田地轉租,得到消息的劉國富毫不猶豫地回歸鄉村,把500多畝地承包下來,走上了返鄉創業之路。
2015年,劉國富種植500畝水稻。但經驗不足,在水稻直播時,田螺吃掉了很多種子。後來,峽江水利樞紐庫區水位上漲又淹死了一批,辛勞一年下來,沒有賺到錢的劉國富欣喜多於憂愁。他認為,沒賺到錢但賺到了生產機器,更賺到了不可多得的經歷和生產技術。緊接著,劉國富決定回家承包村後整塊土地,走生態農產品生產加工與旅遊休閒觀光之路。
2016年,在充分利用政府惠農貸政策籌得啟動資金後,劉國富創辦國富生態農場。他邊做邊學,向網上學,向周邊成功人士學。隨後,他引進了紅米、黑米、糯米、玉米等10多個品種糧食,種上葡萄、瓜蔞、八月瓜、火參果、蓮藕等20多種果蔬,養殖雞、鴨、鵝、狗、黑豬等6種家禽家畜及10類水產。農場全部採用生態種養方法,就連搭建的豬圈、頂篷也是採用集發電與遮陽一體的光伏板材。
正所謂,在哪裡耕耘,就在哪裡收穫。生態種植養殖讓他的農場走上良性發展之路,生產、加工的系列農產品供不應求。2019年,他建立起生態休閒農家樂,吸引周邊市民紛紛前來農場體驗採摘樂趣和農家小灶菜香。
「2015年單純種植水稻,是因為種植技術的缺乏和創業視野的狹小。2016年,創辦國富生態農場,是緣於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和對自己要求的嚴格。」成功創辦國富生態農場的劉國富一臉平靜與自信。如今,他已是一個擁有水塘、耕地、山地面積近1000畝的生態農場主。在勞動之餘,還不忘學習,通過自學於2018年順利考上江西農業大學,成為新時代下新型職業農民。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劉國富將對農村生活的嚮往變成現實,用創業實績詮釋著「敢於有夢、勤於追夢、善於圓夢」的生活態度,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一股新的社會力量。
文/ 郭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