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無聲處聽驚雷,於無色處見繁花。」四十八年前,是一個大多數人還依靠半導體收音機來獲取娛樂的時期。慢慢地,伴隨著物質生產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再僅僅滿足於只能聽得到聲音的娛樂方式。
於是,它在大家的呼聲與期待的目光下應運而生,它就是長虹第一臺黑白電視機。隨後的幾十年裡,長虹電視憑藉自己超高的性價比得以大量生產,一時間風光不斷。
然而,就近幾年的銷量來看,曾經被稱為「彩電大王」的長虹電視銷量卻屢屢下滑,似乎是走向了下坡路。難道一代彩電大王,真的就這樣跌落神壇了嗎?
石破天驚,風靡雲湧
與現在電視的超高普及度不同,就在半個世紀前,電視無疑還是一種「奢侈品」。在當時的社會上,如果說誰家能擁有一臺電視機,可以說絕對是當之無愧的「富貴人家」了。
1972年12月,長虹第一臺黑白電視機試製成功。它的出現被稱為是石破天驚絕不為過,就此掀起了一股「電視熱」。大多數人並不了解的是,長虹並非是專業製造電視的企業。比起電視機,它的歷史還要再往前追溯二十年,一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
那是一個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時期,俗話說「落後就要挨打」,而新生的事物又往往都是脆弱的。當時的國家急需軍事企業來增強自身的戰鬥力,於是,1956年5月,長虹出現了。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絕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我國製造業一直擁有的擔當與責任。長虹作為一代彩電大王,用它自身的行動為我們生動地詮釋了到底什麼是「中國製造業精神」。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即使長虹是一個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有著影響力的企業,也有著跌落神壇的時候。
1988年,日本開始壟斷國內彩電市場,中國國產品牌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想要走出這段黑暗的時光絕非易事。就在千鈞一髮之際,當時的長虹集團董事長倪潤峰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降低長虹電視價格,打價格戰。當年長虹果然突破了這個僵局,實現了近2億的利潤。
因此,長虹當時是當之無愧的「彩電大王」,不僅橫掃國內的彩電行業,甚至連續二十年保持著國內銷量第一的記錄,直到2009年。但不久後,長虹卻開始走了下坡路,它不僅被同行遠遠甩開距離,甚至在之後的五年內虧損了近20億元。
長虹究竟為何昔日風光不再?這一切的源頭還要從長虹企業自身開始尋找。
2007年,液晶電視開始出現在國內市場,但投資成本高,又是新鮮事物,長虹並不敢將身價壓在這上面,而是斥巨資投資等離子電視。可是人民的需求卻早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液晶電視的出現,導致等離子電視的銷量大大減小,長虹為此付出了巨大的損失,不僅資金難以迴轉,而且錯失了大量市場。這就導致了長虹今後一系列戰略性失敗的開始。
其次,長虹作為一代彩電大王,跌落神壇的原因不僅如此。另一個原因就是,長虹公司的經營管理出現了很大的漏洞。
倪潤峰是一個商界強人,也曾經為長虹電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但是在2000年後,他的一些抉擇卻使長虹逐漸隕落。例如2001年,他主推一款即將被市場所淘汰的背投電視,導致長虹失去市場競爭力,與當時的主流電視漸行漸遠。
2004年,長虹董事長倪潤峰正式卸任,並由趙勇接替。此時的長虹電視產業已經是奄奄一息。
第二個失誤是長虹盲目投資美國市場,沒有注意到企業管理,原來長虹在美國的經銷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騙子,給長虹造成了三十多億的虧損額。這兩件事情無疑是給本就走向下坡路的長虹的再一度打擊。自此,一代彩電大王,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隕落。
2004年之前,彩電業務是長虹的核心業務,佔據其營業額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然而2005年後,這一數字已經縮減到了18.44%。
高層戰略性眼光的缺乏,導致長虹電視產業發展趨勢逐步下滑。一次次的虧損使長虹電視元氣大傷,負債的資產也越來越多。
資金的虧損使得長虹後續的研發工作難以繼續,廣告費用也是入不敷出。就在此時,其它的電視品牌如三星、海信、索尼已經藉此機會,佔據了大量的市場份額,此時的長虹似乎已經被主流市場排擠在外。
即使一個企業之前有著再好的群眾基礎,也不能夠止步不前,如果不跟隨時代潮流加以創新,那麼這個企業就會失去生命力,成為無水之源、無木之本,最終只能變成一口枯井、一樹枯木。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識到自己在更新換代上有著嚴重缺失的長虹,近幾年似乎也在奮力彌補。
近年,長虹啟動了智能轉型戰略,隨著網際網路的熱潮,它推出了「智慧社區下的智慧家庭平臺」,成為了國內智能融合產業布局領先企業。
不僅如此,長虹還宣布與騰訊平臺開展戰略合作,試圖與大熱的網際網路企業互利共贏。在企業不斷的創新之下,長虹成功地完成了企業現代化的發展,換上了人工智慧系統的電視,還成立了新的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實現了淨利潤的提升。
長虹以它自己長達近60年的發展歷史,為大家展示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從認真做軍工企業,到認真做電視,再到認真轉型網絡數位化,每一步都是一個腳印,雖然有深有淺,但能夠堅持就值得被我們敬佩。
正如普羅大眾的人生一樣,失敗乃兵家常事,失敗並不可怕,怕的是失敗後不認真思考錯誤的源頭,從此一蹶不振。只要有信心和敏銳的洞察力,不論是在多麼困難的時期,都能夠捲土重來。
正如當年一個國營軍工企業邁出「軍轉民」戰略轉型的那一步一樣,現在的長虹又邁出了像新時代網際網路電商的新腳步。相信只要有創新的信念和堅韌的毅力,彩電大王就不會跌落神壇,它的品牌精神會以另一種方式同我們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