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阿初先森」在義烏稠州論壇APP上發帖:
針對此事
義烏稠州論壇不少網友紛紛跟帖
發表自己的看法
這種打噴嚏現象
有人還差點失明
點擊播放 GIF 0.0M
打了個噴嚏,結果差點失明!
「啊…嚏」
這「打噴嚏」——
網友們肯定見得很多
可大家有聽說過
打噴嚏差點讓自己失明嗎?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
廣東中山的張阿姨
就碰到這種奇葩事
當場把她給嚇懵了……
因為感冒的關係,最近張阿姨的狀態一直都不是很好,那天晚上,她突然打了一個噴嚏,感覺暈暈的,簡直是「眼冒金星」。
當時,張阿姨並沒有太在意,就直接上床睡覺了。不料到了第二天,她發現症狀非但沒有減輕,甚至她的左眼,還幾乎看不見東西了。
張阿姨立即到當地專科醫院求診,醫生說她的的症狀是:視網膜脫離合併黃斑裂孔;引發的原因,就是那個不太起眼的噴嚏。
怎麼打了個噴嚏
會讓張阿姨差點失明了呢?
醫生表示,眼球與視網膜的關係,就好比手機膜與手機,它們之間是真空負壓的狀態。由於張阿姨的視網膜周邊存在裂孔,當時的一個噴嚏,會形成局部壓力,視網膜就容易發生脫離。
說起這種情況,醫生提醒大家,視網膜裂孔一般來說是視網膜脫離的「前奏」,如果不及早治療,則會形成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導致失明。
經過治療,張姨的視網膜目前已經復位,情況正逐漸趨於好轉。
視網膜脫離是怎麼回事?
視網膜脫離(retinal detachment)是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色素上皮層之間的分離。正常時,兩層之間除在視盤邊緣與鋸齒緣處有緊密連接外,其餘部分需依賴色素上皮細胞微絲狀突觸包繞感光細胞外節,以及黏多糖物質的黏合而疏鬆地附著在一起,視網膜才能發揮其生理功能。脫離部分的視網膜無法感知光刺激,導致視力下降甚至失明。
視網膜脫落
視網膜脫離可分為原發性視網膜脫離,多見於中高度近視患者、老年人;繼發性視網膜脫離,如滲出性視網膜脫離、牽拉性視網膜脫離、外傷性視網膜脫離、實體性視網膜脫離等。
該病最多見於中高度近視眼,它的發生率是非近視人群的數倍左右。中高度近視者眼球前後徑不斷增長,導致邊緣的視網膜營養供給不足,從而引起視網膜變性和萎縮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體就會從裂孔進入視網膜下,形成視網膜脫離。
外傷是導致視網膜脫離的重要誘因,它可以引起後極部毛細血管循環淤滯、視網膜振蕩與玻璃體牽引,可發生黃斑裂孔或由黃斑囊樣變性從而發展成視網膜脫離。
如何才能辨別
自己是否有視網膜裂孔的情況?
醫生告訴記者,如果存在視網膜裂孔的情況,睜眼閉眼時,一般會存在閃電感,而且會產生有很多蚊子在飛的感覺。
視網膜裂孔的高發人群
● 高度近視患者
● 老年人
● 無晶狀體眼、人工晶狀體眼人群
● 有眼外傷史的人群
建議以上人群每半年或一年進行眼底檢查,確保眼部安全。
出現以下情況就要警惕了
有可能是視網膜脫落的前兆
01看見閃光:閉上眼睛或者在黑暗的環境中,會看到眼前出現閃光。
02飛蚊症:眼前出現一些飄動的小黑影,呈霧狀,猶如眼前有揮之不去的蚊子一樣,所以被叫做「飛蚊症」。
03眼前出現黑幕:當眼前出現了一層黑幕,而且不能消失,這種情況一般都是出現了視網膜的小部分脫落,一旦出現黑幕擴大的情況就證明視網膜開始大面積脫落。
04視物變形:當視網膜脫落處於早期的時候可能不易被我們所察覺,當其脫落牽連到黃斑時,就是引起我們看到的事物出現了變形,這是視網膜脫落的重要表現。
05視物模糊但無不適:看東西相比平常模糊看不清都會出現眼睛的不適感,比如疲倦腫疼等,但是視網膜脫落所帶來的視物不清卻並不會出現眼睛的不適感,僅僅是看東西看不清。
如何保護好我們的眼睛?
為了從根本上預防視網膜脫離、黃斑變性等眼底病的發生,要從根源做起,做到預防近視的發生。
點擊播放 GIF 0.3M
眼睛晶狀體工作的示意圖
1.近距離工作被公認為是影響近視發生發展的危險因素,與近視的發展呈正相關,因此注意用眼衛生,間隔半小時應適當休息放鬆眼睛。
2.戶外活動是近視的一種保護因素。因此,提倡適當增加戶外活動時間。
3.不良讀寫習慣是近視的危險因素。寫字時歪頭、握筆時指尖距筆尖近的青少年近視患病率較高。應培養良好的讀寫習慣,保持讀寫坐姿端正,不在行走、坐車或躺臥時閱讀。
4.讀寫應在採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環境中進行,以避免眩光和視疲勞等。
5.眼保健操可讓眼睛放鬆。做眼保健操可以減少調節遲滯,改善主觀視疲勞感受,從而有助於控制近視。
6.儘量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減少光損傷的發生。
另外啊
要想避免「張阿姨式」的意外
還有個小小的妙招
打噴嚏時,保持紙巾與鼻子之間有足夠流通空間,這樣就不會損傷眼睛和耳朵。
打噴嚏看起來是小事,還是要留神注意。
來源:義烏稠州論壇APP、廣東公共DV現場、
科普中國、浙江省人民醫院、健康浙江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