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力推薦的十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2020-12-17 小鹿搞笑小品視頻

「這些牆很有趣,剛入獄的時候,你痛恨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了生活在其中;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叫體制化。」

肖申克的救贖

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而在我眼中,我看到的不僅僅是困境中關於自由的鬥爭、永不熄滅的希望,壓抑下的友誼以及善惡的歸宿。「體制化」這三個字,就是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思考。

面對無法逾越的高牆,是選擇反抗,還是選擇適應。我想這不僅僅是監獄中的犯人面對的問題,也是現實生活中每個人所面對的問題。肖生克監獄,它不僅代表一座監獄,它反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在這座監獄裡,有著對聖經倒背如流,口中宣傳著拯救之道,實際上卻濫用職權,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典獄長諾頓,以及他的打手們,海利以及其他警官,他們兇狠殘暴,不把囚犯生命放在眼裡。他們就是肖申克監獄的統治者。而統治者的工具就是博格斯三姐妹,他們威脅著其他囚犯。剩下的就是大多數逆來順受的囚犯們,也有為數不多像Red這樣,監獄中的強者,他已經摸透了規則所在。睿智老練,在肖生克監獄中混的如魚得水的人。最後就是主人公安迪,他是聖者,因為他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還救贖了監獄中的其他囚犯。這些個體不正是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廣大的市民,惡霸,當道者等等?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部電影叫做《肖生克的救贖》而不是《安迪的救贖》的原因。

安迪收到了欺辱

每個人心中都有美好的事物存在,也有陰暗的一面。監獄是約束了犯人的行為,但約束不了他們的心。但他們為什麼不抵抗,不僅僅是體制的力量。其實他們內心也有一座肖生克監獄,約束著他們的思想與情感。所以當老布和Red出獄後才會如此惶恐不安,RED甚至連上廁所都要經過別人同意。反觀現實中的我們,其實我們每個人也生活在「肖生克監獄」。教育制度,社會保障,婚姻制度,政治體制,這些制度都在無形中束縛每一個人,誰都要面臨工作壓力和生存壓力,也有少數人例外,但也僅僅是少數。

安迪和他的朋友們

隨著我們年齡成長,每個人對應試體制化的感受日益加深。考好大學,上好大學的觀念從小就植根每個人心中。在這個體制下,有些人只是盲目的學著,每天都是同樣的內容,上課,下課,學習,吃飯……形同機器人,有些人有目標,卻沒法實現。

記得高二初,我曾經問過一個朋友關於他的方向,他說他想當體育生。我絲毫不覺得驚訝,以他的毅力和身體素質,體育專業的確很適合他。但是他沒有,因為他的家人沒有同意他這麼做,認為和其他人一樣做普通考生,考個大學就好。我一直覺得挺可惜。「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不過是許許多多人的一個縮影而已,我見過太多。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過是理想罷了,有多少人能夠將自己喜歡做的事變成走出社會後的職業?並不是他們缺什麼,而是在應試教育下,那些很美好很單純的夢想都被磨滅的一乾二淨。我還記得我剛開始打球那份純真,那是每個熱愛籃球的人都共有的東西。那種夢想很美好,就像安迪說的這個世界上有一些東西,高牆無法阻擋,惡人無法觸碰到的,內心深處的東西。而現在的我們,是否已經被時間磨平了稜角,衝淡了曾經的激情,曾經的夢想早就被丟棄到某個角落,是否自甘這樣的平庸?我們都平凡,但平凡不等同平庸,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另一方面,為什麼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將最真實的自己展現出來,為什麼與人交往各自心懷鬼胎,而不是真誠相待。那是因為我們將自我封鎖了,將內心深處最美好的東西鎖在了「監獄」中,才能在這個體制的社會中自保。那是無形的枷鎖,我們何嘗不想衝破枷鎖,實現自己的夢想。找回最初那份感情,最真實的自己?

安迪逃跑的隧道

整部影片中Red和安迪的友誼就是最大的閃光點,那份情誼不是監獄能夠困住的。不論何處,即使是最黑暗的監獄中也會發光,他將原本沒有關係的兩個人聯繫在一起,最終成為一生的摯友,那就是友情。二十年的監獄生活中,他們互相幫助,以心交心,影片最後一幕他們兩在太平洋一個小島見面。兩個舊知己相擁,那是電影中最溫暖的一幕。那一刻安迪和Red才是真正完成了各自的救贖,擁抱自由。

安迪在一開始入獄時是不愛與任何人交往的,也許是他內心認為自己是無罪的,他不願意與這些監獄中犯下滔天大罪的犯人交往。RED剛剛接觸安迪曾跟他說過一句話:「肖生克監獄中的犯人都是無罪的,除了我」。在我的理解中,這句話說的是,也許每個人因各種原因入獄,他們違反了法律,他們有罪,但在人性上他們無罪。隨著安迪與RED交往,他也發現安迪這群人並不是窮兇惡極的犯人,他們人性深處也是有好的一面,甚至比那道貌岸然的典獄長和警官更加可愛。這才是他為什麼要苦盡心思寫信,為監獄求得援款,建立圖書館。因為每個人內心都有美好的一面,都有被救贖的機會。只不過在法律的體制下,他們認為有罪的人,人格也不完整,而且為大眾所接受,這就是體制對人性的誤解。在這樣體制下,所有人都會有這樣的慣性思維。難道一個人做錯了事他就一定是惡人?或者說一個人做好事他就是好人?好壞、善惡原本難分,我們都被表面現象又或者說在體制影響下的思維所禁錮。在我看來RED即使身為一名囚犯卻也比那典獄長要好得多。

安迪得到了救贖

我們都需要救贖,找回最初的自己,還有那些被埋葬的夢想和希望。這就是為什麼《肖生克的救贖》這部經典的電影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被人遺忘,因為它反映的就是現實。

相關焦點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太好看了。前一段安迪在監獄裡有朋友有用武之地,看著還挺歲月靜好的,甚至讓人感覺待在監獄也不錯。救贖了。他在監獄裡的時候救贖了監獄裡無所事事的罪犯,建造圖書館讓他們精神自由且有更高的文化追求;他輔導小年輕讓他被錄取,也是救贖;他最終越獄是對自己的救贖;影片最後他讓瑞德去找他是對瑞德的救贖。不得不說,主角真的是太偉大了。沒看時以為主角名字叫肖申克,看了影片才知道是監獄名字叫肖申克,英勇偉大的主角叫安迪。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能夠長期佔據榜首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好電影,在視聽、表演、編劇等各個方面都做得恰到好處,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然而比《肖申克的救贖》好看的、深刻的、有意思的電影有很多,問起大部分的電影愛好者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把《肖申克的救贖》當做最愛。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的同名小說以「自由、希望」為主題,影片通過監獄展現了個體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這是強制剝奪自由和高度重視紀律的特殊背景。影片的結尾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細節基本無人看懂過
    今日好劇推薦:《肖申克的救贖》在這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生的思考,但是關於主人公安迪的脫逃,但很多人好像沒有看懂。《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有一個細節,很少有人知到。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如何創造出自己的奇蹟?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著名驚悚小說家史蒂芬·金的小說。影片描寫了銀行家安迪被控謀殺了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獲刑兩個終身監禁。而後來這被證明是一場冤獄。但它讓安迪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了長達20年的歲月。《肖申克的救贖》海報對於安迪來說,肖申克監獄能囚禁的永遠只有身體,不管是監獄長的踐踏、監獄裡的暴力、還有獄中人性的醜陋,所有的這些從未讓安迪放棄心中的信念。面對瑞德的怯懦,安迪平靜而堅定地說的「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而自由的心靈總會滿懷希望的。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從上映「慘敗至今」?
    這句臺詞也如同電影中那片隨風飄飛的羽毛一樣,久久讓人難以忘懷……而在《阿甘正傳》上映後的第二年,也在眾望所歸中包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阿甘正傳》的無限風光,無疑與後面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贖》形成了鮮明對比。
  •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電影No.1、沒有家長陪同的17歲以下少年禁止...
    《肖申克的救贖》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看點? 故事簡介與排名: 《肖申克的救贖》1994年上映,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體制下隱藏在被冤屈下的掙扎19年的堅持最終越獄獲得自由他越的不是監獄是非死即生的賭注是非黑即白的選擇 亦是制度下的救贖對希望的堅定和對自由的追求反觀老布脫離了那個生活了50年的監獄無從適應社會選擇自殺對他而言 與其忙著活 不如跪著死亦是救贖
  • 《肖申克的救贖》幕後冷知識,為保護蟲子絞盡腦汁,最初譯名搞笑
    這部影片始終傳達著與命運抗爭的希望,給許多觀眾以強烈的心靈震撼。今天《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高居9.7分,已經與《阿甘正傳》、《幸福來敲門》等電影並駕齊驅,成為影迷們心中永恆的經典。事實上,《肖申克的救贖》並不是一炮而紅,在拍攝、上映和評獎過程中都遭遇諸多變數,接下來帶大家了解該影片幕後的冷知識。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
    影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影片的結局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復仇宣洩。《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 從多角度深度解讀經典《肖申克的救贖》魅力與價值所在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影片上映於1994年,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費裡曼等主演,豆瓣評分高達 9.5的優秀電影。它不僅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的多項提名,在IMDB當中被超過160萬以上的會員選為250個佳片中的第一名,併入選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輸了奧斯卡,還能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第一?
    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評選,與《肖申克的救贖》同時提名的有《阿甘正傳》、《燃情歲月》、《生死時速》、《獅子王》、《小婦人》、《低俗小說》、《夜訪吸血鬼》、《籃球夢》、《變相怪傑》、《真實的謊言》、《烈日灼人》、《飲食男女》、《絕代妖姬》、《暴雨將至》等影片,《肖申克的救贖》7項提名顆粒無收,啥也沒得到。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該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小說,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於1994年與觀眾見面。
  • 《肖申克的救贖》憑什麼是人生必看電影?
    如果說會的話,那麼,可以很負責任的說,這本書其實是特指一部叫《肖申克的救贖》的電影。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部電影是豆瓣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每一個視頻平臺上的評價都超高,基本是保持在9.3以上。影片講述的不過是一個冤假錯案加上越獄的故事疊加之後呈現的劇情,可是卻別具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