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2020-12-15 書影九點半

當年的奧斯卡角逐,#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

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

《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01若你身處深淵,不妨改變深淵

年輕的銀行家安迪,被指控謀殺罪並被判處無期徒刑後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無法為自己辯解,只有他知道自己無罪。

在那裡,他見到了那個被監獄裡其他人捉弄、大哭著說「我不該在這裡,我想媽媽」的小胖子在來到肖申克的第一晚就活活被殘暴的獄警打死。

在肖申克,沒有人會在乎他人的死活,死的人連名字也沒能留下。

他也遭遇到監獄裡漫長的痛苦折磨與侮辱,但這些都沒能使他放棄生的希望。

他交到新朋友,年復一年向州政府寫信,接洽圖書館、慈善團體,把臭烘烘的儲藏室改造成了新英格蘭最棒的圖書館。

他始終在努力地把生存著變成生活著,努力對生活充滿希望。

命運給他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讓他從雲端跌落塵埃,這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落差,可安迪始終沒有屈服於命運。

生活有時太難了,我們需要自我救贖。

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在身處絕境時對生的欲望有多強烈。

安迪用一把小小的石錘,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在他人看來要花六百年才挖得通的隧道,爬過及其髒臭的五百米下水道,成功越獄,成功獲得了自由,獲得了新生,也成功實現了自我救贖。

困難荊棘在人生道路上長布,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當困難將人打倒寸步難行,成為深淵,有的人於深淵中怨天尤人,從此一蹶不振;有的人陷落深淵,但始終保有對生活的希望,改變深淵,戰勝深淵。

大多數人缺少的,正是安迪那種,若深淵讓我深陷其中,那我就戰勝深淵的魄力與勇氣。

而對生活不滅的希望,是擁有這種魄力與勇氣的前提。

02打敗一個人的不一定是生活,而是那顆對生活充滿恐懼的心

在肖申克監獄中住了五十年的老布,在聽到被假釋的那一刻,並沒有終於得到救贖的興奮,而是絕望地挾持了前來道喜的獄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他繼續留在肖申克。

出獄後的老布,用佝僂蒼老的身軀和滿是病痛的雙手努力適應著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但結局宣告失敗。

他對這樣的生活充滿恐懼,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顯然,這不是老布追求的「救贖」。

五十載的監獄生活使他「制度化」,早已不想去追求出獄、追求新的生活。

在老布看來,在肖申克裡救下一隻掉下鳥巢的烏鴉並悉心照顧、管理一個小小的圖書館、和一群熟悉的獄友一起吃飯聊天,這才是他熟悉的生活,這才是他在漫長的監獄生涯中找到的救贖。

這種現象折射在現實生活中,極其類似於我們如今所說的「舒適圈」。

所謂舒適圈,就是我們常常會於無形之中給自己的生活營造一個界限。我們只在這個界限中做自己熟悉的事,和熟悉的人交往,過熟悉的生活方式,所有的一切在自己看來都是可掌握可規劃的。

當邁出這個界限,遇到陌生的人,陌生的事,陌生的生活,遇到的一切超過預期後,我們就會退回到自己的圈子裡。

我們無法評判一個人不願走出舒適圈到底是對是錯,只是對於體驗新生活來說,當新生活無法掌控,有的人選擇直面新生活的挑戰,有的人無法承受,不是生活把他打敗了,是他自己把自己打敗了。

對於老布來說,監獄裡的生活已然成為了他的舒適圈,所以他萬分懼怕出獄。而出獄後的新生活,一個新圈子,使他給自己了無形的重壓,最終產生了悲劇。

很多人固執地守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不願輕易邁出,因為他們對自己未知的世界充滿恐懼。而對生活的恐懼,才是真正能打敗一個人的魔鬼。

打敗一個人的不一定是生活,而是那顆對生活充滿恐懼的心。

03不要懼怕正視自己的內心,活得透徹,歸於淡然

影片最後,瑞德在回答例行的假釋談話中不再重複那說了幾十年的固定模板,而是開始正視自己的內心,說出自己最真實最誠懇的想法。

那是活過半生、歷經苦難後對生活的透徹,是正視自己的內心後,最真實的釋然。

而瑞德本來打算走老布老路的想法,也被安迪給的「希望」所打敗。

在去往錫瓦塔內霍的路上,他說:「我希望能見到我的朋友,與他握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和我夢中一般的藍,我希望......」

多美好啊,他希望……

真正的監獄是無形的。它禁錮人的思想人的活動,徹底磨滅一個人所有的希冀。

沒有希望的生活是無法繼續的,在黑暗中找不到救贖的人是痛苦且無助的。但永遠保有希望的人不會被禁錮。

「希望是件美好的事,也許是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生活本身百態,我們無法要求它始終一帆風順,平安順遂。當生活很糟糕時,願你仍然善良,願你學會勇敢,願你充滿希望。

一步難,一步佳。黑夜過後總會迎來光明,大雨過後總會天空晴朗,寒冬過後總會擁有春意。

永遠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不是樂觀的傻瓜,只是生活有時太苦了,我們需要學會自我救贖。

生活無非就是苦中作樂,聰明的人永遠充滿希望。

本文作者:顧南安,平安喜樂,萬事勝意。小夥伴們《肖申克的救贖》記得@書影九點半一起討論討論劇情,分享分享觀點哦。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能夠長期佔據榜首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好電影,在視聽、表演、編劇等各個方面都做得恰到好處,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然而比《肖申克的救贖》好看的、深刻的、有意思的電影有很多,問起大部分的電影愛好者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把《肖申克的救贖》當做最愛。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 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太好看了。前一段安迪在監獄裡有朋友有用武之地,看著還挺歲月靜好的,甚至讓人感覺待在監獄也不錯。救贖了。他在監獄裡的時候救贖了監獄裡無所事事的罪犯,建造圖書館讓他們精神自由且有更高的文化追求;他輔導小年輕讓他被錄取,也是救贖;他最終越獄是對自己的救贖;影片最後他讓瑞德去找他是對瑞德的救贖。不得不說,主角真的是太偉大了。沒看時以為主角名字叫肖申克,看了影片才知道是監獄名字叫肖申克,英勇偉大的主角叫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後來,獄警們發現了安迪的理財能力,都來找他做投資諮詢,甚至孩子升學問題也來找他請教。監獄長讓他做假帳,從中漁利。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在口碑上,肖申克贏了。在IMDB擊敗另一部電影神作《教父》,他從未被超越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他牢牢抓住了人類嚮往的自由本能。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是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蒂姆·羅賓斯、摩根·弗裡曼等主演。該片改編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該片中涵蓋全片的主題是「希望」,全片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 豆瓣評分高達9.7的《肖申克的救贖》,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自1994年上線以來,備受好評,其中豆瓣top200電影排行榜位列榜首,評分更是高達9.7,IMDB(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top250電影榜位列第一,那麼這部上世紀90年代的經典電影,到底告訴了我們什麼?
  • 《肖申克的救贖》真正需要救贖的不是人,而是「體制」
    大概就是對《肖申克的救贖》的最完美讚譽了吧!但在小編看來,這部電影承受得起人世間一切美的形容詞。貫穿全電影的只有一個主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肖申克監獄裡的每個人都是「布朗」,無論是罪人,還是官兵,每個人都從「自由體」過度到了「布朗類」,而促使這一切形成的,就是肖申克。肖申克是監獄,也是希望與寄託。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體制下隱藏在被冤屈下的掙扎19年的堅持最終越獄獲得自由他越的不是監獄是非死即生的賭注是非黑即白的選擇 亦是制度下的救贖對希望的堅定和對自由的追求反觀老布脫離了那個生活了50年的監獄無從適應社會選擇自殺對他而言 與其忙著活 不如跪著死亦是救贖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肖申克的救贖》:飛出高牆的伊卡洛斯
    世界知名度最高,獲獎無數的電影,常年盤踞各大榜單榜首,豆瓣IMDB前一百,所謂男人的聖經,各大必看電影集合肯定有的電影,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肖申克的救贖》。其實主角的名字並不叫肖申克,而是叫安迪,肖申克是主角所進的監獄的名字,電影名《肖申克的救贖》很明顯,獲得救贖的肯定不止主角一人。主角安迪是一位銀行家,年輕有為,事業順風順水,有自己的愛好,潔身自好並且有一個家庭。一天他回家發現自己的妻子正在與一位高爾夫球教練偷情。怒火中燒的他不停的灌自己酒,另一隻手,則拿出了藏在車裡的手槍。
  • 哈利波特越獄啦,《逃離普利托利亞》南非版《肖申克的救贖》
    把人生的喜怒哀樂盡情的展示出來,用極盡荒誕癲狂的手法表現出喜劇的特色等你而一直在突破自我,一直在尋找著許多新的角色希望能夠突破哈利波特的光環限制比如一九年的《腰間持槍》,就是的cult片角色突破之作在嘗試過許多癲狂且非常獨特的角色之後,他開始想要把正劇方面發展於是就有了今天這部《逃離比勒陀尼亞》本片有點兒像《肖申克的救贖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從上映「慘敗至今」?
    也許是《阿甘正傳》,也許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教父》,《控方證人》,《飛越瘋人院》等等……在好萊塢歷史上,1994年無疑是輝煌燦爛的「電影奇蹟」年。「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這句臺詞也如同電影中那片隨風飄飛的羽毛一樣,久久讓人難以忘懷……而在《阿甘正傳》上映後的第二年,也在眾望所歸中包攬了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等6項大獎。
  • 《肖申克的救贖》都拿不到奧斯卡獎,那年到底上映了哪些神作?
    說到經典的電影,那麼大家應該都會想起來《肖申克的救贖》吧。這部作品非常的出色,而且在國際上的口碑非常的好,但是大家應該也知道,在1994年的時候,這部影片並沒有拿到奧斯卡獎。那麼大家就很好奇了,連《肖申克的救贖》都拿不到奧斯卡獎的1994年,到底上映了什麼神作?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自由的鳴響
    自觀看《肖申克的救贖》以來,我對自由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認識;現實中所見的自由大多浮誇而渾濁;大多數人並不知道所謂的自由給自己到底帶來了什麼,而這部電影卻正好完美地詮釋了自由給我們帶來的意義。1安迪在入獄之前是個小有成就的銀行家,也是一個聰明而遵循社會道德與規章制度的好青年。
  • 《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如何創造出自己的奇蹟?
    《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自著名驚悚小說家史蒂芬·金的小說。影片描寫了銀行家安迪被控謀殺了他的妻子和妻子的情人,獲刑兩個終身監禁。而後來這被證明是一場冤獄。但它讓安迪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了長達20年的歲月。《肖申克的救贖》海報對於安迪來說,肖申克監獄能囚禁的永遠只有身體,不管是監獄長的踐踏、監獄裡的暴力、還有獄中人性的醜陋,所有的這些從未讓安迪放棄心中的信念。面對瑞德的怯懦,安迪平靜而堅定地說的「生命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要麼忙於生存,要麼趕著去死。」而自由的心靈總會滿懷希望的。
  • 《肖申克的救贖》: 二十年煉獄,誰救贖了誰?
    《肖申克的救贖》,通過安迪二十年牢獄生活,展現對由的渴望,自我及他人的救贖,無不震憾人心。影片以瑞德的第一人稱口吻敘述,通篇都是瑞德的思想見聞經。 這種敘述方式,既利於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又懸念迭出,吸引觀眾一探究竟。
  •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細節基本無人看懂過
    今日好劇推薦:《肖申克的救贖》這段話很重要卻很容易被忽略,因為它有關本片的主題「救贖」,而「救贖」是一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詞彙(就像東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國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強,很容易被我們誤解。以前有個朋友向我推薦此片時說:「你看過《拯救肖申克》這片子嗎?太好看了,那個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 《肖申克的救贖》:這樣的男人,註定將是生命的強者
    瑞德在得知安迪逃離肖申克救贖之後,說了一句話,聞名於世界:「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他們的羽毛太光輝了,當有一天他從你身邊飛走時,你會忍不住為他高興」。《肖申克的救贖》安迪《肖申克的救贖》講述的不光是一個越獄的故事,而是一個男人人性光輝的展現,是對全人類人性的一次救贖。愛與恨的情感救贖安迪入獄完全時因為情感問題。他原本是一個成功的銀行家,事業有成,嬌妻在懷,生活可謂是志得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