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贖》: 二十年煉獄,誰救贖了誰?

2021-01-09 刷新別樣人生

《肖申克的救贖》,通過安迪二十年牢獄生活,展現對由的渴望,自我及他人的救贖,無不震憾人心。

影片以瑞德的第一人稱口吻敘述,通篇都是瑞德的思想見聞經。 這種敘述方式,既利於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交待清楚,又懸念迭出,吸引觀眾一探究竟。而且平實親切的語氣,無形中拉近人物與觀眾的距離,使觀眾產生代入感,引發對現實的思考。 先說瑞德。進入肖申克的犯人基本上都是無期徒刑,都是亡命之徒,而瑞德能在這樣一群人中混成「權威」,那是相當不簡單的。除了他入獄時間長,資歷老之外,還必得有「通天的手眼」,他的人脈值和可信度絕對爆表。 犯人們任何想要的東西他都有辦法搞到,當然價錢也很高。犯人所要的一般是菸酒糖茶,甚至大麻居多,這些東西都有緩解焦慮心理的作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瑞德所做的是對犯人的一種物質上的淺層次救贖。 當然,他為安迪搞到鶴嘴鋤和美女海報也是一種救贖行為,後者也讓這兩樣東西發揮了最大的價值——完成了對自我的救贖。再說安迪。安迪的妻子因為在婚姻中得不到想要的愛,出軌並起訴離婚。婚姻亮起紅燈,被綠了的安迪憤怒地決定報復,可即使在酒精的幫助下,愛和理智終究也沒有讓他邁出最後一步。 妻子與情夫卻雙雙被人槍殺,各種巧合證據使安迪辯無可辯,安迪蒙冤無辜入獄,而且是無期。 就像瑞德說的:「當你身後的牢籠啪地一聲關上時,你才體會到這次是玩真的,而你的一輩子就這麼完了。」試問:在這麼大的委屈面前你會怎麼做?瘋掉、絕望、悔恨、懷疑人生……你或多或少總會有一兩種這樣的情緒。我們不得不佩服主人公安迪,他的隱忍克制,他異於常人的冷靜從容,從第一晚的沉默開始。 他堅韌頑強的毅力,十九年如一日不停地挖洞。

他自尊自重,潔身自好。被j奸狂「三姐妹」糾纏,毆打,他咬緊牙關挺住,絕不同流合汙,絕不向惡俗勢力低頭。人都是肉身凡胎,都有七情六慾,可安迪總是一副乾淨清澈,高貴紳士的樣子。他為什麼能做到? 只因為他的內心已經豐盈、強大到極致,所謂「胸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三個月禁閉後,別人問他為什麼沒有瘋掉,他笑著說有莫扎特的樂曲陪著我,當別人表示不理解,他指指自己的腦子,說,在這裡。

懦怯囚禁人的靈魂,希望可以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史蒂芬·金

一個內心時刻充滿希望的人,就有了某種堅強的信仰。

從老布不想出獄而殺人,出獄後又自殺的一系列舉動中,安迪領悟到獄友們的思想被嚴重「體制化」。因此,在自救的同時,不忘救贖他人。

就像魯迅在棄醫從文時說的,救人只用藥是不行的,須救人的思想。

所以,安迪以幫助獄警海利避稅為條件,為每個出工的獄友換取啤酒,讓他們感受自由美好的感覺。

冒著被關禁閉的危險,給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播放義大利歌《費加羅永嘆調》,讓音樂蕩滌犯人們乾涸的心靈。

他不厭其煩地給州長寫信,申辦圖書館,讓獄友們經受科學文化知識的洗禮,耐心地教獄友認字算術,教他們考取學歷。

在安迪的帶領下,監獄裡呈現出一派友好和睦,文明向上的氛圍。

為了避免假釋後的瑞德步老布的後塵,他精心編造了一個美麗的願望。他要瑞德去他的故鄉,那裡有一顆大橡樹,在那棵大橡樹是他和妻子第一次約會的地方,把橡樹下埋著的盒子扒出來,就知道怎麼做了。

這個願望看上去是那麼有趣,那麼浪漫,像小孩子經常玩的把戲。所以,瑞德依照安迪所說的做了,在盒子裡拿到安迪事先給他留好的錢和鼓勵的簡訊,順利地來到墨西哥海濱小城芝華塔尼歐。

由於安迪越獄後告發,典獄長諾頓因貪汙畏罪自殺。一發從頸動脈射到大腦的子彈,讓他瞬間斃命。「主的審叛即將來臨。」這個熟讀聖經的偽教徒,得到了他應得的結果,他的靈魂應該從此得到救贖了吧。

最後,因為沒能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關愛、護好妻子,使她內心痛苦,遇害身亡,安迪了將近二十年的牢獄之苦,他自認己的罪孽已經贖完,感到釋然。

無論如何,一切都已結束了,所有的罪都已贖;無論如何,時間不會倒流,妻子不會再醒過來,等他下班回家。即使失去所有的記憶,安迪的心中抹不去一份悲涼。

相關焦點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肖申克的救贖》雖惜敗於《阿甘正傳》,卻也因此成為了廣大影迷心中的無冕之王,至今仍備受廣大影迷的推崇與喜愛,成為永遠的經典。《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安迪用一把小小的石錘,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挖出了在他人看來要花六百年才挖得通的隧道,爬過及其髒臭的五百米下水道,成功越獄,成功獲得了自由,獲得了新生,也成功實現了自我救贖。困難荊棘在人生道路上長布,我們都知道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要麼忙著死,要麼忙著活。
  • 深渡|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誕生於1994年,二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是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一。今天就隨小編一起走進《肖申克的救贖》,深度解讀這部電影的魅力。
  • 推薦觀影《肖申克的救贖》
    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Andy)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安迪被判無期徒刑,這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渡過餘生。 他成為了肖申克監獄中的「權威人物」,只要你付得起錢,他幾乎有辦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香菸、糖果、酒,甚至是大麻。每當有新囚犯來的時候,大家就賭誰會在第一個夜晚哭泣。瑞德認為弱不禁風、書生氣十足的安迪一定會哭,結果安迪的沉默使他輸掉了兩包煙,但同時也使瑞德對他另眼相看。
  • 《肖申克的救贖》錘子的自我救贖
    大家好,我是老徐,我感覺到了一部經典勵志電影羅永浩的救贖,哦,不,是《肖申克的救贖》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劇情。故事發生在20世紀代,講述的是一個人如何在內用錘子完成自我救贖。在奧斯卡的第67次開庭中,他與《阿甘正傳》大戰進行了300輪的較量,甚至最終與法院抗爭,但是,象徵著美國精神的《阿甘正傳》打敗了美國官僚黑暗的《肖申克的救贖》。在口碑上,肖申克贏了。在IMDB擊敗另一部電影神作《教父》,他從未被超越過。這部電影之所以被認為是神作,是因為他牢牢抓住了人類嚮往的自由本能。
  • 《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故事從1946年說起,緬因州一位銀行家安迪喝得醉醺醺地上了自己的車,還把手槍裡裝滿子彈,接著是他妻子與人私通的畫面,然後兩人雙雙被殺。安迪被判刑入獄,成了肖申克監獄的重罪犯。在獄中,他與黑人囚犯雷德互相幫助,成為好朋友;而以博格斯為首的一群囚犯卻經常襲擊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實現自我救贖的兩個階段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聖經》,另一本可能就是史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源自小說,豆瓣評分9.7分,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已經成為時代的經典,被很多人列為男人必看的電影之一。
  • 《肖申克的救贖》|奧斯卡無緣的它憑什麼是豆瓣電影TOP250第一?
    而影片《肖申克的救贖》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摧毀人的希望,將人變得「體制化」的可怕地方。該影片改編自著名作家史蒂芬·金(Stephen Edwin King)的小說,由弗蘭克·德拉邦特執導,於1994年與觀眾見面。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從上映「慘敗至今」?
    也許是《阿甘正傳》,也許是《肖申克的救贖》,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還是《辛德勒的名單》,還是《教父》,《控方證人》,《飛越瘋人院》等等……在好萊塢歷史上,1994年無疑是輝煌燦爛的「電影奇蹟」年。《阿甘正傳》的無限風光,無疑與後面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贖》形成了鮮明對比。而緊隨其後上映的《肖申克的救贖》可謂無比慘澹。這正是這部電影的「生不逢時」。《肖申克的救贖》上映後的總票房為2824萬美元,這和當時火爆一時的《阿甘正傳》來說,緊緊相當於其6億多票房的零頭。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輸了奧斯卡,還能成為影迷心目中的第一?
    但在二十多年以前,這是《阿甘正傳》的創造。對於喜歡《肖申克的救贖》的觀眾來講,很不理解,這麼好的影片怎麼會獲得不了獎項呢?《肖申克的救贖》和《阿甘正傳》故事情節就不說了,你肯定看過。今天康康就和你一起分析下「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個獎項,《阿甘正傳》為何能打敗《肖申克的救贖》?先說個兩個前提:第一、就是電影票房。票房代表著什麼?票房代表著社會影響力。
  • 勵志故事——《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太好看了。前一段安迪在監獄裡有朋友有用武之地,看著還挺歲月靜好的,甚至讓人感覺待在監獄也不錯。救贖了。他在監獄裡的時候救贖了監獄裡無所事事的罪犯,建造圖書館讓他們精神自由且有更高的文化追求;他輔導小年輕讓他被錄取,也是救贖;他最終越獄是對自己的救贖;影片最後他讓瑞德去找他是對瑞德的救贖。不得不說,主角真的是太偉大了。沒看時以為主角名字叫肖申克,看了影片才知道是監獄名字叫肖申克,英勇偉大的主角叫安迪。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行屍走肉般的獄友他通過自己腦中的莫扎特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囚禁黑暗的日子沒有麻木沒有順從更沒有被同化 體制下隱藏在被冤屈下的掙扎19年的堅持最終越獄獲得自由他越的不是監獄是非死即生的賭注是非黑即白的選擇 亦是制度下的救贖對希望的堅定和對自由的追求反觀老布
  • 為什麼《肖申克的救贖》能夠長期佔據榜首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好電影,在視聽、表演、編劇等各個方面都做得恰到好處,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電影。然而比《肖申克的救贖》好看的、深刻的、有意思的電影有很多,問起大部分的電影愛好者恐怕不會有太多人把《肖申克的救贖》當做最愛。
  • 《肖申克的救贖》:影帝蒂姆·羅賓斯與摩根·弗裡曼強強聯合!
    當人們提起《肖申克的救贖》的時候,體制化、自由、希望這三個詞自然少不了。當然這樣一個主題並不是生拉硬拽的放進觀眾的意識裡,而是像電影中的那句臺詞:「肖申克監獄中的犯人人人無罪」一般,諷刺性地讓我們記住了自由。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肖申克的救贖》這個細節基本無人看懂過
    今日好劇推薦:《肖申克的救贖》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麼愛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這倒是可以想像,一個花了二十年時間策劃獨自越獄的人,如果真的天天生活在你的枕邊,還真是一件有點可怕的事。關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對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認識:「對,是我殺了她,雖然不是我開的槍,但是我害她離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 影評《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講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獄的年輕銀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不同的人看同樣的影片可能都有不同的感受。另一方面,看看那六年每周不懈的申請信、N年每周兩封的申請信、用那「600年也挖不出隧道」的石斧日日不懈掘出的隧道、雷電聲中用石塊砸破的下水管道、邊嘔吐邊匍匐爬過的500嗎長的的惡臭的下水道……這一切無不深深刻畫一個詞:毅力。「毅力」是琢磨而出的。時間不斷的腐蝕它,而理性不斷地加固它。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拉鋸戰。
  • 強力推薦的十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整部電影將我們帶到1947年肖申克監獄,以名叫Red的囚犯用他的視角向我們敘述了一個殺害妻子的銀行家被判入獄的故事,是一個充滿自由,希望,救贖的故事。他們就是肖申克監獄的統治者。而統治者的工具就是博格斯三姐妹,他們威脅著其他囚犯。剩下的就是大多數逆來順受的囚犯們,也有為數不多像Red這樣,監獄中的強者,他已經摸透了規則所在。睿智老練,在肖生克監獄中混的如魚得水的人。最後就是主人公安迪,他是聖者,因為他不僅完成了自我的救贖,還救贖了監獄中的其他囚犯。這些個體不正是對應了我們現實生活中,廣大的市民,惡霸,當道者等等?
  • 《肖申克的救贖》真正需要救贖的不是人,而是「體制」
    大概就是對《肖申克的救贖》的最完美讚譽了吧!但在小編看來,這部電影承受得起人世間一切美的形容詞。貫穿全電影的只有一個主旨: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實,肖申克監獄裡的每個人都是「布朗」,無論是罪人,還是官兵,每個人都從「自由體」過度到了「布朗類」,而促使這一切形成的,就是肖申克。肖申克是監獄,也是希望與寄託。
  • 《肖申克的救贖》:三個人物,承載著三種關於「自由」的定義
    1994年向來被稱為電影史上的奇蹟年。因為在這一年,不論是歐美電影還是國產電影,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然而其中最值得推崇的一部,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從1994年上映至今,仍以9.7分高居豆瓣高分電影榜首,不愧為世界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
  • 影評|穿透高牆的曙光,《肖申克的救贖》抒寫安迪的人性光輝
    主人公銀行家安迪是個瘦高的知識分子,在肖申克的監獄裡面,已經被判了無期,他正在面臨著被欺侮的牢房生活和被欺壓的勞作時間。而彼時,瑞德已經是個被判了二十年的老囚犯,按他的話說,他是肖申克唯一的罪犯。肖申克的高牆上,他無處不在每個十年裡面對視著監審官的眼睛,印章上面清晰的紅色字眼又一遍遍的寫著「駁回」,對於局外人的我而言,他們要在肖申克裡面走完人生的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