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不只媽媽還有外婆!浙二小兒活體肝移植再成功

2021-01-09 浙江日報

昨天(9月11日),3歲零9個月的東陽小女孩芳芳(化名)提前收到了四歲的生日禮物,來自於愛著她的外婆,媽媽,還有很多浙大二院的醫生們。

這份生命之禮非常特殊——來自外婆的305克的肝臟,從此要在芳芳的身體裡安家。

昨天上午8點,這場愛的接力在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手術室裡分頭進行。下午2點30分,外婆金曉瑤先從手術室裡出來。大約3小時後,下午5點15分,芳芳也從手術室裡出來了。

外婆的手術室

王偉林教授肝移植團隊為芳芳外婆手術。

12點15分左右,外婆的部分肝被取出。

芳芳的手術室

麻醉手術部嚴敏主任團隊為芳芳實施麻醉。

嚴盛教授在顯微鏡下吻合血管。

如果一切順利,她們將在半個月後出院。

黃疸不退

小芳芳要換肝續命

芳芳出生後,黃疸遲遲不退。在兒童醫院檢查時,確診是先天性膽道閉鎖,會危及肝臟,甚至有可能需要換肝。為什麼膽上的病會牽扯到換肝?浙大二院肝移植團隊的丁元醫生很通俗地解釋了一下——

老底子說,「肝膽相照」,一點都沒錯。膽道閉鎖,是肝內外膽管出現阻塞。膽管堵住了,肝臟不斷產生的膽汁就沒有地方外排了,引起膽汁淤積。孩子幼嫩的肝臟長期在膽汁淤積作用下,就會逐漸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衰竭。這個疾病目前發病原因不太清楚,也沒有太好的預防手段。

剛剛出生的孩子太小了,一般是做不了肝移植手術的。患兒可以先做一個「葛西手術」——用腸子包裹住一部分有膽汁滲出的肝,讓膽汁直接流進腸道,但這個手術並不能完全解決所有患兒的問題。部分孩子還是會出現膽汁淤積,甚至發展成肝硬化,其間還會發生肝內膽管炎症引起的感染,嚴重影響孩子生活質量和生長發育。這些孩子,最後還是需要藉助換肝手術來延續生命。

「我當時就崩潰了,生下孩子一口奶都沒餵過,就聽到這個消息,感覺天就塌了。」媽媽說起孩子,眼圈就紅了,「雖然她還小,不會說不會笑,但是自己的孩子呀。」

再怎麼難,孩子都要救。出生40天時,小芳芳做了葛西手術。可惜,手術的預後效果不盡如人意,小芳芳需要進行換肝手術。

血型和孩子相配

外婆義無反顧決定捐肝

「換肝可以等肝源,也可以自己近親捐肝。」孩子外公說。當時,他們看了很多資料,也找醫生聊了,最後還是選擇親屬捐肝,「一個是經濟原因——自己家人捐肝,會便宜很多。我們把手術費用、術後抗排異藥物費用掙出來就行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孩子好,自己家人的肝臟,排異會小很多。」

沒想到,配型結果顯示,在眾多親人裡,媽媽和芳芳的血型不一樣,反而是外婆和芳芳血型一樣。外婆義無反顧表示:「只要我健康,就用我的!

手術前一天,外婆抱著芳芳。

外公還說:「其實,孩子外婆當時挺高興,覺得是自己可以挨這一刀,而不是女兒。」這個決定下得一點也不糾結。

等待芳芳長大的三年裡,外婆和媽媽一直都是分開的。外婆外公在蘭州經營一家童裝店賺錢。媽媽一個人在東陽老家帶孩子,每月都要跑一次杭州給孩子看病,了解病情發展狀況。

其實,現在的外公並不是芳芳的親外公。他和外婆是5年前重組的家庭。外公說:「錢沒了可以掙,人活著才重要呀,何況這是自家孩子,這麼可愛,這麼懂事。」

等換肝的三年裡

兩個媽媽都不容易

「孩子不能吃一點點帶油的東西,特別是動物油。每天吃飯的時候特別可憐,大人吃著,她看著。有時候,我都覺得她在流口水。」外公說,孩子特別懂事,不能吃,也不哭不鬧,就是看著你。

這三年,兩位媽媽過得都很不容易。

媽媽的手機裡詳細記錄著孩子的一天:每天吃了什麼,吃了多少,有沒有大便,小便了幾次,睡了多久……都記得清清楚楚。「我大學是讀動畫的,學來的技能都用在孩子身上了。」她笑笑,有點無奈,「孩子免疫力低,很容易生病,又要吃很多藥,要非常小心。」

媽媽手機上詳細記錄著寶寶的一天。

外婆同樣辛苦。外公說,「外婆每天就想著多掙點,芳芳媽媽要管孩子,沒去上班,賺錢壓力都在大人身上。」為了能保證自己順利換肝,外婆每天都睡得很早,「她其實失眠,睡不好,只能睡很早,儘量多睡。」

「今天,一個家裡兩個人都躺在手術裡,還是換肝這樣的大手術。還要在ICU住好幾天,誰能不緊張呀!」外公說。

芳芳媽媽在緊張的關注手術直播。

「我們一家人,都準備砸鍋賣鐵來救芳芳了。後來了解到,浙大二院有個『兒童肝移植公益基金』,可以資助孩子換肝手術,大部分費用都能減免。我們來申請,真的得到了幫助。」遇到了好醫生、好醫院,真是不幸中的大幸,「熬過去了,好日子還在後面。」

近9個小時手術

外婆305克肝移植成功

浙大二院的肝移植團隊,已成功進行過兩例小朋友的肝移植手術,分別是一個三歲多的孩子和一個15個月大的孩子。如今,兩個孩子都已康復、活蹦亂跳了。

芳芳和外婆的手術由肝移植團隊的王偉林教授親自主刀。他說,這次手術在血管吻合和膽管重建方面的難度很大,因為影像觀察到外婆有肝動脈和靜脈變異,腹腔打開後,發現膽管也有變異。

9月11日下午5點15分,小姑娘芳芳的手術順利結束。整個團隊醫生們都露出了高興的笑容,手術挺成功!外婆的305克肝臟順利移植到了芳芳體內。

王偉林教授

「除了膽道閉鎖,肝移植還適用於兒童代謝性肝病、肝臟惡性腫瘤、急性肝功能衰竭等疾病。肝移植手術預後良好,1年生存率95%,5年生存率90%,小朋友未來能和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生活、結婚生子。」

王建安院長

醫者父母心,為小媛媛的四歲生日,我們的移植團隊提前送上了一份珍貴的生命之禮,期待她儘快康復、快樂成長。這是一個多學科醫護團隊,匯集了國內外優秀的肝膽胰外科、泌尿外科、心外科、重症醫學科、麻醉科等專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讓患者得到了新生、讓家庭延續希望。

(原標題《超人的名字不僅僅只有「媽媽」,還有「外婆」!——浙大二院超強陣容再次成功實施小兒活體肝移植》。編輯郭奕麟)

相關焦點

  • 「寶寶,媽媽割肝救你!」2歲半肝硬化寶寶等來媽媽的「生命禮物」
    目前,小兒肝移植供體有兩種來源,一種是等待符合配型的肝臟捐獻,一種是活體肝移植。活體肝移植,多由符合配型的親屬捐出部分肝臟。聽到這個消息,糖糖媽媽沒有半點猶豫,就去做了配型檢測,結果符合,可以進行肝移植。糖糖媽媽說:「他是我的心肝寶貝,曾和我『血脈相連』,只要他健康成長,做什麼我都願意。」
  • 母親割肝救子,高難度肝移植手術成功救治6月齡嬰兒
    不久前,這個小生命在中山三院肝移植團隊的精心救治下,接受了媽媽捐獻左外葉的活體肝移植,被專家們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術後6天,小文文就撤除了呼吸機,但腦部損害依然嚴重,一側肢體偏癱,意識差,偶爾對爸爸媽媽的喊聲還有些反應。
  • 華南地區首例成功兒童肝移植病例,17年後再移植,期盼奇蹟再現
    「蘇章程是我國華南地區首例成功兒童肝移植案例,我中心肝移植團隊於2003年7月為其完成肝移植手術,是全國目前存活時間最長的患者之一。當時手術成功,激勵了許多想為患兒做肝移植手術卻猶豫不決的家庭。這說明肝移植後的患兒是能夠重獲新生,重返社會生活的。」
  • 中山90後媽媽割肝救女 10歲小孩獲新生
    12月22日,在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肝膽外科)病房裡,穿著紅色親子裝的黃女士與10歲女孩小瑜(化名)一起向醫護人員致謝,感謝醫護人員幫他們做捐肝手術,而醫護人員則向這位母親表達敬意……這是國內地級市醫院首例活體親屬供肝移植獲得成功的例子,而手術的背後還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
  • 中山90後媽媽割肝救女詮釋偉大母愛,10歲小孩重獲新生
    12月22日,在市人民醫院普外一科(肝膽外科)病房裡,穿著紅色親子裝的黃女士與10歲女孩小瑜(化名)一起向醫護人員致謝,感謝醫護人員幫他們做捐肝手術,而醫護人員則向這位母親表達敬意……這是國內地級市醫院首例活體親屬供肝移植獲得成功的例子,而手術的背後還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
  • 完成肝移植手術超千次!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耗時17個小時
    然而,當時全國僅有少數的肝臟移植成功案例,業內專家對此並不看好,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鮮有人涉足相關領域的研究。1999年,偶然聽到的一個消息讓慄光明看到了希望:天津第一中心醫院成功進行了肝移植手術。「不服氣。」得知消息的慄光明脫口而出,「當時我所在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外科實力在全國應該是拔尖的,居然不會做肝移植。
  • 李龍:大醫,小兒外科一把刀
    不斷求索 造福患兒  1990年開始,李龍師從我國小兒外科泰鬥張金哲院士,開始進行小兒肝移植研究,那時只有臺灣、香港、日本初步掌握了這項技術。他先從動物實驗開始,開始了十多年的艱辛求索。  2001年,一位父親得知李龍在研究小兒肝移植,帶著3歲的女兒慕名找到他。
  • 外婆媽媽女兒都是語文老師,還有更神奇的……
    她出身於教師世家,媽媽是一名從教36年的語文老師,外婆曾經也做過多年的民辦教師。在她們的影響下,她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畢業實習時,她的指導老師手把手教她上課,助力她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奇妙的是,指導老師後來成了她的婆婆,她們成了親密的一家人。
  • 浙二江幹院區來了!位於城東新城!10月30日王建安、王偉林帶團隊...
    一樓為門診大廳,二至五層為門診樓層,六層以上為住院樓層,近期規劃床位數600張。前期先開放日常門診服務,發熱門診、急診、住院等暫緩開放。優勢學科將陸續入駐江幹院區名醫專家將在這裡坐診作為一家具有鮮明學科特色的國際品牌醫院,浙大二院擁有數十個國家重點專科和學科,樹立了經導管心臟瓣膜置換「杭州方案」、兒童肝移植、微小切口複雜白內障手術、大腸腫瘤規範診治及群體重度創傷救治等全國標杆。
  • 《媽媽是超人3》黃聖依安迪關係破冰,安迪暖心給媽媽餵草莓!
    我知道你心裡的想法,媽媽也一樣,寶貝,媽媽愛你!」節目組問安迪現在會給媽媽打幾分,他笑得一臉甜蜜:「我給她每天加1分!」從節目第一期安迪給媽媽打出10分,到現在打出88分,作為母親的黃聖依越來越得到兒子的肯定。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黃聖依也會繼續用自己的愛潤物細無聲地感動兒子,慢慢成為安迪心中完美的「超人媽媽」!當節目組問安迪現在會給媽媽打幾分,他笑得一臉甜蜜:「我給她每天加1分!」
  • 顛覆傳統打碎完美 《媽媽是超人3》重新定義「媽媽」
    「媽媽」影響,被愛的孩子更會愛,他們相比於傳統家庭中的孩子,更能大方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勇敢說愛,節目組柔性且細緻,《媽媽是超人》從垂直細分切口中,展示了新時代「媽」溫暖的示範。霍思燕與嗯哼以朋友般的相處深入人心,有觀眾笑稱兩人隨時隨地開啟商業互吹模式,觀眾也稱嗯哼的教養實在是高級;鄧莎展現出來的更契合時下都市中老帶小的家庭模式,既展現了鄧莎和大麟子的相處,還有媽媽和外婆的新舊教育觀念衝突,當媽媽的放任自由式教育碰撞上外婆的嚴厲教育,火花四濺的同時也給現代家庭啟示作用,大麟子的可愛與善良也被觀眾認可,他會同時照顧到兩個女人的心情
  • 全身楓糖味的半歲寶寶成功換肝,「廢肝」又救活了5...
    這得益於8月9日,浙大一院成功開展的「多米諾」肝移植手術,讓糖糖和琪琪迎來新生。Hi,小寶貝們!在遙遠天國裡有位「小天使」,臨走前獻出大愛捐贈出全身多個器官,TA在另一個世界默默庇護、輕輕親吻著這兩位小妹妹,祈禱她們早日康復;而浙大一院一群「白衣大天使」們,用高超的手術技藝,將捐獻出的肝臟成功「種」進糖糖體內,同時又用糖糖置換出的肝臟,救活了5個月大的琪琪!
  • 《媽媽是超人3》美麗的四位超人媽媽,顏值一直都在線
    《媽媽是超人3》開播以來備受關注,四位美少女媽媽,顏值都在線呢,都長得很美,歲月的痕跡在她們臉上一點也體現不出來,大概是有可愛的寶寶和愛自己的老公,幸福的忽略掉了歲月。「滿分媽媽」賈靜雯,第一期就帶著咘咘參加過《媽媽是超人》,那時的咘咘還不會說話呢,現在的咘咘,成了小小淑女了。
  • 我的媽媽是超人
    但是,許多人成為了媽媽後,既想照顧家庭,又想兼顧職場,因此每一位職場媽媽都不得不練就一身金剛鎧甲:左手育兒,右手工作,恨不得把24小時當成48小時用,像個陀螺一樣在生活。如果說媽媽是超人,那麼職場媽媽就是超人中的超人。
  • 「別再叫我媽媽超人了,媽媽不想當超人」
    可以平衡事業與家庭的媽媽 她的名字叫「超人」 《奇葩說》裡的奇葩星球總是很產生很多「奇奇怪怪」的問題,比如「媽媽是超人真的是對媽媽的讚美嗎?」
  • 身患B肝30年未治療發展成巨大肝癌 肝移植手術成功續命
    中南醫院器官移植中心為其採取「奔馳切口」成功實施了肝移植手術。4月28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術後5天的張先生各項指標正逐步恢復正常。葉啟發教授團隊在手術中張先生今年56歲,家住黃岡地區。2年多時間,張先生求醫全國多家大醫院,先後做了7次介入栓塞治療、多次腫瘤射頻治療、多次無水酒精注射和免疫細胞治療,但治療效果不佳,腫瘤從最初復發時的3公分迅速進展為10公分,隨時面臨著生命危險,只有肝移植手術才能續命。
  • 肇慶女警嚴健琴:會打「怪獸」的「超人媽媽」
    「寶寶,你不是最喜歡超人嗎?現在外面呢來了好多病毒大怪獸,媽媽每天都要變身超人出去打倒怪獸。等到怪獸都被打倒了,你和哥哥就可以回學校上學,外婆也可以去公園做運動啦。」這是肇慶市鼎湖公安治安大隊女警嚴健琴經常用來安慰小兒子二祥的話。
  • 鄧莎在帶娃記透露家裡有四個人,除了大麟子、外婆和自己還有誰?
    第三季《媽媽是超人》,鄧莎的兒子大麟子很討人喜歡,尤其是他和媽媽在一起,弄的外婆心力憔悴的樣子,很有意思。不過對於鄧莎這一家,網友更關心的是大麟子的爸爸到底是誰?網上搜了一下「鄧莎老公」,也找不出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