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豆瓣評分4.8的《花木蘭》果然好爛 但我看得挺歡樂耶 《花木蘭》堪稱年度最苦逼大片。 投資近2億美刀(加上宣發費不止),本來定檔3月,因疫情撤檔四次,迪士尼今年損失慘重急需回血,一跺腳,算逑老子不玩了,直接上線流媒體Disney+,點播定價29.99美元。 Vari
原標題:豆瓣評分4.8的《花木蘭》果然好爛 但我看得挺歡樂耶
《花木蘭》堪稱年度最苦逼大片。
投資近2億美刀(加上宣發費不止),本來定檔3月,因疫情撤檔四次,迪士尼今年損失慘重急需回血,一跺腳,算逑老子不玩了,直接上線流媒體Disney+,點播定價29.99美元。
Variety在推特上做了調查,你願意花近200多人民幣看部「網大」麼?85%網友Say了No。
上線一周,迪士尼沒有給出具體點播業績,大概率是不太好。
更詭異的,中國內地大票倉竟然定檔在了11號(今天),此時高清資源早已流出一周,會極大影響票房。(據說迪士尼本想定在8月底卻沒成功)
4號上線後果然翻車,豆瓣開局5,現在已經落到了4.7......太慘了。
因為是好萊塢操刀的中國故事,想都不用想,必然引起極大爭議,什麼西方眼光的傲慢啊,瞎逼胡改啊,甚至上升到文明對抗上。
這些咱一會兒講,先說電影本身。
我覺得穿古裝的中國面孔講英文太彆扭,堅決買的中文版,觀感有提升,但因演員拍攝時就講英文,口型還是對不太上。
真人版《花木蘭》確實爛,故事一塌糊塗、人物亂七八糟,但也許是預期很低,我卻沒有多憤怒,邊看邊跟媳婦同步吐槽,感覺還挺歡樂的咧....
首先確定下評判參照,如果以歷史還原角度看,那《花木蘭》就是一坨屎,可以抓出一萬個漏洞,她一北朝人竟然住在福建土樓裡......
花木蘭在正史沒有任何記載,只出現在文學作品《木蘭辭》裡,好萊塢必然魔改,至於接不接受大家見仁見智。(歷代都對花木蘭有考證,大家可自行上網查,我就不多說了)
近些年迪士尼非常熱衷動畫真人化,98年版的《花木蘭》口碑與票房都不錯,自然要回鍋再賺一波。
這就牽扯到改編問題,從預告看,去掉了動畫版中頗受歡迎的「木須龍」一角,這也能理解,完全超現實角色放到真人版裡的確違和,徐克的武俠片就算再玄,也不會加個土地公進去是吧。
動畫改真人最難的是啥?不是劇情也不是人設,而是觀眾的「情景預期」。
動畫人物有特別的視覺邏輯,一陣煙騰起就跑沒影了,誇張的動作,人物臉譜暗示等,片中木蘭戰友群像,一眼望去就能Get大致性格。
再就是動畫可混搭很多元素,比如歌舞,木蘭被逼婚時響起主題曲《Reflection》,她可以直接把心境「唱」出來。
觀眾去看動畫,對人物的行為就做好了預期,但真人版不行。
壞就壞在這兒。
《花木蘭》很多地方硬是要往動畫上靠,比如開頭木蘭上房抓雞的落地動作,完全是動畫式的,尷尬啊.....
動畫版木蘭在替父從軍前只是性子有點野,但沒什麼戰鬥力,您再看看上面這位武功蓋世小英雄。
這其中有個巨大區別:真人版木蘭一出場武力值就卡死了,她後面的還特娘的怎麼成長!
一上場就天下無敵,編劇給的理由是木蘭體內有「氣」,只是暫時被壓抑住,老外對這個東方概念特別執著,我覺得還不如說花家祖上積德基因突變呢.....
動畫版裡有個精彩橋段,木蘭走之前剪掉了長發,代表著與過去自己決裂,踏上新的徵程。
而真人木蘭少了這個關節點,就是穿上鎧甲走了。可以說女主整片中都沒體現出什麼心理成長,哪怕是對娛樂片劇本來說都是個硬傷。
真人版的反派換成了「柔然部落」,他們大統領長這個樣紙,倒是跟原版裡的匈奴老哥挺神似。
反派帶著也就七八個騎兵吧,把一座邊關要塞給攻佔了....
真人版最大的改動是加入了鞏俐扮演的巫女一角,臉上不知為何颳了一層膩子。
此角色應該來自動畫版匈奴單于的黑鷹,我勒個老娘,簡直是災難,我完全不知道她在故事裡扮演什麼位置。
論法力她是最強的,手上有永遠打不光的暗器,可以侵入凡人肉體,想去哪兒去哪兒,而且丫還會變身!
然而她卻選擇臣服於柔然Boss,圖啥呢?圖榮譽!你這麼大本事難道是想當國母不成.....
柔然人忙活一頓就是為了幹掉李連杰扮演的皇帝,然而女巫進皇宮就跟逛自家後院一般,一百個皇帝也殺了,我偏不,我非要揪著小兵花木蘭進行成長教育。
不光當導師,還奮勇擋箭,不知鞏皇收工後會不會產生深深的自我懷疑,我剛才都演了些啥.....
李翔原本的角色很吃重,跟木蘭有一段情。真人版甄子丹地位大大弱化,據說是迪士尼怕輿論覺得上下級不能搞對象,所以木蘭的感情線放到一個平級小兵身上。
看來現在對職場PUA的恐懼是跨越國籍的.....
戰爭戲約等於沒有,你什麼時候看迪士尼拍過好的戰爭場面?為了照顧Teenager觀眾,連血都沒見幾滴。
迪士尼最擅長的,當然是刻畫公主啦!!
木蘭脫掉鎧甲現身的那段飛馬戲,劉亦菲真的是太美了,知道前面為什麼不剪髮了吧,因為短髮不如長發飄逸好看啊!
其中炸雪山退敵的高潮倒是還原了動畫,但效果遠遠不如,之前木蘭單挑單于,用木須龍當防風火機點燃引線,搞笑又出人意料。
但真人版改成炮是柔然人自己打的,太太太蠢了.....
泱泱北方大國的都城,我覺得守衛的士兵不超過50個,輕易被柔然人偷了機,反正木蘭就是全無敵,一路殺殺殺,還順便救了皇上。
萬事大吉後,皇帝還送來一把劍,網友們已經魔改了情節,願原力與你同在。
你現在大約能體會出我觀影時的狀態了吧,喝著飲料各種吐槽,哈哈哈哈哈,好歡樂啊!
再一次:片中的劉亦菲太太太美了。
《花木蘭》會引起如此大爭議,已超越了電影層面,很大原因是中國觀眾對花木蘭的感情。
雖然學者考證花木蘭未必是漢人,可能是被漢化的鮮卑人,但沒關係,我們依然對花木蘭津津樂道,因為「替父從軍、保家衛國」所體現的「孝」與「忠」,是中華民族最珍視的美德。
好萊塢的編劇懂中國麼?他們當然不懂,無論有多少中國顧問,西方人從來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中國。
瞧瞧裡面對於宮廷的展示,很明顯是借鑑了貝託魯奇的《末代皇帝》。
在西方創作者眼中,東方是神秘的,一定要充滿異域風情,以至於我們中國人看了都覺得是「異域」。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神秘的東西代表著危險,而適度的危險,是有戲劇張力的。
好萊塢從來沒想去表現一個真實的中國,而是想像中的、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
於是就變成這樣了。
我倒不覺得有什麼惡意,因為西方人腦子裡根深蒂固的就是這些東西。
我本人學的比較文學專業,其中一大課題就是「異域眼光下的文化誤讀/扭曲」,我們不探討動機,因為動機這事兒不可證偽,你打了我一拳,我怎麼證明你是無心還是惡意呢?
研究只看源流、過程與結果,比如為什麼會出現傅滿洲的形象呢?往根子上挖,是源於八國聯軍侵華時期的義和團恐懼(黃禍延續),當時很多漫畫流傳甚廣,西方人看到戴圓帽的清朝人就渾身打哆嗦,又神秘又邪惡,妥妥的反派角色。
帶著有色眼鏡(刻板印象)去看異質文化,是全人類共有的習慣。說到非洲叢林,很多人是不是一下子就覺得危險?有食人族耶!
同時文化想像是很勢利的,中國形象並非一直負面,馬可波羅遊記裡的杭州簡直就是滿地黃金的世界中心,因為那時候我們強啊,歐洲相比之下就是個村兒。
《花木蘭》是研究跨文化誤讀扭曲的絕佳樣本,我要是現在還在讀研究生,就寫篇小論文,嘿嘿,先上個知網再說。
行了,我再總結一下:
《花木蘭》是部爛片,不冤
劉亦菲真美
我看電影時吐槽挺開心
如果你還想看,我給你個小建議,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去影院,一定要找朋友或伴侶同去,邊看邊吐槽,找個後面點的位置,不要打攪到別人。
看完出來搓一頓飯,接著吐槽。
結束美好的一天。
收工。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