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記載的旱魃不是精怪,而是上古神女,東方朔有防治方法

2020-12-08 一個人精彩1

在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旱魃是一種來源神秘的古代精怪,旱魃現世通常是旱災的預兆。因為能夠直接影響古人的生計,旱魃也是最為古人忌憚的怪物之一。在《詩經》、《神異經》和《淮南子》中,作者將旱魃描述成「袒身禿頭」和「彎腰駝背」的模樣。然而在上古奇書《山海經》中,旱魃卻是一位身份高貴的上古神女,她曾為炎黃部落的崛起立下過汗馬功勞。

眾所周知的旱魃形象,來自清代袁枚所著的《子不語》,書中有《旱魃篇》。袁枚根據民間傳說,認為旱魃長得像一隻猿猴,披著一頭亂蓬蓬的頭髮,它只有一條腿,依靠跳躍緩慢前行。

《子不語》還認為,旱魃是百日之內的屍骨異變,但沒有靈魂和精魄。而旱魃之所以能夠引起旱災,主要來自冤獄或怨念。例如元代曲目《竇娥冤》中,提到了「三年不雨」的說法。另外,古人認為,旱魃可以進一步變身為上古兇獸——「犼」。

然而,最早對旱魃形象進行描述的古籍,是漢代怪人東方朔所著的《神異經》。《神異經》的《南荒經》記載,南方有個上古精怪名叫旱魃,身高只有二三尺。旱魃不穿衣服,禿頭,眼睛長著頭頂,所到之處,赤地千裡。

東方朔在《神異經》裡,還提出了防治旱魃的奇怪方法。東方朔認為,如果旱災是由旱魃引起的,就到街市上尋找一個名叫「格子」的人。找到之後將他扔到茅廁裡溺死,旱災立即結束。果然是「怪人有怪語」,東方朔的思維方式常人難以理解。

最後,我們來看上古奇書《山海經》,旱魃最早出現在此書中。《山海經》的《大荒北經》記載,在鐘山附近,赤水河岸邊,生活著一個上古部落。這裡有一位女首領身穿青衣,名叫「女獻」。郭璞在《山海經圖贊》中提出:赤水女子獻,就是上古神女——女魃,也是旱魃的原型。

《山海經》還記載,黃帝和蚩尤大戰時,應龍不敵雨師和風伯,黃帝請女魃下凡相助。這位上古神女一上陣,風雨立即止息,烈日灼目,赤地千裡。於是,炎黃部落最終戰勝了九黎部落,黃帝斬殺了蚩尤和夸父。在這個上古神話之中,女魃是黃帝扭轉戰局的關鍵人物。

後來,黃帝論功行賞,命令叔均為功臣分封土地,女魃部落被分封在赤水河流域。但是,女魃居功自傲,不僅疏於治理,導致部落裡連年乾旱,還頻繁攻擊周邊部落。於是,黃帝命令應龍將女魃驅逐到遙遠的北方。

從《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話,我們可以得到三個信息:第一,旱魃的原型是女魃,最初是一位上古神女,後來才被稱為旱神。第二,女魃的形象並不怪異,她身穿青衣,擅長觀測天氣,身份是一位女巫。第三,女魃曾是炎黃部落聯盟的一支,後來被驅逐到北方草原。

作為先秦古籍,很多人覺得《山海經》,應該是一本十分晦澀難懂的書,看不懂其中的文言文。所以我給大家推薦這本彩圖詳解版《山海經》。這本書不僅有山海經完本,更有注釋,有譯文,還有插圖。

尊重原文,全譯無刪減,語言平實,通俗易懂。

還有白話文詳細注釋,幫助你更好的理解這本書。

現在恰逢出版社活動這本經典僅需49元,僅僅是一頓飯的錢,就可以給你帶來很多趣味和知識,自己看完還可以講給孩子聽。

沒事的時候,拿上一本山海經,就算是閒暇的時光,也能變得有意義。

如果您想購買這本書的話,點擊下方連結,就購買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四大神女,你認識幾個?
    我們比較耳熟能詳的神女有 嫦娥、織女、觀音娘娘等。《山海經》作為中國神話起源之一,對女性神仙的刻畫其實非常少,不過卻有記載這樣四位上古神女的故事。她們分別是:九天玄女、瑤姬、女魃、女媧,她們每一位均具有特殊的神異能力,這四位神女甚至在中國神話體系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女子獻:《山海經》上古神女,喜著青衣,與旱魃、女丑有何淵源?
    女子獻:《山海經》上古神女,喜著青衣,與旱魃、女丑有何淵源?《山海經》一直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一種傳奇般的存在,因為其中不止記載了天文地理,更包括各種奇異怪獸,有一句話總結的很好:山雄偉,海奇闊,經廖幻,簡單的9個字,直接交代了《山海經》一書的主要內容,還有氣質特點。
  • 《山海經》中上古神女,她與龍祖同為黃帝的功臣卻落得如此下場
    在《山海經》神話中,出現了這樣一位上古神女——女魃,她的命運最為悲慘,這位上古神女曾是一名美麗的青衣女子,黃帝的女兒,協同應龍打敗了蚩尤,後來卻被盟友驅逐,被百姓議論,變成了殭屍始祖旱魃。不僅如此,這位神女還與龍祖發生過這樣一段的故事。《大荒北經》記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在上古時期,黃帝與蚩尤為爭奪適合種植居住的中原地帶,蚩尤起兵與黃帝部落進行了一場大戰,雙方分別請了很多神明,黃帝請來了大將應龍蓄水攻擊。
  • 《山海經》記載了涿鹿之戰,上古時期的曠世之戰是神話還是歷史?
    但是版本眾多各種誇張美化虛構,今天我就要和大家說一說在《山海經》中記載的這場上古時期的曠世之戰。上古神話中,蚩尤是一個鋼筋鐵骨的惡神,他擅長製作各種兵器,包括鋒銳的矛,堅固的盾,精準的弓箭,因此他被稱為「兵祖」。
  • 《山海經》裡3位上古神女,九鳳被當成神獸,此女像魚又像龍
    《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女,都是備受推崇的遠古部落首領,她們的神話地位,類似於道教神話裡的女仙。眾所周知,道教女仙普遍服飾華麗,容貌絕美。那麼,《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女形象如何呢?其實,上古神女的形象與道教女仙截然不同。她們總是帶著動物的身體特徵,形象比較怪異。
  • 中國史上被人唾棄的神女——旱魃
    旱魃也稱為天女魃,原是天上神女,在黃帝和蚩尤大戰過程中,黃帝派出應龍到冀州之野去抗擊蚩尤。而蚩尤也是聚集了眾多精怪,請來了風伯、雨師施法以狂風驟雨對抗應龍,直接將應龍的軍隊迷失在漫天風雨之中,黃帝知道了後,略顯著急,聽手下人說雷澤裡面有雷神,長著人頭龍身,雷神的座騎夔牛,經常拍打自己的肚子,能發出驚天動地的雷聲,就殺了無辜的夔牛,用他的皮做成大鼓敲打起來,震破蚩尤的悽風苦雨。黃帝又派了天女魃參戰。魃身穿青衣,能發出極強的光和熱。
  • 《山海經》裡的魃,為何神仙也懼怕她,這原因太逗了
    前言在《山海經*大荒北經》不但記載了涿鹿之戰,還記述了在此次大戰中的大功臣「魃」的下落和結局。魃原是天上的神女,本身天生高熱,法術可以收放自如。後來黃帝與蚩尤大戰,風伯雨師狂風暴雨把皇帝打得暈頭轉向。黃帝手下的大將應龍也不是這兩個上古大神的對手。後來黃帝的九天玄女贈書,心智開竅。才想到自己有一個能專克水系法術的乾旱女兒「魃」,於是就把她召回來幫助自己。有關旱魃的傳說:據《山海經》記載,神女「魃」的結局很慘。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三位女神,兩位被妖化,一位成為人類始祖
    《山海經》中那些神通廣大的上古神明有很多,但是要說女神我覺得這三位可以好好來說一下,影響我們至今。 女媧當仁不讓的第一位,連人類都是她造的,最早記載於《山海經大荒西經》:「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慄廣之野,橫道而處。」
  • 上古神話中應龍斬蚩尤、逐旱魃,打敗四大魔神,為何去不了天庭?
    《山海經》中記載燭龍身長千裡,體型不輸鯤鵬,而且他還能夠「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 上古神話中,燭龍能夠掌控晝夜更替、四季輪迴,其中晝夜更替的能耐,跟盤古「開目為晝,閉目為夜」很像。燭龍的法力雖然看起來有點強得離譜,但他卻沒有哪怕一項戰績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應龍就不同了,應龍是一條實實在在的「戰龍」,他的戰績在上古神話中無出其右。
  • 從奇書《山海經》看中國傳統「妖怪文化」
    袁珂先生曾在《山海經校注》中說:「吾國古籍,瑰偉瑰奇之最者,莫《山海經》若。《山海經》匪特使地之權輿,乃神話之淵府。」《山海經》分為《山經》與《海經》兩大部分,其中記載了不少珍奇異獸,觀之仿佛讓人置身於魔幻世界,比如九條尾巴的九尾狐,魚身蛇尾的虎鮫,可以引發大水的長右等等。這些異獸無疑就是中國傳統「妖怪文化」的起源。
  • 上古神話中有十大魔神,風神飛廉呼風喚雨,星神夸父逐日拿月
    我國神話體系總的來說,大致上可分為上古神話與道家神話兩類;其中,道家神話以三清至高,天庭四御掌控三界為主;而上古神話,通常是指那些成型於兩漢之前的神話,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所以上古神話大多零碎的記載於《山海經》、《楚辭》等古文獻中,不似道家神話般成體系。今天,過客就拋開道家神話,跟大家分享下,上古神話中最出名的十大魔神。
  • 為何《山海經》中也有記載
    在《山海經·西山經》中這樣記載:「又西北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西王母的形象十分獨特,由「其狀如人」這四個字可知,她並不是人類,只不過長得樣子像人。
  • 據《山海經》記載,上古時期有一隻動物
    記錄在《山海經·西山經》:「猛豹即貘豹也,貘豹、猛豹聲近而轉。」據說這種塔皮爾長得像豹子,叫聲和豹子很像,據說這種吃夢境的塔皮爾專門研究夢境,事實上他並不是真的只吃夢,而是經常吃人的大腦,Tapirs會在人們睡著後攻擊他們。
  • 上古神話中戰鬥力最強的十大魔神,殭屍王旱魃墊底,刑天僅排第三
    中國的上古神話跟道教神話是兩個不同的體系。道教神話源遠流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統:創始元靈之後的鴻鈞老祖、混鯤祖師等,再往下就是鴻鈞老祖的徒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混鯤祖師的徒弟:接引道人、準提道人。而中國的上古神話系統,一般指兩漢之前的神話傳說。由於年代過於久遠,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上古神話一般記載於《楚辭》、《山海經》等文獻中。
  • 《山海經》中記載的上古十大神獸,以及四大兇獸閃亮登場
    《山海經》這本書可以說是華夏千年文明中的一本遠古奇書。它雖然是一本先秦古籍,但是書中記載的內容的來歷以及年代都無法考證,所以很多的學者都認為《山海經》是一本荒誕的誌異奇書。但是《山海經》中的內容涵蓋多個領域,整本書現在發現的共有18篇,原本一共有22篇,大約32650個字。
  • 《山海經》記載的12位月神,臘月的守護神是誰?民俗有何禁忌?
    《山海經》描述的上古神話世界,英雄、鳥獸、樹木和山陵等,皆可成為神靈。還有一些天體和自然現象,也被認為是神靈的化身。例如燭龍、太陽神和月神,以及上古四方神。《山海經》的《大荒西經》記載,東夷女神常羲與帝俊婚配,生下了12位月神,她們分別是農曆12個月份的守護神。然而,《山海經》並沒有描述12位月神的形象特徵和文化意義。
  • 《山海經》並不是神話,裡面記載的很多生物已被科學家找到
    》並不是一部解密地球文明密碼的鑰匙,而是一部橫跨了整個地球世界的人文地理的古代大百科全書。他寫道,《山海經》中的文獻,提供了非常充分的證據,表明早在公元2000多年,中國人已經到達了美洲探險,進而世界各國的地理學者開始來研讀山海經,結果發現原來中國人遠遠不止是到過美洲。《山海經.大荒西經》中記載:「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
  • 上古「四大殭屍王」,你知道是哪四個嗎?看完顛覆你的認知!
    關於殭屍的傳說有很多,而在我國的神話故事中,殭屍起源於上古四大殭屍王。這四個殭屍可以說是殭屍始祖,是最早成為殭屍的存在,它們分別是將臣、後卿、旱魃、贏勾。 雖然說這四個是最早的殭屍,但是它們的力量都是來自同一個人,那就是華夏四大古神之一的《犼》。
  • 《山海經》裡十大魔神,各個稱霸一方,你認為這個排位對嗎
    前言:在上古奇書《山海經》裡的記載中,有很多上古神、人、獸、怪等類似記載,而神妖也有好有壞。有的製造災難,有的危害世間,有的與造福世間的大神為敵,總之都有各自人設。雖然世間沒有絕對的東西。但所有事物都有正反面。就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去看待了。
  • 欺騙了千年的上古中華始祖之謎,原在《山海經》中早已記載了答案
    中華文化上千5000多年,地大物博,其中人民的智慧不是一兩句就可以概括出來的。在我國歷史中,留下的寶典奇書數不勝數,但是要說最經典最具有神秘色彩的一本書,那就是《山海經》。在上古時期,太陽是神靈誕生下的神奇的自然力量,在我國歷史文獻《山海經》中,有著著名的后羿射日的故事。但是這其中,被後人相傳至今,變成了是堯命令后羿射日為民除害。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而是上古時期最至高無上的天帝帝俊(qūn)給予大弈弓箭,命令后羿為民除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