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上北下南天南地北,讀懂先天八卦的大秘密,一般老師不願說

2020-12-14 李秀筆記

先從看地圖說起,記得小時候在學校每次看地圖都要死記硬背「上北下南」,而家裡的長輩看傳統文化地圖,每次念叨的則是「上南下北」。後來才簡單地分清,「上北下南」是西方的用法,而「上南下北」才是我們東方的用法。

於是,每次看到現代的地圖就要面北而立,看到我國古代的圖,就面南而站。終於,每次都能站對位。

上南下北

元代天文學,非常了不起

為什麼在我們我們傳統文化中的南方在上,下面李秀筆記將會對此做詳細的分析。這其實是和我國古代的天文曆法相關,眾所周知,我國古代的天文學非常發達,精準度極高,是非常了不起的一門學問。

除了看地圖的「上南下北」,涉及到南北,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會說「天南地北」。「天南地北」是漢語中約定俗成的用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就是這麼用,喻義是地域不同,或者兩地相距甚遠。事實上,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元朝,元好問的《邁陂塘》詞,關漢卿在《沉醉東風》中也有用過。當然若真的追溯這個詞的來源,其實是來自《易經》,更久遠一點,可以推到更早的河圖。

那麼,元好問和關漢卿為什麼會知道這個大秘密,李秀筆記認為和一位著名的元代科學家有關,那就是郭守敬,當時非常厲害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當然,也許在元朝,我所說的這件事只不過是天文學的科學常識而已。

郭守敬,在天文方面是非常厲害的,因為我現在知道,國際上有以郭守敬命名的小行星,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也有「郭守敬天文望遠鏡」。

理解「天地定位」,是學通先天八卦的最好方法

繼續說天南地北與《易經》的關係,孔子所作《說卦傳》裡面有「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的說法,同時還有「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的記載。大致意思是說,先弄清楚乾、坤的方向和位置,然後再具體理解其他6個卦象。面南而站立,向著太陽的方向,就能知道偉大的天文意義。這裡的「天地定位」,並非只確定天地的上與下,而是還有有具體的角度和方位。

首先,我們都知道,天一定在上面,地一定被我們踩在腳下,其次我們結合上面《說卦傳》的內容可以明確,在祖先的天文視角下,《易經》認為:天所在的方向是南,地所在的方向是北,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也就是說,天既然是在上的,也是在南的。而這個位置,也是我們神話故事裡的「南天門」。

上述這些內容,看似矛盾,實則有其天文學含義,讀懂其天文學含義,感受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天文學的偉大之處,而《易經》被稱為大道之源,名副其實。

天赤道,理解先天八卦的關鍵所在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理解的地圖,是把大地的方向分為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也就是說地圖的方向是水平的。

而在我國漢語中,天南地北所指的是一種天圖的方向,與水平方向呈現一定的夾角,在天文學上,這個圖一般稱作太陽視運動,也就是天赤道,或者說是太陽每天東升西落的路線,每年東升西落的路線。這是以北半球面南背北觀測的結果(如圖所示)。

古天文學意義上的南方和北方

假設我們把每天正午時分太陽所在位置,用一年的時間做個點的合集,這就是古老傳說中的南天門所在的大概位置,也就是上圖所示的南方。

知道了上述這個道理,基本上先天八卦、河圖也就不存在什麼秘密。南既然是在天上,所對應的地自然是在與之相對的地下。也就是說,我們的先天八卦,在天文學上可以作為太陽的運行路線圖來解讀。

由此,乾在上,坤在下,就順理成章了。也就是說,假如你現在看先天八卦,或者河圖,只要面南站著,如同我們日常讀書的時候舉著書,與水平呈現一定的夾角,就立刻明白了。原來乾在上、坤在下是這個意思。

按照上述內容,重新讀八卦的8個符號,超級簡單

雖然簡單,但卻非常精準的天地定位,是讀懂先天八卦的基礎。由此解讀卦者「掛在天上 」也,最為明了,古人的智慧實在了不起。孔夫子的每句話都頗具深意,看來《說卦傳》也不例外。

下面將八卦與具體的時辰相對應,也許你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我的感覺是這樣讀八卦的8個符號,真是超級簡單。

伏羲八卦方位圖

震是日出之前太陽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東北方向,離是日出的位置,兌是日出與日中的中間,乾代表日中,巽代表日出與日落的中間,坎是日落,艮是日落之後。所以一天中對應的時辰就很清楚了。

乾,是正午,陽氣最足,所以三個陽爻;坤,是子夜,陰氣最盛,所以是三個陰爻;震是日出之前,陽氣有所上升,所以一個陽爻在最下面,古代說是震旦;離,太陽出來了一半,還有另一半照地球的另一半,用現代科學解釋也是非常清楚的;兌,陽氣繼續上升,陰氣減弱,感受到水汽上升,蒸騰作用最為明顯,兌為澤;巽,陰氣上升,有絲絲涼風,所以巽為風;坎,日落時分,相對於我們的半球來說,和另一個半球陰氣相平;艮,陰氣繼續增加,但仍留存部分陽氣,太陽落山只留下了山,所以是艮。

綜上所述,上北下南、天南地北,簡單的詞語中蘊藏著讀懂先天八卦的大秘密,只不過一般老師不願說。

至於為什麼西方用上北下南,則是因為西方用的是北鬥星,當然在我看來這說明,在西方古代的地圖也並不是完全水平的。

相關焦點

  • 《易經》知識:什麼是八卦?怎樣區別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先天八卦是被人發現並推演出來的,遵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下往上,先陽後陰」的規律。先天八卦的卦序是:一乾、二兌、三離、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確定天地方位,對大自然的總體描述。天八卦序為:坎一,坤二,震三,四巽,五中,六乾,兌七,艮八,離九,風水學上多用後天八卦。
  •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手指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
    易經:現代數學解密掌上掐算,快速學會飛八卦,古人智慧讓人驚嘆我們看電視,經常會看到古人用手掌進行推算,能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相當的了不起。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也會遇到懂傳統文化的人,不用查日曆或者萬年曆,而是直接用手指來掐算天幹地支年份、月份,以及節氣等等的事宜。
  • 梳理易經先天八卦基本數字及其相關推理
    今天我們來分析易經先天八卦基本數字及其相關推理。先天八卦的卦象對應二建制數字轉化成十建制後是:乾7、兌6、離5、震4、巽3、坎2、艮1、坤0。先天八卦的旋轉規律是按照「8字」模型旋轉。依據先天八卦的八卦加則訣:「爻從三十起,乾卦六為頭。兌為後少女,只中一網收。變知六百止,世應兩同儔。遇十須不用,玄玄妙法周,當看多寡數,及止悉因由」。
  • 「延壽」南鬥六星為什麼是北方星宿?此南北不同,體現古人大智慧
    「延壽」南鬥六星為什麼是北方星宿?此南北不同,體現古人大智慧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繫辭傳下·第二章》按照上面《繫辭》裡面的說法,《易經》與天象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一定要通天象而言易。在《黃帝內經·素問》裡也有「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的說法。上知天文,觀象於天,其實就是今天的天文學。當然,上古的天文觀測也許非常基礎,但也確實非常精密。
  • 八卦與六十四卦:《易經》的骨架
    卦爻由下向上數,共有六個。六個爻分為三部分初爻、二爻為地三爻、四爻為人;五爻、上爻為天。這三者稱為「三才」。天之道說的是陰和陽,地之道說的是柔和剛,人之道說的是仁和義。爻有兩種,即陽爻和陰爻,陽爻以「--」表示,陰爻以「--」表示。陰陽二爻象徵由太極衍生的陰陽兩儀。兩個爻組合在一起,即象徵兩儀和合產生的四象。三個爻組合即構成八卦,八卦兩兩組合,即構成有六個爻的六十四卦。
  • 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個數字,一個密碼,讀懂的人受益
    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水、木、火、金、土,五行相生相剋由此而來。順著數,是相生關係;倒著數,是相剋關係。(如今說的金木水火土,是後人改了的次序,並不是先天次序。)十,意味著咱們日常生活的這個宇宙。
  • 讀懂《易經》,這10句話的解析基本搞定,值得收藏品鑑
    《易經》由卦辭及爻辭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而《易傳》有十翼即: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繫辭上、繫辭下、說卦、序卦、雜卦十篇。《易傳》成書於春秋至戰國中期,是對易經的注釋和發揮。3、史學界認為《周易》為伏羲、文王、周公、孔子四聖合著,即伏羲畫八卦,文王作卦辭,周公著爻辭,孔子撰《易傳》。
  • 什麼是易經的八卦,奇門的八門又指什麼,它們在方位上如何對應?
    通過學習《易經》,我們了解了《易經》的八卦,知道了《易經》八卦有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之分,先天八卦為體,講的是時間或者數字,是人樸素的認知、感知。而後天八卦為用,說的是空間或者方位,就是人日常的使用、實踐和運用。
  • 3個步驟由淺入深,帶你讀懂《易經》這部「經典」!(建議收藏)
    易經真的很難學嗎?易經,為容易學習的經典,而非《難經》。易經之所以學起來容易,因為我們只要掌握好人類生存的八大自然現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八卦就可以了。我們講易經有三個關鍵詞,就是:陰陽、五行、八卦。整個易經學術的核心,就只有這三個詞。八卦符號是古代的一種語言,我們運用易經就相當於是把一種古代語言翻譯為現代語言而已。3個步驟由淺入深,帶你讀懂《易經》這部「經典」!
  •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
    我們為什麼不能讀懂《易經》? 讀懂易經讓你輕輕鬆鬆過一生!有人問這樣的問題:如何利用中外古代和現代《易經》的詮釋能夠有效地學習?如果您說這些解釋不能幫助您理解《易經》這本書的內容,那肯定會引起激烈的反對。
  • 丁肇中:千年之前,《易經》已記載物質基本構造:粒子觀源於八卦
    中國古代早在千年之前,闡明物質的基本構造:「粒子觀源於八卦」民族自信心,這是當代西方思想不斷湧入,以西方為主的科學技術改變了全世界的前提下,漸漸被拾起的話題。粒子觀是當代物理學發展的基礎,而八卦圖則是上千年前傳下來的先人哲學,這兩者之間驚人的相似,著實讓人在難以置信之餘也倍感民族自信心的雄起。在傳說中,《易經》分為兩部分: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
  • 易經八卦中,八卦的指代究竟為何物?箇中奧義簡直妙的很!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這裡有個問題需要提前說一下,那就是先天與後天八卦。大多數人說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先天是世界觀,後天是方法論。據傳為伏羲所創,而後天則是周文王所創。雖然周文王將伏羲視為偶像,也根據伏羲的很多文獻進行了創作,但顯然周文王有自己的想法,也有為子民考慮,將先天八卦進行了二次創作,改動不少的同時,還由此推出了經典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也是現今諸多預測中,常見的解卦依據。
  • 易經八卦中,八卦的指代究竟為何物?箇中奧義讓人稱讚不已!
    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這裡有個問題需要提前說一下,那就是先天與後天八卦。大多數人說先天為體,後天為用。先天是世界觀,後天是方法論。據傳為伏羲所創,而後天則是周文王所創。由於先天與後天同時講,會讓很多人產生混亂記憶,因此今天我們主要講一下現在涉及面較多的周易八卦(後天),一下所提到的八卦,均為後天,如果有想了解的先天八卦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去說出自己的看法。
  • 易經八卦演變註解
    《易經》實際上只是用八卦方法佔卜的書。是孔子為其注「傳」後才有理學含義。實質上中國古代理學思想就是「陰陽三才學說」——即「陰/陽,天/地/人」這些複雜的理學體系。這些理學思想早在中國的上古時代已形成完善。
  • 易經64卦暗藏神秘訊息,答案在64卦卡牌之中,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
    易經,凝聚著古代先賢的大智慧,曾經被人質疑了幾千年,直到如今依舊是爭論不斷。很多人都說易經是一本算命的書,甚至給易經扣上了一頂迷信的大帽子,這是因為人們對科學過於的崇拜,而科學的對立面就是任何沒有科學依據的「無稽之談」。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然而,這些都是《易經》的冰山一角,《易經》的精髓在於通過觀察萬事萬物的運行規律,從而預測出事情的發展趨勢,然後做出相應的行為。對此,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是《易經》救了我的命!曾老師說自己學易是因為身體不好。他在39歲時,身體一度非常衰弱,連上下樓梯都需要扶。
  • 八卦如何對應你的家人?從《易經》中看古代人的「完美家庭」
    《易經》八卦能夠象徵世間的萬事萬物,在家庭中,八卦如何對應著不同的成員?乾坤——父母乾為天,坤為地。在一個家庭裡,父親是乾,母親是坤。爻的位置是有編號的,按照從下往上的順序,最下面是一爻,中間是二爻,最上面是三爻,就像我們的樓層一樣,一層位於最下。
  • 如何方便的記憶《易經》八卦、六十四卦
    《易經》是中國古代智慧的集合,它是周朝以前人類從開天闢地以前經驗與智慧的結晶。《易經》主要講的什麼,後世的學者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方面是義理:做人做事的道理;一方面是象數:卦象與佔卦。根據古代帝王相傳的法則,可以將《易經》歸結為三點:第一就是德行,只有得行才能凝聚每個人的心願,讓大家匯聚在一起;第二是能力,要有帶領大家過上安定美滿的生活的能力;第三叫做智慧,智慧具有一種統合的作用,它是對人生經驗完整而根本的理解。
  • 想要讀懂易經這部「天書」並不難,只要記住24個字,由淺入深就行
    況且《易經》在我國,本便是「文化之底,群經之首,大路之源」。因而就有人說,讀懂了《易經》,便是讀懂了我國人的根!《易經》是一本奇書,它奇在什麼地方呢?這本書起初是檢測兇吉的一本書,後來又演變成富有哲學思想的一本寶典,被質疑了6500年的迷信,最終發現卻是超科學。
  • 千古之謎:伏羲八卦的方位原理
    伏羲八卦的方位為什麼與後天八卦不同?其原理是什麼?自古爭論不休,賣書者各有一套說辭,致使後學無所適從,網上觀點認同度最高的,認為是根據「河圖」的方位,其實是『跟風』,說實話,宋朝出現的所謂「河圖」,與伏羲八卦一絲一毫的聯繫都沒有,因為兩圖沒有邏輯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