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八卦的方位為什麼與後天八卦不同?其原理是什麼?自古爭論不休,賣書者各有一套說辭,致使後學無所適從,網上觀點認同度最高的,認為是根據「河圖」的方位,其實是『跟風』,說實話,宋朝出現的所謂「河圖」,與伏羲八卦一絲一毫的聯繫都沒有,因為兩圖沒有邏輯關係。

八卦產生於七八千年前的遠古文明,今人研究八卦不可能知道「絕對」的真相,因為,誰也沒有生活在幾千年前,接近真相的唯一方法只有『邏輯』,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符合自然之理,符合生活中的常理,否則的話,即便說得天花亂墜也是偽學。伏羲八卦方位之謎,《周易》書中本有闡述,只是後人理解有誤。
一、天地定位
乾卦為天,坤卦為地,天地為軸,萬物皆在天地之間,經常有人問:為什麼先天八卦是天南地北?其實,你動腦筋想一想,天怎麼可能在南?地怎麼可能在北?古人畫圖皆以左東右西、前南後北,因為古人認為左邊為陽、右邊為陰,古代《易》書描述天南地北,並非都指大自然的方位,有時候只是告訴你在平面上怎麼畫圖,因為,古代沒有先進的印刷術,古人擔心《易》圖失傳,所以用文字描述圖片,比如文王六十四卦,以六代表陰爻,以九代表陽爻,坤卦都為陰爻,則依次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乾卦都是陽爻,則依次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其它類推,這個方法古人用了幾千年,宋朝雖然有了粗糙的印刷術,但還是繼承了古人的習慣。

天、不可能在南,地、不可能在北,而是天在上、地在下,此乃自然之理,與後天八卦不同,先天八卦並非代表方位,而是代表萬物次序。
艮為山、兌為澤,兌、在地為澤在天為雨,雨從天上來,所以,兌卦在上、艮卦在下;
震為雷、巽為風,科學早已證實:雷與地磁場有關,世界上某些地方常年打雷,其山石全都像鐵礦石,這一點,古人早已發現,古人放風箏的歷史已有幾千年,說明古人早就知道高空的氣流,古人認為,平常氣流在高空,只有出現特殊天氣才雷風相薄,所以,雷在下、風在上,即震卦在下、巽卦在上;
離卦為火、坎卦為水,離卦為日、坎卦為月,古人以左東右西,太陽從東方升起,所以,離卦在左、坎卦在右;
震卦為一陽初生、巽卦為一陰初長,而古人看圖皆順時針旋轉,所以,震卦在坤卦之左、巽卦在乾卦之右;
兌卦乃坤卦變至最後一爻,陰氣繼續消退則變成乾卦,艮卦乃乾卦變至最後一爻,陽氣繼續消退則變成坤卦,所以,兌卦在乾卦之左、艮卦在坤卦之右。
二、八卦相錯
八卦相錯是指陰陽相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宇宙的平衡是因為陰陽兩種能量的平衡,古人創立八卦模擬萬物,則八卦應與自然相對應,所以,先天八卦圖的分布必須陰陽平衡。
一、八卦分為四組,兩兩相對,其理念是陰陽既對立又統一,「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以上是《笠翁對韻》的句子,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無不受到陰陽八卦學說的影響,但古人畫八卦可不是為了對韻,而是站在哲學的高度,以陰陽既對立又統一的規律、來推演萬物的此消彼長,所以,先天八卦是按照陰陽相對立來分布的,天對地、水對火、山對澤、雷對風,即乾對坤、坎對離、震對巽、艮對兌,互為錯卦,錯卦者、陰陽相反也,『相對』不但要陰卦與陽卦相對,而且要陰爻與陽爻相對,比如乾對坤,乾卦全是陽爻,坤卦全是陰爻。
二、陰陽和合萬物化生,極陽不生、極陰不長,陽氣越重、其周圍的陰氣則應該更多,陰氣越重、其周圍的陽氣則應該更多,乾乃極陽之卦,所以,乾卦的周圍都是陰卦;坤乃極陰之卦,所以,坤卦的周圍都是陽卦。
關於這一點,網上有很多「異見君」,有的學者將火水放在山澤的位置,有的學者將陽卦與陽卦放在一起,再將陰卦與陰卦放在一起,認為陰陽應該分明,如果這樣也成立的話,那世上就沒有生物了,他們還以古書為證,以為古書都是真理,殊不知,偽書自古就有,不通《周易》的陰陽之理,與八卦學說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