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將華夏帶入文明時代
伏羲,古代華夏部落首領,他被後世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所處的時代大約是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是中國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智者之一。按照眾多先秦古籍的記載,在7000多年前的上古時期,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以一擬太極,創造了先天八卦,將華夏族群從矇昧時代帶入了文明時代。上古時期尚處於新石器及農耕文明的早期階段,既沒有城市的形成,又沒有文字,從物質層為的角度來看,怎麼也達不到文明的標準,為什麼要說開啟中華人文的伏羲已經揭示了宇宙起源的奧妙呢?
伏羲的貢獻
伏羲既是一位聖明的天帝,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化始祖。他上知天文、下懂地理,學習神明的德行,熟悉人間萬物的自然法則。他發明了八卦,以乾這種符號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離代表火,艮代表山,震代表雷,巽代表風,兌代表澤。伏羲教人民用這幾種符號記載萬事萬物,代替以前的結繩記事。讓人民利用八卦進行佔卜吉兇,希望得到神意的顯示。除此之外,他還效法蜘蛛結網,把繩子編織成網,教人民捕魚打獵;與女媧共同發明琴瑟,創作樂曲,以用於禮儀、宗教、佔卜、巫術等活動;制定姓氏,將人們分為不同的氏族,他自姓為風氏。他的眾多舉措開啟了人類最早的文化活動,使先民從蠻荒轉入了早期文明。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制定婚姻規則,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
伏羲發明太極圖
伏羲在長期實際觀測過程中,不斷總結先民的實踐經驗,並用「立竿測日影法」指導先民測定時間,確認東西南北方位,確定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及二十四節氣的時間標準及黑夜白天長短測定標準等。這促成了古代一項重大的科學技術成果——太極圖,對農業生產及民眾生活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在科學史上也具有深遠的影響。太極圖實質上是遠古時代太陽畫的一幅立竿測日投影氣象圖,是以太陽運動為中心的與人類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白天黑夜長短、天氣冷熱變化的氣象圖,又是最早的日月合曆。伏羲的創造發明用太極圖體現出來,是一項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偉大的貢獻。
太極圖實質上是宇宙本原元氣的運行示意圖。萬物皆太極,大到宏觀宇宙,小到微觀粒子,其內部均有兩種相對的力量在共存、互動和交感,只不過元氣是一種看不到、聽不見、摸不著的形而上的存在物,人們用研究看得見、聽得到、摸得著的形而下的存在物的科學手段是無法看到的。伏羲太極圖已經影響中國天文、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領域幾千年,如今對外國的航天、計算機、氣象、醫療衛生系統等也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