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洛汭,即今河南鞏義河洛鎮洛口村,因洛河至此流入黃河而取名。伏羲在這裡創立了太極八卦;這裡流傳著河圖洛書的故事;這裡有隋朝的興洛倉。這裡吸引著歷代的文人墨客、社會賢達、中外名人到此懷古憑弔、賦詩作詞,因而留下了大量的賦作和詩篇,形成了極其豐富的河洛文化。河洛村位於S314路南。
這裡的伏羲臺遺址就處在村口東邊山嶺的最高處,有盤山公路通往山頂。
伏羲在這裡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颳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悟出了天地萬物的變化規律惟一陰一陽而已。伏羲畫出了八種不同圖案即八卦圖。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兩河在這裡交匯,洛河水清,黃河水濁,清濁分明。因受到交匯形成的旋渦的啟示,人祖伏羲畫出了太極圖中間的陰陽魚。
八卦圖主要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並認為「乾」和「坤」兩卦在八卦中佔特別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一切現象的最初根源。八卦最初是上古人們記事的符號,後被用為卜筮符號。古代常用八卦圖作為除兇避災的圖案。八卦圖是我們祖先祖祖輩輩智慧的凝結,其奧妙無窮。
站在高臺上,可以遠眺群山,俯瞰黃河,欣賞黃河和洛河交匯之美景。
伏羲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所處時代約為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有文字記載的時代在戰國以後。又稱宓羲、庖犧、包犧、犧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記》中稱伏犧,傳說中的中國上古時代部落首領。華夏太古三皇之天皇,與女媧同被尊為人類始祖。在「三皇五帝」的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三皇五帝」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即已確立。
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佔卜八卦,創造文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曲子。
《易經》中記載著在我國遠古的伏羲氏時代,一匹龍馬馱著一幅奇怪的圖案遊出黃河將它獻給伏羲,這就是《河圖》。後來又有一隻神龜從洛水中爬出來,龜殼上寫著些神秘的符號,這就是《洛書》。伏羲氏得到《河圖》和《洛書》後苦思冥想,恍然大悟後畫出了八卦圖,用以推算曆法、預測吉兇等。
石碑記述了伏羲臺深厚的歷史。這裡承載著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