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村民的主心骨——軍轉稅務「老兵」張欽迎「第一書記」工作紀實

2020-12-18 閃電新聞

無論是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還是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肥城市稅務局扶貧幹部張欽迎衝鋒在前、忘我奉獻,贏得了駐點村村民們的一致稱讚:「有張書記在,我們心裡踏實。」

「大娘,家裡的米和面還有嗎?不夠我再給你送,缺什麼你就說。」在例行登記完體溫後,張欽迎總要多問張玉蘭一句。

「張書記,俺啥也不缺。」張玉蘭今年90歲了,自己一個人獨自生活,身體不大好,張欽迎對她總是額外關照。「年前你送的那些都還有,夠吃著呢。」

今年已經是張欽迎駐村扶貧的第13年了。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帶上乾糧,來到駐點村;忙完一天的工作,再匆忙返回家中。有時候,是騎著電動車;有時候,是公交車加步行。這樣的工作方式從2007年就開始了,他先後到過邊院、安駕莊、王瓜店等多個鎮街的貧困村,多年的駐村幫扶,讓他跟這些村民就像親人一樣。

張欽迎到駐點村貧困戶家庭走訪了解情況

2018年,張欽迎所在的駐村工作隊進駐到潮泉鎮大王莊村。潮泉鎮大王莊村是省級貧困村,村民以種植核桃、櫻桃為生,由於缺乏專業的技術,收成極不穩定。張欽迎多次與鎮政府協調,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大王莊村核桃櫻桃生產合作社,統一組織村民進行生產、防蟲等,並定期聘請專家為村民授課,進行科學種植,提高產量,擴大銷路,村民收入有了明顯改觀。

疫情發生後,大年初二張欽迎就結束休假,一大早來到大王莊村,與村兩委幹部商量村裡防疫事宜。在他的主導下,村裡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實行網格化管理,他帶頭挨家挨戶摸底排查,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工作。僅用4天的時間,就將全村498戶1613人排查完畢,並按戶建立臺帳,每天給村民登記體溫,統計有無異常。

「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候不能退縮,要衝在最前面。」這是張欽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1985年,剛從軍校畢業不滿一年的他就參加了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山防禦作戰,他所在的噴火排主要任務是伴隨步兵進攻,張欽迎不顧危險,衝鋒在前,不幸被彈片打中了脊柱,現在一到颳風下雨,後背還會隱隱作痛。在那次戰役中,張欽迎所在的噴火排榮獲了集體一等功,他本人也被授予三等功。

噴火排二班集體合照(一排右二)

如今已經58歲的張欽迎,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依然是想在前頭、衝在前頭。大王莊村地處肥城與長清的交界,人員往來較多,防疫任務重大。張欽迎組織設立防疫檢查站,村裡的黨員24小時輪流值守。檢查站設在村口,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張桌子。凜冽的寒風凍得值班人員直打哆嗦,張欽迎不忍心,主動捐款1000元,購買了帳篷,添置了防護服、消毒液、口罩等防護用品,保障值班人員的人身安全。

在村口設立防疫檢查站,為進出村民做好登記

幸運的是,在嚴格防控下,全村沒有出現一例新冠肺炎病例,但張欽迎不敢掉以輕心。由於村民對疫情缺乏正確的認識,覺得身邊沒有人被感染,就是安全的,大過年的走走親戚怎麼就不行了。在家的村民也閒不住,總是扎堆聚在一起聊家常。每次遇到這種情況,張欽迎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苦口婆心地勸說。

這也讓張欽迎認識到,做好防疫工作,不能只靠「防」和「堵」,提高村民的安全意識才是最主要的。北京防化學院畢業的他,深知此次疫情的嚴重性,而避免人員接觸、阻斷傳播途徑是最為有效的防控措施。於是他利用自己所學專業的優勢,每天在排查統計之餘,通過村委會的大喇叭,給村民介紹疫情的嚴重性、傳染的途徑等等,讓大家正確科學地認識此次疫情。村民們最終達成了不走親戚、不聚集的共識。

「張書記就是我們的主心骨,不光領著我們種好核桃、櫻桃增加收入,還帶著我們抗擊疫情,我們都信他。」大王莊村村民張東棠說出了全村人的心聲。

【攻堅扶貧】山東脫貧攻堅一線的「稅務力量」

【走向小康】我們的村子有點「甜」

【走向小康】夏日的「西瓜醬」 就是家的味道

【攻堅扶貧】稅徽映照扶貧路——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景生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特色種植「敲開」致富門——臨邑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劉炳山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心繫百姓 真情扶貧——鄆城縣稅務局「第一書記」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紀實

【攻堅扶貧】小康路上的「稅月情懷」——東營區史口鎮西商村「第一書記」燕全亮

【攻堅扶貧】俯首甘為孺子牛 ——陽信縣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王惠國

【攻堅扶貧】黨建引領 產業幫扶 照亮鄉村脫貧路——平陰縣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孫宗傑

【攻堅扶貧】「三步走」助力脫貧致富「三級跳」——沂源縣稅務局「第一書記」李軍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泰安稅務:脫貧攻堅中的「稅務藍」

【攻堅扶貧】讓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壽光市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王興元工作紀實

【攻堅扶貧】扶貧路上的「心」力量——日照市東港區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王培嶺

【攻堅扶貧】用腳步丈量脫貧攻堅路——樂陵市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楊建強

【攻堅扶貧】把扶貧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濰坊市稅務局「第一書記」張曉明

【攻堅扶貧】山楂樹下扶貧情深 舊村新貌見證初心——濟南市歷城區稅務局駐村「第一書記」趙冬

【攻堅扶貧】把實事做到老百姓的心坎裡——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安貴扶貧日誌裡的「扶貧故事」

【攻堅扶貧】唐書記的「三本經」 ——棗莊市山亭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唐新春

【攻堅扶貧】寄情鄉村 傾心為民——菏澤經濟開發區稅務局駐鄆城縣程屯鎮張辛莊村「第一書記」李冬華扶貧紀實

【攻堅扶貧】致富路上黨旗紅————棗莊市嶧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付道峰

投稿:國家稅務總局泰安市稅務局

編發:國家稅務總局山東省稅務局辦公室

相關焦點

  • ...初心點亮扶貧路——棗莊市薛城區稅務局派駐「第一書記」張大川
    【攻堅扶貧】山東脫貧攻堅一線的「稅務力量」【走向小康】視頻:我們的村子有點「甜」【走向小康】視頻:夏日的「西瓜醬」 就是家的味道【攻堅扶貧】稅徽映照扶貧路——菏澤市稅務局「第一書記」王景生扶貧紀實【攻堅扶貧
  • 防疫前線的稅務駐村第一書記
    新華網重慶2月26日電 連日來,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稅務局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第一書記們,在結對幫扶貧困村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積極組織春耕備耕、線上「帶貨」銷售農產品……這天,雲隘村飄起了雪花,駐村扶貧第一書記陳夕才從早上8點一直忙到深夜,發放1000多份宣傳單,對382名返鄉人員全部排查到位。    為了有效「整村隔離」,陳夕才和村幹部一起,根據全村的道路情況,在進村必經之路設立防控點,24小時不間斷登記過往人員車輛信息。
  • 自貢大安「第一書記」陳敬: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
    人民網成都2月18日電 疫情發生以來,自貢市大安區的第一書記們勇挑重擔、夜以繼日,用他們最樸實的行為、最真誠的話語,堅守在基層的抗疫前線,努力當好群眾的貼心人和主心骨。自貢市大安區何市鎮雨山村第一書記陳敬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春節,新年的鐘聲還未敲響,陳敬接到了鎮上的緊急通知。
  •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
    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溫泉鎮馮河村第一書記兼幫扶工作隊隊長包娟娟駐村幫扶工作紀實在溫泉鎮馮河村人居環境整治施工現場,在五保戶、殘疾人家庭等特殊困難群眾的農家小院,始終活躍著一個看似嬌小玲瓏、弱不禁風,實則精明幹練、敢作敢為的女人的身影,她時而指揮有度,協調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程,時而滔滔不絕,向老百姓宣講黨的各項惠農政策,時而又像一個乖巧的農家女一樣
  • 村民眼裡的「村幹部」是什麼樣的?第一書記與村書記是什麼關係?
    大家好!《種田的人》帶大家了解更多的農村新鮮事,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按鈕!今天要分享的話題是:村民眼中的「村幹部」是咋樣的?第一書記能管村支書嗎?許多朋友的第一反應那就是「貪」,不可否認,有些村幹部為了個人利益,私自將村集體財產進行變賣,自己從中獲利,既不告知村民村集體財產情況,又不讓上級知道,當上級下鄉考察時,想盡辦法來討好上級,為的就是給上級留下一個好印象,多不可否認,一個不稱職的村幹部一般都不會主動和村民打招呼,也不會為村民辦實事,更不會在乎村民的利益,但村民幾乎都是主動笑臉相迎,而一個稱職的村幹部不僅不會和村民打官腔
  • 「讓村民們把日子越過越好」 ——國家稅務總局西安市稅務局...
    國家稅務總局西安市稅務系統的扶貧幹部們正迎著料峭秋風,深入貧困村,走進貧困戶,了解情況,出謀劃策,為今年年底決勝脫貧攻堅站好最後一班崗。「十三五」時期,西安市稅務系統始終把助力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精準施測,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共赴小康。據統計,從「十八大」開始,經過「十三五」時期的持續努力,西安市稅務系統累計幫助10個貧困村,630戶貧困戶順利摘掉了「窮帽子」。
  • 小漁村蛻變記——省文旅廳派駐濟寧市謝樓村第一書記趙宇工作紀實
    在生產線上忙碌的村民說。他們眼中的喜悅,寫滿了對趙書記的讚許。抓黨建、強產業、重民生,一年多來,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派駐濟寧市微山縣微山島鎮謝樓第一書記趙宇駐村更駐心,一直在路上。兩腳泥 一篇村莊幫扶規劃從辦公室奔向田間地頭,駐村第一天,趙宇換上布鞋,背上背包,就開始圍著村子轉。短短十幾天把村子摸了個透。天天兩腳泥換來了密密麻麻的民情記錄,上面是村裡第一手資料。
  • 鄒平各級第一書記衝在一線、幹在實處 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靠前指揮,當好貼心人主心骨。在疫情防控關鍵時期,黃河三角洲(濱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下派明集鎮菅家村黨支部書記王聰明第一時間趕回工作崗位,全力以赴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防控工作開展以來,王聰明從細處、小處、實處入手,努力調動村內力量和資源,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 大田村裡的笑臉|慈利縣城管大隊駐洞溪鄉大田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大田村裡的笑臉|慈利縣城管大隊駐洞溪鄉大田村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2020-10-10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武漢市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工作與生活
    在「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即將成為歷史名詞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多寫幾篇文章來紀念一番。以下通過三個方面予以介紹。一、數量湖北省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的總人數大約有7000餘人,武漢市有近4000人。武漢市武昌區夜景1二、工作應該說接到轉業命令和離隊通知後,尤其是辦理離隊手續後,經過幾個月的短暫休整,武漢的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們大多會找個單位上班
  • 懷化市完善黨管武裝工作機制 第一書記負起第一責任
    與此同時,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深入,黨管武裝工作需要解決的問題更多,抓黨管武裝工作與抓經濟建設的矛盾更加突出。如何讓第一書記負起第一責任?如何提高他們的主動性?黨管武裝工作又有什麼新氣象?3月下旬,記者來到湖南省懷化市,看看他們如何回答這些黨管武裝新考題。
  • 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踐行初心使命
    面對疫情嚴肅考驗和重大風險,銅川駐村第一書記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中省市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把疫情防控作為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大戰場、大考場,作為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的重大事項來抓,萬眾一心、全力以赴,衝在一線、幹在實處,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
    赤水鎮沙洲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為村民解難題、送溫暖成為村民的貼心人好在不久後,他們的困難在沙洲村第一書記陳錦鉅的幫助下迎刃而解。原來,赤水鎮沙洲村是江門市中心醫院的對口幫扶村,該院辦公室副主任陳錦鉅自2019年4月起掛任開平市赤水鎮黨委副書記、駐沙洲村第一書記。在得知瓜農面臨滯銷難題後,他立馬站了出來,積極為瓜農尋找銷路,目前已經賣掉27000斤滯銷灰皮冬瓜。
  • 這就是山東丨南陽第一書記把實事辦到村民心坎裡
    時間:2020年1月22日(農曆臘月二十八)  地點:微山縣南陽鎮東姚村  記者:史欣欣  在濟寧市微山縣南陽鎮東姚村,提起這裡的「第一書記」,村民們個個豎起大拇指,誇讚他是一心為民辦實事的好書記。
  • 「第一書記」姜仁欣:我來這裡就是為村民辦實事的
    石家泊村第一書記——姜仁欣2019年7月,姜仁欣由市人社局選派到裡店鎮石家泊村擔任第一書記。在任職期間,姜仁欣常常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就是,「我來村裡,就是為了給村民辦實事」。與李洋一樣懷揣創業夢想的村民共有三戶,在姜仁欣的幫扶下,目前這三戶村民均完成了養殖手續批覆。
  • 「村民救人遭社區書記搶功」,工作人員:書記在岸上想參與來著!
    事件回顧近日,在四川的古藺縣龍山鎮發生了一起兒童落水的事故,面對險情,熱心村民王高和張洪波迅速跳入河裡,將落水的兒童救起,當時在網絡上也有相關的救人的視頻。但是當地媒體在報導這起事故時稱,跳水救人的是當地的社區書記陳凱,而陳凱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自己當時正在酒樓吃飯,看到兒童落水,就花了15秒鐘趕到現場,他當時看到沒有人施救,就立馬跳了下去。而報導中,施救的王高、張洪波也變成陳凱等人。
  • 郯城新河村第一書孫勤學 掛職變任職書記接著幹!
    「孫書記來新河村掛職第一書記三年,村裡硬化路面2500餘平方,修下水道2300餘米,美化牆面1000餘平方,綠化1500餘米,整修農田排水溝3000餘米,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變化!雖然掛職時間馬上到了,俺們黨員幹部和村民都捨不得讓他走。
  • 第一書記啥時最帥?村民:場景很多
    為家鄉打call的丁真很帥,為第二家鄉打拼的第一書記們,同樣很帥。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再次強調,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19年12月,他受組織委派來到定點幫扶縣——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奈曼旗,擔任大沁他拉鎮哈沙圖村第一書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負責該村的脫貧攻堅工作,為期兩年。本科畢業後,楊亮曾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烏審旗支教一年,並在北京延慶區擔任過3年大學生村官。起初,很多人對已有4年基層工作經驗的他再來扶貧感到不解,又不是好差事,幹嘛一茬茬受苦?
  • 31名駐村第一書記這樣工作
    陳國南雷厲風行,通過黨員微信群號召全村黨員報名參與服務,村民代表、回鄉大學生、退伍軍人紛紛加入防疫工作,湧現出在讀醫學研究生開設「微黨課」等先進事跡。沙頭街欖山村第一書記潘燕暉帶領黨員先鋒隊入戶宣傳 春節假期,31名駐村第一書記的手機信息提示音響個不停,他們聞「疫」而動,火速返崗,溝通、協調、指揮,以堅定的意志和有力的嗓音吹響戰「疫」集結號。
  • 日行兩萬步的譚書記
    「譚書記,大清早的,又開始『打望』(邊走邊看)了啊。」望著遠處走來的人,重慶市萬州區長堰村村民郎玉蓮站在田坎上打趣道。 郎玉蓮口中的譚書記,是國家稅務總局重慶市萬州區稅務局駐長堰村第一書記譚志權。自2015年起,萬州區稅務部門對接幫扶長堰村,派駐稅務幹部到該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