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在前線作戰,念及家中父母,感忠孝兩難全,寫下此詩催人落淚

2020-12-14 國風美詩文

于謙在前線作戰,念及家中老母,感忠孝兩難全,寫下此詩催人落淚

數千年來,泱泱華夏出了許多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英雄。他們以血肉之軀,或在大廈將傾之際,力挽狂瀾;或在生死一線之間,一往無前;或在世人誤解之時,負重前行。雖千萬人吾往矣。

于謙,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12歲的時候,于謙看見石灰窯煅燒石灰,便寫下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名句。這一句,與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著同樣的精神和信念。

而于謙也一直將文天祥當作偶像,一生都供奉文天祥的牌位。民間還一直流傳一個故事,說于謙出生前夕,其父於仁夢到文天祥,說是要轉世投胎做於家的子嗣。於仁醒來之後,于謙就出生了。

於仁因為太過吃驚,加上懷著對文天祥的崇敬,所以為兒子取名「謙」。

于謙人生的高光時刻,就是土木堡之變後保衛京師。他在朝廷做官的時候,正是明英宗時期,這個皇帝十分寵幸宦官,不做正事。因為當時有「三楊」輔佐政事,加上太皇太后張氏掌舵,明朝這艘船到也行駛在正道。

不過三楊去世之後,一位叫做王振的宦官,開始帶著明英宗胡作非為。後來,明英宗在王振的慫恿下,帶領二十萬大軍徵討瓦剌。但因為王振的胡亂指揮,二十萬大軍被也先打敗,明英宗朱祁鎮也被擒住。

朝廷聽到這個消息之後,紛紛要放棄北京南渡,卻被于謙喝止。于謙在朝廷上大聲斥責群臣,讓他們以宋朝南渡為戒,並且他和孫太后等人主張擁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一起抵禦瓦剌。

于謙在危難之際,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原兵部尚書在土木堡之變中戰死),負責防禦。因為于謙調度有方,屢出奇謀,也先帶領的瓦剌軍隊被擊敗。于謙帶著明軍追到了居庸關。

擊退瓦剌入侵後第二年立春,于謙想到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心中感慨,寫下一首七律《立春日感懷》:

年去年來白髮新,匆匆馬上又逢春。關河底事空留客?歲月無情不貸人。一寸丹心圖報國,兩行清淚為思親。孤懷激烈難消遣,漫把金盤簇五辛。

舊年過去,新年又來,來去之間,白髮漸漸增多。如今在前線作戰時期,戎馬披甲,卻又逢立春。這個本該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自己卻不能在長輩身邊盡孝,不能為家中小輩盡責。

頷聯的「關河」,意思是關山河川之意,在句中指邊塞。「底事」意思就是「因為什麼事」。邊塞為何要留客?是因為國事,詩人不得不留在邊塞,保家衛國,守護黎民百姓,是他一生的理想。

只是,歲月無情,青春易逝,令人不禁惆悵不已。「貸」在這裡可以解釋為「饒恕」,歲月不饒恕人。

頸聯是這首詩中的警句,是千古流傳振奮人心的名句。上句的「丹心」,就如文天祥中的丹心一樣,裝的都是為國為民,不摻雜任何私利。旁人寫這句詩,或許有作態、誇口之嫌,而于謙寫下這句詩,卻鏗鏘有力。

下句則是對親人的那份愧疚和柔軟。自古忠孝不能兩全,詩人用「寸」來形容「心」,也是表達這層含義。既然選擇了忠義,則很難成全孝,所以只能空留兩行清淚。讀者也不禁落淚。

就像前文所說,所謂的英雄,也是血肉之軀,也有親友家人。瓦剌大軍壓境,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于謙像是定國柱石一般,那時在眾人眼中,他頂天立地。可是,在佳節、明月夜,于謙也會感到孤獨和思念。

最後一聯說,孤獨的情懷,不能排遣,只能湊個五辛盤,自己迎接新春。「五辛」就是用盤子裝著蔥、蒜、韭、蓼蒿、芥,這是古代的一種民俗。

這首詩,雖然藝術成就說不上多高,但從中,能夠體現一位英雄的柔軟,同時也能感受到英雄之所以是英雄。這是因為他們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

只是,于謙最後為人所冤殺,史載:天下冤之!

相關焦點

  • 【抗疫一線】自古忠孝兩難全 一片丹心鑄警魂
    【抗疫一線】自古忠孝兩難全 一片丹心鑄警魂 2020-02-27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我的抗疫故事】自古忠孝兩難全,恪盡職守終無憾
    【我的抗疫故事】自古忠孝兩難全,恪盡職守終無憾 2020-04-09 1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日韓「催婚劇」替父母開口
    催婚日劇主題從《成人高中》的「教你如何談戀愛」,延伸到強調組建家庭的《倒數第二次戀愛》,並且該類型日劇大多選擇冬春檔播出——天氣轉冷後窩在家裡看劇的人數增加,對獨自看劇的人來說,劇中的催婚場景和對話更容易引起共鳴。有催婚劇就有反催婚劇,菅野美穂與天海祐希主演的《不結婚》、阿部寬主演的《還不能結婚的男人》等「反催婚」劇贏得眾多年輕觀眾好評。
  • 忠孝兩難全?看看兵哥怎麼說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為了我們忙碌操勞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辛勤勞動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精疲力竭一生的父母,感恩為了我們費盡心血一生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們理所當然,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古語有云:「百善孝為先。」
  • 那些租朋友回家過年的,都是被父母催的
    因為,許多人都說,年關年關,未婚青年一大關。對於那些還沒有戀愛對象,沒有成家的子女來說,他們的父母和親人也許會利用過年在家的機會,各種的催婚不可避免。當父母的就是這樣,孩子上學的時候操心成績,畢業以後操心工作,工作有著落了,又開始接下來的各種催。沒對象的催對象,有對象的催結婚,已結婚的催生孩子,有一胎的催二胎。
  • 白慧明為于謙做生日蛋糕,手寫書信使于謙落淚,愛情就該是這樣
    于謙老婆白慧明為于謙慶生,于謙感動流淚,20年的風雨他們是怎樣度過的?近日《幸福三重奏》正在熱播,記錄下謙白慧明、吳京謝楠、何猷君奚夢瑤這3對夫妻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多人期待于謙和白慧明這一對夫妻的表現,因為總會聽到郭德綱老師提到于謙的老婆,江湖人稱「謙嫂」的白慧明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 48歲的陸遊在前線英勇作戰,還寫下一首很感人的詞,讀來令人讚嘆
    陸遊的一生憂國憂民,雖然並沒有擔任過重要的職務,可是他的愛國之情卻是最為令人感動,無論在什麼時候那都是把國家放在第一位,正是這種家國情懷,使得他的作品也是別具一格充滿了感傷之懷,特別是在48歲那一年,終於是有機會去往南鄭作戰,這讓他感慨萬千,為此寫下過很多有趣的詞,特別是這首《秋波媚
  • 于謙沒有阻止「奪門之變」,為何最後還是被處死?
    于謙15歲成為秀才,16歲來到吳山三茅觀苦讀,此處離家不遠,吳山緊靠南宋皇城,故當年金海陵王完顏亮有「立馬吳山第一峰」的詩句。祖父有一幅文天祥畫像,于謙則將一段文天祥的讚詞抄下來掛在座旁:「嗚呼文山!寧正而死,弗苟而全。孤忠大節,萬古修傳。我瞻遺像,清風凜然。寧正而斃,不苟而全。」也就在這一時期,少年于謙寫下了著名的《石灰吟》,剛直無畏的性格已經罄露。
  • 《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 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導 讀 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
  • 《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18183首頁 少女前線 《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少女前線》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來源:網絡
  • 《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18183首頁 少女前線 《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來源:網絡
  • 我們的故事|兩難全
    大家好,我是講述人渭南日報記者楊宇龍。 渭南日報復刊36年,我們講述了無數老百姓的故事,講述了無數優秀黨員幹部的故事,今天我要給大家講述一個老記者的故事。
  • 《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 特種作戰報告書獲得攻略
    導 讀 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很多小夥伴不知道少女前線特種作戰報告書怎麼獲得。
  • 明朝忠臣于謙:千錘萬鑿,不改初心
    在于謙的書齋裡,有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顯眼的地方,掛著自己的偶像一一文天祥的圖像。于謙對文天祥十分地崇拜,日夜冥神膜拜,並發誓,長大後要成為像文天祥的人。于謙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受到了百姓們的一致擁護,就連內閣大臣都聽說了他的賢名,對他呈上來的奏摺總是優先處理、加快處理。可得人心的同時必然會遭人嫉恨。
  • 抗疫:自古忠孝兩難全,被這個護士姑娘打破,因為她背後是國家
    在前線奮戰的同時,也在時刻擔心著自己的家人。3月15日夜裡10時左右,安徽銅陵市公安局民警通過銅陵公安在線微博,收到了一條浙江台州某醫院支援湖北的護士發來的信息:「我是安徽銅陵籍姑娘,來支援一線後,我爸爸媽媽每天提心弔膽,我太久沒見到他們了,可不可以幫我去看看他們。」
  • 他給于謙寵物馬鏟屎5年,公開喊于謙爸爸,今成德雲社最爽弟子
    于謙有位弟子名叫小龍,他最初並沒有過人的技巧,全靠日積月累的堅持,才打動于謙,進入德雲社。小龍初識于謙,是在于謙的寵物樂園中,他一去,就被于謙分配了工作:照顧小矮馬。這個工作主要是負責小矮馬的生活起居,說得直接點兒就是鏟屎、餵食、洗澡。這是正常情況,碰到特殊緊急情況時,小龍還得負責給小矮馬接生。
  • 中國式父母催婚有多可怕,女明星也躲不過這一關?
    看了很多人獨居觀察,小劇突然想問大嘎一個問題:獨居的你,還對婚姻充滿嚮往嘛?對於很多青年來說,婚姻的理想有多豐滿,尋愛的現實就有多骨感。尤其是大城市的年輕人,繁忙的工作帶來很大的身心壓力,父母卻不停發出靈魂拷問:你什麼時候結婚?有些父母還熱心幫你找對象,安排滿滿的相親。
  • 于謙《題公中塔圖贊》,圓闊遒勁,別具一派峻拔清剛之氣象
    于謙《題公中塔圖贊》紙本 行楷書,縱29cm 橫61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此作是于謙應北京夕照寺僧普朗之請,為其師古拙俊禪師遺存的《公中塔圖並贊語》所作題記。從所具官銜判斷,作品應書於明正統年間,于謙40餘歲時。
  • 杜甫附庸風雅,攜兩位歌妓納涼,寫下這首不汙的雲雨詩,香豔無比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的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因此他會見了春天的花開而憂傷落淚,聽見了鳥鳴令自己心悸「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同樣,即便自己已經到了極度困難的境地,可依然還是為他人著想:「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