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經——路2:41-52, 約2:1-12,19:25-27
今天是五月份的第二個主日,也是母親節。在此祝每一個已經作母親的姐妹,節日快樂。也祝福每一個弟兄姐妹的母親都健康平安。
耶穌基督,他是神的獨生子,但他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也有自己的母親,就是馬利亞。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我們回到聖經,看看耶穌基督與他的母親馬利亞,他們之間有和怎樣美好的母子關係,他們分別是怎樣做好屬於自己的角色。
一、耶穌如何待母親?
1、耶穌的順從
路2:49-51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他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他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他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
耶穌是神的兒子,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他的心智在童年的時候已經非同一般,可以知道一些關於神的事情。所以當他十二歲的時候同父母上耶路撒冷,他就呆在聖殿三天的時間,學習聖經的知識。
但耶穌的父母以為他同其他的人回家去了,因此與他失散,找了許久都沒有找到。最後回到耶路撒冷才找到耶穌。
站在當父母的角度,孩子突然走失,內心肯定是無比的驚慌。因此,當找到孩子的時候,定會存著愛心責備幾句。
而耶穌作為一個孩童,雖然他的心智早熟,知道他來到世上與別的孩子不一樣,是帶著使命的,應當多學習聖經的知識——以父的事為念。但他也理解父母與他失散後尋找他的苦心,所以就不再多作停留,而是與父母回到拿撒勒。
作為子女,我們會有我們的想法,並且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但從耶穌的身上,我們看到,子女順從自己的父母是理所當然的。
弗6:1 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
讓我們為此而禱告,求神幫助每一個父親或母親,有智慧地教導孩童;求神幫助每一個孩子,使他們懂得順從自己的父母。
2、耶穌的體貼
約2:3-8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照猶太人潔淨的規矩,有六口石缸擺在那裡,每口可以盛兩三桶水。 耶穌對用人說:「把缸倒滿了水。」他們就倒滿了,直到缸口。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
初讀這段經文的人,可能看不出耶穌對母親的體貼,而以為耶穌對母親並不禮貌。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在第四節,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
聽起來像是很不客氣的一句話,好像是說二人沒有關係。
但其實不是如此。耶穌的意思是,我來到世上的使命你並不知道,也無法參與。因為耶穌後面說「我的時候還沒有到」,指的是人子得榮耀的時候,也是釘十字架的時候。
所以耶穌所表達的意思是,我來到世上是為了拯救世人的,不是單單為了在一個普通的婚宴上顯神跡的。
但我們看到耶穌後面又吩咐僕人去倒水,並且變水為酒。這體現了什麼?耶穌雖然認為在這種場合併不需要他顯神跡,但為了母親的請求,為了照顧母親的心情,他便如此做了。這就是耶穌對母親的體貼的態度。
作為子女,體貼母親,體貼長輩,是有教養的表現,也是神所喜悅的表現。有時候,可能母親的要求並不是非常的合理,但如果有能力,還是要儘量做到體貼母親。
3、耶穌的牽掛
約19:26-27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
上個月我們剛剛過了受難周,紀念耶穌的受難。很多教會都舉辦了紀念耶穌受難的活動,有默想,有看耶穌受難記,有舉行聖餐等。透過這些活動,我們更深刻地思想了耶穌受難的艱難和偉大。
是的,十字架的受難,何等的痛苦,何等的難以承受。但我們的主默默地承受了。不僅如此,在十字架上,他身心受痛苦的時候,在那麼多人的人群中,他注視到自己的母親,並且安排了母親將來的生活。
這體現了什麼?耶穌對母親馬利亞深深的牽掛。自己都顧不了了,還能顧及到母親,何等的不易!但耶穌做到了。不盡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的完美。
為什麼呢?因為耶穌將母親託付給「那門徒」,那門徒是誰呢?使徒約翰。為什麼不託付給其他的門徒,彼得,約翰,馬太呢?因為耶穌知道約翰可以活得最久。(約翰是門徒中最年長的,寫啟示錄時已經是年紀很大了)
現如今社會的節奏非常的快,年輕人的工作、生活、婚姻、家庭各方面的壓力都非常的大。大到很多時候忘記了對父母,對家人的牽掛。耶穌在十字架上還記得安排好母親的生活,而很多人在日常的生活中卻常常忘記父母的需要。
二、馬利亞如何待耶穌?
耶穌是聖靈感孕,但也是馬利亞十月懷胎,辛苦生下來的孩子。那麼,作為耶穌的母親,他是如何地對待這一位既是神的兒子,又是她自己所生的兒子的呢?
1、用心地養育
讀——路2:43-48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想到,作為母親的馬利亞,包括養父約瑟,他們都是很用心地在養育耶穌。
當他們與親愛的孩子失散時,連續幾天都在尋找,並且從耶路撒冷到拿撒勒,再到耶路撒冷,才終於找到了失散的孩子。馬利亞說「你父親和我傷心來找你」,體現了他們的心情是何等的急迫和慌張。
而這一段場景,也只是馬利亞和約瑟養育耶穌的一個片段。其實從耶穌的出生,到耶穌的成長過程,他們都是很用心地在養育著耶穌。並且,由於耶穌是聖靈感孕,是神的兒子,從小就有著非凡的智慧,這樣的孩子更是需要用心去養育的。
這也是很多作母親的一生在做的事情。如果我們是為人父為人母的,也要像馬利亞一樣,用心地對待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是做孩子的,也要感恩,作母親的對我們毫無保留的愛。
每次母親節,在準備分享信息的時候,也都會想起我自己的母親。因為母親對我的愛真的是世人無人可以比擬的。吃的時候捨不得自己吃,要留給孩子;做家務的時候捨不得給孩子做,都是自己去做。
有一次母親的手受傷了。吃完飯我去廚房要洗碗,母親竟然還說不用了讓她洗。
這就是母愛了,每每想起,都令人動容不已。
2、完全的信任
約2:3-5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他說:「他們沒有酒了。」耶穌說:「母親,我與你有什麼相干?我的時候還沒有到。」他母親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馬利亞相信耶穌可以改變婚宴的沒有酒的狀況。所以馬利亞對用人說:「他告訴你們什麼,你們就作什麼。」
什麼是信任?就是不知道對方會怎麼做,但就是相信對方可以做好。
比如說,我相信你今天可以講道講得很好。這是一種信任。我不知道你要講什麼內容,但就是相信你可以講好。
今天很多作母親的,為孩子過分地操心。因為母親總是很敏感,也很容易憂愁,容易擔心。所以總擔心孩子長不大,擔心孩子沒辦法做好一些事情。但其實,我們應當像馬利亞一樣,對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信任。
雖然孩子不能像耶穌那樣有能力,但他有神所賜的智慧和聰明,他其實可以做很多的事情的。
3、無奈的分別
約19:25-27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母親與他母親的姐妹,並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
馬利亞在耶穌被釘十字架時,她正站在耶穌的十字架旁邊。她此時是怎樣的心情?定是無比的悲痛。但馬利亞也無可奈何,耶穌釘十字架,是神救贖計劃的一部分。她只能在十字架下默默地禱告。
而在此之後呢?馬利亞接受耶穌為她做的安排,住到約翰的家中。並且,馬利亞仍然存著信心,參與教會的工作。
馬利亞在十字架下無奈的分別,這可以給我們在生活中怎樣的反思呢?
我想到的是創世記中的經文:
「創2:24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作為母親,作為家長,常常會將孩子當作自己所擁有的一部分。而當孩子慢慢長大,成為獨立的個體,繼而組建家庭,就會在社會關係上與父母慢慢地分開。為人父為人母的,無法再掌控自己的孩子。有的孩子組建自己的家庭,或者背景離鄉去工作,這都是一種分別。
作為家長,只有接受這樣的狀況。像馬利亞一樣,為此代禱,並儘可能去幫助自己的孩子。
感謝神,讓我們在母親節這特別的日子裡,一起來學習和回顧關於耶穌與他的母親馬利亞之間的一些生活片斷,從當中學習關於作母親和作孩子的一些屬靈的教訓。求神幫助我們,使我們可以像耶穌那樣去關愛自己的母親,也可以像馬利亞一樣,去支持自己的孩子。願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和睦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