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佳的「養料」,會「滋潤」孩子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不論怎麼看,孩子有自信終究不是一件壞事,但許多孩子的內心還是缺少自信的,更多的的是自卑,所以家長幫助孩子建立自信還是很有必要的。
這對孩子來說不論是當下學習,還是未來邁入社會與人交際都非常有幫助。
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孩子建立自信呢?以下7個方法家長只要掌握6種,輕鬆幫孩子建立自信。
7個方法掌握6種,輕鬆幫孩子建立自信
一、經常表揚孩子
家長要做到經常表揚孩子,當孩子考試取得了好成績、自己獨立完成了一些事、幫助了別人家長就要及時鼓勵孩子表示讚賞,這樣會激勵孩子,讓孩子充滿自信。
在孩子受到批評或受到打擊時,家長也要鼓勵孩子。
批評孩子非但沒有效果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做錯事也可能是無心之舉,他們也很難受,鼓勵孩子讓孩子重新振作精神,孩子將更有自信。
二、讓孩子關心身邊的人
孩子很少會去關心身邊的人,通常都是身邊的人關心他們。
但當家長引導孩子去主動關心身邊人的時候,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被人信賴、被人需要的感覺,這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善良的同時,也更加有自信。
三、不當眾指責孩子
有的家長很喜歡在朋友面前說孩子,孩子犯一點錯就當眾指責孩子。
家長要知道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他們也是有自尊的,家長這一舉動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經常受到這樣的「傷害」,就會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
如果情況嚴重還可能導致孩子自卑、內向、不愛與人交流,把自己的心內封閉,所以家長要改掉這一「陋習」,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建立自信。
四、培養孩子一技之長
有不少人發現,自從上學之後生活中除了學習就只剩下各種遊戲了,進入大學之後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沒有什麼一技之長。每當有什麼節目演出,自己只能坐下臺下欣賞臺上的同學,對比著自己羨慕著別人。
所以不要讓我們的「挫敗」讓孩子在「重蹈覆轍」,儘早幫助孩子培養一樣一技之長,會讓孩子更有自信,不論是什麼特長,只要孩子喜歡就可以。
五、幫助分析孩子的優勢
許多家長通常只會注意到孩子的缺點,讓孩子改正,但為孩子分析優點的家長卻是很少。
只讓孩子看見自己的缺點而忽視優點,後果就是孩子了解自己的過程時,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見不到自己的發光點,導致性格越來越自卑。
而幫助孩子分析自身的優點,剛好可以彌補這一點。
六、讓孩子學會承擔選擇的後果
每當我們做出抉擇時,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但我們又必須做出選擇,孩子也會遇到同樣的抉擇,我們作為家長只要稍微提出一些建議,告訴孩子思考後自己做決定,那麼在這過程中,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得到提升。
與此同時孩子也會更加有勇氣、有底氣,自己選擇自己承擔,這是孩子人生當中必須經歷的課題。
七、自我表達
許多人在步入社會之後,發現自己好像並不快樂,冥思苦想之後發現其實就是自己太不自信,不自信始於內心真實的自我沒有抒發出來。
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家長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一定是「不要哭」,而不是問孩子為什麼要哭,這樣會傳遞給孩子一個信號,哭是不好的。
這樣會導致孩子真實的自我越來越弱小,害怕遭到別人的否定,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就會不自信。
孩子們的情感需要回應,我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幫助孩子真實表達真實的自我,讓孩子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