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早的一首詩其成就不亞於李白它解釋了為什麼泰山是五嶽之首

2020-12-22 夢裡都貪歡

說起泰山,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要問為什麼泰山會是五嶽之首,恐怕沒有幾個人能回答得上來,咱們先來看看杜甫是怎麼說的吧!

《望嶽》是杜甫在遊山東時期,初經泰山時所做,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杜甫到洛陽應進士試,未中。於是他在趙、齊(今河南、河北、山東)一帶漫遊,約五年時間。寫此詩時作者還未經歷過那麼多的磨難,所以詩間盡顯出蓬勃朝氣與非凡的胸襟。給人一種鼓舞力量。下面我們來評一評這首詩看看高偉雄俊的泰山是怎麼奪人心魄的。

望 嶽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存雲,決眥入歸鳥。

第一二句寫遙望泰山之貌。首句「岱宗夫如何?」以設問起,寫出了初見泰山時的那種喜悅、驚嘆、仰慕之情。泰山為五嶽之首故稱岱宗。「夫如何」就是怎麼樣呢?「夫」作為虛字嵌入句中,別具讚嘆之韻味。第二句「齊魯情未了」是對「夫如何」 的回答。詩人不直接回答泰山有多大、多高,而以古代齊、魯兩國之地來展示泰山跨越之寬廣,泰山之高大也就不言自明。「青未了」寫遙望泰山的總體印象:蓊蓊鬱鬱、綠綠蔥蔥。「未了」二字更有兩層含義:就縱向時間而言,千百年來泰山都是如此蓊綠不褪;就橫向的空間而言,千數百裡青綠盎然,綿延不斷,展現了泰山巍峨氣勢和壯美色彩。

第三四句寫近看泰山之景。如果說遙望是大筆勾勒、寫意的話,那麼近望則近似工筆了。你看「造化鍾神秀」,仿佛大自然都專門鍾情於泰山,使它靈動而秀麗,巍峨而博大。「陰陽割昏曉」,泰山本身由於高大,竟然能區分出陰陽昏曉來。因為泰山南向日為陽,泰山北背日為陰。山南向日已曉之時,山北背日仍為昏暗。這是由近望而顯現泰山之山勢特點。

第五六句寫細望泰山之感。細望泰山,雲層疊疊,盤旋繚繞;倦鳥歸林,暮靄重重。正如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所說:「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返。」如此從早到晚的細望,壯美的山勢山景觸發了詩人的主體感受,不由得睜大眼睛專注地觀賞層雲、歸鳥之時,心中不免激起浩然之氣,頓覺眼界大開,視野開闊。

第七八句寫極望泰山之情。前面由「貌」而生「景」,由「景」而生「感」再由「感」而生「情」。什麼「情」呢?登臨而覽之情!所以,詩人用「會當」二字表登攀之決心;「凌絕頂」,述攀登之頂點。然後再俯望群山,體會孔子所云「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豪情。這兩句結語充分表達了青年杜甫雖考場失意,仍充滿不怕困難、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和豪邁氣概。

全詩緊扣詩題「望嶽」,開篇用「何如」虛提設問之後,句句寫「望」但又句句不見一「望」字,這不能不說是詩人的高明之處。詩人鍊字,極為精妙。以「鍾」狀「神秀」,以「割」狀「陰陽」,頗具人情味;以「生」領「層雲」,以「入」統「歸鳥」,以「覽」綰「眾山小」,實屬景情融合,熔鑄了詩人的激情與抱負!此詩被後人譽為「絕唱」,並刻石為碑,立在山麓,可見其不朽的藝術魅力!

泰山歷來為文人墨客所推崇,尤其是孔子說「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又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被推為五嶽之首也不足為奇了!

相關焦點

  • 杜甫在泰山下寫的一首詩,被譽為千古絕唱,讀來激勵人心
    其實杜甫評價李白的這兩句詩更像是在說自己,他渴望自己的詩將贏得蜚聲詩壇的名望,但想像自己身後,肯定會是詩名不顯的冷清光景。美好的想像與事實之間總是有太大的落差。真正的事實是杜甫身後依然名不彰,聲不顯。大詩人元稹凝神靜氣,揮筆寫了一篇氣勢跌宕、辭藻華瞻、對仗工整的《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文中寫道: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使仲尼考鍛其旨要,尚不知貴其多乎哉。
  • 為什麼泰山被稱為五嶽之首,不是因為高度,原因原來是這個
    五嶽獨尊、國泰民安都是泰山,泰山從一開始就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為什麼被稱為五嶽之首?最重要的原因是泰山在中國人心中是不同的。首先,介紹泰山的地質特徵,泰山的地質結構非常複雜,以斷裂為主,其結構特點是斷層斜向上,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也有中新生時代發展起來的構造,泰山分布在濟南、泰安、淄博三個地級市之間,是山東丘陵中部最高的山脈,其中泰山的主體部分在泰安市境內,所以說泰山的話,應該在泰安,只是單純的地理因素無法決定泰山五嶽的獨尊地位,下面介紹泰山的歷史文化。
  • 李白寫了首「譏諷」杜甫的搞笑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讓人落淚!
    李白寫了一首滑稽的詩《嘲諷》杜甫。第一次閱讀讓人發笑,第二次閱讀讓人哭泣。在唐代詩壇,有兩座巍峨的山峰,即被稱為「詩仙」的李白和被稱為「詩聖」的杜甫。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雖然他們的創作風格不同,但他們在中國詩歌史上的成就卻是相當的。李白比杜甫大11歲,比杜甫更早成名。然而,在他僅有的三次會面中,他在生活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年(744年)的夏天。當時,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相遇。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相遇了。兩人一見鍾情,成為了敵人。
  • 李白很經典的一首詩,躺在沙丘城想念杜甫,最後10字成千古名句
    然而歷史上還就是有這種人,他們還認認真真的去做考證,從歷史中發現一些李杜不和的蛛絲馬跡,然後費盡心思的炒作,希望大家接受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在後世也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不是有很多人都認為李白看不上杜甫嗎,杜甫給李白寫了14首,李白卻僅僅給杜甫寫了3首詩。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李白如果看不上杜甫,當初就根本不會與杜甫見面。
  • 海拔不是最高,位置不是最中間,泰山憑什麼成為五嶽之首
    「天下第一山」、「中國十大名山之首」、「五嶽之首」等等都是泰山的美稱,它位於山東省中部,矗立在魯地中群山間。泰山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7米。其實要論海拔泰山不如西嶽華山(2160米),只能位居第三,要論位置,其實中嶽嵩山地處古稱「天下之中」的河南地區,那麼泰山是憑藉什麼成為五嶽之首的呢?
  • 你還記得讚美泰山的幾首詩?你一定要記住這個宏偉的唐詩
    從古至今,許多詩人都被泰山的壯觀景象所吸引,讚美泰山的詩歌也不少。最難忘的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望嶽》成了讚美泰山風景的經典之作。《望嶽》杜甫泰山在五嶽開頭的景色有多壯觀和美麗?有一天,我們必須爬上泰山的山頂,俯瞰群山,原來高的山峰會變得這麼小。背景:杜甫25歲時參加了長安考試,當他考試不及格時,他孤獨地在河南、河北、山東徘徊,所以他寫了這首詩。他位於山東泰安市的北部。當時是杜甫,是青春年少,這首詩歌頌了泰山和壯麗的氣氛,以表達他對未來的期待。東嶽泰山一直是文人最喜歡的度假勝地。
  • 泰山海拔不足2000米,為何卻被尊為五嶽之首?3個原因讓人震撼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杜甫當時遊歷山東的時候寫下《望嶽》裡面的詩句,從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到他的那種敬畏之心。中國的三山五嶽,為何泰山海拔不足2000米,卻被尊為五嶽之首呢?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李白是在759年,被流放遇赦的時候,沿長江而下路過洞庭湖,與兩位朋友相聚洞庭,一鼓作氣寫了8首詩,篇篇都是精品,讀來拍案稱快!而杜甫是在768年,離開成都草堂後,也是沿長江而下,來到洞庭湖,寫下了1首詩。兩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同一境遇的情況下,共同以洞庭湖為題材寫詩,在我們眼裡為何杜甫只這一首,就被後人稱為「五律第一」,登上了唐詩巔峰。
  • 螞蟻莊園小課堂今日答案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
    原標題:螞蟻莊園小課堂今日答案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     今天支付寶螞蟻莊園2020年11月4日莊園小課堂的答案是什麼呢?螞蟻莊園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4日的問題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詩寫的是哪座山】、【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和【西瓜冰鎮後為什麼會更甜】.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答案,不清楚的朋友快來看看吧.
  • 為什麼說杜甫是一個身陷困頓,卻不肯向命運低頭的「鬥士」?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杜甫的詩歌作品,絕大部分都是對國家衰敗,以及個人悲慘遭遇的陳述與控訴。「杜詩」作為唐朝中後期詩壇上的「血淚史」。幾乎每一個字都是一滴淚水,每首詩中所蘊含的悲戚,心酸與無奈都無不令人動容。筆者認為如果說李白所作之詩,基本上都是在為盛唐歌功頌德;那麼杜甫的詩歌作品就是對,國破家亡的控訴與激憤。
  • 泰山那麼矮,為啥還是五嶽之首?網友:來歷不簡單!
    縱觀中華大地,屹立在這片土地上叫得上名的山有幾十萬之多,而這幾十萬座山峰中又以五嶽最為出名,若要從五嶽中再劃分個高下,那奪魁的必然是泰山,千百年來,泰山一直被人們尊稱為五嶽之首。既然是眾山之中的老大哥,想必泰山一定是最高的那個吧,不然其他的名山怎麼會服氣呢而事實上,泰山的最高峰海拔還只有1532.7米,比最高的華山矮了六百多米,若論身高,泰山在五嶽中只能排老三的位置,那究竟是什麼讓泰山有了五嶽獨尊的名號呢?首先,泰山從地理上有著天然的優勢。
  • 讀詩|詩詞大會易混淆的兩句詩,是李白杜甫不同的人生
    這四句詩,兩兩相似,一首來自李白,一首來自杜甫。單看這幾句詩,不僅字面相似,意象與意境都很相似,難怪讓人容易混淆。但是,兩首詩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李白杜甫不同的精神風貌與人生際遇。在《李白杜甫的20歲》一文中,曾經談過李白少有才名,20歲左右遊歷成都,再次拜謁李邕,然而沒有得到重視,憤而留下《上李邕》表明自己的志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之後的他繼續在成都一帶遊歷,增長見識也尋找機會。大概二十四五歲時,李白出蜀,這首詩便是此時所作。
  • 大美大哉泰山,李白去泰山寫下的六首詩!
    01泰山是中國五嶽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除了地勢地理位置重要,古代東為最尊。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託之地,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家園。泰山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這也是泰安的來歷。國泰民安之說,也是由泰山而來的。泰山精神是大哉精神,大美精神。這次疫情山東人民就是從人力物力馳援武漢就能看出,什麼是泰山精神!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樓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一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黃鶴樓了。 為何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七律之首」?
  •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是因為什麼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是因為什麼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時間:2020-11-04 11:15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是因為什麼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該問題的答案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
  • 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
    導語:鄰居常來偷棗,杜甫寫一首詩,因為這首詩太失水準反而流傳千年杜甫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另一位偉大詩人李白的小迷弟,但要論詩才卻一點都不遜色與他的偶像。而杜甫與偶像李白之間的情誼,也被傳為佳話。
  •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什麼?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這是螞蟻莊園11月4號今日莊園小課堂的問題,很多用戶還不知道答案,本文小編會為大家詳細介紹11月4日今天螞蟻莊園課堂小雞飼料答案。  今天的問題是:  杜甫寫泰山「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用岱宗指泰山是因為?  它是五嶽之首  當地武術門派名稱  答案:它是五嶽之首  答案解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出自杜甫《望嶽》一詩,描繪了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
  • 詩聖給詩仙的詩:杜甫深愛著李白,就像月亮仰慕太陽
    二、千年的追憶:看太陽和月亮牽手1、看大咖評價大咖:韓愈對李白杜甫極為推崇;在《調答張籍》有言「李杜文章在,光芒萬丈長」。白居易:「又詩之豪者,世稱李杜之作。這是杜甫現存的第一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745年的秋天寫的,也就是剛剛和李白從山東分開的秋天寫的。這首詩被認為是杜甫寫給李白的所有詩作中「此詩最簡,而足以盡之」的一首。始終不惜筆墨,因為真摯的敬愛呀。
  • 最能代表李白風格的一首詩,卻因情感消極未能入選課本
    李白一生作詩一千餘首,有的豪邁奔放、想像豐富,有的語言奇妙、清新飄逸,有的意境奇妙,瀟灑浪漫,這些都是他獨特的個人風格。《江上吟 》是李白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以江上的遨遊起興,表現了詩人對庸俗、侷促的現實的蔑棄和對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 李白寫給所有年輕人的一首詩,穿越千年時光,依舊激勵人心!
    有一種成功叫大器晚成,他一生失意,晚年寫下一首宋詞,名垂青史然而,即便是天賦才華的李白在年輕的時候,也和我們許多人一樣,遭遇歧視,受人質疑。人生漫長,年輕時,誰沒遭受過輕視?李白的一首《上李邕》分享給大家。這首詩可以看作是李白寫給全天下所有年輕人的一首詩,穿越千年,依舊能夠激勵人心。全詩如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