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萬裡關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首詩。這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句詩,第一句便是描寫的桐樹了。說起桐樹,想必大家肯定不陌生。有的人甚至會說,這有什麼好說的,鄉間這種樹可是非常常見。小時候,都經常撿它的果實一起玩呢。沒錯,桐樹確實在我國具有悠久的種植歷史,但是桐樹可不只是種在農村長得好看就罷了,它可有很大的價值呢。
桐樹其實是民間稱呼,一般說起桐樹都是指油桐,又叫三年桐、罌子桐、虎子桐。油桐屬於落葉喬木,高達十米。油桐葉子表面積比較大,又具有清香味,因此在農村經常採摘包粽子或者包米稞用,這樣出來的食物清香可口。
每年八九月份農村油桐果實逐漸成熟,成熟的果實長得和油茶果一般。過去玩遊戲時經常把它當作子彈扔著玩。但是油桐果實不像油茶果一樣可以吃,於是經常就被扔掉了。但是不要認為油桐果實就一無所用。
其實油桐是我國特有經濟林木,是中國南方地區的重要木本油料樹種。果實掉落後,果皮會逐漸爛掉,爛掉的果皮剝開之後會有桐樹種子,別看平凡的種子,卻有著非常大的用處。桐樹的珍貴价值從我國桐樹的種植歷史就可以看出來了。
據《川楊河古船發掘簡報》中記載「隋唐古船,外塗桐油,縫隙和接頭均填油灰,鐵釘帽亦用油灰封固」,由此可見隋唐時期已開始大量廣泛地利用桐油。另外從湖南《永順縣誌》記載,永順縣在宋初就把桐油作為向宋王朝納貢的第一宗貢品。到了明代時期,油桐的使用價值更體現得淋漓盡致,據說在當時已經成為農民的謀生之本、衣食之源。由此可見,油桐果實具有重要的價值。
不僅在古代,現在油桐樹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當下油桐最具經濟價值的就是利用油桐種子榨油。那麼桐油有什麼特點呢?桐油色澤金黃或棕黃,是優良的幹性油。不透水、不透氣、不傳電,而且還具有抗酸鹼、防腐蝕、耐冷熱等特點。制漆、塑料、人造橡膠、人造皮革、人造汽油、油墨等製造業都廣泛地應用桐油。所以油桐樹可以說是從古傳至今的寶物。
除此之外,油桐不但具有重要的工業價值,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據《全國中草藥彙編》記載「油桐以根、葉、花、果殼入藥」,可見有一定的藥用價值。但是有一點務必要注意,油桐種子製成桐油後,具有毒性,一定要避免誤食。據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載 「罌子桐,味甘、微辛,寒,有大毒,壓為油,毒鼠立死。摩疥癬、蟲瘡、毒腫」其中罌子桐便是指油桐種子。
過去無人問津的果實,如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農村經常有人收購,桐油40元一斤。所以許多人也開始種植油桐樹。看到這,大家了解隨處可見的油桐樹了麼?其實許多時候,商機就在我們身邊。歡迎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