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20-12-22 媒體人王耳朵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耳朵想先和大家,聊聊最近發生的5個悲劇。

01

真正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

而是好人的沉默

當街殺害妻子,而且是用石頭一遍又一遍地用力砸向腦袋。

10月31日,發生在山西朔城鬧市街頭的這一幕震驚了整個網絡。

事件的起因是一起簡單的交通事故。

丈夫開車撞到了其他人,卻斥責起了妻子。

夫妻兩人爭執的時候,丈夫突然拿起一塊石頭朝著妻子的頭猛砸過去。

這可是你此生最親近的愛人啊,耳朵不知道身為丈夫為何如此狠心?

更不知道作為一個男人,憑什麼敢在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殘害一個女人?

剛開始,妻子還在試圖反抗,但是一個受傷的女人,在一個滿身戾氣的男人面前只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隨著頭部遭受持續重擊,她漸漸沒有了氣息。

「活活打死了。」

嘈雜的街頭,路人的這一句驚呼,此時此刻竟是那般蒼白無力。

但是更讓耳朵驚愕的是:

在較長的行兇過程中,圍觀的路人眾多,竟然沒有一個人上前制止。

多少路人站在不遠處,從頭到尾親眼目睹了悲劇的發生。

圍觀者見死不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

害怕自己受到傷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人不管我也不管……

這些耳朵都能理解。

但是就像一位網友說的:

那麼多人,兇器就一塊石頭。

這是殺人啊,不是「扶不扶」的問題,那是一個即將在你眼前消失的生命啊。

天有不測風雲,誰能保證這一輩子不遇到爛人爛事?

面對這種極端惡性事件,身為一個成年人,何以自處?

更何況,人群裡還有個孩子呢。

也許這個普普通通的日子,將成為他一生的夢魘:

他見識到了壞人的肆無忌憚,也看到了好人的無動於衷。

然後終有一天,他是否也會長成我們最討厭的模樣?

耳朵不忍相信,這樣的未來會出現在我們的下一代身上。

馬丁路德金說:

「我們這一代人終將感到悔恨,不僅因為壞人可憎的言行,更因為好人可怕的沉默。」

不是每一個人犯罪時都窮兇極惡,不過是旁觀者的沉默讓他有了依仗。

倘若這個世界冷漠到無可救藥,誰還能逃脫這張塵世的網?

02

你所有的苦難

滿足了我畸形的快感

9月30日,遭遇前夫縱火重度燒傷,經歷了整整16天傷痛煎熬,藏族姑娘拉姆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因為是抖音平臺一位頗有名氣的博主,拉姆從遇害開始就備受網友關注。

對於她的不幸,大家關心著、憐惜著。

直到他們的出現,點燃了所有人的怒氣值。

在拉姆生命垂危之際,一波又一波的網紅開始聚集到救治拉姆的醫院。

他們嘴裡喊著拉姆加油,表現出對拉姆的殷切關心。

起初大家也著實被這些人感動了。

但是很快,一張張醜惡的嘴臉被揭穿。

網友陳先生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介紹,一些主播頻繁到四川省人民醫院樓底下拍視頻,「說是去探望她,其實是去蹭熱點,蹭流量。」

他們不僅沒有給拉姆帶去任何的慰藉,反而影響了正常的救治工作,有的還不斷地打電話去醫院騷擾,就是為了在第一時間知道拉姆死沒死。

據說,有的人一個視頻拍下來,成千上萬人觀看,打賞收入頗為可觀。

明明是一場人間悲劇,卻硬生生的變成了一些人的狂歡。

10月6日上午,距離拉姆離世剛剛過去一周。

「東莞玉蘭大劇院」為宣傳新劇,推出了一篇題為《拉姆為前夫所燒,而我只為你燃燒》的文章。

原來,所謂「吃人不吐骨頭」只會有源源不斷的追隨者。

想想今年年初疫情下那些黑心的「口罩販子」,想想科比去世時大撈特撈的「炒鞋團」們……

無數的例子,無不在重複著說明一個道理:

人和人是有區別的,但是,在人性面前,卻幾乎沒有多大的區別——

皮囊肉體之下,總有一些人是一副冰冷冷的白骨。

生而為人,最可怕的時刻在於:

你所有的苦難,滿足了我畸形的快感。

03

我為你雪中送炭

你讓我雪上加霜

10月15日,一則「退休老師幫女學生貸款18萬被拉黑」的新聞,再次向我們證實了「農夫與蛇」的悲涼結局。

時間回到3年前,從三尺講臺退休的李中隨在家裡,迎來了自己40年前的女學生禹傳珍。

師生二人一番寒暄之後,禹傳珍突然面露難色道:

「我兒子在國外學習駕駛飛機,需要很多錢,現在暫時周轉不過來想請老師幫忙做個擔保人,貸14萬。」

作為一個清貧的退休教師,14萬對於李中隨來說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他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風險。

但是出於老師對學生的信任,李中隨最後還是答應下來。

之後李中隨還不止一次給禹傳珍作保,還向朋友借了錢,前後被騙走18萬元。

開始還錢的時候禹傳珍還能聯繫上,做做樣子還了一點,接著就變逾期未繳,最後更是直接將李老師拉黑,消失了。

最後朋友一紙訴狀將李老師告到了法院,李老師才發現,自己信賴的學生竟然滿嘴謊言。

你請我幫你擔保貸款,後來因為你不還錢,我被告上了法庭,工資卡被扣了。我相信啊,你一如既往的是個誠實的孩子,現在可能遇到坎了,也可能(迫於無奈)說了謊,現在我聯繫不上你。但聽說你孩子已經回國,你能把孩子培養的這麼好,我為你高興,現在你已經完全有能力償還我的錢了……」

說這番話的時候,李老師滿含熱淚。

即使知道自己被騙,善良老實的他還是保持著對學生的寬容,但是他的這位學生卻自始至終沒有露面。

如今已經63歲的李中隨,原本教書育人幾十年後,早就能安享晚年了。

但是現在卻住在一間破爛的平房裡,用拿了一輩子筆桿子的手,給人家壘牆、撿土豆、在菜市場裡裝大白菜,替學生償還那不屬於他的18萬債務。

看到兩鬢斑白、辛苦勞作的李老師,耳朵除了心疼還是心疼。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

「如果一個人,身受大恩之後又和恩人反目的話,他要顧全自己的體面,一定比不相干的陌路人更加惡毒,他要證實對方罪過才能解釋自己的無情無義。」

有的人的自私,是流淌在血液裡的,只能接受別人的幫助與善意,卻從未想過回報。

掏心掏肺對待的人,把我們當成取款機;你為他們鞍前馬後,結果人家轉過頭罵我們傻X。

04

沒能力改變自己的現狀

就試圖毀掉別人的人生

投毒。

而且是向單位飲用水中投毒。

全局幾十號人,不分男女老幼,通通喝了兩年多「毒水」。

山東乳山市統計局,這個毫不起眼的機關單位,在一周前火遍了整個網絡。

有知情人爆料該單位一名在職公務員因對工作任用不滿意,遂產生了報復的心理。

於是,他網購刺激母豬發情用的激素,自2017年8月開始,通過針管注射進統計局的飲用水中。

最終導致局裡多人發病,有的得了肥胖症,有的出現早產……還有的得了難以啟齒的疾病,身體受到嚴重損害。

後來官方通報,確有「投毒」。

雖然沒有傳言那麼誇張,但是確實是激素類物質,疑犯也已經被逮捕。

不要說什麼有果必有因,有情緒,有不滿,都可以理解。

但是,這種「無差別報復」明明就是內心極度陰暗:

我不好過,你也別想好過,大家一起玩完。

就像9月27日,在「3.27 幼兒園投毒」案一審中被判死刑的王某。

因為跟同事在學生管理問題上產生齟齬,本來也就是爭辯幾句,退一步海闊天空的事情。

但是王某卻用了最極端的方式進行報復。

她觀察到這位同事經常會嘗一下幼兒飯盆中的食物,隨即心生一條惡計。

明知幼兒園的學生會食用加餐八寶粥,但為報復同事,仍不計後果向粥內投毒。

最後致使多名無辜幼童食用後中毒,且在作案後隱瞞被害人中毒原因,眼睜睜地看著一條年幼的生命痛苦離世。

稚子何辜?

只因為自己內心的不忿,便要拿無辜的生命作為報復的代價。

這已經不是人性的醜惡,而是擊穿了生而為人的底線。

「得不到就毀滅」,這個社會有一種人:

他們沒能力改變自己的現狀,就試圖毀掉別人的人生。

05

不敬畏規則的人

是遊蕩在人間的死神

7月2日拂曉。

廣東湛江市友誼新村,一幢五層住宅樓突發火災。

火勢集中在一二層,被困人員迅速轉移到樓上。

消防隊也在第一時間出動。

致命的危機眼看著可以很快解除。

但是,當救援隊趕到現場後卻發現,消防通道被私家車阻擋,消防車根本無法進入。

消防隊長後來痛心地說道:

「到達現場後兩邊都是私家車,消防車一時進不去。消防人員用移車儀將車轉移的過程,使救援延誤了七八分鐘。」

就是這七八分鐘的延誤,導致一家5口不幸身亡。

其中還有兩個孩子,一名年僅5歲的女童,被發現的時候,還被外婆緊緊地摟在懷中。

而在此之前,當地的消防部門早就明令禁止,不得佔用消防通道。

可現實卻是,在很多小區我們都能看到消防通道變成了停車場。

是他們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嗎?

他們是不屑一顧。

去年年末,瀋陽一位佔用消防通道的車主在小區著火後,拒不挪車,肆意叫囂:

「樓上著火跟我有關係嗎?」

別人的命算什麼?哪有我的車子重要。

擋了通道算什麼?你們叫我挪車還耽誤了我的時間呢。

這世界上,總有這樣的人吧?

沒發生什麼事時,他們人模人樣。

一旦涉及到自己的一點利益,便凶相畢露。

他們不敬畏規則,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重如泰山,把別人的生命看得輕於鴻毛。

想起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的兩句臺詞:

「你們沒殺過人吧,你們永遠不會承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多惡毒。」

「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都不是什麼好人」。

06

《看見》裡說:

我們都希望生活是充滿愛和善的。但似乎隨便哪一天點開新聞,事實就會告訴我們絕非如此。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永遠不要低估人性的惡。而最深的人性之惡,往往存在於你平靜的生活。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每一個看似平靜的日常,背後可能都隱藏了人性的驚濤駭浪。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某些事情已經驚人到可怕的地步。

然而下一秒就會發現,這世界上還有比這更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

普羅提諾說:

「人類處於神與禽獸之間,時而傾向一類,時而傾向另一類;有些人日益神聖,有些人變成野獸,大部分人保持中庸。」

能輸出個體的溫暖,由中庸向神聖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或許我們就能拉開與惡的距離。

共勉。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去年,一部《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還意猶未盡,即便高開低走,軟硬傷皆有,但在華人圈中能有這麼一部所謂披著科幻外衣卻鞭辟入裡探討華人家庭教育的作品出現,聊勝於無。今年,早早地又橫空出世這樣一部現在可能還鮮為人知但目測厚積薄發的類型作品,實屬難得。
  •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告訴我們人在感性與理性之間需要克制
    賈靜雯:《我們與惡的距離》剛開始看到的劇,剛開始是覺得題材好玩,想看看而已,後來慢慢的看著劇的同時我也在思考什麼是壞人? 什麼是惡人? 有明確答案嗎?壞人在字典裡,一般意思是說一些從事不法活動的人,偷雞摸狗,施詐,陷害等等表示這些人品質惡劣。
  • 豆瓣評分9.4分,《我們與惡的距離》是如何做到驚豔了眾人
    到底什麼是善惡,好跟壞不就只是一線之差嗎?我們跟惡之間的距離究竟有多遠?這個值得我們深思的話題在一部電視劇中給了我們啟發。本來以為是善,卻已經是惡。其實好人或是壞人並沒有標準的答案。《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開播,一共有10集。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
    網上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我們沒有一個人有資格批判司機,因為最有資格的人們已經離開了人世。這是一場徹骨的悲劇,卻也應當引發人們徹骨的思考。我們常常認為惡人、變態的標準一定是面目猙獰、蓬頭垢面的,又或者是一身黑色緊身衣、眼神冷冽而可懼的,可是這些只是電影電視劇裡出現的場景。真正的惡也許就在我們身邊。
  • 【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評分9.4!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 (2019)導演: 林君陽編劇: 呂蒔媛
  • 我們距離3D列印人形機器人有多遠?
    網易科技訊2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我們距離像《西部世界》(Westworld)中那樣3D列印人形機器人還有多遠?專家指出,我們距離打造那種先進程度的AI還非常遙遠,但我們正在3D列印有機材料上取得巨大的進展。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世界雖然太雜亂,但希望就藏著雲的後面
    今年的這場瘟疫,就像一個放大鏡,讓我們看清了太多的人和事,終於發現,這個世界上,好人是真好,壞的人是真壞,蠢人是真蠢,善良的人,也是真善良。也正是在這場疫情期間,戰臺烽看了一部來自海峽對岸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感觸頗多。
  • 劇評:《我們與惡的距離》觀後感
    去年有一部炙手可熱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當時看到好多閨蜜、同學們紛紛在朋友圈吹爆這部劇,網上也是好評如潮,我就挺想抽時間觀瞻一下。但是,去年由於一些原因,還是將這部劇擱置了:一方面,我當時沉迷於《明朝那些事兒》,另一方面,去年經歷了好多波折,擔心這部劇太過壓抑和黑暗,也就沒有勇氣去觀看了。
  • 民眾被殺,兇手無罪,又一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嗎?
    去年,臺灣地區出品了一部以隨機殺人為題材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劇中通過兩起有原型的隨機殺人事件,來探討殺人案發生之後,給受害者家屬、兇手家屬、辯護律師、媒體、社會民眾帶來的方方面面的影響。《我們與惡的距離》李曉明劇照這起隨機殺人案件的原型是鄭捷臺北地鐵(臺灣地區稱呼捷運,以下稱捷運)殺人事件。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沒有人是局外人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早前因為豆瓣高分有注意到,但是開看一集氛圍太壓抑沒堅持住,畢竟我一般都選治癒一類的,人生都那麼辛苦,看個劇就不要太難為自己。這次終於看完了,還好沒有一喪到底,也有慢慢被時間刷掉悲傷和壓抑。
  •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宋喬安放下怨恨,壞人終於被繩之以法
    《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已經播出,這是一部不一樣的罪案劇,編劇並沒有採取平常的,而是採取了帶著觀眾重新走一遍劇情的方式,去看加害者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所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結局異常的受關注。劇中主要通過講述受害與被害方的矛盾,以及辯護律師等多種人物聯繫在一起的故事,同時也把新聞職業道德、原生家庭等多重社會熱議的問題拋到檯面上,企圖探討人性「善與惡」間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的大結局中,受害者宋喬安不再選擇糾纏到底,而是終於放下了心中那份的怨恨,與丈夫解除曾經的誤會,女兒也慢慢接受了她這個母親。
  • 奇異博士的傳送門到底能傳送多遠距離?
    在《奇異博士》電影中,魔法的特效讓我們大飽眼福。在《復仇者聯盟3》奇異博士與滅霸單挑所使用的招數,更令人大吃一驚!奇異博士也是唯一一個把《復仇者聯盟4》看完卻一個字都不劇透的人!最近,很多人都在議論「奇異博士的傳送門能傳送多遠距離」這一話題。那麼,奇異博士所用的傳送門到底能傳送多遠的距離呢?首先,在《奇異博士》電影中,傳送門的作用還是比較小的,只是在當作交通工具吧!
  • 好人真好,壞人真壞,《我們與惡的距離》刺入善惡混沌的灰色地帶
    這部劇有HBO的加持,有寶島精英團隊的創作,播出之後倍受好評,目前該劇在國內視頻網站也可以看到。相對於國內動輒四五十集的注水篇幅,《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十集的體量,可謂是足夠緊湊精緻,又非常良心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一起隨機殺人案件展開,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被害人家屬、媒體、律師的角度講述了有關精神患者引發的具有爭端性社會話題的電視劇。
  • 《我們與惡的距離》:善與惡的界限如此清晰嗎?
    臺灣中的一部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豆瓣給出了9.4的高分,也許是因為劇中的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紮根,改編自臺灣的「小燈泡事件」,具有社會問題的真實性和代表性。該劇一經網絡播出,就引起了很多議論,尤其是受害者、肇事者和旁觀者這三個不同群體,看完這部戲,你不禁要問,善惡有這麼明顯的區別嗎?《我們與惡的距離》由林君陽導演,由賈靜雯、吳慷仁主演,賈靜雯在劇院裡扮演宋喬安,她兒子因接電話疏忽而在兇殺案中喪生,她的家庭不再令人滿意了,因此老公和她的女兒背離了她,所以他們「被害者」是好的一面。
  • 周末閱讀羅翔推薦《我們與惡的距離》影視書來了
    當熱搜代替了媒體,當「網絡升堂」成為日常,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橫空出世,震撼華語劇市場。無論是觀眾的熱議、媒體的爭相報導,還是6座金鐘獎盃、豆瓣9.4高分,都足以證明《我們與惡的距離》的成功,而這其中,劇本是尤為人所稱道的一方面。創作本劇時,編劇呂蒔媛曾用一年多時間做田野調查,幾易其稿,終成觀眾現在看到的十集劇本。近日,後浪推出《我們與惡的距離》圖文版。
  • 世界末日離我們到底有多遠
    到底有沒有世界末日?可能很多人都不確定,但我相信是有的。我們的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但現在的有記載或者只通過早期沒有文字時代代相傳的人類文明,最久遠的不超過8000年,中間的45.9999億年難道就沒有出現過智慧生物?如果是,人類的出現機率也太小了吧,或者按照進化論來說,只是最近生物的進化才突飛猛進?
  • 「不要挑戰人性」|《我們與惡的距離》
    「不要挑戰人性」估計這就是整部劇核心其實真正的劇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而且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我們知道了交通事故的很多原因在於酒駕,所以我們立法嚴懲。我們知道了貧窮對社會會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努力扶貧、奔小康。我們知道了網貸對社會有惡果,所以開始取締。
  • 網遊小說推薦:真正的高手與菜鳥到底距離有多遠?
    導言:網遊小說推薦:真正的高手與菜鳥到底距離有多遠?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喜空說生活,作為一個書蟲,最怕的事情莫過於書荒了,當然了,包括小編在內,所以,小編針對這一問題,開始整理了一些好看的小說推給大家,這期推薦的是網遊文,網遊的世界,什麼都能得到,這就是大家最夢想的事情。
  • 2019華語年度最佳《我們與惡的距離》:好人與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去年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後面簡稱《與惡》)開播至今一年在豆瓣上仍保持著9.5的高分,僅十集的短劇被評為2019華語年度最佳劇。與我們熟悉的臺灣偶像劇不同,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社會紀實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