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愛奇藝的夏天比《樂隊的夏天》還精彩。
4月,遭遇Wolfpack Research做空,渾水也摻了一腳。
8月,又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調查。近日,大股東百度也被拉下水,因涉嫌與愛奇藝相關的證券欺詐案,已經被投資者訴至美國法院。
8月18日,臺灣地區宣布其OTT市場或向陸資企業關閉大門。最快9月3日起,愛奇藝臺灣站和騰訊WeTV將離開臺灣觀眾的視線。
多重障礙之下,愛奇藝依然走在冷風中。
做空報告引來SEC調查
百度也被拉下水
今年4月,瑞幸咖啡造假事件爆發,中概股遭遇了一場地震。
就在瑞幸咖啡爆雷之後沒多久,4月8日,Wolfpack Research就發布了一份關於愛奇藝的做空報告——《iQIYI:The Netflix of China? Good Luckin》,在標題裡將愛奇藝比作瑞幸,渾水也表示協助了這次的調查。
該報告稱,愛奇藝在2018年上市之前就存在造假行為,這導致在上市後的報告中造假幅度越來越大。主要包括:將用戶數誇大了42%至60%;將2019年的收入虛增約80至130億元人民幣,虛增幅度達27%至44%;誇大支出,隱瞞欺詐行為。
對此,愛奇藝回應稱,公司認為,該報告包含大量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與愛奇藝有關的誤導性結論和解釋。
英聯資本投資者關係公司創始人張姝也曾表示,做空愛奇藝和瑞幸事件的性質不同,該報告的紮實程度有待商榷,存在調研樣本不足、數據多樣性不夠等問題,再考慮到愛奇藝在公司治理方面的優勢和Wolfpack從前的失敗案例,本次指控如要坐實還要做很多工作。
當天,愛奇藝盤中暴跌14%,但最終收漲3.2%。
但SEC似乎不這麼認為,8月13日,愛奇藝方面披露,公司正被SEC調查。
SEC執法部門已經向愛奇藝調取自2018年1月起的財務和經營記錄,以及和Wolfpack做空報告中指出的特定收購、投資交易相關文件。愛奇藝表示,「我們無法預估SEC調查完成的時間、調查結果以及影響。」同時,愛奇藝在主動聘請專業顧問進行內部獨立審查。
14日,愛奇藝沒能再次上演盤中逆襲,跌11.16%。
當地時間8月19日,美國羅森律師事務所宣布,百度被指作出了虛假或誤導性陳述,包括:歪曲了愛奇藝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對愛奇藝控制不力等。
羅森律師事務所表示,已代表購買者和以其他方式收購百度證券的購買者,向百度發起集體訴訟。如果投資者在2016年4月8日至2020年8月13日之間購買或以其他方式收購了百度證券,可以加入集體訴訟,鼓勵損失超過10萬美元的投資者與律師事務所聯繫。
根據愛奇藝2019年的財報,百度持有公司28.76億股B類股,793萬股A類股,持股佔比56.16%,並擁有公司92.7%的表決權。
事發後,百度CFO餘正鈞在百度第二季度財報會上表示,百度對欺詐採取零容忍的態度。
愛奇藝「漲價」難
愛奇藝是否存在財務造假,需要等待SEC的調查結果,但愛奇藝目前境況卻值得審視。
Wolfpack將愛奇藝稱為中國網飛,其實並不準確。Netflix最新財報顯示,其2020年第二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4.9%至61.48億美元,淨利潤激增165%,達7.2億美元。
然而在中國,不管是騰訊系的騰訊視頻、阿里系的優酷視頻、百度系的愛奇藝,還是正在努力出圈的「後浪」Bilibili,有盈利的嗎?
沒有。
愛奇藝2015年至2018年,累計虧損185億,2019年全年虧損額拉大到103億。
披露被SEC調查當天,愛奇藝同時披露了2020年第二季度季報。
2020年第二季度,愛奇藝總營收達到74億元人民幣(約10億美元),同比(較上年同期)增長4% ;本季度淨虧損為14億元人民幣(約2.04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縮窄39%。
愛奇藝的收入模式很簡單:會員收入+廣告收入+內容分發+其他。
會員和廣告,一直是愛奇藝的營收支柱,其中以會員收入最為重要。
愛奇藝 CEO 龔宇曾多次強調,包月訂閱收費是愛奇藝未來的主要收入,也是扭虧為盈的唯一路徑。
事實上,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愛奇藝廣告收入逐漸式微,而會員收入正逐步提高。2020年第二季度,愛奇藝會員服務收入為40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同期增長19%。
然而愛奇藝的訂閱會員規模卻下滑至1.05億人,甚至下滑到了2019年3季度的水平。愛奇藝財報電話會議中,龔宇表示會員規模數字的下降與第二季度內容播放時長有關,但下降只是暫時的。但是,這也說明1.05億到1.06億,很可能就是愛奇藝訂閱會員的天花板了。
與此同時,愛奇藝的營收增幅也在不斷向下滑。
財報電話會議中,龔宇又一次提到會員費漲價的問題。他認為,目前的會員價格「太低了,不能覆蓋內容成本」。
這已經不是愛奇藝高管第一次提出漲價了,誠然,作為營收支柱的會員人數趨於飽和,能夠提振營收的方式無非兩種:挖掘IP延伸價值、漲價。愛奇藝如果想儘快扭虧,漲價就成了唯一的途徑。
為了漲價,愛奇藝也已經想了不少辦法,推出星鑽會員套餐、在熱播劇劇集中實施付費「超前點播」等。
可惜這條路並不好走,我國視頻用戶經歷過長時間的「免費觀看」時期,付費觀看的用戶教育尚未完成。而在付費模式下,用戶也已經習慣了「一次性」收費,也就是購買會員後享受全部權益,對「分級別、分階段收費」接受度很低。
4月8日,浙江省消保委曾對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芒果TV等九大視頻平臺以及喜馬拉雅和蜻蜓FM兩大音頻平臺進行約談,並提出整改意見,其中包括:
禁止使用「免廣告」「跳廣告」等容易誤導消費者的絕對性宣傳語;類似開屏廣告等窗口,應在顯著位置設置關閉鍵,確保一鍵關閉;會員權益中,以明確的、簡單的方式描述廣告特權,並以顯著方式提示消費者等。
當時愛奇藝並未明確提出整改方案,6月,出現有用戶因超前點播起訴愛奇藝的合同糾紛,法院最終判定愛奇藝違約。
在21聚投訴上,消費者關於愛奇藝的投訴主要集中在綁定支付寶直接扣費,還有就是會員權益上。
可能失去的臺灣市場
在臺灣地區,愛奇藝也受到衝擊。
8月18日,臺灣經濟部商業司發布消息稱,臺灣當局將依據「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第35條第2項規定,預告新增「在臺灣地區從事商業行為禁止事項項目表」,禁止臺灣地區的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提供代理、經銷,或從事OTT-TV及其中間投入或相關商業服務等服務給大陸地區的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此次預告期為14日,將於9月1日期滿,並於9月3日正式公告。
換而言之,最快在9月3日,愛奇藝臺灣站和騰訊WeTV將告別臺灣市場。
△圖片來源:臺灣工商時報
針對此事,愛奇藝海外業務部在海外社交平臺發布聲明,呼籲臺灣相關部門回歸市場與產業層面,不應禁止陸資在臺從事商業行為。
愛奇藝中國臺灣客服在回應客戶擔憂時也表示:目前愛奇藝中國臺灣站一切營運正常,愛奇藝會把會員權益放在第一優先考量,絕不會讓會員權益受損。
相較於大陸市場,臺灣OTT市場不算大,但較有潛力。
臺灣資誠(PWC)《2019-2023全球娛樂暨媒體業展望》報告,2019年臺灣OTT市場營收達6.7億美元,且在五年之內仍然呈增長態勢,隨著疫情的出現,人們增加居家時間,臺灣OTT市場大盤更是有增無減。
而愛奇藝,入局較早。早在2016年3月,愛奇藝臺灣站正式開站,據世界市場研究機構凱度洞察數據顯示,2019年,愛奇藝已經超越LineTV、LiTV、FriDay影音等臺灣本土媒體平臺,成為臺灣OTT市場的第二大平臺,其使用率達41%。
如果臺灣地區禁令落地,對於愛奇藝的出海布局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近來,有市場消息稱愛奇藝可能考慮在香港上市,對此愛奇藝方面未就此做出回應。但從愛奇藝的現狀來看,未必是空穴來風。
一方面,SEC調查結果未知,且美國國會參議院已經通過了《外國公司問責法案》 ,對外國公司在美上市提出額外的信息披露要求。另一方面,愛奇藝本身現金流吃緊,在香港二次上市可以獲得更多資金。
無論如何,愛奇藝,乃至整個中國網絡視聽行業,都還在等待春暖花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