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還能買到健康險?——企業與委員共話老年保險市場

2020-12-12 中國財富網官方

老齡化社會,超老齡化社會……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醫療保障等程度不斷深化,老有所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正朝著更令人滿意的方向發展。而作為傳統社保、醫保有力補充的商業保險在迎接老齡人群投保方面,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是有顧慮的。

不過,今年下半年以來,以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保險集團、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為代表的保險機構,陸續推出超高齡投保產品,試圖打破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障保險的困局……

70歲可投保,慢性病可投保,保險機構不怕賠不起嗎?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約有2.54億,佔總人口的18.1%。面對老齡人口增加、老年群體的健康保障缺口日益凸顯等問題,老年健康保險產品供給和服務亟待加強。

11月30日,國內首家相互制壽險機構———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以下簡稱「信美相互」)對外宣布上線「挺好保(長期)一次性給付醫療保險」(以下簡稱「挺好保」),並於當日在招商銀行App首發。

據介紹,該產品投保年齡最高至70周歲;同時,三高、甲狀腺結節、糖尿病等疾病均可投保,且理賠沒有疾病數量限制、沒有複雜的疾病定義條款。此外,該產品雖為醫療險,卻無需報銷,保險金一次性賠付,所得賠款也不限制用途。

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日前在「中國健康保險論壇暨中國健康保險藍皮書發布會」上指出,「商業健康保險是醫療保障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在他看來,當前中國商業健康保險還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其中最突出的是商業保險供給能力不足,產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面向未成年人、老年人的健康保險產品發展滯後,想買的保險買不到、買不起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

近期一些保險產品投保門檻降低(如年齡、健康狀態限制放開)、保費下降,這會是未來趨勢嗎?

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信美人壽相互保險社董事長楊帆表示,目前市場上針對老年人尤其是60歲以上產品並不多,特別是在健康保障方面,一般都對年齡有上限限制。另外,三高等健康問題,也使很多老年人無法正常投保。

「導致老年人保險產品稀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老年人保險產品在保費中的佔比不大,很多保險公司不會太注意這個細分市場;二是正因為產品缺失,積累的大數據較少,從而又導致了針對老年人的保險產品在風險定價上存在一定困難。」在楊帆看來,近幾年,監管和保險機構已經注意到了保險在老年人市場的缺位問題。有理由相信,隨著老齡化時代的到來與人均壽命的不斷延長,老年群體對保險保障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於保險從業者而言,未來的前景是向好的,尤其是網際網路科技的發展、大數據及醫療數據體系的應用、精算技術和風控能力的不斷提升等,相信未來能看到越來越多為老年人提供的專屬產品問世。

相比年輕人,老年人意外發生的概率略高,保險公司能覆蓋自己的償付風險嗎?

對此楊帆表示,在開發老年人產品時,保險機構會綜合考慮老年人的各項保險風險,其中包括發生概率較高的意外風險,定價上會審慎評估,同時針對超額風險會安排合理的再保險,在保障賠付風險的同時,保證公司整體的償付能力充足率。

在研發涉老保險方面,保險公司步子需要再邁大一點

雖然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是我國仍處於中等收入的發展階段,人均GDP才1萬多美元,工資收入、財富積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未富先老的特點比較明顯。「老齡化時代的到來,對養老、醫療安排的全面性、充足性、持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商業保險來說,這既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但更多帶來的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我觀察,我國康養產業空間巨大,保險業與大健康產業、養老產業融合發展有著天然優勢,支持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壯大商業養老體系是保險業普遍共識。因此,保險業要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深入挖掘康養藍海的市場潛力,主動融入康養產業,要充分發揮保險功能和作用,構建以保險為核心的康養生態模式。」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這樣表示。

在他看來,保險業要從3個方面發力,即當好老年保險產品的供給者、當好醫療和養老體系建設的支付方、當好康養產業數據資源平臺投資方。

圍繞產品提供者,周延禮特別展開來談。「目前,市場上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可以購買的保險產品雖然有上千個,但大多數保險產品只是在普通產品基礎上,放寬了投保年齡和投保條件的限制,真正結合老年人身體狀況量身定製的專屬產品比較少。並且,同樣保障金額的保險產品,老年人保費有可能是中青年人的10倍。相當一部分老年人因為身體情況欠佳無法通過核保,無法投保重大疾病保險和醫療保險等產品。保險機構應積極創新,開發針對60歲及以上老年人需求的保險產品,研發老年人疾病保險、醫療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專屬產品等,提升老年人群的醫療服務良好的體驗。」

周延禮同時認為,未來,還要優化健康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險政策已於2017年7月1日起推廣至全國,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也已於2018年5月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以及蘇州工業園區等地開展試點。但稅優健康險業務和稅優養老險業務發展均低於預期。截至2019年12月末,67款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獲批上市,19家公司實現出單,實現保費收入約12.4億元,累計參保人數4.7萬人。目前來看,政策宣傳力度不大、政策優惠覆蓋面窄、優惠力度缺乏吸引力是面臨的共同問題。為充分發揮政策效率,有必要再將步子邁得大一點,進一步提升優惠力度。」周延禮這樣建議。

「古稀之年還能買到健康險,背後是不同人生階段有不同的保險需求。」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表示,單身期、家庭形成期、家庭成長期、家庭成熟期、退休養老期,每個人生階段我們的淨資產現金流是波動的,為了擬制這種波動我們需要不同的保險。古稀之年我們需要的是健康險、意外險等,對於保險公司來說有成本收益考慮,對於我們來說有財務優化考慮,這背後還存在消費者需求的模糊以及健康險產品的複雜等問題,這不僅考驗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更考驗消費者的選擇,這或許也是保險市場精細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原文轉自:人民政協報

相關焦點

  • 古稀之年還能買到健康險?企業與委員共話老年保險市場
    「導致老年人保險產品稀缺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老年人保險產品在保費中的佔比不大,很多保險公司不會太注意這個細分市場;二是正因為產品缺失,積累的大數據較少,從而又導致了針對老年人的保險產品在風險定價上存在一定困難。」在楊帆看來,近幾年,監管和保險機構已經注意到了保險在老年人市場的缺位問題。
  • 「難啃」的老年健康險如何破局?非標體為擎,數據為翼
    大健康市場的邏輯——保險、醫療、人口的關係從電氣專業、龍湖地產地區營銷負責人一路轉身到大健康行業,吳竑興在2015年創立了善診,並選了老年健康市場這塊在行業中幾乎是「最難啃的骨頭」,5年過去,如今善診已成為全國最大的中老年健康服務平臺。1999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佔到總人口的10%,標誌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
  • 善診創始人吳竑興:服務+數據是締造健康險壁壘的核心要素
    10月28日,第二屆陸家嘴國際再保險會議中,在以「健康險新趨勢」為主題、聚焦「新力量、新服務」的會議分論壇上,其主辦單位善診(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吳竑興演講時提出:未來,服務+數據會成為締造企業健康險壁壘的核心要素。「數據驅動的服務,在給消費者帶來高價值、高效率的用戶體驗時,也將給企業帶來結構性優勢。」
  • 從發達市場看中國壽險產品演變:老齡化倒逼養老健康險、經濟降速...
    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階段導致個人收入增長緩慢,老年人群「保費更低、死亡保障更多」的需求不斷增加,滿足日益增多的中老年客戶保險需求成為人身險產品拓展的主要方向,定期壽和終身壽成為主力險種。日本壽險客戶對保險的需求逐步從保障生死及家屬的權益,轉變為養老費用和醫療費用的需求,因此刺激了年金險和健康險的發展。由於持續低利率,並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資本市場低迷,日本年金險發展一直不及預期,而健康險卻在稅收優惠制度/政府醫療基金負擔過重、高市場需求下持續發展,並成為各家保險公司主流產品。
  • 健康險藍海如何競爭?大童保險進軍海外醫療服務市場
    面對競爭激烈的健康險市場,保險機構各出奇招進行布局,海外醫療保險市場逐漸受到重視。大童保險方面表示,此次合作旨在打造「保險+健康醫療」智能生態,推動大童二次診療、海外就醫以及專屬高端醫療產品創新研發落地,通過信息化、數位化的維度優化海外醫療資源配置,進一步搭建「健、醫、藥、保」的服務閉環。公開資料顯示,大童保險服務成立於2008年8月1日,總部設於北京,是一家提供專業化保險服務的平臺企業。
  • 少兒特藥險:細分人群下的健康險「用藥」新嘗試
    來源:保險一哥作者:保險一哥 商業健康險賠付藥品的風口要來了!在健康產業巨大的潛在市場和發展機遇下,圍繞健康相關的生態鏈逐漸形成。商業健康險作為其中不可或缺的支付方,隨著社會發展、老百姓的認識加深,其價格和形態也隨之不斷發展。
  • 銀保監會黃洪:健康險期限短、賠付少,養老年金佔比僅2.1%
    銀保監會下一步的發展思路,已經基本明了:關於商業健康險黃洪直指三大問題,期限短、賠付少、無序競爭在吹風會上回答有關商業健康險發展的問題時,黃洪首先肯定了商業健康保險的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稱其「速度快、產品多、保障寬、覆蓋廣」,並指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是好的
  • ...平安i康保·終身防癌醫療這款終身防癌醫療保險很實在
    老年人在買保險的時候總會面臨沒有可以買的保險的尷尬,就算買了往往還會因為三高被拒。近日,中國平安旗下專業健康險公司平安健康險推出一款... 老年人在買保險的時候總會面臨沒有可以買的保險的尷尬,就算買了往往還會因為三高被拒。
  • 愛爾健康保險:「我太難了」!發起股東相繼「棄權」,專業健康保險...
    來源:國際金融報健康險發展如火如荼之際,多家上市公司卻公告退出發起設立健康保險公司。圖片來源:圖蟲創意4月30日,拓維信息公告稱,決定退出發起設立愛爾健康保險。一個月前,發起設立該健康保險公司的另一股東萊美藥業,也宣告棄權。
  • 分子封面 | 新紀元,2021保險展望
    而所有線上企業一方面壓力山大,另一方面,又嗅到了以自身積累線上化運營能力轉而服務更多傳統企業線上化的機會。重要的是,用戶已經自如地穿梭與線上線下,一方面體驗著線上的便捷,一方面享受著線下帶來的優質個性體驗,無論是陷入存量搏殺的車險,還是基於乘勝追擊的健康險,存量用戶激活、增量用戶獲取、用戶運營、用戶體驗等將成為2021年乃至之後若干年的核心主題。
  • 前7月健康險行業保費收入增19.3% 尊享e生百萬醫療險高增速領跑
    飛速增長的健康險,反映出疫情之後國民保險意識與需求急增,期望通過保險抵禦因健康問題導致的經濟風險。眾安保險推出的尊享e生百萬醫療險作為國內百萬醫療險的鼻祖,憑藉不斷升級的優質服務,深受消費者青睞,上半年增速領跑發展。
  • 給用戶「需要」而非「被營銷的」的健康險
    ——為什麼要站在用戶的角度看健康險——  我在健康險行業15年,其中最被打動的一次是和美國醫療險專家聊天,深刻感知他們是站在用戶角度,「想你所想」「做你所需」在做保險。這與優加的創辦理念不謀而合,優加創辦三年,在最初創辦時就期望通過數位化連結醫療,保險及用戶,通過整合醫療網絡、搭建醫療服務體系,通過對客戶畫像的精準分析,與保險公司、互助平臺、渠道、醫療服務方緊密合作,給我們的用戶提供他們「需要的」而非「被推薦的」健康險。  ——誰是我們的用戶?——  這應該是非常容易回答的問題。
  • 王劍深度解析網際網路保險:混沌有道
    的重點在於競爭格局,其新興企業的發展空間直接受限於其下遊客戶的話語權,即如果保險行業的市場份額是較為集中的,那麼科技輸出型企業難以獲得話語權,因為大型保險公司在科技研發方面有更大的規模效應,平攤成本更低,而如果保險行業的市場份額是平均的,且小型保險公司眾多,那麼科技輸出型企業的話語權相對更高,市場空間自然更大。
  • 中金公司:美國保險科技行業小荷已露尖尖角
    依託公司的海量客戶數據、持續優化的算法、強大的網絡效應,公司已在車險市場建立了領先地位,同時有助於快速有效的拓展新市場——包括家財險/租客保險/健康險/壽險等內在的非車險業務收入貢獻已由2016年的不足3%提升至2019年的15%。
  • ...實現保費收入1394.4億元,同比增長12.2% 健康險增速「一騎絕塵」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段煉8月14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對外發布《2020年上半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分析報告》,從經營主體、規模保費、產品類型等方面分析了上半年網際網路人身保險市場運行情況。
  • 代表委員共話新生代農民工
    ——兩會前夕代表委員共話「新生代農民工」  新華網北京3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  他們是一個約一億人的龐大群體――新生代農民工。  他們是出生在1980年以後的年輕群體:生長在農村,卻不迷戀故土;工作在城市,卻難以紮根城市,只能為他們成為市民的夢想努力追尋。
  • 讓網紅產品釋放長期價值,網際網路健康險助力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作為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發展的縮影之一,泰康在線正成為行業弄潮兒。網際網路行業的飛速發展,催生了大量的新興商業模式,也迅速改變了一些行業的發展路徑。2015年,監管部門出臺《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直接帶動了網際網路保險行業的繁榮。也正是這一年,泰康在線成立,成為全國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國內大型保險企業發起成立的專業網際網路財產保險公司。
  • 數位化浪潮湧來 保險企業轉型再進一程
    近期,與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有關的話題成為熱點。業內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的保險產業將呈現出多元化的變化趨勢,同時我國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保險增量市場。受這一因素的影響,保險行業的數位化轉型進程將加速推進,保險科技對保險業正在發揮重塑作用。
  • 保險科技行業專題報告:產業鏈、商業模式、應用、案例
    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也推動了國內保險產品的碎片化、場景化發展,降低了保險產品的購買門檻,覆蓋更多的長尾市場;此外,保險行業的服務能力由於產業鏈的專業化分工而不斷提升,服務半徑持續擴大,健康險與健康管理服務、車險與汽車後市場服務是空間最大的兩個細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