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背景的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集團」)的突然違約,正在引發市場震動。
拔出蘿蔔帶出泥,永煤債違約這棵「大蘿蔔」不斷帶出新的責任方。18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下稱「協會」)於11月18日宣布,海通證券因涉嫌協助違規發債被調查。
19日晚間,監管再度出手,這一次是銀行被調查,分別是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原銀行,以及中誠信、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
交易商協會對興業銀行、光大銀行
中原銀行等啟動自律調查
11月19日傍晚,交易商協會在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開展自律調查和對多家中介機構進行約談過程中,發現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承銷商,以及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存在涉嫌違反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管理規則的行為。
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等有關規定,交易商協會將對相關中介機構啟動自律調查。
而在18日,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通告稱,近日,交易商協會對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永煤控股)開展了自律調查。根據調查獲取的線索並結合相關市場交易信息,發現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涉嫌為發行人違規發行債券提供幫助,以及涉嫌操縱市場等違規行為,涉及銀行間債券市場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和交易所市場公司債券。
交易商協會表示,依據《銀行間債券市場自律處分規則》,將對海通證券及其相關子公司開展自律調查。如調查中發現相關機構存在操縱市場等涉嫌擾亂市場秩序的惡劣行為,交易商協會將予以嚴格自律處分,並移交相關部門進一步處理。
隨後,海通證券公告回應稱,公司將積極配合自律調查的相關工作,嚴格執行交易商協會《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規範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有關要求,並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受消息影響,海通證券19日股價逆勢大跌6%。
11月18日晚,交易商協會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債務融資工具發行業務規範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禁止債券結構化發行,要求發行人不得直接認購,或者實際由發行人出資,但通過關聯機構、資管產品等方式間接認購自己發行的債務融資工具,發行人應在《發行方案》中做出相關承諾並在《發行情況公告》中進行確認。承銷商、投資人等不得蓄意協助發行人進行「自融」。
事件回顧
11月10日,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流動資金緊張,2020年第三期超短期融資券「20永煤SCP003」到期不能足額償付本息,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由於事先沒有任何徵兆,違約20天前還發行了10億元中票,永煤集團違約引發市場一片譁然。
作為河南省最大國企河南能源化工集團的下屬核心骨幹企業,永煤控股截至9月末貨幣資產達400多億元,但連10億元都拿不出來。
永煤控股「意外」爆雷後第二天,蝴蝶效應迅速顯現,中誠信國際火速將永煤控股及其控股股東豫能化集團的主體評級,由AAA下調至BB,並列入降級觀察名單。多隻煤企、城投、地方國企境內外債券持續下跌。
截至目前,永煤控股共有存續債券23隻,存量規模234.1億元,其一年內到期的債券達120億元。
作為持有永煤控股其96.01%股份的母公司河南能源化工集團,受此影響,信用等級也由AAA降至BB,令外界擔憂其捲入交叉違約的風險之中。
19日,據21世紀經濟報導,豫能化及主承召集「20永煤SCP003」的持有人召開預溝通會,討論「20永煤SCP003」的展期問題。但部分債權人並不同意展期方案,這意味著265億元豫能化及永煤債券或觸發交叉違約。
據中金公司統計,永煤、豫能化存續債券體量接近500億元,而且母子公司全部公募債券合計265億元均設置了交叉保護條款。其中,永煤共15支150億元,豫能化共10支債券115億元。
「如果確認交叉違約,可能導致企業短期集中兌付壓力進一步加大。」中金公司稱。
永煤違約對市場影響相對可控
永煤債券違約餘波不斷,也波及債券融資環境的緊張,多個煤炭企業債券價格出現下跌,河南當地及其他多個省份的企業債券發行取消。為舒緩市場脆弱的敏感神經,除了央行近日投放超額流動性緩解資金面緊張外,相關部門也在釋放積極信號提振市場信心。
永煤債券違約事件後,業內紛紛呼籲要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共同維護債市秩序,避免無序違約。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表示,相較於其餘融資方式,債券融資更便捷、發行成本更低、對抵質押品的要求更少。但債券融資的上述特質來源於其過往較低的違約率以及有序的違約,最近一段時間,個別AAA級主體的違約破壞了之前的有序性,其結果是提高了債券市場整體的融資成本和難度,降低了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質效。有序的違約有助於市場成長,無序的違約會令十餘年積累的信用毀之一炬。只有違約的有序性得到維護,才有利於強化市場紀律,讓中國債券市場更為健康地發展。
何時才能真正懂得敬畏規則啊!還是罰得太輕嗎?市場沒有邊際,有不同見解也歡迎留言區多互動。
金融時報綜合自中國基金報、券商中國、21世紀經濟報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