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定期會舉行很多教學活動,自製自製玩具和繪畫一樣,是幼兒園的一個重要的教學課程。
幼兒園安排教學目標,幼兒教師根據班級的具體情況,帶領幼兒進行練習,並布置家庭作業,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完成一個自製玩具。
這時候,家長們態度不一,有的家長認為,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互動,幼兒園布置家庭作業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各種能力,我們應該配合幼兒園的工作。
但有的家長認為,家長送孩子到幼兒園,幼兒教師有義務帶孩子進行學習,很多家長都不懂幼兒教育,幼兒教師為什麼要布置作業,這不是給家長添堵嗎?
事實上,拋開家庭作業本身,自製玩具活動可以鍛鍊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品質,同時,也對幼兒的自信培養起做重要作用。
一方面,通過自製玩具活動,幼兒教師可以了解幼兒們的心理需求,對幼兒的動手能力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另一方面,幼兒園可以藉此時機,增添幼兒園的區域活動教具,豐富幼兒園的文化。
那麼,到底自製玩具是什麼呢?
自製玩具是指利用各種廢舊物品及原材料自己製作出來的玩具。這樣的玩具具有環保、有趣等特徵。
而自製玩具是考驗一個幼兒教師專業能力的一個方式,多數幼兒教師能夠使用廢舊物品及原材料,製作出各種有用的物品,併科學地引導幼兒們進行學習。
幼兒教師在教授幼兒自製玩具時,首先,在製作前幼兒教師會引導幼兒對物品的性質和特徵進行觀察和分析,尋找適合自己的物品。
其次,帶領幼兒們開始製作,每一個幼兒做出的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後,幼兒教師對幼兒們的作品進行評價和相互分享。
在幼兒教師地指導下,幼兒們表示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爸爸媽媽看,並期待下一次的製作。
在幼兒這樣的動機下,幼兒教師才會給幼兒布置一定的家庭作業。
一般來說,幼兒教師會要求家長們使用特定的物品,與孩子一起進行製作。而部分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做得不好,或者覺得孩子做得慢,從而,替孩子完成。
當然,也不排除有幼兒園在潛意識中,導致家長們相互攀比,或規定家長們完成任務。
孩子的教育需要幼兒園、幼兒教師和家長們共同的努力,積極地參與到各項活動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