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不帶天,女不帶仙」,給娃取名為啥不能太大?有科學依據

2020-12-15 騰訊網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給孩子取名字,有沒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呢?民間流傳著一種說法: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家長給孩子起名時會儘量避開,這個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為什麼"給娃取名不能太大"?別不信,有一定科學依據

閨蜜生了一個可愛的男寶寶,孩子古靈精怪,十分討人喜歡。夫妻倆希望孩子以後能夠戰勝一切困難,便給孩子起了一個霸氣的名字:吳勝天。沒想到家裡的兩位老人聽了之後堅決反對:"這孩子的名字起得太大了,娃以後可能會遭人嘲笑,所謂'男不帶天,女不帶仙',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兩位老人坦言,以前有戶人家給孩子起名"李天王",聽起來神聖不可冒犯,可是對孩子來說,這樣的名字太大了,孩子根本駕馭不了。孩子從小到大就沒少被取笑,即使後來改了名字,還是忘不掉那段被同學起綽號的日子。

老一輩人給孩子起名時都儘量避開"天""仙"等字眼,並不是因為迷信怕衝犯神明,而是為了孩子著想,避免孩子因為名字太招搖而遭受嘲笑。聽了家裡兩位老人的話,閨蜜夫妻倆決定重新給孩子起一個名字,寄託對孩子的期望。

無論是老一輩還是現在的年輕父母,對待孩子的名字都會格外認真。一方面,名字是伴隨著孩子一生的符號,可不能讓娃在名字上遭人笑話;另一方面,孩子的名字常常寄託著父母的期望,父母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未來。

給孩子起一個名字真的有可以有一個好的未來嗎?

其實不一定,名字只是寄託著家人的期望,作為一個符號存在而已。當然,不可否認是,很多孩子體會到了父母寄托在自己名字的期望,而後發奮圖強去達成,這是一個比較美好的"巧合"。也許,這也是父母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的初衷吧。

怎麼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

1.音韻協調

名字更多是用於稱呼,所以取名時考慮到"字形"外,還要考慮到它的讀音。魯迅先生說過"取名需讀音響亮,好聽,易於傳播",就是說名字要有音韻美,比如"丁玲""謝曉新"等。如果一個名字雖然寓意美好但讀起來拗口,應該斟酌一番是不是一定要取這個名字。

2.引經據典

對於很多父母來說,憑空給孩子取一個好名字是有一定難度的。父母在給孩子起名毫無頭緒時,可以翻閱一些書籍,或者參考名人是怎麼起名的。比如才女李清照的名字來源於"人動佳色,物含清照"。實在不懂怎麼取,可以參考一下名人的名字是怎麼引經據典的。

3.儘量避免重名

名字是一個人的代稱,和別人名字一樣心裡多少會有些不舒服,也不利於大家對兩個人進行分辨。所以父母給孩子起名時儘量避開那些隨大流的名字,減少重名率。

名字是伴隨孩子一生的名片,希望父母在給孩子起名字時多一份認真,對於一些起名需要遵循的原則還是要儘量遵循,避免孩子日後埋怨。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給孩子取名時講究"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啥意思?老一輩取名有避諱,確實在理
    就在評論下面一起出招的時候,看到了一條網友評論,說是「男不帶天,女不帶仙」,起名字的時候這些方面要注意一點。一時間沒看明白,難道是不讓男孩起帶「天」的名字,不讓女孩子起帶「仙」的名字嗎?很多網友也很困惑,以前的人經常會起帶著這些字的名字,倒也沒說有什麼說辭避諱。後來才看到解釋,這些只是泛稱,並不是說必須這倆字,而是有指代的含義。「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啥意思?
  • 為什麼給孩子取名不能太大?女不帶仙,男不帶天,真的不是迷信
    導語在以往舊時代,老人們都認為給孩子取名的時候,不能給孩子取太大的名,比如:女孩不能帶仙字,男孩不能帶天字,這樣的名字太大,怕孩子承受不住,所以不能隨意給孩子取。其實這樣的說法真不是迷信,給孩子取太大的名字,真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影響。
  • 「男不帶天,女不帶仙」,為啥豪門給子女起名都不大?並非迷信
    比如最簡單的取名,一般首字是姓氏,第二個字是族譜裡規定的單字,而第三個才是真正要取的字,父母可根據孩子的特徵自由選取,拼接下來就形成一個完整的名字。老人間有一種說法,叫「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儘管現在思想不那麼傳統了,大家可以取些有創意的名字,但有時老人的話還是要聽一聽,也是種智慧。
  • 「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這2個取名忌諱,如今仍有科學依據
    因為他們認為名字是要伴隨孩子終身的符號,如果不謹慎小心,很有可能會從各個方面對孩子的生活與成長造成影響。其實無論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給孩子取名字都是非常講究。在古代給孩子取名字時有這樣一句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給孩子取名為何不用這二字
    孩子的出生對一個家庭有著巨大的影響,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給孩子取名也是極為重要的,就算是普通人家,都得找來附近最有文化的先生,來給孩子取一個好的名字,希望給孩子一個好的未來。
  • 農村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好多人不忌諱
    不可否認,這些俗語有些是帶有封建思想的和當時的時代有一些關係。題目中的「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其實就有這種封建思想,也就是男孩子的名字裡是不能帶天的,女孩子的名字是不能帶仙的。這個就是告訴人們,給子女取名字的時候,儘量的避開這些字眼。不管是古人,還是現在人,對起名都是有講究的。古人認為不管是「天」,還是「仙」,兩個字都不是那麼吉祥。
  • 為啥豪門給娃取名都不「大」?不是因為他們迷信,是有科學依據的
    「思聰」這個名字一點也不張揚,充滿了平凡的智慧。李嘉誠給兩個孫子起的名也很低調,「長禧」和「長治」,希望孩子及家族能夠安定平穩,長久平安,名字裡同樣沒有誇張的字眼。那麼,為啥豪門給孩子取名都不「大」,是封建思想導致的,還是有什麼特殊含義呢?其實,豪門給孩子取名不「大」,不是他們迷信,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和解釋。
  • 老話說: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有道理嗎?
    俗話說「男不帶天,女不帶仙」,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其實名字無非也就是讓別人叫的,只要簡單好記就行了。這就好比人們在選車牌號或者手機號的時候,都喜歡好記的數字,比如五個八或者五個六等,甚至有人認為,好的號碼還能給人帶來好運氣,於是就會花高價去買一個車牌號,其實在以前,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數字號碼。
  •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古人起名的忌諱,你知道多少?
    俗語「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俗語,實際上是古人在給孩子起名的一種講究,說男孩子名字裡不能帶有天字,女孩子名字裡不能有仙字,你知道,古人在起名方面,特別是貴族或知識分子,可比現代人講究多了,姓、氏、名、字,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亂,名字裡寄託的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
  • 天黑不能帶寶寶出門?這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天黑不能帶寶寶出門?這並非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在育兒問題上,老年人往往有更多的避諱,而這些避諱有些是為了寶寶的健康,也有些是出於對寶寶的祝福,但也有些真的只是封建迷信。
  • 爸爸帶娃有多不靠譜?每張照片都有亮點,不愧是帶娃鬼才
    如今的社會已經不再像是以前那種,女主內男主外的時代了,很多女性開始有獨立意識,基本上結婚之後也在職場中打拼,所以照顧孩子自己一個人心有餘而力不足,這個時候就需要寶爸過來搭把手。不知道寶媽看到這一幕,作何感想呢?小朋友被迫營業:爸爸出去應酬,也不忘帶上自己的小跟班,看這娃倒酒的姿勢,非常熟練,爸爸的表情仿佛是在說:孺子可教也。不過小小年紀就帶孩子就這種場合,還是要注意適當的引導,不要給孩子灌輸錯誤的價值觀。
  •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有多難?取名王奈被護士打錯,媽媽樂了:不改了
    這屆父母給娃取名不簡單!對於這件事,可謂是——用盡了父母畢生絕學。後來生了男孩,感覺「鄭大錢」有點太高調,對娃有太大壓力,最後決定給娃叫「鄭開心」,人活著,開心最重要。評論:想起一首歌叫《鄭錢花》;想起一個腦筋急轉彎是《什麼花最值錢——》●老公給娃取名張三問。「三問」之人生哲學的三大終極問題: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 大人儘量別帶孩子去這4個地方,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對於孩子來說,他的突然大哭和突發高燒,絕對不是偶爾的,這些都是有科學依據的。 那麼為什麼說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大哭、高燒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舊呢? 這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學依據的! 首先我們來說為什麼不能帶寶寶去葬禮,為什麼說林女士大錯特錯呢?
  • 老話說: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七月十五命最硬,有科學依據嗎
    你沒聽說過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七月十五命最硬的說法嗎,我這哪個都佔不上。」幫媽還真是沒聽過這句老話,所以專門查了查。這句話意思是說按照農曆的出生日期,男生在二五八月出生最好,女生在三六九月出生最好。那麼,這種說法有科學依據嗎?
  • 豪門給孩子取名,為什麼不能「大」?不是迷信,有科學依據的
    比如一些家庭,希望孩子前途光明有所成就,就喜歡給孩子取名「成龍成鳳」,或者直接取「成材」二字,簡單明了又有意義,是早前很流行的一些名字。 而因為一些人的傳奇經歷,當普通人看「豪門」的時候,都會自帶一種莫名的神秘感,甚至將與「豪門」有關的所有事都看成一種「現象」。
  • 「我後悔給女兒帶娃了」,63歲老人帶娃的經歷,讓人唏噓
    從年輕人的角度來說,讓媽媽看孩子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是對於老年人來說,給女兒看孩子也是一件苦差事,帶孩子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女兒對母親,口無遮攔,讓母親很難受。63歲的王阿姨的女兒生了孩子,女兒的婆婆走不開,女兒一個人帶孩子。心疼女兒,於是王女士去給女兒看孩子,女兒對於王女士的到來很開心。
  • 「你咋帶的孩子,他又哭了」「你不帶娃,為啥還讓我生?」
    其實,按照我原本的計劃來說,本來不應該這麼早就生孩子。一方面是因為我倆還年輕,正是拼事業的最佳時期,不應該把精力過多地浪費在撫養孩子上面;另一方面,我倆結婚時間短相處不多,萬一婚姻出現問題的話,有了孩子豈不是更難處理。但是,他和他父母卻非常著急,為此經常吵架鬧彆扭。
  • 「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古人的俗語有科學依據嗎
    很多俗語雖然從科學角度上面來說,是很難解釋清楚,但作為實踐出理論來說,還是應了那種老話:十句俗語九句真。在農村對於生辰時日的說法是很多的,像我們熟知的:男不得初一,女不得十五,意思是男性初一出生是很好的,而女性在十五的時候則是最佳。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 最「刁鑽」公婆出現:年輕有退休,不帶娃不出錢,你能奈我何?
    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慢的出現了一種公婆,被兒媳婦稱為最「刁鑽」的公婆,他們既不帶娃也不出力,自己還很年輕,用不著下一代的幫助,最「可氣」的是他們有退休金,並且為自己買好了更多的養老保障,換言之,他們的老年不用和子女捆綁在一起,所以沒有帶娃等於養老的心理負擔,他們想帶娃就帶娃,不想帶娃,也沒有什麼短處捏在兒女的手上,徹底實現了不帶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