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杜世洪
很多人都曾問我:維根斯坦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在很長時間裡,我無法三言兩語清楚回答,也不願用「他是外國哲學家而且非常非常著名」這樣的字眼來敷衍。直到近來讀到《史記·遊俠列傳》時,我頓然醒悟:維根斯坦是哲學之俠。
《邏輯哲學論》
[奧] 路德維希·維根斯坦 著
杜世洪 導讀、注釋
上海譯文出版社
行俠仗義,這曾經是無數年少之人的江湖夢想。我們的文化、世界文化都一直推崇俠義精神。司馬遷把俠義之士分為三類:布衣之俠、鄉曲之俠和閭巷之俠,並對他們的俠義精神做了刻畫:「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史記·遊俠列傳》)。」對照這種品質,人們把墨子、李白等都視為文化之俠。如此一看,維根斯坦算得上又一類大俠:哲學之俠。
為什麼說維根斯坦是哲學之俠?
大凡認真讀過《邏輯哲學論》的人,都會意識到維根斯坦的哲學,顯現出了司馬遷刻畫出的俠士品質: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等。學術界一致認為,如果把笛卡爾、康德、黑格爾等這樣的哲學家判定為理論建設性哲學家,那麼,維根斯坦則是摧毀性哲學家。在整個西方哲學傳統中,走建設性哲學之路一直是主流,可是到了20世紀初葉,維根斯坦一反西方哲學常態,發起了對傳統哲學及其諸問題的批判,走的是摧毀性道路,這是哲學史上一條行俠仗義之路。
我最初接觸到維根斯坦的時候,並沒有這種感覺,並未把他和俠客聯繫在一起。上世紀90年代,我的碩士導師劉家榮先生在講到什麼是意義時,特別談起了維根斯坦。於是,維根斯坦這個名字及其關於意義的獨特觀點深深地留在了記憶中。21世紀初,我在華東師範大學師從陳嘉映先生攻讀西方語言哲學方向的博士,維根斯坦及其著述成了課上的討論焦點、課後的閱讀重點。《邏輯哲學論》是我開啟系統閱讀維根斯坦的首部著作。當時的閱讀感覺十分複雜:語言之美、觀點之新、思想之難,都是維根斯坦帶給閱讀者的初步感受。
《邏輯哲學論》的典型特徵就是耐讀。它需要多讀,才會讓讀者產生漸入佳境的感覺,才會讓人感覺到維根斯坦原來還是哲學思想史上的俠義之士。這一點留給讀者慢慢去體會,我在此不作贅述。
《邏輯哲學論》有哪些看點?
首先,《邏輯哲學論》的寫作背景極具喜感。該書的寫作始於維根斯坦在挪威山中隱居的時候,完成與修改卻在義大利的戰俘營裡。
其次,這部書差一點會成為維根斯坦的本科學位論文,可最終卻成了他的博士學位論文。
再有,這是一部難懂的著作。羅素、摩爾和魏斯曼三人作為答辯委員,都未能完全明白維根斯坦到底要在《邏輯哲學論》中表達什麼。然而,他們都覺得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事實業已證明,《邏輯哲學論》是人類思想長河中最為光輝的著作之一。
最後,《邏輯哲學論》的精髓在於,開啟了新的世界觀和語言觀,影響了維也納一批思想家,成了維也納學派的思想寶典。《邏輯哲學論》短小精悍,妙語連珠,行文都是名言警句的風格。關於它的美妙或者說神秘魅力,只有認真閱讀才會慢慢領會到。其中的美妙和魅力,剛好印證了該書的最後一句話:「凡是無法言說的,我們應該對此保持沉默。」這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沉默是金的沉默,而是有感受但又無法說清的那種沉默。
《邏輯哲學論》的價值,只會在認真閱讀的過程中日趨明顯。人們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想說,萬個讀者對維根斯坦就會有萬般感受。我的感受是:維根斯坦是哲學之俠。
(杜世洪,西南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工作站導師,著有《美國語言之旅》《語言情事錄》等)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