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裡有一個關於佛祖的笑話:一個虔誠的溺水者希望佛祖能救他。有船經過,他拒絕了,說,神必救我。第二艘船來了,他說了同樣的話。然後溺水的人淹死了。在天堂,他不服氣,質問佛祖,全能的佛祖,你去哪裡了呢?佛祖回答說,為了搭救你,我派了兩艘船來救你。
正如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的書中所說,世界上大多數人都感到困惑。我們自我安慰的時候,總會找到那個佛祖,端坐蓮花。
《當幸福來敲門》,年少初聽時,以為是一個關於小清新的愛情電影,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慢的發現也許是因為父子兩個人在困難的日子中又不失幽默暖心的翻譯吧。Knock,knock,這擬聲詞足以讓譯者瞬間捕捉到溫暖動人的畫面。
看過多遍之後,仍舊還會哭紅了眼睛。雖然這部電影的勵志目的是如此的暴露和突兀。
20世紀80年代初,越南戰爭五年後的美國,社會才開始慢慢恢復戰爭帶來的創傷。
黑人,文化水平不高,婚姻危機。具有這些背景的男主人公反映了那時美國社會的絕望的現實。
愛默生曾經說過,在美國,精神和財富都是不平等的。但是當你環顧四周時,每個人都在微笑,看起來是那麼的開心。
美國夢和美國人一樣多。
幸福,傑斐遜在《美國獨立宣言》中13次描述過這個詞。那一刻,偉大的美國開國元勳們相信這是佛祖的夢想,同時也是美利堅的夢想。於是他們拿起手中的劍和槍,停止唱《佛祖保佑女王》。
兩百年轉眼即逝,傑斐遜被印在了美元上,但幸福卻沒有流通起來。政府和慈善家甚至在經濟危機期間把牛奶倒入河中,就連幸福的幻想許過美國人也沒有得到過。
人生幾何,去日苦多。
全球化縮短人與人的距離,電影滿足許多人的幻想,但是內卷的現實又讓我們無力思考當下。
我們都在茫茫然地活著,只剩下金錢和房貸才能使人充滿動力,精神的世界早已一片荒蕪。
我在大學讀到的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中有一句話:生活時常會讓我們感到艱辛,並會讓我們無數次目睹生命在各種重壓下的扭曲與變形。
所以我們共同見證,往常和藹可親,孩子學校牆上有罵人的髒話都無法忍受的爸爸,卻被生活逼得像一條狗:被領導帶上祖輩的罵,還的陪著笑臉。看到有人插隊,變得異常的暴躁和憤怒。
被社會磨礪得久了,在學校學會的美德又還給了老師。
人因為富裕而變得富有美德。
羨慕他人朋友圈的悠閒,而自己卻在負重前行。
幸福輕輕地敲門,而不幸卻把幸福拒之門外。
因此,我們有時會說,我們祭奠青春,緬懷幸福,因為不幸和煩惱總會像流氓軟體一樣卸也卸不掉。
生活是艱苦的,但總會有人暖人心肺。
昨晚,我和一個朋友聊了很久。她說,如果生活中沒有牽掛的人讓自己繼續日復一日的上班,真希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愛誰誰!
我真的想告訴她,生活就是這樣,在平凡中尋找幸福。
尼採說佛祖死了。
而我溫和地說佛祖剛剛離開坐蓮,即將來人間敲你的心門。
就像威爾·史密斯在電影中不斷對孩子和妻子說的那樣,我們一定會好起來,我們一定能夠好起來的。
打籃球時,他還說,兒子,你必須保護你的夢想。
那一刻,我看到了美滿的家庭和孩子才是他真正的信仰-沒有帶毒的心裡雞湯,只有作為一名父親的冬日陽光。
每個人的生活不同,佛祖就不同。佛祖是一個溫馨的家,佛祖是一套不大不小的家,甚至佛祖是一杯白開水。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就會出現,雖然他有時候會臨時有事,會遲到,但是他永遠不會缺席。
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佛祖就在那裡,端坐蓮花。
最後再附上經典的臺詞
You got a dream, you gotta protect it.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
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
別讓別人告訴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
I believe that if I have a dream, I』ll be different, and so will you
我相信,只要有夢想,我就會變得與眾不同,你也是。
when that dream came true, it was bliss.
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是幸福的。
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There is an I in happiness.
別問為什麼幸福不在身邊,幸福其實一直在自己奮鬥的過程裡。
《當幸福來敲門》
同時段發布的還有《當幸福來敲門》的視頻劇情解說版,如果感興趣請關注一波然後移步視頻版唄。喔,對了,別忘了給小編評論、收藏、轉發一下喔。您受累了,先謝謝您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