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恐龍,或從開始就是錯的

2021-01-07 網易

2020-12-25 08:34:34 來源: 奧妙星座屋

舉報

  對於恐龍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的電影中,畢竟這些科幻電影中的恐龍都是沒有羽毛存在的。

  

  而在那個時候,也就是這些科幻電影上映的時候——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恐龍有羽毛的化石。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很多人的觀念裡,恐龍都是渾身沒有羽毛的大型食肉類動物,就連會飛的恐龍也都是光禿禿的形象。

  

  在這之前的20年裡,相信恐龍在大家腦海裡的印象都是光禿禿的,和蜥蜴的皮膚相近。但是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可能是身上長滿了羽毛,外形和現在的家禽十分相似的動物。

  而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的羽毛。

  原來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發現了大量的琥珀,而這裡的琥珀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他們大多形成於9,000萬年前。

  

  當然在這裡科學家也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的頭部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而這種鳥被科學家稱為眼齒鳥。

  其中科學家發現的重點就是含有恐龍羽毛的琥珀,雖然這樣的琥珀存在非常少,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意義非常重大,而這似乎也證明了在我們認知中的恐龍很可能是錯的,真正的恐龍是長有羽毛的。

  

  科學家的這次發現似乎顛覆了恐龍在我們腦海中的印象,畢竟按照科學家的推測,恐龍的外表很可能長滿了羽毛,從外表上來看就像大型的鳥類一樣,只不過他們有著非常鋒利的牙齒和指甲。

  那麼科學家是如何確定這些羽毛是來自於恐龍的呢?

  

  原來從2014年的時候,古生物學家就開始收集了超過300枚的琥珀羽毛進行研究,發現一半以上都是來自鳥類,但是其餘的一些標本卻顯出不一樣的特徵來。

  這些不一樣的標本,羽毛的羽軸都特別長,並且羽枝之間的間隔非常大,相比鳥類的羽毛顏色也很特別,就像是用來偽裝的顏色一樣。

  

  通過這些對比,科學家判定這一些羽毛的主人並不會飛,或許羽毛只是用來偽裝的道具。

  到目前為止,中華龍鳥就是科學家唯一確定的擁有羽毛的恐龍。

  其實早在1996年的時候,科學家就在我國的遼西地區,發現了帶有羽毛痕跡的恐龍化石,而之後幾乎每年的時間都會發現有恐龍羽毛化石的出現。當然這些都來自於我國的遼西地區,因為這個地區的地理環境比較特殊,可以完整的保存羽毛存在的痕跡。

  

  到現在已經確定有羽毛的恐龍有北漂龍、小盜龍、近鳥龍,這些算是恐龍中的代表了。

  當然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恐龍都是全身沒有羽毛的存在,但是隨著考古學家不斷的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這就似乎在說明著我們從開始對恐龍的印象就是錯誤的,而現在我們逐漸對恐龍的形象發生改變,或許恐龍都是身上長滿羽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可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恐龍有羽毛嗎?顯然,小部分人對恐龍的印象還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是正常的,結果這些科幻電影上映時(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二十多年前,恐龍被認為是全身長著鱗片的大型動物,飛翔的翅膀龍也是禿頭的奇怪形象,恐龍的英語Dinosaur(巨大的蜥)也進一步證明了恐龍的預——恐龍的形狀和皮膚接近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 但是,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可能是一種充滿羽毛、形狀類似鳥類的動物,最有力的證據是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緬甸琥珀猶如一座聚寶盆,晶瑩剔透的琥珀之中封印了眾多意想不到的包含物,其中既有較為常見的植物、昆蟲,也有蜥蜴,還有鳥類遺骸和恐龍尾巴,要知道這些包含物都是有9900萬年的歷史啦!那麼這次緬甸琥珀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驚喜呢?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對恐龍形象的定義,人類有一些先入為主了,在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當中,給我們刻畫了一個栩栩如生的恐龍形象,這也深深地烙印在了我們的心中,認為恐龍就是長這個樣子的,如果在電影裡面所刻畫的恐龍形象,是像鳥類一樣又有翅膀或者像魚類一樣擁有鱗片的生物,我們會認為恐龍是長這個樣子的。
  • 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
  • 一塊9900萬年的羽毛琥珀證實:恐龍不是爬行類,只是大個的鳥
    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化石,科學家將琥珀中心發現的蛇類命名為「緬甸曉蛇」,它由一名華裔女性賈曉發現,也由這位發現者的名字命名。這枚蛇琥珀非常稀有,可以說是全世界僅此一枚,而且保存完好,科學家將蛇化石小心翼翼地從琥珀中分離出來後,發現緬甸曉蛇竟然是世界上最小的蛇,只有9.6釐米。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
  • 恐龍繁衍之謎到哪找答案? 恐龍尾巴在琥珀中發現
    文·本報記者 付麗麗  隨著考古發現的日益增多,恐龍,這個與我們素未謀面的2億年前的地球霸主在人們面前逐漸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儘管如此,關於恐龍仍有很多待解的謎題,而恐龍究竟是如何進行「傳宗接代」的就是其中之一。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
    眼齒鳥生態復原圖文章給人的第一印象是:這件頭骨標本保存得很好,並且X光掃描和重建也比較清晰,對於緬甸琥珀來說很難得。然而,讀完全文之後,我們卻產生了一連串的疑問。論文作者們對標本解剖特徵的解釋,能得出文章中的鑑定結論嗎?這個頭骨真的屬於鳥或者廣義的恐龍嗎?
  • 南京古生物學家從琥珀中發現1億年前昆蟲結構色:這是恐龍見過的顏色
    「今後我們有可能在琥珀中發現更多古生物的痕跡,比如從蚊子中找到古生物的血液等。」 1億年了,這種肉眼可見的顏色保存非常完好,當時這種青蜂和恐龍在一起生活,可以說,我們看到的這個顏色,就是當年恐龍見過的顏色。」
  • 琥珀真的能將恐龍的基因保存6500萬年嗎?
    電影《侏羅紀公園》的第一部讓我印象深刻,除了神出鬼沒的迅猛龍,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老頭子的那根拐杖,拐杖的把手處鑲嵌了一顆漂亮的琥珀,而琥珀中有一隻蚊子,這隻蚊子成了侏羅紀公園的開端。9900萬前的琥珀,裡面包裹著恐龍的羽毛在如今日趨成熟的寵物克隆市場,讓逝去的生命「重現」,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太遙遠的事情。
  • 恐龍復活丨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
    說起恐龍,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還是看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電影中構建過一個壯觀的世界:巨大的腕龍和梁龍行走於林間,霸王龍和馳龍在廢棄的城市中追逐,計算機技術幫助我們從視覺上實現了看到恐龍的夢想。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當期的封面是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論文中將在緬甸胡康河谷(即野人山)發現的琥珀中的化石確認為寬婭眼齒鳥,並發表論文稱寬婭眼齒鳥為「史上最小恐龍」。
  • 蜂鳥大的恐龍被發現,表示微型恐龍能活到現在?科學家:確實有!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到底有多小?如果跟現代生物比較的話,就跟一隻蜂鳥差不多!發現眼齒鳥的琥珀發現的這枚琥珀中包裹了一個完整的動物頭骨,通過複雜的技術重建其3D結構,再經過相位恢復,斷層重建,最終獲得一個完整的頭部結構。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在《中國科學報》的一篇報導裡,徐星對此事評價說,研究人員找到化石首先會有一個基本預判,從自己研究的領域出發,認為可能是鳥類,這並沒有錯。但「關鍵是,作者的預設太強……作者甚至從來沒有試圖想要先去嚴格地證明這就是鳥類,也沒有在蜥蜴的可能性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 現億年前遠古蜘蛛 保存在琥珀中的十大神秘史前發現
    科學家在多米尼加共和國境內發現一枚2000萬年前獨特琥珀,它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琥珀中保存著迄今發現最早的遠古動物血滴。古生物學家大衛-彭尼(DavidPenney)表示,未來可從這枚琥珀中提取蜘蛛血液樣本,幫助科學家研究分析加勒比海地區蜘蛛起源。  2、遠古羽毛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他就想這個黑色是真的以前的黑色,還是在它成巖過程中出現的黑色呢?他破解了這個問題,發現裡面像甜甜圈一樣的古色素體。通過古色素體,復原出了恐龍的膚色,但並不是所有恐龍都可以,只有那些皮膚印痕——皮膚的膜或者羽毛的膜保存得非常好的恐龍才可以。按照我們的思維,恐龍在森林裡面生活,保護色應該是棕色。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及其環境復原圖。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北京時間3月12日零時,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 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外媒:中國首發現帶羽毛恐龍 系迅猛龍近親(圖)
    (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發現在中國遼寧的振元龍化石,保存完好。(圖片來源:英國廣播公司網站)  參考消息網7月17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發現了一種體型大、前肢短且有羽毛的馳龍類恐龍,並將其命名為振元龍。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7月17日報導,被完整保留在火山巖中的這具恐龍化石顯示振元龍約2米長。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要小,卻有上百顆牙齒
    一說起恐龍,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通常都是兇猛無比的兇狠巨獸,但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可能會顛覆你的印象了,這種恐龍只有2英寸長,與一隻蜂鳥差不多大。科學家在一塊小小的琥珀上發現了這隻小恐龍,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仿佛是近期死掉的一樣。據了解,該恐龍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大約在1億年前生活在緬甸,不幸被樹脂包裹,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