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的恐龍化石

2021-01-09 小學科普

來自緬甸的一個壯觀的新琥珀化石擁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小的史前恐龍的頭骨:一種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類鳥生物,並不比今天活著的最小的鳥大。

今天在《自然》雜誌上描述的這具化石,從後腦勺到鼻尖只有1.5釐米長,大約是指甲的寬度。頭骨的比例表明,這隻恐龍和蜂鳥的大小差不多,這使得新發現的恐龍比一角硬幣還輕。

這種微小的生物似乎與始祖鳥和Jeholornis這兩種現代鳥類的遠親有羽毛的恐龍關係最為密切。研究人員懷疑,和這些動物一樣,這種小恐龍也有羽毛狀的翅膀,但如果沒有更多的化石,他們就無法確定它飛得有多好。儘管體型像蜂鳥,但這種小恐龍並不是花蜜的供應者。它的上顎豎立著40顆鋒利的牙齒,它的大眼睛適合在樹葉中發現獵物,它的特徵不同於其他恐龍。確切地說,這種生物的屬名是Oculudentavis,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眼睛、牙齒和鳥。

邢利達第一次看到這塊化石時,他覺得「太奇怪了」。中國地質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和這項新研究的主要作者認為,這種動物的長鼻子和大眼睛表明它是一隻早起的鳥。但令邢致驚訝的是,它竟然有這麼多牙齒,似乎比白堊紀任何其他有牙齒的鳥都多。一共有23顆牙齒,每顆都不到半毫米長,僅在這種生物的右上顎就有一顆牙齒。「這確實是最罕見、最壯觀的發現之一!」

這具化石是在緬甸北部的琥珀礦中最新發現的,那裡的樹脂化石儲藏著古代雨林中最小的居民的遺骸。近年來,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昆蟲、蛇,甚至一些長有羽毛的恐龍遺骸。在對這些琥珀化石進行分類方面,沒有哪位科學家比邢先生做得更多,他的研究部分得到了美國國家地理學會(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的資助。

隨著緬甸琥珀科學價值的增長,圍繞其研究的倫理問題也在增加。許多重要的琥珀化石都是從私人收藏家手中開始的,這讓人們對未來的科學家能否接觸到這些標本產生了疑問。

據邢說,胡波格琥珀博物館正在努力在緬甸建立一個博物館,邢和其他研究人員正試圖通過在該地區的衝突結束後將琥珀送還給緬甸,以確保科學地獲取琥珀標本。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最好是把重要的琥珀(化石)留在發現它們的國家。」

相關焦點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或許是只蜥蜴
    2020年3月12日,《自然》雜誌當期的封面是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一篇名為《緬甸白堊紀蜂鳥大小的恐龍》的論文。論文中將在緬甸胡康河谷(即野人山)發現的琥珀中的化石確認為寬婭眼齒鳥,並發表論文稱寬婭眼齒鳥為「史上最小恐龍」。
  • 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
    今天,我們收到了來自幾位古生物學研究者的署名文章,質疑中國古生物研究者邢立達及其合作者3月12日在Nature雜誌上以封面文章形式報導的「世界最小恐龍」,認為其並不屬於恐龍或鳥,而很可能是一件蜥蜴的頭骨。如果他們的質疑成立,這篇論文將是古生物學史上最大的烏龍事件之一。
  • 上億年前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被古生物學家命名為眼齒鳥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鑑於該標本形態特徵與其他鳥類不同,且有碩大的眼睛和密集的牙齒,學者們建立了新屬新種——眼齒鳥。從頭骨尺寸來看,眼齒鳥比蜂鳥還要短一些,是迄今發現過的最小的古鳥類,同時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眼齒鳥及其環境復原圖。
  • 世界已知最小恐龍頭骨被發現 保存在9900萬年前琥珀中
    來源:海外網(圖源:加拿大CTV新聞)【海外網3月17日編譯報導】近日,研究人員在一塊有9900萬年歷史的琥珀中發現了一個鳥狀恐龍物種的完整頭骨。據CTV新聞報導,這一恐龍頭骨的尺寸頭部與大拇指指甲蓋一樣大,下巴上擠滿了鋸齒狀的牙齒,眼睛鼓鼓而又像蜥蜴,比現如今世界上最小的蜂鳥還要小。儘管它的身材很小,但它很可能是掠食者。研究人員把這種小型恐龍化石命名為Oculudentavis,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小的恐龍。
  • 「恐龍獵人」發現史上最小恐龍,刷新人類對鳥類...
    研究團隊表示,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這一成果無疑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特別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有著重要意義。史上最小的恐龍在地質學中,「地質時代」是一個基本的概念,共有宙、代、紀、世、期、時 6 個單位。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新聞—科學網
    眼齒鳥生境復原圖 圖片來源:韓志信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研究論文《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發表於《自然》雜誌。 「這一新發現或表明我們發現了中生代已知最小的恐龍,其大小比蜂鳥還小,眼齒鳥的尺寸和形態向我們展現了一類新的身體結構以及它所代表的生態學,並命名了一新屬新種。」論文第一作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他表示,琥珀給了人們機會來了解恐龍時代的小型脊椎動物。
  • 英國考古專家:琥珀中藏恐龍血,化石驚現蜱蟲,能將恐龍復活?
    1993年,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包攬了奧斯卡三項大獎,成為了當時影史上最成功的商業片,它就是《侏羅紀公園》。在《侏羅紀公園》片頭有這樣一個情節 —— 科學家從封閉在琥珀中的古代蚊子身上抽取吸食後殘存的恐龍血液,再從血液中提取DNA,利用基因技術讓恐龍「復生」。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緬甸琥珀猶如一座聚寶盆,晶瑩剔透的琥珀之中封印了眾多意想不到的包含物,其中既有較為常見的植物、昆蟲,也有蜥蜴,還有鳥類遺骸和恐龍尾巴,要知道這些包含物都是有9900萬年的歷史啦!那麼這次緬甸琥珀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驚喜呢?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小
    新民晚報訊(記者 姜燕)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這個發現對理解恐龍與古鳥類的演化,尤其是小型化動物的形態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恐龍有羽毛嗎?顯然,小部分人對恐龍的印象還停留在《侏羅紀公園》等電影中,這也是正常的,結果這些科幻電影上映時(1993年),古生物學家還沒有發現恐龍羽毛的化石。二十多年前,恐龍被認為是全身長著鱗片的大型動物,飛翔的翅膀龍也是禿頭的奇怪形象,恐龍的英語Dinosaur(巨大的蜥)也進一步證明了恐龍的預——恐龍的形狀和皮膚接近蜥蜴、鱷魚等爬行動物。 但是,現在我們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恐龍很可能是一種充滿羽毛、形狀類似鳥類的動物,最有力的證據是古生物學家在緬甸琥珀中找到的恐龍羽毛。
  • 中美團隊億年琥珀中發現最小恐龍!蜂鳥大小,眼大,牙齒百顆
    北京時間3月12日零時,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的研究「 緬甸白堊紀蜂鳥大的恐龍(Hummingbird-sized dinosaur from the Cretaceous period of Myanmar)」: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恐龍,或從開始就是錯的
    而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的羽毛。  原來科學家在緬甸北部發現了大量的琥珀,而這裡的琥珀經過科學家研究發現他們大多形成於9,000萬年前。     當然在這裡科學家也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它的頭部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而這種鳥被科學家稱為眼齒鳥。
  • 緬甸洞穴發現恐龍時代蟑螂化石,9900萬年前蟑螂琥珀保存完好
    據英國《每日星報》3月4日報導,日前有兩隻保存完整的蟑螂化石在緬甸克欽省葫坎谷的一個礦井中被發現,科學家們稱這兩隻穴居動物的琥珀是屬於99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
  • 科學家發現史上最小恐龍,比蜂鳥還要小,卻有上百顆牙齒
    一說起恐龍,浮現在我們腦海的,通常都是兇猛無比的兇狠巨獸,但近日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化石可能會顛覆你的印象了,這種恐龍只有2英寸長,與一隻蜂鳥差不多大。科學家在一塊小小的琥珀上發現了這隻小恐龍,骨架保存十分完好,看起來仿佛是近期死掉的一樣。據了解,該恐龍名為Oculudentavis khaungraae,大約在1億年前生活在緬甸,不幸被樹脂包裹,在漫長的時間裡形成了琥珀。
  • 頭骨尺寸比蜂鳥還要短,中美加科學家團隊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宣布,他們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眼齒鳥。再經過相位恢復、斷層重建、數據融合和特定結構的虛擬分割,最終無損獲得了隱藏在琥珀內部的頭骨的高解析度高對比度的3D結構。 「這是我研究過的最奇怪的化石」 琥珀中的頭骨長僅約14毫米,有著尖銳的喙部、密集的牙齒和巨大的眼眶。這個動物的骨骼特徵有些「四不像」,有的特徵像恐龍,有的像非常高級的鳥類。
  • 源自中生代的最小恐龍化石,打破了我們對鳥類進化的認知
    一隻蜂鳥大小恐龍的小頭骨被發現被包裹在了琥珀中,這帶來了一個顛覆性的認知衝破,引發了關於鳥類進化和早期動物微型化趨勢令人震驚的思考。這個被困在琥珀中的頭蓋骨,只有7.1毫米長,屬於一種新的類鳥恐龍。研究人員將它命名為「寬婭眼齒鳥」(Oculudentavis khaungraae)。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羽毛,可能是恐龍的,它究竟長什麼樣子?現在我們對於恐龍形象的刻畫,也只不過是通過發現的史前化石進行到還原而已,真正的恐龍長什麼樣子沒有人知道,在早在20多年之前,人們就普遍認為恐龍是一種像蜥蜴一樣渾身布滿鱗片的大型動物。恐龍的英語也有巨大蜥蜴的意思,有部分科學家認為恐龍的外形,不知應該是光禿禿的,應該是和蜥蜴鱷魚非常的相似。
  • 盤點近幾年在琥珀裡面發現的遠古生物究竟有哪些!
    蟲珀的出現讓我們有機會了解史前生物的生存狀態和生物特徵,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最近幾年人們在琥珀裡面發現的遠古生物究竟有哪些: 1、古生物學家在琥珀中發現恐龍羽毛
  • 迄今最小的恐龍什麼樣?做個CT就知道了
    包埋著眼齒鳥化石的緬北琥珀(版權:邢立達) 科學家從中「看」到了史上最小的恐龍。 2020年3月12日出版的《自然》報導,中美科學家團隊從包埋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目前已知最小恐龍,在恐龍和古鳥類演化研究上有重要意義。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文章報導了琥珀中包裹的一件不到2釐米的頭骨,作者們將頭骨鑑定為鳥類,而且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命名為「眼齒鳥」。在古生物學界,眼齒鳥不僅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也是「史上最小的恐龍」。以此為爆點,論文旋即引發大量主流媒體的報導。  但第二天,事情便出現了反轉,一篇由6位脊椎動物研究人員撰寫的文章刊登在科學新媒體公號「返樸」上,標題為《琥珀中的「史上最小恐龍」,也許是史上最大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