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的「我都是為了你好」 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2020-12-10 華蕊

01

很喜歡書本《世界上最愛我的人》文中的一句話,

如果小時候擁有足夠的愛,

就不會遇到一個稍微對我好一點的人就想過一生。

原生家庭的影響,終其一生都在治癒,

我渴望被愛,也更怕傷害。

有人說,一個幸福的家庭生長的孩子,

他的內心一定是幸福、豐富的,

而不幸的家庭所教養出來的孩子或自卑,

或敏感,或心理有點扭曲,

幸運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

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02

這也許是我第一次公開說我的童年,

其實我也是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

小時候聽過最多的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出生農村家庭的我,認知有限,能改變的也有限。

上小學就對音樂課情有獨鍾,

那個時候一放學就喜歡坐在操場上放聲歌唱,

還會專門用筆記本抄歌詞,流行的歌曲幾乎都會。

周末回到家,就迫不及待打開卡拉OK,

喜歡對著電視機一遍遍忘情的演唱,

只對音樂節目和各種文藝節目感興趣。

上初中喜歡上了播音主持,

那時候就勵志成為一名廣播播音員。

初中到大學一直都是校園廣播電臺的播音員。

學校的大小文藝活動晚會上,也能看到我的身影。

03

為了喜歡的事,也曾備受打擊和嘲笑。

喜歡唱歌,被父親說難聽,說我嗓子不適合。

喜歡播音,也被父親說不現實,不務正業。

就連動畫片,在我的童年都沒有。

小時候一看音樂節目、主持節目、動畫片就被罵。

也曾趁他不在家偷偷看喜歡的節目,

後來長大了,我也就不跟他搶佔頻道了,

電視機上的節目,也越來越沒有時間去看了。

離家也越來越遠,回家的次數也越來越有限。

我的童年不曾有任何美好的回憶,

除了一味的指責外,鼓勵的話幾乎想不起來。

小時候比學習成績,高中畢業比大學學校,

大學畢業比就業單位,工作了比結婚速度,

比薪資、車、房、人脈圈等等......

真的覺得很累,我這幾十年都在為父母活了。

04

原生家庭的傷害有多深?

我直到現在都無法原諒和遺忘,

那些年,父親對我說的刺耳的話。

有些傷害,時間根本無法治癒。

從上高中開始就在酒店做兼職,

上大學期間也同時打幾份工,

從上大二開始就不再需要家裡的幫助。

從大學開始,開通了自己的電臺欄目。

通過自己努力舉辦了人生中的第一場新歌發布會,

這場發布會父親沒有來,成為了人生遺憾。

因為於他而言,這場發布會毫無意義。

我小時候他不曾看好的每一件事,

我都通過自己努力實現了。

作為主持人,主持了很多活動,也在一步步成長。

作為電臺主播,開通了自己的原創欄目《華蕊家FM》,

四年時間,收穫了眾多聽眾,一路蛻變記錄著所有美好。

作為歌手,已經發行了8首歌曲,也慢慢被業內和粉絲認可。

我終於活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

不用再去被質疑和看不起。

其實愛一個人的方式有很多種,

但是我的家庭卻選擇了這種「傷害式」的愛。

05

前段時間因為買房意見不合,和家裡又發生了矛盾。

這次不愉快的事情,幾乎一個月我們都沒有任何溝通。

後來明白了一件事,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是自己。

這麼多年了,我不相信父母對我的愛沒有私心。

在關係到孩子的喜愛、前途、未來的時候,他就猶豫了。

其實,父母子女一場只是匆匆過客。

楊紫在《許願》中說:「你經常告訴我,

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個人愛我,那就是你。

可是你這份愛,真的讓我覺得好窒息。

我一直都不明白,從小到大都不明白,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你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為什麼要這麼折磨我?我沒有朋友,

我根本不快樂。我不明白這一切是為什麼?」

其實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也很想問我的父親,

我到底差哪裡了?

到底為什麼不配愛我自己喜歡的東西?

你為什麼要扼殺我的童年愛好?

過去這麼多年了,都傷害過了,

如今站在我面前說現在做的挺好。

其實你根本不配說,

因為你沒有履行一個父親的責任。

所謂責任不是只是把孩子拉扯養大,

心靈的健康成長比那些都重要。

06

最能輕易把人擊敗打垮的,

往往不是社會、不是職場、不是別人,

而是我們所謂避風港的家。

寫這期節目的時候,其實我釋然了。

也慢慢在與過去的自己和解,

不再怪任何人曾經那麼對我。

慢慢長大發現,

原生家庭的傷害只是會在我心裡留下疤痕,

但是他阻擋不了我,也制約不了我想要的改變。

傷害不會隨著時間被遺忘,

也不會因為不計較而選擇原諒。

發生過的事情,無論如何努力,

曾經的痕跡也會一直在。

也許人終其一生的努力,就是為了和原生家庭的矛盾和解。

希望終有一天,我能治癒自己。

相關焦點

  • 《都挺好》蘇明玉用一生擺脫原生家庭的陰影,3個方法與自己和解
    「我要你生我養我了嗎?你把我生下來就要負責,不是光圖快活!」蘇明玉對著重男輕女的母親含淚一頓大吼,換來的是一記響亮的耳光!《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從小被忽視,只因自己是女孩。為了大哥去美國讀書,把她的房子賣了。
  • 都挺好:為母親的趙美蘭,為女兒的蘇明玉,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電視劇《都挺好》,因劇情現實,演員演技給力,一經播出,就贏得了收視率和口碑的雙高。隨著這部電視劇的熱播,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也再一次成為了大家重點探討的話題之一。因為趙美蘭同樣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原生家庭中。和蘇明玉拼命反抗不同,趙美蘭選擇了妥協。為了自己的弟弟,趙美蘭放棄所愛嫁給了蘇大強。為了自己的弟弟,趙美蘭寧願自己不看病,也要省錢當好「扶弟魔」。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趙美蘭在原生家庭的生活和受到的影響,都是很可憐的。
  • 楊紫「哭訴」原生家庭:幸與不幸從原生家庭就已經開始
    「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的話題迅速登頂熱搜,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也許遠不止你我所感受到的。現實中,幾乎任何職業都需要考試和培訓,而唯獨做父母這麼重要的身份卻不需要,什麼人都可以做,而作為孩子,根本無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父母,無法選擇自己生在什麼樣的家庭,還無法逃離。
  • 為什麼原生家庭的影響伴隨一生?心理學有關原生家庭的3個理論
    原生家庭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近來大眾甚感興趣的熱門心理學議題。曾經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同事的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童年的回憶或陰影總是讓我們一生難以抹去的印記。那麼心理學是如何解釋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論擺脫原生家庭傷害5個方法
    文:Jane 電視劇《都挺好》播出後,原生家庭這一話題再一次出現在觀眾熱議的話題中,引發了網友們深沉的思考。 有人會覺得,王鷗都這麼漂亮了,也拍過很多有口皆碑的影視劇,為何還會自卑?其實根源就在於原生家庭。
  • 宋丹丹說,我生了個廢物:談原生家庭為什麼會傷人
    ,其作品也前後被翻譯成1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不稱職型父母個人主義先驅、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奧地利精神病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蘇珊·福沃德《原生家庭》給出了答案:治癒的基礎,是自我療愈。
  • 傅首爾談老公落淚:好的伴侶,真的能治癒原生家庭
    「世界曾經薄待我,還好將你贈予我」前幾天,傅首爾在微博髮長文感謝老公老劉:「謝謝好的伴侶,治癒原生家庭。」常看《奇葩說》的朋友或許知道,傅首爾有一個並不幸福的童年。謝謝你,給了我一個完整的家。」02.「人生最怕嫁給父親,活成母親,再生一個我」之前網上流傳這樣一句話——「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不幸的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負面影響,是難以想像的。
  • 《都挺好》蘇明玉的負重前行,原生家庭是如何毀掉一個人的?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旺仔的小屋,今天來和大家講一講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傷害,那些缺愛的家庭給孩子的一生帶來了多大的影響。同時,所得到的所有痛苦與憎恨也都來自於這個原生家庭。而當他們被傷害一次就會需要許多次的愛來癒合,所以毀掉一個人似乎比成就一個人來的更快。心理學也早已通過研究表明,一個人童年的經歷會貫穿ta的一生,對一個人的性格,行為都起著至關重要且長遠的作用,甚至決定了ta一生的幸福。原生家庭決定著一個人的人格與心性,無論你怎麼想,你都不得不承認,我們這一生都無法逃離。
  • 燒毀女兒靈感日記本: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毀了多少個童年
    近日,一篇名為「我的女兒因為我撕了她的筆記絕食了怎麼辦?」的知乎文章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高三女兒依舊寫日記本,母親因成績下降為由,將女兒積攢六年靈感決定高考後動筆的小說筆記全部撕毀。生活中很多父母也總是因為一句:我都是為你好。而做出很多讓子女傷心的事,比如文中將女兒積攢六年靈感決定高考後動筆的小說筆記全部撕毀。家長的絕招中國部分家長有一個絕招,就是把孩子的成績和自己看不順眼的行為強行聯繫在一起。
  • 有什麼樣的原生家庭,就會有什麼樣的命
    或許小時候在原生家庭中遭遇到的苦,會成為內心許久無法釋懷的痛,永遠碰不得。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近幾年的影視劇中,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一個詞——原生家庭。大家一方面試圖用最快的時間,將原生家庭欠給我們的情商技能全都查漏補缺;另一方面又要將這些技能傳承給我們的下一代,可謂是兩代人共同完成人生的第一次與第二次「斷奶」。一個人的原生家庭和社會背景,直接影響其未來的人生選擇,而這選擇,直接關係到未來家庭的幸福指數。
  • 「我接受不了你的侄兒」:原生家庭,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的,美好的原生家庭可以創造一個美麗的人生,而不好的原生家庭也可以毀掉一個人的一生。電視劇當中的樊勝美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其實在現實生活當中也有類似的案例,存在他們個人能力很強,也一直特別努力,如果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生活下去,他們可以獲得一個非常不錯的人生。
  • 不要責怪那些過年不想回家的人,原生家庭的痛,讓他們不想回家
    中國的原生家庭,存在著一種奇怪的共生關係,即:為他人而活的我們與為了我們而活的他們,我不是為了我自己活著。我們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些被人「傷害」的情節,這些傷害或大或小,都在我們心裡多多少少留下了烙印,成了某一段時間裡邁不過去的坎,有時候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卻給了我們最痛苦的傷害。
  • 「天使」與「魔鬼」的根源,原生家庭的愛與痛
    我們的每一次成長,每一次進步,都是從這裡開始。在這裡,我們學會了愛與被愛,在這裡,我們開始構建了一個幸福的家。一個人一生至少會有兩個家庭,一個是我們出生時的家庭,這裡有爸爸媽媽,有兄弟姐妹;而另一個則是與自己的伴侶組成的家庭。
  • 毀掉一個人的方式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母親說:「我相中的這個兒媳,無論從家 世、人物、學問哪個方面,這個女人對你不論是現在還是以後都會有很大幫助,我這都是為了你好。你要是娶了她,我會天天笑的。」兒子說:「娶了你喜歡的兒媳,你會天天笑,那你寧願看到你的兒子天天哭嗎。」
  • 《春潮》:原生家庭的不幸,是一個人最大的不幸
    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在她的面前完全展示了婚姻的不幸,甚至是為了和郭建波的父親離婚,不惜半夜兩點將還在睡夢中的她叫起床一起舉報自己的父親,並且在郭建波面前將她的父親說成是一個變態,試問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麼會輕易的去好好的愛別人。
  • 也許,終其一生我們都將碌碌無為
    中間,便利店老闆都更迭了8次,店員更是不計其數,只有穀倉惠子,一直堅持,不早退不請假不遲到。穀倉惠子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和大多數人一樣,受著父母的關愛長大。只是,她從小一直被人們看作是個怪孩子,而小小的她也一直無法理解。
  • 「我都是為了你好」:綁架式家庭教育註定會失敗!
    「我都是為了你好!」相信大家對於這句話並不陌生,也是大家在成長道路上聽到的最不可奈何的話了。這句話看似溫柔體貼,關懷備至,實則充斥著壓迫、束縛和控制。而「我都是為了你好」就成為了這類父母的經典語句。綜藝《我家那小子》中,朱雨辰和他媽媽的親密關係就令人感到窒息。72歲的朱媽媽為了照顧兒子,幾十年如一日的貼身陪伴在兒子身邊,不僅包辦著兒子的衣食住行,甚至兒子的每一段感情,她都會幹預,導致朱雨辰至今單身。
  • 原生家庭的痛:她將用一生去治癒,父親那一巴掌帶來的傷害
    文 | TianBian雲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剛才,我在診所裡因為感冒而輸液體。因為無聊,就攤著一本舊雜誌看。不知道為什麼,也可能是因為,我現在也是一個母親。我看著自己的孩子,看她鬧看她哭看她笑,根本一指頭都下不去,心疼都來不及,更別說罵了。我心裡特別難受,仿佛那一巴掌是甩在我的臉上。
  • 原生家庭最糟糕的是什麼?90%的人答案都一樣
    例如最近的電視劇,就引發了關於「原生家庭」的討論。到底怎麼樣的原生家庭才是最可怕的?原生家庭最糟糕的是什麼?國產劇中最常見的家長大概就是宋倩式父母,他們全心全意為了孩子好,一切出發準則都是「為了你好」,過度保護到令人窒息。
  • 讀完《紅與黑》我才明白:我們終其一生,都無法逃脫敏感與自卑
    終其一生,我們還是無法擺脫自己的自卑與敏感《紅與黑》中於連,可以說是一個時代造就的悲劇人物,更是一個被自己的敏感自卑打壓的悲劇。於連出生在一個農村家庭,但是卻沒有農民安於本分,勤懇勞作的特質,反而是嫌棄力氣活,整天只會抱著書看,因此,他也遭到了全家人的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