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備考時文導讀:追本溯源,奮鬥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2020-12-14 說語文

高考作文具有明確的育人導向。立德樹人是其根本要求。考生要具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能夠分清善惡,辨別良莠,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

高考作文具有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命題特點,讓考生有話可說。針對生活中出現的現象,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加以辯證地分析和論述,從而由表及裡、由現象到本質,鞭辟入裡,深刻透徹,才能寫出高水平的文章。

【原文】追本溯源,奮鬥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人民網評 華寧 】

「脫髮禿頭年輕人」「90後踏入中年」「97年油膩男」「佛系青年」「積極廢人」「低欲望動物」……一段時間來,網絡上興起一股青年自嘲、頹廢、喪氣、焦慮之風,有人以傳播這些消極亞文化為能事,更多的人則受其薰染沉溺其中不能自拔,於是本該活力四射的年輕人變成了死氣沉沉、不願奮鬥的「青年大叔」、變成了喪失成功欲的「喪系青年」。

青年時期正處於價值觀形塑的關鍵一程,好比人生大廈奠基時刻。無論什麼樣的青春場景,腳踏實地、奮鬥實幹,都是創造出彩人生的根本途徑。一些人炒作焦慮情緒和頹廢文化的做法必須批判,但許多青年人輕易被這些消極亞文化捕獲,照見的是更深層次的社會共性問題。為什麼有些青年的銳氣、衝勁、創意在慢慢流失?當代青年遭遇的困擾比前輩們更大、更難克服嗎?怎樣看待壓力和焦慮?只要思考清楚這些問題,就不難發現,所謂的「佛系」「低欲」「焦慮」,往往都誇大其詞,往往都狐假虎威;也會更加明白,唯有奮鬥才是青春的最好選擇。

要看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新時代青年,出生在改革開放年代,成長於網際網路浪潮,坐擁父輩辛苦打拼積攢下的奮鬥紅利,背靠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時代紅利。這些都是新時代青年奮鬥出彩的優勢,這些優勢遠大於工作生活中的種種困難。抓住這些優勢乘勢而上,闖開事業新局,創造新的功績,是當代青年的責任。誰也不要忽視這些優勢,被那些消極亞文化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誰也不要把這些優勢當成「躺贏」「啃老」「佛系」的資本,守著已有成果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必然為其成所累,貪圖安逸者必然為安逸所困,這個道理經年不變。

也要看清,青春的腰板,不應該被許多誇大其詞的「壓力」和「焦慮」所折服。有百歲之童,也有三歲之翁。健全的心智、平和的心態,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也是一個人有所成就的根基。動不動就被小情緒、小困難、亞文化打敗,顯然不是一個有志青年應有的氣質。有焦慮、有痛感、有挫折不一定就是壞事,學會正確地面對焦慮、紓解痛感、戰勝挫折,學會在戰勝焦慮、戰勝頹廢中戰勝自己,青春的翅膀才會越來越堅強,成功的絆腳石才會變成墊腳石。更何況,許多所謂的「壓力」和「焦慮」,不過是一些別有意圖者拿來嚇唬人的「紙老虎」。

更要看懂,奮鬥是紓解焦慮、克服失落、戰勝怠惰的最好法寶。沒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社會飛速發展,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學習要求越來越高,各種生活的壓力、工作的焦慮、成功的渴求,堆積成當代青年的「青春煩惱」。青春不是用來揮霍的,不是用來虛耗的,而是用來闖關過隘、在磨礪中成長的。青年時代選擇了奮鬥選擇了成長,選擇奮鬥就選擇了收穫。無論任何時候,無論發展到什麼階段,青年人的奮鬥精神都不能丟。只要有一顆奮發進取之心,常砥礪刻苦奮鬥之行,面朝大海總會春暖花開。

無奮鬥,不青春。從「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到「青年好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再到「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奮鬥不懈、自強不息是青春的不變主題。奮鬥寄託著國家和民族對青年的無限期望,奮鬥也是青年人成就個人夢想、實現個人幸福的最好選擇,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導讀】這篇文章貼近生活,針對網上青年不健康言論及傾向進行了分析和批駁,指出奮鬥是青年的最好選擇。

本文第一段引述網上出現的青年中的不良現象言論,第二段進行分析,扣住標題,提出觀點。第一、二段為提出問題:立論。第三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青年要看到經年不變的道理;第四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青年要看清問題的實質;第五段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青年要看懂青春是用來奮鬥的。這三段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正反對比,有破有立,層層深入:看到一一看清一一看懂。第三、四、五段為分析問題:論證。第六段照應標題,卒章顯志,觀點明確,結構完整,引用名人名言,收束有力!第六段為解決問題:結論。

總之,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該文都適宜考生閱讀及寫作效仿。

【思考延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巍巍華夏,悠悠數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才使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綿延至今,繁衍不息。無論是精衛填海,還是女媧補天;無論是夸父追日,還是愚公移山:古老的神話體現的都是我們民族的戰天鬥地的徵服自然的大無畏精神。

無論是西氣東輸,還是南水北調;無論是三峽大壩,還是青藏鐵路;無論是蛟龍潛海,還是嫦娥探月;無論是北鬥導航系統,還是港珠澳大橋;無論是殲20翱翔蒼穹,還是遼寧號劈浪大洋;無論是高鐵領跑全球,還是量子通信獨步世界;無論是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實現人類月背軟著陸,還是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都見證了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在使中華民族走向強大!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在這個激動人心的時代,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觸發了你怎樣的聯想?

相關焦點

  • 高考作文輔導213:漫畫作文|青春選擇奮鬥,未來才不悔恨
    只要能立足漫畫內容,緊扣漫畫上方的說明性文字,考生可以自由選材,自由決定文章結構,自由選擇論證方式,這就給考生構思寫作提供了開放的思維空間。3.文體是開放的。考生可以選擇議論文,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展開分析論證;也可以選擇記敘文,寓理於事,藉助對生活故事的敘述,來談自己對漫畫寓意的認識與思考。
  • 高考作文寫作備考青春主題: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
    我們繼續來說說高考作文。看幾個題目:一、閱讀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寫一篇文章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要聽自暴自棄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魯迅所謂青春,就是渴望的狀態、憧憬的狀態,也是具有可能性的狀態。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奮鬥的青春不迷茫
    【文題解析】  本題屬情境設置類任務驅動型作文,要求考生緊緊圍繞材料內涵和具體情境指向來作文。每一代青年都曾迷茫,曾被長輩擔心「垮掉」,而解決迷茫的最有效辦法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本題審題難度不大,重在訓練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考查考生的價值觀。  【限制性】  1.真實情境限制。
  • 高考作文寫作備考熱點掃描: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
    當青春的你在奮鬥中失去毅力,失去信心時,不妨看看面前含苞待放的花兒,要知道,午夜花未眠。即使像依米小花一樣用數年的艱辛只換取一回的綻放,它也從未停止過奮鬥。只要絢麗地開過,奮鬥過努力過,就會有收穫和結果。凌晨四點海棠花仍未眠,而青春的你起床開始奮鬥了嗎?為了圓我的大學夢,再次回到熟悉校園,感覺自己就是渺小的苔花。
  • 高考作文輔導195(一線觀點):2020年高考作文命題的幾點思考
    文海浩瀚,要想精準預測作文題無異於大海撈針,但在大方向上進行理性預判,收攏出題範圍,構建一定框架內的作文思維,還是可以作一些嘗試,不管此舉是否為無用功,至少,可以為因高考迫近而有些茫然和緊張的高三學子,提供一點有益且有效的作文提升意願和興趣。關於命題形式。
  • 高考實用文體作文備考:放飛青春夢想,綻放青春年華
    「實用類」調至「文學類」之前,這個微小的變化說明高考作文更注重實用文體的考查,而演講稿兼有論述和實用的特點,考生又必須在設定的情景中作文,完成指定的任務。因此,演講稿這種文體應引起我們的注意,有備無患。【作文題目】閱讀下面內容,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 2020高考主題作文:奮鬥青春、責任擔當
    民族存亡時的「奮不顧身」,國家需要時的「挺身而出」,文明共建時的「責無旁貸」……「我輩」身上總能凸顯出一份責任擔當、義不容辭的內涵。  03百年前的五月四日,在民族危難時刻,青年學生扛起了救國大旗,把熱血傾注於捍衛領土的鬥爭中。百年後的五四青年節,某網站推出的視頻演講——《後浪》,表達了對新一代年輕人的讚美與激勵。
  • 2020高考作文練習題目:人生需要一種奮鬥的精神
    【佳作示例】人生需要一種奮鬥的精神  苔花未眠,奮鬥在當下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題記  月光如流水般清澈而瀉,灑向廣袤的大地,灑向巍峨的高山,灑向壯闊的大海,同時也灑向了朵朵微小的苔花。苔花沒有牡丹花雍容華貴,沒有牡丹花絢爛奪目,沒有牡丹花清香四溢。
  • 今年高考作文怎麼寫?名師談高考作文預測和注意事項
    ↓↓// 2020高考作文命題預測與備考攻略 //  張定勇,河南省實驗中學正高級教師、河南省實驗中學高中語文教研組長。河南省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  一、高考作文命題範圍  命題範圍穩中有變、不斷創新。作文命題會立足高考評價體系,堅持立德樹人價值導向,結合語文學科特點,通過科學設計命題,厚植家國情懷,倡導品德修養,講述奮鬥故事,引導考生傳承愛國精神,接續時代奮鬥,譜寫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之歌。
  • 熱議高考作文,無奮鬥不青春,為實現「中國夢」而拼搏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以材料作文為主的試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其目的在於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當代青年正確把握時代觀念,為實現「中國夢」奠定精神根基。
  • 高考作文輔導45: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發言稿寫作
    2020年作文備考應用文寫作:發言稿◆關於發言稿一、定義:發言稿是參加會議者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匯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發言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
  • 語文老師寫2020年全國卷二高考作文:青春萬歲,未來已來
    麥田老師已經寫了全國一卷作文,題目是《雅量也是生產力》,很受網友歡迎。應家長和考生的請求,我準備寫完2020年的11道高考作文題。今天寫的是全國二卷作文題,這是一篇演講稿,我就按照演講稿的格式來寫。青春最迷人,因為青年有活力有創造。在座的各位代表,我們來自五湖四海,語言不同、文化有別,但是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青春,那就是青年。我們就像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充滿了創造活力;我們就像初生的牛犢,有使不完的幹勁。這是青春的力量,青春的力量最迷人。
  • 高考作文輔導32:秉承奮鬥精神,譜寫青春華章
    秉承奮鬥精神,譜寫青春華章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這是一道任務驅動型作文,以中央廣播電視總局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推出的宣傳片的片頭語作為命題材料。宣傳片的題目是「致敬最美奮鬥者」, 材料一再強調奮鬥二字:「我們為什麼而奮鬥」「正是這一個個奮鬥的身影,成就了輝煌燦爛的七十年」「奮鬥是通往夢想的通行證」。考生寫作時不得脫離材料,不得忽略關鍵詞「奮鬥」二字。2.立意限制。
  • 2020年高考作文,厚植家國情懷、胸懷使命擔當書寫青春答卷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更加體現出廣大青年的高度期許和親切關懷。
  • 個人奮鬥與民族復興,2020年高考作文預測分析
    青少年應繼承歷史傳統,在當下,將民族復興的理想注入現實的奮鬥,為將來為民族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而努力。現實的情況是,青年人還有的渾渾噩噩,還有的過早「佛系」,更有很多青年缺乏為國家做貢獻的情懷。因此,引導青年,將個人奮鬥和民族復興相結合,就成為高考作文一個重要的話題。
  • 高考作文輔導268:2020高考大市名校預測作文筋骨句(速閱)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2020高考大市名校預測作文筋骨句為了幫助廣大考生全國宏觀把握各地大市名校預測作文題,快速形成作文立意、構思,謹搜集部分省、市,預測作文筋骨句,供大家參考。分論點三:傳承民族語言,是我們賦予未來最好的禮物與恩澤。21.2020屆廣東名校聯考(1)題目:體育鍛鍊譜寫美好青春分論點一:體強壯而力充沛,學有力而功加倍。分論點二:體強健而悅身心,悅身心而性開朗。
  • 2020 高考作文北京卷解讀:燃思想之火花 育青春之情懷
    2020 北京卷作文題解讀:燃思想之火花 育青春之情懷作者說因疫情延期的 2020 年高考終於落下帷幕。今年是新高考改革元年,北京卷的作文題目 格外引人關注。2020 年高考北京卷有兩道大作文題(議論文、 記敘文二選一) ,在語料選擇、情境創設、切入點變化等方面旗幟鮮明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 這些要求。一 語料選擇有機融合時代性與語文味,保留了考場作文 「真味」 。語文教學與檢測注重時代性,主要體現在對時代熱點事件和思潮的關照上。
  • 2020年高考作文備考不能不看的材料,高三學子拿去不謝!
    我覺得按照以往作文出題的規律,今年高考作文題目題材與肺炎疫情有關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但是應該不會直接考查肺炎疫情,而是應該考查在這次抗擊肺炎疫情戰鬥中全國人民所爆發出的民族品格或時代精神。高考作文不僅僅是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還承載著彰顯時代主題、傳遞社會正能量的使命,現在高考作文題目不迴避熱點已經成為共識,2008年高考作文就是很好的證明。2008年汶川大地震,給四川人民帶來重大傷害、給全國經濟造成重大損失,但是全國人民團結一心攻克難關,終於挺了過來。
  • 高考語文,2020備考要有大格局,家國情懷核心價值觀不能缺
    糊裡糊塗地給一個分數,分數可能是準確的,但是對於作文指導以及大家作文的提升,卻沒有更多好處。某種程度上我們做語文老師的也是,不能夠眼裡只盯著學生的分數,一點方法也不給,一點意見也不提,卻整天只嚷嚷著要提成績提成績的。我們剛才講過高考備考與傳統文化的關係,這個大家考慮得少一點,妨害不是特別大,如果要是格局狹窄,缺少了家國情懷和核心價值觀,損失可就大多了。
  • 看完今年的高考作文,很慶幸自己畢業得早
    未來的無限可能不一定是在應試考試當中 @不去成都不改名 2020 年高考 時間過的好快啊,高考已經過去好幾天了,現在回想起高考前那段備考的時光,雖然真的很累,但更多的是充實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