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娃」(俄語為:матрёшка)是俄羅斯的傳統手工藝製品,是俄羅斯最具民族特色的產品之一。無論是去俄羅斯旅行的遊客還是俄羅斯本地人,都對這個美麗可愛、妙趣橫生的木製玩具(娃娃)充滿了喜愛,他們或把它作為手信帶給親朋好友、或擺放家中樂享其妙。
俄羅斯套娃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十多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顏色有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等。傳統圖案是身穿俄羅斯民族服飾的姑娘畫像,隨著手工藝的發展,套娃圖案逐漸豐富起來,童話角色、政治人物、個人肖像也成為了創作的素材。
「套娃」的由來其一:
相傳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他回到了家鄉,將娃娃送給了表妹,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套娃」的由來其二:
「套娃」,俄語為:матрёшка,與俄語中的「母親—матb」同詞根。因此「套娃」的由來也被傳說為象徵著母親和她的孩子們,寓意了人丁興旺、生活美好。(有俄文詞意做背書,想來有一定的可信度)
俄羅斯的森林覆蓋面積居世界第一位,因此為製作木製工藝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套娃通常採用椴木(或樺木)為製作原料。椴木的特點:紋路細、重量輕、材色淺、易著色、不易開裂……這些特點使它成為木製工藝品的上好材料。尤其是重量輕的特點,是作為手信製品所必須和必要的。
每一個國家的特產都必然帶有其濃鬱的民族特色。套娃美麗的服飾正是俄羅斯民族傳統服裝的展現。幾乎每一個美麗的套娃身上都離不開一襲色彩豔麗的俄羅斯式長裙。這款具有鮮明特色的長裙名為「薩拉凡」,意為「從頭到腳」,是俄羅斯歷史悠久的一款傳統女裝。
俄羅斯的傳統女裝幾乎都有這樣一個特點:長袖、長裙。因為過去俄羅斯婦女需要下地幹農活,長袖可以防止稻草劃傷手臂;長裙,一方面是因為可以禦寒,另一方面因為農活中需要彎腰的活兒不多,所以婦女們就能美則美了。
最大的套娃位於中國滿洲裡的中蒙俄三國交界處。三十米高的套娃矗立在廣場上,分別體現中國人、蒙古人和俄羅斯人三個女孩的形象,象徵著友誼與和平。
最多的系列套娃是在下諾夫哥羅德市的謝苗諾夫製造的。一米長的木頭可以雕刻72個小套娃。歐洲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俄羅斯民族博物館,就開設了套娃製作大師班。
在託木斯克博物館可以看到罌粟籽大小的俄羅斯套娃,這種套娃由猛獁象的骨頭製成,可以用顯微鏡觀察。當代的左撇子Анатолий Коненко不僅製作了一個一毫米的大的套娃,還根據藝術經典繪製它。
在俄羅斯有六個套娃博物館,分布在下諾夫哥羅德、卡利亞津、諾林斯克、沃茲涅先斯克、謝爾吉耶夫波薩德和莫斯科。莫斯科的套娃博物館位於列昂季耶夫斯基巷的歷史宅邸,第一個俄羅斯套娃就誕生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