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8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教育部規劃中心 教育之弦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為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背景下,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動適應新產業、新業態對商業人才的新需求,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以科研創新推動智慧學習工場持續演化升級。
2019年6月21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發布了《關於公布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2020)(A)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教規建中心函〔2019〕29號),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2020)(A)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10月28日,中心公布了項目首批試點院校20所,2020年3月25日,中心公布了第二批試點院校13所,到目前,兩批試點院校建設工作順利開展,在教育行業得到廣泛認可。
近日,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組織召開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2020)(A)第三批試點院校項目方案線上評議會。專家對23所院校的設計方案提出了寶貴意見,並對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進一步發展給出了建議。
中國商業會計學會會長、北京工商大學原副校長謝志華:
首先,學校的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建設應結合自身環境和要求,實現個性化發展。其次,現代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真實場景虛擬化,虛擬場景真實化的可能性,能實時、全場景再現業務實際過程。需要將實踐與商科教育教學連接,以場景的方式反映到商科裡,形成完整的體系。最後,要打造雙向變革體系,既要實現場景化,也要重構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對教育教學內部進行變革。現在的場景化主要指核算場景化,要實現業財融合,業務場景應和會計的信息場景結合。下一步,應將核算場景進一步延伸到業務場景中去。場景設計應把握三重思維:性質思維——回答業務是什麼,結構思維——理清業務的內在結構,運行思維——回答業務的狀態如何轉換。
廣東財經大學校長於海峰: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應打造數位化、智能化、開放共享的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平臺。學校立足於經濟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交叉融合,以智慧學習工場為載體提升學科和專業建設水平。通過積極參與、協同創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人工智慧數位化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需求。
同時,學校應對接周邊的人工智慧和數字經濟國家級示範區和業企業,具有區位優勢的高校應對接粵港澳大灣區,通過探索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建設新模式,實現專業升級改造,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副院長易思飛:
高職院校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一帶一路」正在逐步形成,連接、共享、協作的數字經濟的要求已經萌芽。數字經濟條件下,數字能力培養已經成為財經商貿類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以數字經濟為背景,以行業為導向,強調培養跨學科、跨專業的複合型、創新型人才,通過推進和完善各專業融合發展,圍繞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稅務、電子商務、市場營銷、連鎖經營管理、物流管理等商科專業,把過去分散、割裂的專業融合成一個有機整體,結合行業產業的人才培養需求,打破專業邊界,通過跨界思維將學校與社會資源進行融合,構建複合型人才的成長圈,精準定製,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的需求。
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是一場實踐教學的革命,以數據為紐帶,建立了一個從簡單到複雜、單向到綜合、封閉到開放,專業縱深到橫向拓展的智慧實踐教學體系,其中,教材、課程、信息技術、教師、考核、思維方式等均在發生變化。通過智慧實踐教學體系,能夠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崗位化、崗位職業化、職責表單化、表單信息化、信息數位化、數字自動化,滿足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
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相關業務負責人表示:
本批次參與智慧學習工場創新實驗的23所學校要充分吸收專家意見,並結合學校的實際特點和區域行業人才需求培養人才,堅持「一校一策」、協同發展;中心與項目實施方廣州市福思特科技有限公司將認真總結各位專家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優化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的方案設計;項目實施方福思特要積極探索教育場景構建,中心將與福思特共同探索以課題方式搭建區域性服務平臺的發展模式,整合創新要素,共建數位化智能化平臺,以重大攻關任務實現驅動連接。
RECOMMEND
原標題:《再升級!新商科智慧學習工場(2020)(A)項目持續演化進行中》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