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介入:超兩百億大市場,國產企業蓄勢待發_鳳凰網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國內神經介入行業尚處發展初期,伴隨治療滲透率提高以及基層需求釋放,我們認為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並測算中國潛在市場空間約為270億元。同時,國內企業研發逐步推進,與外資差距正不斷縮短,我們認為國產化率提升值得期待。

摘要

最新研究肯定機械取栓療效,神經介入迎新發展。神經介入又稱腦血管介入,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腦卒中。腦卒中主要由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引起,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神經介入利用血管內導管操作,通過取栓、擴張、栓塞等方法進行治療。腦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佔比大,缺血類與出血類比例約為80%和20%,缺血類中急性與慢性比例約為80-90%和10-20%。急性缺血治療傳統方法靜脈藥物溶栓,時間窗短,再通率低,缺陷明顯,機械取栓已成為新趨勢。2014-2015年MR CLEAN等五大實驗的陽性結果肯定了機械取栓有效性,治療指南隨之調整,行業開啟快速發展。今年5月DIRECT-MT結果發布,肯定機械取栓結果不劣於藥物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我們認為將成為新裡程碑,推動行業進入高景氣。

中國神經介入潛在市場約270億元,行業尚處發展初期增速較快。神經介入器械具體可分為:1)缺血類(107億元):通過取栓或擴血管治療腦血拴、腦栓塞、血管狹窄等引起的缺血性腦卒中,核心產品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導管和擴張支架等。機械取栓是近年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主要發展方向,有較大發展潛力。2)出血類(65億元):通過彈簧圈栓塞或血管重建等預防和治療由動脈瘤引起的腦出血,主要產品包括彈簧圈、彈簧圈輔助支架、密網支架等,根據瘤體大小和複雜程度,可選擇彈簧圈栓塞或密網支架進行血液導向。彈簧圈原材料價格高,因此降價空間較小。3)通路類(106億元):主要用於在神經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為輔助產品。各高值耗材中微導絲研發和生產工藝壁壘最高,醫生使用忠誠度最高,因為我們認為國產企業突破此細分難度最大。中間導管常用於簡易替代抽吸導管。

救治時效性決定基層市場有較大潛力,國產企業大有可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搶救時間為3小時,這使得屬地救治成為必然。分級診療下,基層醫療資源日益豐富;新農合醫保覆蓋,大幅降低居民醫療負擔;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提高基層患者知曉率和治療率。國內基層市場治療需求不斷釋放,為神經介入的發展打開空間。我們認為,相較於外資企業,本土企業在基層市場拓展上具備天然優勢。伴隨國內企業研發推進,海內外產品技術差不斷縮小,疊加強大的終端覆蓋能力,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內,神經介入器械本土企業佔有率將有望大幅提升,國產龍頭將迎來黃金髮展時期。本土企業取栓支架和彈簧圈已有較多產品上市,2020年已開啟國產核心產品獲批上市密集期。

我們建議關注正處發展初期,行業增速較快,且已有眾多優質國產企業布局的神經介入器械賽道。

風險

產品研發不達預期,產品申報進展不達預期,技術升級迭代更新風險。

正文

神經介入:機械取栓再突破,行業迎發展契機

神經介入:防治腦卒中新趨勢

腦卒中病因為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出血。腦卒中,俗稱「中風」,是由於腦部血管阻塞或破裂導致血液無法順利流入大腦引起腦組織損傷而引發的疾病。根據病因不同,前者稱為缺血性腦卒中,後者稱為出血性腦卒中。

神經介入是疏通與修復腦血管通路的微創手術。神經介入指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支持下,經由股動脈穿刺,利用導管等輔助器械將治療器械送達病變血管處,通過取栓、擴張、栓塞等方式進行血管內治療。

針對不同病因和使用場景,神經介入器械可分為缺血類、出血類及通路類:

缺血類(包括急性與慢性):急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包括取栓支架、抽吸導管等機械取栓器械,主要用於取出血栓或栓子以疏通血管通路;慢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包括顱內擴張支架、球囊擴張導管等器械,主要用於撐開狹窄的血管通路。

出血類:動脈瘤破裂可引起出血類腦卒中。神經介入器械包括彈簧圈及密網支架(血流導向裝置),前者用於填充以栓塞動脈瘤,後者用於血管重建導流血液進而隔絕動脈瘤腔,兩者也可配合使用。

通路類:通路類器神經介入器械主要應用於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場景,高值耗材包括神經微導管、神經微導絲和導引導管等。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常跨領域應用,如遠端通路導管(也稱中間導管)也可被用於抽吸血栓。

腦卒中患病人群:缺血類(80%)>出血類(20%)。2017年,從新發病人數佔比看,腦卒中發病患者缺血性及出血性佔比分別為71. 6%和28.4%;從患病存量人數佔比來看,我國腦卒中患者缺血性及出血性佔比分別為82.4%和17.6%。缺血性腦卒中患病與發病佔比均高於出血性,且佔比處於上升階段。2005年至2017年,缺血性腦卒中發病佔比由51.6%增加至69.0%(此數據考慮其他未知因素引起的腦卒中)。

缺血類腦卒中新發病:急性(80-90%)>慢性(10-20%)。根據2018年中國腦卒中防治報告,2017-2018H1中國急性腦卒中發病佔比80%-90%,遠高於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佔比。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病數從2014年的260萬例提升至2018年的330萬例,4年CAGR為6.14%。

學術趨勢:神經介入優勢顯現,推動器械市場發展

缺血類治療:當前主流方法為藥物靜脈溶栓。早期,中西方療法以放血為核心。1950年後,隨著腦血管造影技術普及,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抗凝治療開始應用。1983年,德國報導了3例動脈溶栓。1992年,美國一位血液病專家領導了靜脈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試驗,此後藥物靜脈溶栓一直為主流治療方式。

目前指南首選方案藥物為靜脈溶栓,缺陷明顯。目前中國治療指南首選方法為藥物靜脈溶栓,但其時間窗短、禁忌證多、再通率低,缺陷明顯。根據最新指南,治療遵循靜脈阿替普酶溶栓優先原則,即使患者符合血管內機械取栓治療,如果該患者也符合靜脈溶栓指徵,則應該先接受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Ⅰ級推薦,A級證據),但醫生需做好術前準備,不應等待觀察阿替普酶靜脈治療的療效而延誤機械取栓(Ⅰ級推薦,B級證據)。

機械取栓目前以支架取栓為主,近年直接抽吸取栓發展迅速。2004年,美國FDA批准第1種機械取栓裝置MERCI,此後機械取栓不斷精進,經歷了四代變遷,核心原理為及時清除血管內血栓等,使缺血性腦組織恢復血流,可分為支架取栓和抽吸取栓兩大類。

2015年直接支架取栓治療急性缺血腦卒中迎裡程碑。2014年底開始,MR CLEAN等五大研究陽性結果陸續發表,證實血管內機械取栓對療效的改善。此後2015年,中國、歐洲和美國相繼更新指南和專家共識,提高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推薦級別,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20年5月,DIRECT-MT研究結果發布,表明單獨採用血管內取栓的功能性結局不劣於阿替普酶靜脈溶栓聯合血管內取栓術,成為直接機械取栓治療卒中的新裡程碑。

支架取栓的突破,帶來急性缺血類神經介入器械大發展。美國半影公司Penumbra於2004年成立於美國,於2015年9月18日在紐交所上市。主要從事神經介入等血管介入器械業務,核心產品包括血栓抽吸裝備ACE、JET以及彈簧圈系統等。回顧公司市值歷史變化後,我們認為治療指南對機械取栓的傾向性提升以及重大機械取栓研究陽性結果的發布,是股價上升的重要催化劑。

我們預期中國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將大幅提升。美國2019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處理指南已將機械取栓列為血管內治療優選,2017年機械取栓治療滲透率已超過20%。2019年中國機械取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滲透率僅約1.18%,我們預期中國市場也將開始廣泛應用機械取栓,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出血類治療:血管內介入是治療動脈瘤引起出血性腦卒中主要方法。顱內動脈瘤治療傳統方法為手術夾閉,血管介入方法經歷了四個階段變遷:電凝致顱內動脈瘤內血栓形成、球囊栓塞、彈簧圈栓塞和血流導向裝置。目前市場主流使用器械為後兩種。

全球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超增速。2014至2018年,全球醫療設備器械市場規模從3,752億美元增長至4,253億美元,複合增速為3.2%,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18至2023年增速將達5.4%。2018年,全球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達22.6億美元,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預期2018-2026年將維持8.3%複合增速,超過醫療設備器械平均增速。

我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處於發展初期,增速較快。2014-2018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由2,556億元增加到5,284億元,複合增速為19.9%;神經介入器械市場規模由9.53億元增長至17.70億元,複合增速達16.7%,尚處起步初期。

神經介入是最具成長性的國產創新器械細分賽道之一。2018年,植入類器械封堵器和冠脈支架是國產化率較高的細分賽道,國產封堵器市場份額為93.0%,緊隨其後為冠脈支架和主動脈支架。神經介入器械中彈簧圈和機械取栓器械國產化率僅為6.1%和5.4%,國產仍有較大可拓展市場空間。

空間測算:270億潛在市場,機械取栓潛力大

神經介入器械市場可滲透空間約270億元

我們以2018年市場容量相關參數為核心假設基數,測算各細分核心器械2030年可滲透市場空間規模,加總後得出整體可滲透空間為277.5億元。

我們測算出2030年神經介入缺血類、出血類和通路類器械市場規模分別為106.8億元/65.1億元/105.6億元,佔比分別達38.5%/23.4%/38.0%。各二級細分中,取栓支架市場規模最大,為50.6億元,佔比達18.2%;其次為中間導管,市場規模為42.3億元,佔比為15.3%;第三位為抽吸導管,市場規模為38.9億元,佔比為14.0%。

缺血類(107億元):急性缺血看機械取栓,慢性缺血看擴張器械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機械取栓治療主要產品為取栓支架和抽吸導管。急性腦卒中治療方法為及時清除血管內血栓等,使缺血性腦組織恢復血流,根據原理可分為:1)支架取栓:支架置入血管後將血栓嵌入,結束治療時一併拉出體外;2)血栓抽吸:利用負壓抽吸取出血栓。

相較於取栓支架,直接抽吸取栓手術時間短,且可避免次級血栓脫落。直接抽吸首次通過技術(ADAPT,a direct aspiration first-pass technique),單獨使用以及輔助支架取栓(SRFL,stent retriever first line)使用,再通率和神經功能恢復程度均與僅使用支架取栓相近,並且開通時間短,操作簡單,可節約經濟成本,有一定優勢。

我們預期抽吸導管未來將逐漸普及。目前抽吸取栓尚缺乏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且要伸入遠端血管的導管口徑較窄,須犧牲一定抽吸力,影響療效。同時,陳舊性血栓治療療效不如取栓支架。美國在Penumbra公司市場推廣下,應用稍多,但仍非主流方案。目前國內尚未廣泛應用,國內企業處於研發階段,已上市進口產品較貴,醫生亦可使用通路類產品進行簡易替代,限制了產品普及。考慮到抽吸開通時間短及操作簡便的優勢,我們認為未來此方法也將開始逐漸廣泛應用。

中國企業支架技術成熟,取栓支架布局潛力大。中國冠脈支架市場發展成熟,2018年心臟支架使用量達138.5萬套,2010-2018年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國內企業冠脈支架研發和生產經驗豐富,2004年微創、樂普相繼入局後,2006年國產市佔率已達到60%,國產企業耗時約2-3年佔領市場。我們認為本土企業在顱內支架布局潛力大。

中國機械取栓基數低,發展潛力大。目前中國市場機械取栓尚未普及,應用範圍較小。我們預期未來機械取栓滲透率的提高將帶動相關器械需求量增加。根據2019年CINS數據,2019年中國機械取栓手術量為4萬例。

2018年機械取栓國產化率僅5.4%,取栓支架國產化大有可為。中國機械取栓主流產品為取栓支架,美敦力(MDT.US)和史賽克(SYK.US)旗下產品份額領先。截止目前已有三家國內企業產品獲批上市,其中心瑋醫療和歸創通橋為今年8月和9月獲批。根據各公司官網和公告,我們預期未來2年內至少有3家公司獲批新產品。抽吸導管中國市場僅有Penumbra產品獲得NMPA認證,國內廠商已有產品在研。

取栓支架評價核心標準為血管再通率和再通時間,國產產品表現優異。評價取栓支架優劣標準包括:1)血管再通率:支架捕獲率(即血栓夾持性)高,取栓回收過程中固定牢固,血栓脫落風險低;2)再通時間:救治腦卒中需爭分奪秒,更短的再通時間將提高療效。3)安全性:對血管壁和周圍血管損傷小。2020年獲批的心瑋醫療Captor取栓支架和通橋醫療蛟龍取栓支架,臨床實驗結果各方面均表現優異,顯示出國產產品較強實力。

血管狹窄引起的慢性缺血性腦卒中:目前多以藥物治療,介入擴張類器械主要產品為動脈支架。SAMMPRIS研究對比藥物與支架治療顱內動脈狹窄效果,並於2011年公布陰性結果,認為藥物治療優於支架,此後治療指南一直以藥物為優。但此研究在試驗設計、技術操作和結果解析等方面均存在瑕疵,後續研究有希望改變扭轉結果,拉動擴張類器械發展。

目前國內布局領先的企業有微創神通、賽諾醫療和心瑋醫療。相較於歐美,亞洲人種動脈粥樣硬化造成的顱內血管狹窄患病率更高,需求空間更大,因此國產相關治療器械研究一直較為領先,外資品牌布局產品較少,因而該細分國產廠商發力前景較好。微創神通的APOLLO系統已於2005年上市。球囊擴張導管方面,賽諾醫療2020年已有新一代產品上市,心瑋醫療預期2020年底也將獲批。

我們認為血管擴張器械切換壁壘低,協同效應較強。因冠脈介入等主流為擴張器械,我們認為未來其他介入器械廠家憑協同效應可以改變顱內擴張支架市場競爭格局。但顱內器械研發難度高,相關企業技術實力更為雄厚,優質神經介入廠商也可切換市場並搶佔份額。

擴張類器械評價標準:再狹窄發生率,國產進口無明顯差距。目前應用較多產品為史賽克Wingspan和強生(JNJ.US)Enterprise顱內支架,國產擴張器械有微創神通APOLLO系統。史賽克Wingspan安全性及近期療效更好,微創APOLLO操作簡單、定位準確、價格較低,各有優勢,但兩者均存在術後再狹窄問題,臨床對比數據無明顯統計學差異。

產品發展趨勢:介入不植入新理念,帶藥球囊。相比於顱內擴張支架,球囊擴張導管可多次介入治療,緩解支架術後再狹窄率高的問題,安全性更高。新升級產品帶藥球囊,採用安全有效的雷帕黴素塗層,療效更佳。心瑋醫療和賽諾醫療均有產品布局。

出血類(65億元):彈簧圈國產發展正當時,密網支架是新趨勢

動脈瘤破裂是出血類腦卒中的原因之一。出血性腦卒中病因很大比例為高血壓、高血脂引起。而神經介入針對的為腦血管內動脈瘤破裂引發的腦出血(多為蛛網膜下出血),即高危動脈瘤患者。2018年我國腦動脈瘤患病數為5050萬例,腦動脈瘤破裂造成腦出血比例為1%,我們預估高危患者佔比約為2%。

動脈瘤治療方法:1)彈簧圈+輔助支架栓塞,2)密網支架更改血流導向。一般根據瘤體大小和瘤體與瘤頸比判斷治療產品,窄頸動脈瘤首選彈簧圈栓塞術,寬頸動脈瘤根據瘤體形狀選擇輔助彈簧圈支架、密網支架等。各類方法可以結合使用。輔助支架可幫助提高栓塞緻密程度,減少純彈簧圈栓塞可能的脫出風險。目前新發展方向為瘤腔內擾流裝置(WEB)。

目前國內治療以彈簧圈為主,我們預計滲透率持續提升。隨著患者預防和治療意識加強及經濟負擔能力提升,我們預期國內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將提高。2018年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為5.15%,彈簧圈栓塞手術5.2萬臺,2014-2018年複合增速為19.7%。

彈簧圈栓塞術相關器械市場需求保持高增長。2018年,中國彈簧圈栓塞術器械的市場規模為21.84億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為21.7%。核心器械彈簧圈銷售收入佔所有器械比例約50%以上。中國彈簧圈市場規模保持高增長,2018年為11.72億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15.1%。

2018年國內彈簧圈市場國產化率僅6.1%,國產發展正當時。目前國內已有沛嘉醫療(09996)、泰傑偉業和維心醫療有相關產品上市,微創神通彈簧圈也已於今年9月獲批,沃比醫療的產品已在美國獲FDA審批並進入商業化階段,我們預計也將儘快進入國內市場。

彈簧圈栓塞術核心評價標準:動脈瘤填塞率。彈簧圈輔助支架可幫助提高栓塞緻密程度,提高動脈瘤填塞率,並減少純彈簧圈栓塞可能的脫出風險。目前已上市的輔助支架包括史賽克Neuroform支架、法國巴爾特Leo支架、強生Enterprise等。

微創密網支架布局領先,核心產品年收入接近千萬美元。目前已有的進口密網支架有柯惠Pipeline、史賽克Surpass等。國內微創神通產品布局早, Tubridge密網支架2018年獲批上市。2019年,微創的Tubridge支架貢獻收入970萬美元,佔神經介入業務收入比例達35.1%。

通路類(106億元):高值耗材需求高,協同性推動其他介入產品放量

通路類器械在神經介入治療中應用廣泛,高值耗材包括微導絲、微導管和導引導管等。通路類器械主要用於在神經介入手術中建立通路、傳送器械、封堵壓迫等,在各類介入手術中應用廣泛。本文僅討論高值耗材神經中間導管、微導絲和導引導管,這其中微導絲技術難度最大,醫生使用粘性最高。

高值類通路器械需求旺盛,市場保持高增速。作為神經介入中應用廣泛的器械,通路類器械市場需求持續旺盛。2018年,中國神經微導絲市場規模為4,740萬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38.0%,神經微導管市場規模為5,070萬元,2014-2018年複合增速達37.8%。我們認為通路類市場對於企業能否提供單病種一體化解決方案有質的影響,布局潛力較大。

介入通路高值耗材進口仍是主力。血管通路類器械國產化率較高,但腦血管介入技術壁壘高,仍然以進口產品為主,其中微導絲研發和生產難度最大,醫生更換慣用產品概率較低,我們認為是本土企業最難突破的細分領域。目前,國內企業均有較多產品布局。我們認為其他介入器械廠商也具備較快布局該領域的能力。

救治時間窗打開基層市場,本土先發加速份額獲取

黃金救治時間增加基層需求,看好基層優勢明顯的國產品牌

腦卒中治療時間窗口短。對腦卒中救治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搶救時間是3小時,在此區間內進行藥物溶栓,受損神經元可以完全恢復,但能在此時間內獲得溶栓治療的患者僅佔腦卒中患者21%,超過6小時後採取措施,效果將大打折扣。

黃金救治要求屬地化治療,基礎市場潛力大。相比於其他許多病種患者可以前往城市及三甲醫院獲得更好治療,腦卒中患者發病後儘早得到有效救治才是獲救關鍵,因此其生活半徑內的醫療機構才是救治主體。我們認為腦卒中治療急迫性決定了基層需求的屬地性。

基層患病人數多,市場需求大。農村腦卒中患病人群龐大,從標化患病率看,農村高於城市,2018年兩者分為別2.43%和1.97%。農村腦卒中死亡率高於城市且差距較大,2018年農村和城市腦卒中死亡率分別為160.16/10萬人和129.15/10萬人。我們認為,出現此情況跟基層醫療機構的有限實力無法實現迅速、有效救治腦卒中有關。

卒中分級診療有助於提高患者治療意識和醫生診治能力,提升基層治療率。2017年,國家腦防委及專家委員會啟動「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打造「區域黃金一小時卒中救治圈」,積極推進卒中分級診療。根據今年OCIN大會數據,目前全國卒中示範高級中心30家、高級中心436家,防治中心898家。我們認為這些工作有助於提高基層患者知曉率和治療率,提高基層醫院診治能力,帶動基層市場滲透率上升。

新農合醫保改革提高基層患者支付能力。2016年,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整合,明確了要提高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和大病保險試點,並允許部分二級醫院開展心血管介入治療手術,促使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PCI手術量增速超過全國平均增速。我們預期,腦卒中防治基層市場容量也將受益於此快速增長。

國產在基層市場具備先天優勢,受益於基層市場的發展。相比於進口產品,國產價格更低,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關係更為緊密,在渠道下沉有先天優勢。腦卒中治療需求緊急性強,地域要求高,基層市場空間尤為廣闊。我們認為國產廠商憑藉更優的市場下沉能力,有望抓住基層患者需求,獲取較大市場份額。

醫生是基層放量關鍵,基層學術推廣增強國產品牌粘性

中國神經介入器械市場正處起步階段。神經介入難度大,技術壁壘高,相比於其他介入類器械市場尚剛起步。對比患者數量,2018年,我國心血管患者中腦卒中跟冠心病佔比分別為5%和4%,差別較小。而從血管介入器械市場規模佔比看,2019年醫療器械市場冠脈介入佔比達9.7%,神經介入僅為3.3%。

介入醫生數量是目前限制神經介入治療滲透率提升因素之一,早期市場教育需求大。目前我國神經介入醫生稀缺,機械取栓和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較低,學術推廣展開和醫生培訓都剛起步。神經介入手術操作複雜,同時涉及神經內科、介入科、影像科等聯動,對醫生專業實力要求高,早期有較高市場教育需求。

市場發展初期是培養醫生粘性的好時點。我們認為在市場發展早期跟醫院等機構的關係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後的競爭格局。醫生在學習培訓階段就接觸相關品牌產品,更了解器械使用方法,並培養對應操作習慣,有很大可能在後續治療操作時延用產品。同時,更深的了解意味著醫生也可最大化發揮器械效力,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器械本身技術差距。

國產產品陸續上市,帶量採購拉動國產化率提升

技術實力上,神經介入已上市國產產品與進口並無顯著差異,具備較大競爭潛力。以取栓支架為例,今年9月獲批上市的通橋蛟龍取栓支架在與美敦力Solitaire FR支架的動物試驗中各方面表現均無顯著差異,甚至在減小內膜損傷上有優勢,證明國產在技術和質量上已具備與進口競爭實力。

國產價格優勢明顯,帶量採購將起放大作用。國產品牌價格較低,優勢明顯,我們認為醫保覆蓋範圍擴大和帶量採購將放大這一優勢。各市神經介入手術醫保報銷比例在50%以上。江蘇省今年已開展冠脈支架帶量採購,從結果來看進口品牌在降價幅度和最終談判價上均處劣勢,市場份額較容易在帶量集採中下滑。在目前進口品牌佔絕對主導的神經介入市場,本土企業迎來發展契機。

高值耗材帶量採購是大趨勢。2020年10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採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採購文件》,首輪國家層面的耗材集採正式拉開帷幕。我們認為神經介入器械未來帶量採購是大趨勢,國產廠商在此政策下,有望憑藉價格優勢搶佔更多市場份額。

國產企業全線產品布局可期,2020年已經開啟國產核心產品獲批上市密集期。現階段外資企業仍主導國內神經介入市場,產品布局也更全。從本土各企業目前布局進展來看,取栓支架、彈簧圈和通路類產品已有較多產品上市:

取栓支架:江蘇尼科布局最早,2018年已有產品上市。今年8月和9月,心瑋醫療和通橋醫療(後與歸創醫療合併)產品獲批,根據各公司官網和公告,我們預期未來2年內至少有3家公司獲批新產品。

彈簧圈:國內2006年天津環湖醫療獲批第一個彈簧圈。隨後,加奇生物(後被沛嘉醫療收購)(2009年),維心醫療(2011年),泰傑偉業(2015年)分別獲批。今年9月微創神通彈簧圈獲批,沃比醫療產品已在美國獲FDA審批並進入商業化階段,同時國內還有多家企業在研。

(編輯:趙錦彬)

相關焦點

  • 直播預告:神經介入和腦卒中預防及治療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趙心培 東營報導2020年12月23日9:30大眾網直播間邀請到東營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神經介入科主任,主任醫師燕景鋒做客《健康面對面》欄目,在線解答關於腦卒中預防及治療的問題。
  • 惠泰醫療:持續奮進的自主電生理和介入器械龍頭
    公司將以本次新股發行上市為契機,通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建設,繼續專注於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全球患者提供更好的介入治療和全面臨床解決方案,成為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國際化醫療器械企業。
  • 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領域強者惠泰醫療
    今日科創板我們一起梳理一下惠泰醫療,公司是一家專注於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業務布局。公司是國產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品種品類齊全、規模領先、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企業之一,也是能夠與國外產品形成強有力競爭的為數不多的企業之一。
  • 《鬥羅大陸》播放量破兩百億,它是風口上的豬?還是天選之子?
    前言:最近企鵝動漫的當家國漫《鬥羅大陸》,播放量成功超過兩百億,在國漫裡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鬥羅大陸》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有人說它是風口上的豬,全靠企鵝動漫熱搜力捧;有人說它是天選之子,是國漫裡面當之無愧的霸主,一時間眾口難調。那麼《鬥羅大陸》能夠成功,究竟是運氣成分居多呢?
  • 奧園地產集團榮獲鳳凰網「致敬2020·年度企業」
    來源: 鳳凰網房產深圳站摘要:300餘位國內外重量級嘉賓跨洋對話,解讀全球經濟與不動產變局。2020年大勢年終復盤,全面解析穿越周期之道,精準指引行業新路向。12月1日-12月4日第八屆鳳凰網全球華人不動產財經盛典《錨定》與你共同見證。
  • 上坤集團榮獲鳳凰網「致敬2020·十佳物業服務示範企業」
    來源: 鳳凰網房產上海站鳳凰網房產訊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親歷抗疫的堅守,見證時代逆行者的勇氣和智慧。在這個不平凡的年度,我們理應致敬每一位逆行的勇者。10月19日-11月23日,鳳凰網、鳳凰網房產、風財訊、奇點聯合特別推出「致敬2020·行動者聯盟」評選活動,從行業發展、公益幫扶、產品升級、區域發展等維度展開系列評選,通過大眾和專家評審團打分,角逐出年度人物、企業、項目以及年度聲音。
  • 東北亞(延邊)科技大市場開業
    9月15日,東北亞(延邊)科技大市場正式開業,它將成為延邊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延吉高新區與企業共同建設合作運營科技大市場的大膽嘗試。東北亞(延邊)科技大市場作為吉林省科技大市場的分市場,由科技大市場網和科技大市場服務大廳「一網一廳」構成。大市場主要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交易功能;技術平臺、科研設備、專家人才等資源的共享功能;提供人才創業、智慧財產權、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等服務功能;通過舉辦科技集市和科技論壇,促進科技資源的交流功能。
  • 西安科技大市場儀器共享平臺突破8千臺(套) 為企業節省設備投入7.4...
    本報訊(記者 侯燕妮 實習生 王凡)8月10日,記者從科技大市場了解到,科技大市場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目前已匯集297家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大型儀器設備8000餘臺(套),為1067家企業提供6750餘次服務。
  • 關於予以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開展神經血管介入等16...
    根據《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山西省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相關限制類醫療技術管理規範等有關規定,陽泉煤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申請開展按照三級、四級手術管理的神經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綜合介入、消化內鏡、呼吸內鏡、鼻科內鏡、咽喉科內鏡、普通外科內鏡、胸外科內鏡
  • 賽諾醫療(688108.SH)子公司擬增資擴股以推動神經介入領域業務發展
    此外,此次增資將進一步推動公司神經介入領域業務的發展壯大,滿足賽諾神暢神經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增強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穩定和吸引核心人才,助力公司及子公司長期、持續、穩定的發展。
  • 市場採購貿易助小微企業「大賣全球」!高橋大市場採購業務逆勢大增
    在湖南高橋大市場,越來越多的個體商戶投身市場採購貿易,享受到外貿出口的政策紅利。長沙海關今天發布消息稱,今年1到7月,高橋大市場市場採購貿易出口報關單1.3416萬單,同比增長5倍;貨值46.5億元,同比增長2.8倍。高橋大市場。
  • 惠泰醫療:致力於成為國際化高端醫療器械企業
    作者:韓晉深圳惠泰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惠泰醫療」)專注於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現已形成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全產品線布局。
  • 十四年公益之路堅持不懈,鳳凰網「美麗童行」籌集善款超2億
    據鳳凰網消息,12月15日,由鳳凰網主辦的2020「美麗童行」公益盛典在京舉行。活動以「致最美的你」為主題,重溫「美麗童行」十四年走過的公益歷程,展望公益未來。政商屆領袖、公益界同仁、文體明星等各界精英溫情相聚,通過故事講述、音樂演繹等形式聚焦兒童公益事業,致敬公益同仁,共同呼籲全球華人關注兒童健康、教育及發展議題,彰顯企業社會責任,傳遞社會正能量。
  • 中國動漫業在復工復產中蓄勢待發
    新華社杭州10月5日電 題:中國動漫業在復工復產中蓄勢待發新華社記者馮源、段菁菁、許舜達中國國際動漫節是我國國家級動漫專業盛會。65個國家和地區、2680家中外企業機構、5800多名客商展商和專業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參與,線上線下洽談2069場,達成合作意向1543個……中國動漫業正在復工復產中蓄勢待發。中國動畫:認真把內容做好10年前,動畫教師楊加助給學生描繪夢想:「有朝一日我們一定要『做電影』。」
  • 我國動漫業在復工復產中蓄勢待發
    65個國家和地區、2680家中外企業機構、5800多名客商展商和專業人士通過線上線下參與,線上線下洽談2069場,達成合作意向1543個……中國動漫業正在復工復產中蓄勢待發。據了解,2019年,國產電視動畫片發行305部,時長超過9萬分鐘,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現現實題材和傳統文化題材的作品更加突出,湧現出一批精品佳作。作為浙江動漫產業常青樹,浙江中南卡通今年與國際團隊合作建立了「之江一號」AI表演動畫基地。
  • 西安:「科技大市場」催化科技成果轉化
    近年,西安市通過「科技大市場」統籌科技資源、創新市場化服務、推進成果轉化,促進了科教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科技資源共享    「通過科技大市場的共享平臺,我們在家門口找到了檢測設備,每年為公司節省檢測成本上百萬元。」西安富士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質量總監丁蕊英說。
  • 電生理醫療器械惠泰醫療第一股登陸科創板,加速布局心腦血管介入領域
    成立於2002年的惠泰醫療是心腦血管微創介入醫療器械供應商,它也是中國首家獲得電生理電極導管、可控射頻消融電極導管、漂浮臨時起搏電極導管市場準入,並進入臨床應用的國產廠家。目前惠泰醫療已形成了以完整冠脈通路和電生理醫療器械為主導,外周血管和神經介入醫療器械為重點發展方向的業務布局。其主要的在售產品包括:電生理和血管介入醫療器械。截至2020年8月31日,公司已有14個產品完成歐盟CE認證,同時在加拿大、韓國、巴西等多個發達國家或新興市場完成了產品註冊或認證工作。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華為和南郵...
    1、【芯裡程】打破國外企業壟斷,國產大矽片企業重慶超矽投產之路  2、重慶上半年集成電路產值超120億元,已成SK海力士全球海外最大封測基地  3、華為、南郵產教合作更進一步,共建華為ICT學院  4、年產碳化矽襯底12萬片,天科合達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  5、總投資約5億元,杭州至芯紫外晶片項目預計半年內產出首枚晶片
  • 高橋大市場交易回暖,引起《新華每日電訊》關注報導…
    >高橋大市場。資料圖 據了解,湖南高橋大市場集聚的商貿流通經營戶有8000多家。高橋大市場常務副總經理江守方說,高橋大市場每個月的運轉成本高達2000多萬元,自身也存在不小困難,但還是決定分區域、分類型減免所有商戶半個月至3個月不等的租金和物業管理費,總計5000萬元。 作為一家民營企業,高橋大市場減免租金的「硬核」之舉,離不開一系列政府部門「降成本」政策的支撐。
  • 首超美國,21家醫藥企業上榜500強;2020誕生22家千億企業;中國速度...
    整理 |宇哲本周(2020.8.8-8.14)重要醫療健康事件如下:國家衛健委開會,嚴打醫藥腐敗;一批品種有望進入2020版國家醫保;500強中國企業數量首超美國,4家藥企新進;中國速度!(新浪醫藥)500強中國企業數量首超美國,4家藥企新進,上藥超越BMS8月10日,《財富》雜誌發布了最新全球500強排行榜,今年共有21家醫藥企業上榜,其中4家為首度現身,分別為武田製藥、上海醫藥、BMS和賽默飛。《財富》世界500強是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的一個榜單,被譽為「終極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