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選舉與股市的關係
核心結論:過去歷次大選時短期市場漲跌無明顯規律,這次「郵件門」事件使得大選不確定性增加,避險情緒升溫,黃金、VIX指數上漲。回顧30多年曆屆總統周期,新總統的政策對市場影響偏中長期,與當時的經濟背景相關,利率和基本面決定市場趨勢。希拉蕊、川普最新支持率分別為47.5%、45.3%,差異縮小,兩黨政策都偏向貿易保護、基建,分歧集中在財政、金融、能源方面。
美國大選與股市
——驢象之爭30年回顧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將於11月8日舉行,這將是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回顧1980年以來的歷屆總統執政時期,從裡根時期(1981-1988)的供給側改革,老布希時期(1989-1992)的海灣戰爭、柯林頓時期(1993-2000)的「新經濟」,到小布希時期(2001-2008)的地產泡沫和09年以來歐巴馬時期的持續QE政策,每一任總統任期內經濟和政策方向都有明顯的特徵和變化。2017年新一屆美國總統即將上任,回顧歷任總統任期內的政策方向和經濟、市場變化,有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未來。
1.總統大選,對市場有何影響?
美國大選臨近,容易引發短期市場波動。10月28日,FBI宣布重啟調查希拉蕊電郵案,這一事件引發了近期的市場波動。10月28日以來標普500、道瓊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分別跌幅1.3%、0.9%、1.8%,美元指數從99跌至97.7。美股VIX波動率指數從10月初的13上升至18.6。11月8日即將舉行美國大選,大選將如何影響股市?從歷史經驗來看,1980年以來,與普通年份相比,9次總統大選之後的11月份,標普500指數漲跌並沒有明顯的規律。除08年以外,總統大選之後11月份的VIX波動率指數變化同樣不大,說明歷史上總統大選對市場的影響偏中性。但這次大選不同之處在於,川普在競選期間發表的各種政策觀點比較激進,例如其抨擊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主張貿易保護、建議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45%的關稅、建議在墨西哥邊境築牆等。所以如果川普當選,政策不確定性增加將加劇市場短期波動,近期黃金價格上漲、VIX指數上升反映市場避險情緒已經開始升溫。而如果希拉蕊當選,由於其政策延續性較好,市場表現將更加平穩。
總統換屆影響偏中長期。在4-8年的總統任職周期中,總統所推行的政策會對市場產生一定影響。典型案例如1981年裡根上任後,通過推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和供給側改革使得經濟在1983年成功走出滯漲,股市見底回升;1989-1992年間老布希政府更偏向於軍事和外交,對外取得了海灣戰爭的勝利,但國內經濟卻在1991年再次陷入衰退,引發了股市再次調整;1992-2000年期間柯林頓總統重視鼓勵創新,推行「信息高速公路」戰略,推動了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並引發了後期的網際網路泡沫。但從更長期的視角來觀察,利率的長期趨勢變化是影響證券市場的重要原因,總統的影響較小。80s以來,除了小布希時期以外(2001-2008),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都在10%以上。股市持續上漲源於利率趨勢下行。1980年至今,聯邦基金利率從最高的22%降至當前的0.4%,美10年期國債利率從最高15.8%降至目前1.8%。在70年代,由於通脹高企,利率持續上行,證券市場表現較弱。尼克森政府時期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僅0.4%,在卡特政府時期標普500指數年化漲幅僅6%。但80年代之後,即使是經濟增速較低的時期,如老布希時期GDP平均增速降至2.3%的相對低位,但受益於利率下行,標普500指數的年化漲幅也達到12%。
2.以史為鑑:歷任總統時期的政策及市場
裡根時期(1981-1988):推行供給側改革,經濟見底回升。在1981年裡根就任美國總統之初,美國經濟面臨嚴重的滯漲問題,此外經濟還面臨例如政府開支過大、財政赤字、政府管制過多、稅率過高等問題。因此裡根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對抗通脹並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其中主要包括:緊縮的貨幣政策以抑制通脹、減稅、壓縮政府開支、放開政府管制、減少國營事業等,這一系列政策措施也成為裡根經濟學的主要內容。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裡根上任初期的1981-1982年間經濟快速下行。幸運的是,1983年之後,供給側改革即開始見效,美國經濟開始見底回升。失業率從1982年11月最高10.8%開始回落,至1984年裡根總統參加第二輪選舉時期已經降至7.2%,其次美國GDP增速也快速從1982Q3最低-2.6%回升至1984Q1最高的8.5%。在裡根的第二個任期(1985-1988)內,美國經濟持續繁榮,失業率較低,股市持續上漲。在1982年7月之後,通脹降低,失業率下行,經濟改善,股市同樣見底反彈,從1982/7至1988年證券市場表現為牛市,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160%。
老布希時期(1989-1992):加強政府干預,1991年經濟再次衰退。老布希上任初期,經濟主要面臨三大難題:財政赤字、貿易逆差、通脹壓力。布希總統上任後,政策上出現一系列變化:首先是在1989-1990年期間採取緊縮的貨幣政策,抑制通脹;其次是為了降低財政赤字,大幅壓縮軍費開支;第三個方面是改變了裡根時期減少政府干預經濟的做法,提出加強政府經濟調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但實際上,削減財政赤字和加強政府干預的做法並未收到良好效果,經濟在1991年再次陷入衰退。失業率從1990年6月份的5.2%開始持續上升,最高在1992年6月達到7.8%,GDP增速從1989Q1的4.3%回落至1991Q2的-0.5%。由於任期內出現了經濟衰退且失業率較高,布希總統在1992年競選中失利,敗給了緊緊抓住經濟議題的柯林頓。在老布希總統上任期間,緊縮的貨幣政策和經濟衰退也引發了股票市場的大幅波動。在1989年10月13日標普500指數曾單日暴跌6%,在1990/7-1991/10標普500指數快速回落,從356點回落至298點,調整幅度達16%。
柯林頓時期(1993-2000):鼓勵創新,迎來「新經濟」時代。以"重振美國經濟"的政策綱領當選總統的柯林頓上臺後,即針對裡根-布希政府遺留的兩大難題——巨大的財政赤字和沉重的聯邦債務,提出增稅節支、削減財政赤字的具體辦法,即對富人增稅、對中產階級減稅、精簡機構、削減政府開支,進行福利制度改革等等。在刺激經濟增長的政策方面,柯林頓主張增加公共投資;提倡「公平貿易」,把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對外貿易置於對外戰略的優先地位。產業政策方面,柯林頓政府鼓勵創新,扶持高科技產業發展,加大對高科技產業的傾斜政策,大力倡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科技產業,推動了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在1993-2000年柯林頓總統任期之內,美國經濟迎來高增長、低通脹的新經濟時代。受益於柯林頓政府「信息高速公路」等高科技產業扶持政策,美國網際網路產業高速發展,並於1998年進入白熱狀態。證券市場受益於技術進步、經濟持續繁榮、一級海外1997亞洲金融危機引發的資金回流美國,最終導致了1998-2000年期間網際網路泡沫的產生。從1992年至2000年初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之前,標普500、道瓊指數、納斯達克最大漲幅分別達到280%、273%、790%。
小布希時期(2001-2008):地產市場繁榮成為經濟主要推動力。2000年布希第一次成功競選總統時期,美國經濟正處於網際網路泡沫破滅,經濟快速下行時期。因此刺激經濟發展成為布希總統上任初期的首要任務,為刺激經濟發展,布希政府採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即一方面大規模減稅,另一方面擴大政府財政支出。財政政策方面,布希政府減少稅收、擴大財政支出,並且重視社會保障和醫療改革。對外貿易政策上,布希主張刺激出口來促進經濟回升和就業增長,推行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在「911」事件之後,反恐和國家安全也成為政策重心,隨後美國於2001年-2003年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一系列反恐戰爭,投入了巨額的軍費開支。從2003-2007年,美國經濟逐漸復甦,但房地產市場繁榮成為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從2000-2005年期間,美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繁榮,房價持續上漲,美國標普CS房價指數反映2000-2005年10個大中城市房價漲幅平均在14%以上,住宅類固定資產投資在整體固定資產投資中佔比從20%提高到30%。2004年之後,為抑制潛在通脹壓力和地產價格上漲,美聯儲採取了偏緊的貨幣政策,緊縮的貨幣政策導致2004、05年後地產市場快速降溫,也成為引發08年次貸危機的導火索。在小布希總統任期內,證券市場大幅震蕩。從2000/3-2002/10月,股市持續下行,標普500指數最大調整幅度53%。2002年10月後市場見底回升,證券市場持續上漲。從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次貸危機爆發前,標普500指數累計最大漲幅達91%。
歐巴馬時期(2009-2016):QE時代。歐巴馬在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時期參加總統競選,因此上任初期政策以推動經濟復甦、創造就業為目標。從2008年至2012年末,美聯儲共推出了4輪QE計劃來刺激經濟增長。除此之外,其他的刺激經濟政策內容還包括:擴大政府開支、減稅、實施大規模金融救援計劃、房市救援計劃等一系列穩定經濟金融體系的救市計劃。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內,由於經濟緩慢改善,金融市場相對穩定,因此政策重心也有所改變,具體包括:財政方面,削減財政支出、向富人增稅,改革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制度等;產業政策方面,重振製造業,宣布向製造業回歸,大力發展先進位造業。此外促進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完善金融改革、鼓勵清潔能源和多種能源共同發展等也是歐巴馬第二任期內的政策重點。從2009年以來,美國經濟緩慢復甦。失業率從09年7月最高的10%回落至目前的5%,失業率已經降至歷史低位。但經濟整體仍相對較弱,2016年二季度美國GDP增速僅1.28%,遠低於1990年以來美國GDP增速均值的2.6%。雖然實體經濟復甦緩慢,但美國持續的量化寬鬆政策推動了資本市場的繁榮,2016年美國三大股指包括標普500、道瓊工業指數、納斯達克指數均再創新高,三大指數從09年初市場底部以來累計漲幅分別為212%、18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