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子夜法例,指的是美國總統在任期的最後時刻,也就是新總統已經選出來,而舊總統還沒有上任的這段時間,舊總統強行推動的某些法例和行政令。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政績」,給繼任者挖坑。
歐巴馬第二任總統任期末強推的「醫保法案」,以及現在川普政府叫囂要對華更加強硬,都可以看做是「子夜法例」的表現。
那麼,為什麼歷屆美國總統的最後任期,都喜歡給繼任者挖坑呢?
一、以「子夜法案」給繼任總統挖坑的習慣,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隨著美國兩黨分裂日漸嚴重,在卡特總統以後開始的
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分歧,由來已久,但是最開始受制於美國國力還沒有那麼強,兩黨都需要「相忍為國」,所以分歧還處於可以管控的範圍。
這一點從美國總統大選時的電視辯論上就可以看出來,電視辯論剛興起的時候,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雙方在電視辯論的時候還是就事論事的,但演變到現在,看過川普和拜登電視辯論的人就會發現,原本討論雙方不同政策導向的電視辯論,已經成了互相人身攻擊的舞臺。
那麼這種變化是何時開始出現的呢?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隨著蘇聯開始走向衰落,美國在全球一家獨大的態勢逐漸顯露,這個時候,共和黨和民主黨「相忍為國」的基礎就失去了,同時隨著美國社會本身就存在的重重問題凸顯,在美國第39任總統卡特的任內末期,「子夜法例」的政治習俗出現。
卡特是民主黨人出身,按照現在網上的說法,屬於美國政治派系之中的「建制派」,在他的任內,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美國積極改善了與共產主義世界的關係,卡特總統也是第一位訪問古巴的美國總統。
然而這樣「左」的政策,當然是保守的右翼政治勢力,也就是共和黨所不能接受的。卡特後繼任的裡根號稱是「新保守主義者」,他當選總統的八年,也是中美關係快速發展的八年,但與此同時,也是共產黨的蘇聯逐漸走向解體的八年,足見其對共產主義的成見之深。
對待共產主義的態度不同,只是民主黨出身的卡特總統與共和黨出身的裡根總統的區別之一,實際上當時美國兩黨之間的「驢象之爭」,已經逐漸改變了以往「理智的分歧」的形勢,開始朝著為了反對而反對的方向發展。
而「子夜法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逐漸作為一種政治傳統,流傳下來的。
二、美國總統在任期末,喜歡給下任總統挖坑,從個人角度來講,是為了維護自己的「政績」,從黨派的角度來看是為了贏得下一波的選情
以歐巴馬總統在任期末強行推動「醫改法案」,發布關於氣候和環境保護的行政令等等行為為例,很顯然,在其總統任期的最後,他之所以採取這樣的政策,是擔心繼任者會推翻自己任上的政策。
事實上,從後來川普上任以後的行為來看,歐巴馬的擔心可以說一一變成現實了。凡是歐巴馬任期之中,所推行的內政外交,基本上都被川普給推翻了,各種退群,各種減稅,歐巴馬的醫改法案基本被廢,關於氣候變化和環境保護,川普乾脆退出了巴黎協定。
總之就一句話,但凡民主黨人支持的,共和黨就反對。
歐巴馬在離任之時難道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嗎?當然不是,或者說歐巴馬肯定想到了川普會跟自己反著來,只是沒想到會反的這麼不講理。
從一個離任總統的角度來看,在新的大選已經出了結果,自己即將離任的時候,當然不用考慮反對者的意見,最主要的還是考慮支持者的意見。
所以這個時候的總統行事,其實反而沒有那麼多顧慮呢,因為就算強行頒布行政法令,推行自己的政策,也不用擔心會遭到更多人的反對,從而使自己喪失連任機會。
相反的,以總統的權力在任期快要結束的時候,頒布一些有利於自己政治主張的行政法令,一方面可以鞏固自己的政績,畢竟新上任的總統不像離任的總統那樣,他顧慮更多,不好強行推動一些政策。
另一方面,從黨派的角度來說,不管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其實都是有自己基本盤的,在競選的時候,基本盤其實不需要太操心,真正要做的是儘可能的吸納中間派,使自己贏得大選。
但是在要離任的時候,當然是基本盤重要,因為要擔心新總統上任後會把自己的基本盤吸納過去,所以就要採取一些激進一點的手段來保證自己的基本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美國總統離任時推行「子夜法例」,其目的一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政治成果,二是為了穩定支持自己黨派的選民。
三、「子夜法例」要起作用的前提,是大家都在規則之內行事,而顯然川普已經打破了這個規則,所以他想要用「子夜法例」制約民主黨,恐怕不現實
在川普之前,子夜法例其實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用咱們中國古代的兵法解釋,就是「窮寇莫追」。
離任總統和新上任的總統,需要考慮的局面是完全不同的,離任總統已經要走了,大部分也不可能再次競選,所以他做事可以沒顧忌,充分利用總統的權力。
但新上任的總統不一樣,他需要國會支持自己做好接下來的任期,就不能太肆無忌憚,必須要考慮到國會的意見,以及反對派選民的問題。這樣一來,想要完全推翻舊總統的政策,就不那麼容易。
但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所謂的「子夜法例」,只是一個政治習慣,而沒有必須照做的約束力,在信任的總統尊重這個政治習慣的時候,它就有約束力。如果新任總統完全不顧什麼政治傳統,它就沒有任何意義。
美國當屆政府上臺後所做的事,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川普才不管你什麼政治傳統,只要是我反對的,或者說支持他的那些白人保守主義者反對的,他就大刀闊斧地去改,甚至猶有過之。
這麼一來,「子夜法例」自然也就失去了約束力。而一個政治傳統一旦被打破,那麼還想讓後來的繼任者再去遵從,就不現實了,這不僅是總統個人的修養的問題,其中是有著非常明確的利益的。
如果新上任的總統繼續堅持按照規則行事,不推翻川普現在的這些政策,那麼支持他的選民就不同意,因為經過之前四年的統治,川普成功的把美國帶入了一個非此即彼的地步,分裂程度的加深就必然導致一次次的推翻重來。
這樣的例子,用咱們中國古代的政治術語說,就是「黨爭」。黨爭和政治理念分歧是完全不同的,一者針對事,一者針對人,一者是反對我認為該反對的,一者是反對你認為該支持的。
所以說,恐怕自川普以後,「子夜法例」這玩意,要從美國政治體制中退場了。
四、結語
當下的美國社會,其實就像是一輛正在爬坡的老車,這車現在動力不足,所以雖然車頭還是朝上的,但實際上它在往後滑落。
這個時候應該做的是加強車的動力,解決內部的問題,然而開車的美國人卻沒有這麼做,而是在互相埋怨司機的技術問題,不停地換司機。
造成的結果就是,這輛本來動力不足的汽車,現在連發動機也停了,純粹是靠慣性在倒退,這個時候你就是把方向盤轉到天上去,也改變不了車正在倒退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