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貨幣經濟:仿唐而制的「皇朝十二錢」在日本到底適不適用

2020-12-14 蜀黍趣觀史

早在秦漢時期中日之間經濟文化交往便十分頻繁,幾千年的文明交流中彼此相互學習,合作交流,給予對方的影響也十分深遠。

在經濟方面中國古代對日本的影響更為廣泛,典型的日本古代貨幣的演變中就包含中國經濟影響的因素。據史載,公元708年,日本就仿唐「開元通寶」鑄造了第一枚自己的銅錢「和同開珎」,之後的二百五十年間日本政府又先後鑄造了十一種貨幣,並與「和同開珎」一起,統稱「皇朝十二錢」,皇朝十二錢可以說見證了日本古代貨幣經濟的發展變遷。那麼這篇文章主要就是以「皇朝十二錢」的發展過程為例,來談一談日本古代貨幣的歷史演變。

仿唐系列的「皇朝十二錢」

朝代的貨幣演變,記載了一個皇朝的經濟興衰過程。朝代的經濟的興衰與當時的政策律也有較大關係,初期日本的貨幣制度就是仿唐政而制。

仿唐而制,日本古代那些金、銀、銅錢的出現

公元708年,元明天皇期間,日本「仿唐」風氣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學習盛唐的律令制度。受唐朝貨幣制度的影響,於和銅元年開始鑄造以唐開元通寶為模板的貨幣。據《續日本紀》記載:「和銅元年五月壬寅,始行銀錢」,「和銅元年七月丙辰,令近江國禱銅錢;八月己已,始行銅錢」,這就是和同開珎銀錢與銅錢貨幣的發行之初。

公元760年,淳仁天皇期間繼「和同開珎」錢之後,又開鑄了一種新銅錢「萬年通寶」,與此同時還新鑄了「開基勝寶」金錢和「大平元寶」銀錢。據《續日本紀》卷十六記載:其新錢文曰萬年通寶,以一當舊錢之十。銀錢文曰大平元寶以一當新錢之十。金錢文曰開基勝寶,以一當銀錢之十」。不過,當時金、銀錢的鑄造數量都很少,作為貨幣流通作用並不大。

皇權所需,政治意義濃厚的「皇朝錢」

公元765年,稱德天皇時期又鑄造了一種新銅錢「神功開寶」,和之前的銅錢共同流通於市面。但當時政府為了推行鑄造的銅錢,也採取了「以一當十」的比率去鼓勵新錢的流通。

據史記載,公元794年,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開始大規模模仿唐朝長安城進行城市工程建設。而這一時期為解決建城的資金問題,政府開始頻繁地鑄行新銅錢,以填補勞工費用。而這一做法自然造成當時的物價飛漲,通貨膨脹,政府一味的造新錢,卻沒有顧及到老百姓和市場流通的需要,因此,埋下了後期經濟混亂的伏筆。

公元794-890年期間,皇室又鑄行了承和昌寶(仁明天皇)、長年大寶(仁明天皇)、饒益神寶(清和天皇)、貞觀永寶(清和天皇)、寬平大寶(宇多天皇)多種貨幣,每次新鑄銅錢間隔都在10至20年間。在這一期間,皇朝錢的出現只是為了皇室自身的政治統治,為推行貨幣發布律令強制市面流通使用,造成錢不值錢,經濟混亂的狀況。而當時的民間為逃避使用也採取「沉默」的「反抗」,例如,製造私錢等,可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另外,平安京城市工程建成之後,皇室朝廷又新鑄發行了兩種銅錢,分別是:公元907年醍醐天皇期間新鑄行「延喜通寶」和公元958年村上天皇期間新鑄行「乾元大寶」。這一時期,由於前期貨幣發行過多經濟低迷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導致百姓對貨幣的使用越來越牴觸和厭煩,以至於後期皇朝錢的流通更是困難,而日本古代最後的貨幣「乾元大寶」最終也沒能流通於市面。至此「皇朝十二錢」結束了日本古代貨幣的使用和發展。

日本古代貨幣經歷的那些「風風雨雨」

日本古代關於貨幣最早記載出現在公元683年,據《日本書紀》載:天武天皇十二年頒布詔書,要求「自今以後,必用銅錢"。說明在此以前日本市面流通貨幣並非銅錢,而從日本貨幣簡史中也能看出之前市場流通多為紙幣,自我國盛唐時期,日本「仿唐」風氣盛行之後,日本古代早期貨幣開始才出現並流通起來。

和銅精良,始於奈良

據《續日本紀》卷四記載:「和銅元年春正月乙巳,武藏國秩父郡獻和銅。」元明天皇認為銅是罕見之物,且色澤形狀獨特,故有祥瑞之意。為了讓「和銅」的吉兆幸及萬民,於是改年號為「和銅」。並仿效中國唐「 開元通寶 」錢鑄造自己的第一種貨幣「和同開珎」。幣材先用銀 , 後用銅,錢文隸書。旋讀、銅幣錢文由藤原魚養書寫。在皇朝十二錢中出現最早且且製作最為精良

淳仁天皇期間鑄行的「萬年通寶」文與唐「開元通寶」錢一樣,為隸書,相傳為入唐留學多年的吉備真備所書。據《續日本紀》記載:「神護景雲元年二月丁未,從五位下吉備朝臣真事為鑄錢員外次官」。由此可以看出吉備真備鑄錢能力較好,足以勝任相關職位。而且日本首次在錢幣上直接刻上「通寶」二字,可以說是直接模仿開元錢的最好的例子。

奈良時代最後的銅錢——神功開寶。《續日本紀》中記載:「天平神護元年九月丁酉,更鑄新錢,文曰神功開寶。與前新錢,並行於世。」說明「神功開寶」的發行並沒有替換掉萬年通寶,而是實行舊錢停鑄、新舊錢並行的政策。因此,奈良末期呈現的是三錢並行流通的模式。「神功開寶」錢文四字亦隸書,相傳也為留唐學者吉備真備所書。

政治象徵深厚,「盛產」的平安時代

公元781年,桓武天皇即位,延曆三年遷都山城國長岡京。擇葛野之地營造新京,名平安京。延曆十三年遷都平安京,由此,日本進入平安時代。平安時代朝廷共鑄造和發行九種貨幣。這九種貨幣在外形上除繼續延續唐開元通寶錢的基本特徵外,也開始出現自己的風格。

據《續日本紀》卷四十記載:「延曆九年十月己酉,從五位下多治比真人乙安為鑄錢長官。」延曆十五年鑄造「隆平永寶」,隆平永寶錢文是由桓武天皇御書,也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天皇書寫的錢文,由此可以看出對其賦予濃厚的政治期望。

《日本紀略》載:「弘仁九年三月庚寅,改長門國司,為鑄錢使。同年,政府下詔發行「富壽神寶」。富壽神寶錢文是由入唐高僧弘法大師所書寫,儘管形質依然跟唐開元通寶一致,。弘仁十一年二月政府裁減鑄錢司判官、主典各一名,縮小了鑄錢規模但貨幣質量已經遠不如早期,因此,其鑄造量也大量減少。

承和二年正月「承和昌寶」錢的誕生。《續日本後紀》承和二年正月戊辰條:「資幣已賤,不有平量,何救流弊,是以今制新錢,以葉通變」。可見貨幣發行主要是為了促進貨幣流通,改善現狀。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使用年號作為錢名,且錢文由原先的隸書變為楷書,由此之後,錢文開始出現轉變。

貨幣粗劣,泛濫的「皇朝錢」

仁明天皇期間,嘉祥元年九月,政府直接以改年號之名再造「長年大寶」錢。幣材用銅 , 錢文楷書,旋讀,錢文由仁明天皇御書,但貨幣的質量大小製作皆粗劣。長年大寶的流通相對艱難。

到了貞觀年間,第一次出現一代天皇再次造幣。先是貞觀元年鑄行「饒益神寶」,後是貞觀十二年又發行了「貞觀永寶」。饒益神寶依舊沿襲了「以新換舊,新舊並行」的政策。但由於此錢含銅量極低,且重量較輕,易被仿製,因此引發了民眾「撰錢」的風潮。為改善現狀,政府不得不停止貨幣流通,又於貞觀十二年重新鑄造新錢——貞觀永寶。據《日本三代實錄記載當時:「新鑄貞觀錢,文字破滅,輪郭無全。凡在賣買,嫌棄太半,譴責鑄錢司,令分明鑄作」。可見錢幣的質量並沒有得提高,經濟混亂的現象也並沒有改善。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寬平二年。宇多天皇期間,鑄造新錢「寬平大寶」,幣材用銅鑄造,錢文楷書,為宇多天皇所御書。據《類聚三代格》寬平八年的太政官符記載,當時一年內向國家繳納的錢幣只有五六百貫,僅達到約預期目標的七分之一。說明在這一時期貨幣鑄造量銳減,難以滿足當時國家的需要。到了延喜七年十一月,醍醐天皇期間「延喜通寶」發行。貨幣為銅或鉛所著,雖相比貞觀年間貨幣含銅量有所提高,但質量依舊劣質。延喜錢是繼「和同開珎」以來流通時間最長的錢幣,共持續了五十一年。

最後的「皇朝錢」——乾元大寶」的發行。乾元大寶始鑄於村上天皇天德二年,幣材用銅或鉛鑄造,錢文楷書,為阿保懷之所書寫。由於長久以來貨幣發行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長期的經濟混亂,物價膨脹,乾元大寶也終沒能順利流通起來。儘管政府強制使用,效果也不佳。

結論

「皇朝」二字體現的是日本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律令制的政治制度。「皇朝十二錢」是日本皇室朝廷對古中國唐朝銅錢幣制的模仿,皆是以銅材鑄幣,而鑄造銅錢,日本古代貨幣製造前期,質量材質相對較好;但到了後期由於銅礦短缺等因素,錢幣鑄造量驟減,呈現粗劣的傾向。再加之,較高的公定價值的規定,人們更加排斥使用。最終導致貨幣流通的終止。

在日本古代歷史上,皇朝十二錢的鑄造和使用,不是由於商品經濟的成熟使市場自發產生對貨幣的需求,而是由律令制國家自上而下強制推行的結果。皇朝十二錢不適用日本的經濟發展,它只是為強化律令國家的體制而仿唐政製造,隨著律令制國家開始解體,政府被迫放棄了貨幣的鑄造發行。最終,以乾元大寶為終點,這些見證了日本古代經濟政治發展的貨幣「皇朝十二錢」消失在歷史的舞臺。

參考文獻:

1.《日本書紀》

2.《續日本紀》

3.《日本紀略》

4.《續日本後紀》

相關焦點

  • 大五帝錢,永樂通寶為什麼被印到日本戰國時期軍閥軍旗之上?
    大五帝錢,指的是秦朝的半兩錢、漢代的五銖錢、唐朝的開元通寶、宋朝的宋元通寶和明朝的永樂通寶。這是中國歷史上五個重要的時期,涉及古代五位重要的帝王。秦始皇,雄才偉略,奮六世之餘烈,統一六國,統一貨幣、度量衡。廢除六國貨幣。 秦半兩尺寸,直徑一寸二分,重十二銖。
  • 大日本明治三十年一圓介紹
    今天,小編來和大家聊聊日本錢幣發展史。眾所周知,日本的發展史與我國有著密不可分的淵源,自然日本貨幣亦是一樣。廢話不多說,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據小編所了解的資料顯示,日本的貨幣的源流是來自中國古代的圓形方孔錢,最早可追溯到秦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北部。
  • 日本韓國的紙幣面額那麼大
    ①韓國建國時幣值是參考日本的日元來發行的。從1元——1萬元的面額。後來經過近60年的韓國經濟騰飛,韓國經濟繁榮才造就了如今韓元的幣值過高,不過對貨幣的流通沒太大影響。2009年還根據市場需要發行了5萬元面額的韓幣。「不值錢」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只能說是貨幣面額設置較高。
  • 古代日本不鑄造銅錢,那日本人買東西時花什麼呢
    但明朝以前的對日貿易卻是另外一種情景,古代中國和日本都以小農經濟為主,日本對來自中國的手工業品需求不是特別大。往返兩國的商人除了要裝載瓷器、絲綢等貨物外,最重要的就是為中國銅錢預留大量倉位。銅錢才是出口日本最緊俏的「商品」。
  • 從貨幣中窺看日本,渡來錢的發展歷程,直接反映日本對外貿易狀況
    渡來錢是日本平安時代出現的一種貨幣,但是這種貨幣並不由日本本國來生產鑄造。大家聽這個名字便知道,這種貨幣是由其他國家「渡」來日本的,那麼,這個國家便是中國宋朝。對比一下同一時期的這兩個國家,大家便知其中的經濟實力的差異。中國宋朝在當時是世界上有名的經濟大國,政治安定,百姓安居樂業,並且也迎來了科技上的發展高峰。而當時的日本,經濟較為蕭條落後,並且戰亂頻發。
  • 日本貨幣史:日本紙幣的演變與統一
    格物·資本 seek for capital丨專注於資本的極致探索【格物·貨幣】是格物資本旗下內容大類目之一「日本貨幣」內容系列從屬於【格物·貨幣】第一部分:日本貨幣之源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錢>七 部分格物者說:日本紙幣演變史有三條主線:一,標記紙幣面值的貨幣單位,從德川舊幣制的「兩、分、朱」轉變為明治新幣制的「圓、錢」;二,紙幣發行權,從分散轉變為由日本銀行獨有;三,紙幣的發行本位,從銀幣本位轉為金幣本位,再轉為不可兌現的信用紙幣。
  • 日本貨幣史:「圓/円」的誕生,新時代的開啟
    >第二部分:皇朝十二錢第三部分:金銀銅三貨時代第四部分:獨立統一幣制第五部分:德川貨幣改鑄本文為「日本貨幣」系列 幕末時,除了幕府官方鑄幣貶值濫鑄、地方區域性紙幣「藩札」大量濫印之外,一些外國銀幣也在日本流通(幕末開國後流入日本),還有一些地方藩國也有少量的地方金屬鑄幣流通(這裡不具體介紹)。總言之,幕末時,日本社會的貨幣體系完全處於混亂狀態。
  • 仿日本國旗,日語進憲法,卻不與中國建交,它有多愛日本?
    導語:仿日本國旗,日語進憲法,卻不與中國建交,它有多愛日本?在西太平洋上,有很多遠離大陸的群島國家,這些國家的風景都是個頂個的優美,這其中就有一個名叫帛琉的小國。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國家沒有多大印象,和很多東南半島和太平洋群島上的國家一樣,帛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曾遭受過日本的瘋狂侵略。但與其它被侵略過的國家不同的是,時至今日,這個國家與日本的關係確實出奇的好。日本的國旗是白底紅太陽,而帛琉的國旗是藍底黃太陽,兩國的國旗「撞臉程度」非常高,縱觀全世界的國旗,能有這麼明顯「搬運」的國家,還沒幾個。
  • 日本銅錢有升值機會嗎?
    我國鑄幣歷史悠久,貨幣的流通也深刻影響著周邊的國家。不久前,有朋友花200多收了枚「和同開珎」的錢,問文瀚樂拍這是枚什麼錢?是不是買貴了?這枚銅錢雖然說形制上與開元通寶很相似,但卻是一枚日本鑄造的銅錢,下面文瀚樂拍就來說說這枚錢幣的來歷。
  • 日本創新藥企的崛起與仿製藥企的集中
    根據日本2018年最新版《藥價基準目錄》,9254 種仿製藥佔所有處方藥數量的56.3%,3943種原研藥佔比23.9%,仿製藥處方藥數量是原研藥數量的2倍多。而如果以銷售額計算,仿製藥佔比僅為15%,原研藥佔比78.3%,仿製藥銷售額僅為原研藥的不到1/5。日本醫療市場的發展與經濟緊密相關。
  • 當疫苗遇上刺激計劃 日本經濟的翻身仗到底怎麼打?
    對於部分地區日增確診又創下新高的日本而言,疫苗無異於救命稻草。而在股市之外,新的刺激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這似乎讓深陷泥沼的日本經濟看到了曙光。只是曙光歸曙光,日本這場經濟的翻身仗到底怎麼打,可能還得「走著瞧」。突破25000點大關自打拜登擊敗川普,順利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之後,整個股市都仿佛鬆了一口氣,紛紛上漲「喜迎」拜登。
  • 日本央行的雙面角色令日本成為了國際貨幣體系的掘墓人
    三季度的日本經濟較二季度增長了5.3%,好於預計的5%,這令日本經濟從二季度-8.3%的嚴重衰退開始轉向復甦,而消費與出口明顯好於預期,加持了日本經濟走穩。從經濟整體的恢復情況來觀察,日本並沒有繼續大規模QE的必要,但是日本打著應對新冠疫情與穩定經濟的旗號,再次推出超規模QE,實質上這不是經濟上的根本需要,而是日元國際套利、平衡匯率、爭奪國際貨幣市場份額與債務危機轉嫁的需要。周二,日本政府宣布了新的刺激方案,總額約73.6萬億日元,其中40萬億日元將涉及財政措施。
  • 大連進口日本仿刺參清關運輸.。
    大連進口日本仿刺參清關運輸.。大連進口日本仿刺參清關運輸.。檢驗檢疫窗口批覆通過後,會出貨物進口關單,用以報關。在貨主收到進口冷凍水產品後,一定要送樣做檢,這個過程是必須。
  • 100億日元假鈔,就能搞垮日本經濟嗎?
    本劇在日本收視率不錯。只是其中日本演員說中文,總令人想到中國抗戰神劇裡面中國演員說日語的情景,因為發音不準,常常莫名出現喜感,還比如劇中貼的中文標語「不行開」。黑木明紗100億日元假鈔的量能否拖累日本經濟?
  • 日本數字貨幣實驗被迫提前
    日本對於研發央行數字貨幣的緊迫感至少始於去年。今年1月,日本央行宣布與英國、加拿大、瑞士、瑞典和歐盟等六大央行及國際清算銀行共同組建專門的工作組,共同研究發行央行數字貨幣問題。此後,日本國內官方和民間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議論快速升溫。近日,日本央行宣布,將力爭於2021財年啟動央行數字貨幣實證實驗。
  • 德國考古學家在非洲發現宋朝古銅錢,宋錢在800年前就是世界貨幣
    據《宋會要輯稿》上記載,很多外國「得中國錢,分庫貯藏,以為鎮國之寶。故入蕃者非銅錢不往,而蕃貨亦非銅錢不售」。與之相仿,遼金也以宋錢為寶,只準流通而不準銷毀。
  • 世界上最「長壽」的錢長啥樣?這堂古代貨幣普及課來揭秘
    滬上學習讀書會現場,變身一堂古代貨幣普及課,讀者仿佛穿越時空,感受到盛世長安的恢弘氣象。多年致力於中國貨幣學研究、古錢幣收藏和貨幣史知識普及,學者、貨幣收藏者潘湧湧結合自身收藏的數千枚不同時期代表藏品,穿插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歷史背景,講解錢幣應運而生的背景,帶領人們走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錢幣文化。
  • 日本輿論場:中國數字貨幣發展神速,酸了酸了
    日本CBDC的概念認證將於來年完成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曾在解釋央行數字貨幣時,將微信、支付寶比作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裡面裝的「錢」。就目前階段來看,日本的「錢包」製作尚未完成,裡面裝的「錢」更是還在概念認證階段。
  • 物價30年不漲會怎樣?一種經濟慢性毒藥在拖垮日本-虎嗅網
    按理說物價不漲,錢更值錢,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更多的商品,對普通民眾來說是好事。那為什麼通貨緊縮被看作是經濟衰退的表現呢?原因就在於物價的下降會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如同蝴蝶效應打擊整個經濟。所以哪怕是負利率政策,也沒能對刺激經濟有任何起色。日本老百姓還是乖乖地把錢存銀行。有人會說,不買股票拿去買房啊,在國內沒有比買房更掙錢的了!回顧一下國內身邊的經歷,基本上早買房的,房子都在不斷升值。甚至有專業炒房的,都在不斷增加槓桿貸款買房,實現財務自由。
  • 日本三大銀行及JR東日本等將協商數字貨幣相互兼容
    共同社6月3日消息,包括三菱日聯金融集團在內的日本三大銀行及東日本鐵路公司(JR東日本)等本月將發起關於電子貨幣、數字貨幣等相互兼容的協商會。該協商會將對擴大無現金支付所面臨的課題進行梳理,還意在通過民間主導推動實現日本央行著眼於未來的「數字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