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漢服的商家終於服了

2020-12-24 懂懂筆記

最近兩年,國潮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熱潮,部分本土品牌和傳統文化IP通過跨界合作推出聯名款,成功吸引了年輕一代的關注,著實秀了一把存在感。

其中,大量商品在設計上融入了國潮品味,服裝、箱包、零食、保健食品甚至汽車,萬物皆可以復古風、國潮化。藉助傳統文化底蘊、創造性的國潮趨勢,很多品牌和商家都獲得了新生。

得益於國潮文化盛行,火了好幾年的漢服也開始「破圈」。作為國潮重要元素之一的漢服,如今也不再局限於展會和秀場,除了微信朋友圈之外,在很多城市的大街上也經常能見到身著齊胸襦裙、仙氣飄飄的精緻女生。

對於這種年輕消費者的個性化、傳統文化風潮,不少專注漢服的商家坐不住了,開始效仿國潮聯名營銷方式,取悅年輕消費群體。幾乎在我們能想到的領域,無論是旅遊景區、民宿、餐廳,還是服裝店、化妝品專櫃,很多商家都在All in漢服。一時間,網絡上甚至有著「大企業玩國潮聯名,小商家做漢服營銷」的說法。

但是,看似商機無限的漢服,卻偏偏沒有做出什麼名堂……

All in漢服的商家賺了個熱鬧

在深圳龍崗甘坑客家小鎮景區,幾位穿著漢服的年輕女生正站在一座明朝風格的古建築前,時而擺出各式姿勢拍攝,時而互相交流、查看照片,滿臉洋溢著喜悅之情。

她們的漢服,租自張媛(化名)在景區附近(距離一公裡)所經營的漢服商店,「兩年前,我原本打算在附近開一家設計師原創服裝店,但經過考察發現,經常有許多年輕女生穿著漢服在景區內拍照片,就改了思路。」

自認為發現商機的張媛,在網上查詢了大量與漢服相關的資料,還混進十幾個漢服交流微信群,「現在的年輕人,尤其年輕女生有不少喜歡穿著漢服,拍攝個性的照片。」

她發現群內的一些年輕女生,在漢服的購買以及收藏上可謂一擲千金,有時一件雪紡、錦絲質地普通但設計新穎的漢服,售價可以高達幾百甚至是上千元,但是很多女生都「樂此不疲」。

懂懂筆記在電商平臺搜索「漢服」一詞,確實發現很多量產的大裙擺漢服裝,售價將近三百元;而一些設計別致的漢服,標價則高達三、四千元。難怪潮流服飾圈子裡,將漢服與Lolita(洛麗塔)、JK制服合稱為「破產三姐妹」,並與男生「破產三兄弟」的電競、手辦和盲盒看齊。

「大多是年輕小女生,有的剛剛工作不長時間,收入也不高。可是為了置辦一件拿得出手的漢服,可以省吃儉用,甚至整月『吃土』。」張媛表示,漢服的確算得上是高消費,「群裡有些女生每月在漢服上的花費,能高達幾千元。」

在她看來,部分漢服只重設計不重材質,進價低、利潤空間巨大。她感覺自己的店面所在位置的附近,具有大量古風街道以及建築群,因此就下決心開了這家可租可售的漢服店。

「只能說英雄所見略同,開店之後附近有好幾個商家也開始做起了漢服(或相關業務)。」張媛告訴懂懂筆記,早在一年之前,景區附近有好幾家食肆陸續裝修開業,設計風格極為復古,當時就曾吸引不少漢服愛好者前往消費和自拍。

同時,周圍也有一些精品店擺出了各款漢服,出租給到景區遊覽、拍照的遊客,更有一些化妝品專櫃、攝影門店也推出漢服化妝套餐,漢服攝影旅拍套餐。去年五一和十一假期,走進景區放眼望去,幾乎所有的商家或多或少都與漢服扯上了關係,說所有人All in 漢服也不過分。

「一開始,我覺得這是好現象。漢服是國潮概念的細分,國潮聯名的商品大都火了,漢服也可以火起來。」張媛篤定,漢服文化也會借著國潮熱,隨著涉足的商家越來越多,從而成為新的時尚流行趨勢。

這個思路似乎有據可憑:相關數據統計,在品牌國潮聯名浪潮中,90後年輕人是當之無愧的消費主力,在所有國貨消費群體中的佔比高達35.64%。一些傳統服裝品牌在推出國潮商品之後實現了利潤增長,李寧更是這波國潮的大贏家,實現了全年營收破百億。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線上國潮商品所涉及的服裝服飾、化妝品及母嬰食品等品類中,服飾類約佔線上國貨整體消費規模的60%,說明服飾是線上「新國貨」的主力消費陣地。

那麼,漢服看似如此火爆,與漢服文化沾上邊的各路商家,是否普遍迎來了新的商機?

小眾潮流文化難撐消費大潮

漢服的消費群體增速較快,但是基數仍然小眾。

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漢服愛好者的數量為204.2萬人;截至2019年底,這一數據達到了356.1萬,同比增長74.4%。2016~2019年,中國漢服愛好者數量已經實現連續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長。

「漢服愛好者應該是越來越多吧,但我的漢服店目前經營了一年半時間,仍處於虧損的狀態。」曾篤定漢服文化走紅的張媛,如今已經漸漸失去了信心。她告訴懂懂筆記,漢服愛好者的增長速度雖快,但拼命與漢服扯上關係的商家也多如牛毛。

從2018年12月到去年底,短短一年時間她所在的景區周圍,已經開了將近十一家漢服租售門店,提供化妝、旅拍服務的商家也有幾十家,在華南地區推出網上漢服租售(含配送服務)的電商店鋪更難以統計,「無論線上線下,消費者都能簡單租到漢服,也很容易體驗到漢服相關的化妝、拍攝服務。」

相比國潮的消費大潮,漢服僅三、四百萬的愛好者的確屬於小眾群體,即便每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長率,愛好者每年的增長規模也僅有一百萬左右,僧多粥少,消費能力難以支撐巨幅增長的漢服相關商家的體量。

據艾媒諮詢統計,浙江和廣東實體漢服品牌(商家)數量最多,均超過179家;其次,江蘇和四川實體漢服品牌(商家)也較多,分別為138家和132家;此外山東擁有71家實體漢服品牌店,湖北和北京均擁有52家實體漢服品牌店。

另外,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淘寶網上經營漢服的店鋪,已經高達了1166家,相比2018年的815家增長了43%。

由於長期紮根漢服消費群體中間,張媛透露,目前所謂的漢服愛好者,其實並不一定會消費漢服商品。

「我加入了好幾個漢服討論群,只有很小一部分人會經常租購漢服拍照或聚會。」她表示,有些漢服愛好者純粹只是憧憬國潮、傳統文化,泡在漢服討論群裡只為欣賞、收藏別人的漢服靚照,幻想著代入感而已。

與此同時,漢服文化的流行也將古代宮廷的「宮鬥戲」融入其中。有業內人士表示,漢服文化圈子也是「內訌」不斷,存在著相當嚴謹的等級鏈、鄙視鏈,「買大牌漢服的愛好者,看不起買低端仿款的,買得起漢服的人,也看不起租漢服的。」

漢服圈子甚至流傳著「窮就不要玩漢服」的說法,將大量熱愛傳統文化的年輕人徹底拒之門外,「在景區附近租漢服的小女生們,真的喜歡漢服嗎?並不全是,大多只是旅遊者,路過、好奇、新鮮,臨時去租一套拍著玩,僅此而已。」張媛說道。

實際上,因為漢服一直在小範圍內流行,這種小眾文化也導致大量憧憬國潮商機、All in 漢服的商家,陷入了惡性競爭。

漢服消費走向低價競爭

「漢服成本並不高,但賣得貴,現在租也不便宜呀。」

經張媛介紹,附近一家提供漢服旅拍及化妝服務的商家劉女士也透露了一些生意近況。她表示,商家之所以選擇銷售漢服以及提供漢服相關化妝、拍攝服務,主要是因為國潮、漢服文化能給予商品(服務)更高的附加值。

目前普通漢服的生產成本,大約比一件雪紡材質的連衣裙高一點兒,但是在一年前的市場售價上,漢服要比雪紡連衣裙高出四、五倍。化妝、攝影服務也是同樣思路,漢服文化化妝服務一次收費大概在100元左右,比普通的宴會妝高出一倍。而漢服拍攝套餐的收費大約300元,部分高端外景漢服拍攝套餐,價格甚至直逼數千元的婚紗照。

「目前漢服愛好者有限,漢服市場商家雲集,完全是僧多粥少的狀態,大家又開始拼低價了。」劉女士告訴懂懂筆記,有些涉足漢服業務的商家已經意識到現狀,陸續止損退出了經營服務。但仍有創業團隊、小商家前赴後繼的轉型、進入漢服商業領域。

她舉了一個例子,景區附近有漢服商家剛掛出「旺鋪轉讓」,幾天之後便有新的漢服租售商家頂盤並開始經營,「新的商家、創業者都以為,轉讓店鋪的漢服商家是因為自身有問題,而行業仍充滿前景。」

目前,張媛和劉女士的經營策略與大部分苦苦支撐的實體漢服商家一樣,也打起了低價戰。面向景區遊客、消費者,她們紛紛推出了價格極低的漢服出租、化妝及拍攝服務。張媛告訴懂懂筆記,目前店裡所出租的漢服,標價基本是60元一小時。而附近有商家,更是給出了50元一小時的低價,如果顧客講價,租金甚至會更低。

化漢服妝拍攝的價格,最低為30元一次,含修圖的拍攝套餐價格也只要150元左右,「我也是服了,很多旅客也不是漢服愛好者,只有租金、費用越低才越好做。」劉女士表示。

為了以更低的價格吸引旅客租用漢服,張媛還在網上淘了大量二手漢服,供景區的旅客選擇租用,此舉也降低了一定經營成本,「附近有小部分漢服主題文化的民宿,使用的也都是二手漢服,而且免費提供給住宿的客人拍照,就是為了吸引旅客入住。」

張媛坦言,她從很多做漢服生意的朋友那裡了解到,自從國潮文化流行之後,很多知名景區附近都出現了大量漢服主題民宿、漢服租賃店、漢服化妝及拍攝機構。但是由於商家實在太多,導致同業競爭激烈,往往最終都是以更低價格、更多款式(性價比)來取勝。

【結束語】

近年來,無論相關實體商店還是創業團隊,在一窩蜂般湧入漢服圈子之後,基本上都陷入低價競爭的困局,面臨著各種經營困境。包括漢服服裝本身,目前也沒有出現成熟的品牌效應,這一點確實令人遺憾。

的確,國潮火了,漢服作為國潮的分支也更加受到關注。但漢服本身的小眾文化、消費理念,也只能支撐起個別漢服品牌的成長和破圈。其中原因,是否如業內人士所述:區區小几百萬的漢服愛好者無法撐起這個市場的消費大潮?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臺,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相關焦點

  • 漢服走紅,國內愛好者數量達兩百萬:頭部商家一年賣貨超8千萬
    據「漢服資訊」在今年1月對淘寶漢服商家的調查數據統計,2018年年度總產值排名前三名的分別為,廣州的漢尚華蓮、成都的重回漢唐和杭州的十三餘。總產值分別為80027148元、52880854元和37092032元。2017年和2018年,淘寶排行前十的漢服商家總產值,每年都實現50%左右的增長,在2018年達3.16億元。
  • 漢服服裝是什麼樣的 漢服和改良漢服的區別
    漢服包括衣裳、首服、髮式、面飾、鞋履、配飾等共同組合的整體衣冠系統,濃縮了華夏文化的紡織、蠟染、錦繡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現了錦繡中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美譽。漢代的衣服不僅外面講究,裡面的穿搭也一樣講究。首先來說漢服的裡子一定是白布做的,別的顏色是不可以的。裡面穿的內衣不能帶袖,也就是說裡面要穿短袖不能穿長袖。
  • 漢服:一場亞文化的破圈逆襲
    圈內鄙視鏈漢服愛好者們通常把2003年稱作「漢服運動元年」。隨後幾年,各地、各高校的漢服組織相繼建立,早期的漢服愛好者們舉辦線下活動,互以網名相稱,還會請媒體來報導。與此同時,漢服商家也多了起來。楊娜認為,早期漢服的推廣離不開商家。
  • 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取消 貸款參展商家崩潰!官方:三方聯合發布...
    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10月3日,一場漢服秀的現場視頻刷屏了社交網絡。視頻中,不少漢服模特和漢服商家言語激動,有的甚至泣不成聲。在這份聲明中,寫下了具體的對於購買了走秀內場票觀眾,以及參展商家的補償方案,並在接下來6個月內重新舉辦漢服走秀活動等的具體補償措施。
  • 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取消,模特、商家炸了,還讓不讓人活?
    漫展是近幾年比較吃香的一個活動,很多的商家也是看到了其中的甜頭。不過高回報也代表著高風險,最近,成都地區的一場漫展就出現了讓人啼笑皆非的一幕。在10月3日,成都命名為螢火蟲的漫展漢服秀宣布取消,這讓辛辛苦苦準備了好久的模特跟商家們猝不及防,有人甚至現場痛哭了起來。
  • 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臨時取消 商家和模特現場崩潰痛哭,主辦方慌了
    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臨時取消 商家和模特現場崩潰痛哭,主辦方慌了時間:2020-10-04 13: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臨時取消 商家和模特現場崩潰痛哭,主辦方慌了 關注漢服圈和喜愛漢服文化的朋友們一定會關注最近的驚天大瓜:原本計劃在成都螢火蟲漫展上舉辦的漢服走秀突然被通知取消
  • 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取消,貸款參展的商家怎麼辦?
    成都螢火蟲漫展的漢服秀取消了,然而有部分商家是貸款去參加的展會,如今展會取消了,去了應有的補償之外,可以藉此熱度去減少一下損失,具體操作如下:一、賣慘,接受採訪。漫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獲得關注度,然後得到訂單,而如果因為漫展的取消,貸款參展的商家蒙受巨大損失,並且或許很難翻身,這種慘也是一種關注度。因此,如果有媒體或自媒體來採訪,賣慘也是一個選擇,甚至可以花錢去做一次賣慘的營銷,關注度越高,對後續的減損更有效。二、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後,展示自己的優勢款式。
  • 螢火蟲漫展事件最大的贏家,漫展招牌臭了,漢服商家賠了,她火了
    據了解,華裳九州是第一次與螢火蟲漫展合作,出了這件事情之後,雙方雖然互相都有責任,但是都儘可能地將主要責任推給對方,而這件事情的最直接受害者莫過於參加華裳九州的商家和模特。,而漫展正好就是一個很好宣傳的機會,所以所有參加華裳九州的商家對這次活動都格外的重視,甚至有很多商家是貸款來參加活動,可謂是破釜沉舟了。
  • 《琉璃》熱播助漢服商家賣空庫存 優酷聯動淘系拉動新消費
    一部網劇的熱播,讓疫情之中的漢服商家一周內賣空了同款庫存。二次元世界裡的&34;不僅叱吒漢服、蘿莉裝和JK制服圈,還能聯合起來&34;清庫存。上半年,廣州的一家漢服企業因為疫情積累了大量庫存,而隨著仙俠劇《琉璃》在優酷熱播,店鋪裡一批同款仙服一周內就賣出2萬套,幾乎把同款庫存清了個乾淨。
  • 螢火蟲xIDO漫都遊園,百米漢服長街精彩紛呈
    據悉,本次動漫北京活動不僅集結了各大知名企業、至top二次元IP、美到爆炸的破三商家、各類潮流特色商家,還特意打造了一條頗具特色的漢服街,由漢服北京社團、北京華夏衣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 如今的漢服已經如此美麗,穿漢服拍照、逛街已是時尚。但漢服北京社團的同袍們一致認為,漢服不應止於「古風道具」,而是把漫展漢服專區當作與路人、野生袍子、新老袍子對話的機會,與更多的人分享同袍一整年的漢服生活,也分享漢服復興的17年裡究竟經歷了什麼,以及在這中秋之夜奉上同袍們精心準備的中秋展演。
  • 終於不用再穿女裝了,男款漢服上身,儒雅又帥氣!
    隨著小眾文化被大家了解接納,我們經常會在街上看到一些穿漢服出來遊玩的小姐姐們,但是我們卻很少能在街上看到穿漢服的男生。主要是男生不想女生那樣對漢服了解的比較多,自然對於漢服的欣賞也只是停留在表面。還有就是現在男款漢服比較少,大部分穿漢服的男生沒有衣服可以買,甚至有時只能穿女款大號漢服。所以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幾家售賣男款漢服的優質好店!洞庭漢風漢服這是一家專門做男裝漢服的店,店內的形制也不局限於一種。風格也很多樣,喜歡走儒雅風的,或是幹練帥氣風的,或是風流瀟灑的都可以在這家店選購。而且他家是定製的方式,所以不用擔心不合身的問題。
  • 這部在十年前引起轟動的漢服漫畫,我在今天讀出了新的味道。
    首先,是漢服形象本身的進步。以現在的視角去看這部十年前的漫畫,讀者甚至會覺得漢服有那麼些許「質樸」。這卻恰恰是漢服在2010年時期普遍的模樣。產能不足,漢服商家用兩隻手差不多就數得過來,多數商家以量體裁衣方式售賣,下單後往往要等待數星期、數月才能收貨,貼吧上常常可見商家無下限拖單的曝光。
  • 初識漢服,這幾個常用詞你一定要知道!
    不管是剛入坑的漢服小白還是想融入漢服大家庭的小夥伴如果不知道幾個有關漢服的詞是不是有點尷尬呢?衣裳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 深衣制(上衣下裳分開裁剪,然後腰部相連形成整體) 袍服制(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塊布裁出上下衣,中間無接縫) 襦裙制 (衣裳制的延伸,襦為上衣,裙為下裳。另外襦裙並非指的裙子,而是上襦下裙一套服飾的統稱哦~)。漢服運動漢服運動是「漢服文化復興運動」的簡稱,屬於華夏文化復興運動中積極的一部分。
  • 漢服中的3個日語詞,把日本文化標榜為漢族傳統,令人憤怒
    漢服圈子最近不太平,仙漢分家鬧成了最大的笑話,穿仙女服的人不願意承認自己穿的不是漢服,甚至要打倒漢服形制,認為沒人有資格來規定什麼是漢服,同時又穿著各種漢元素,非漢服,標榜自己是漢族傳統服飾的復興者。如果說這些人是被商家們誤導,那麼這次小編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商家到底誤導過多少內容。
  • 漢服跟韓國到底有啥關係?
    有意思的是,這件衣服是照著《大漢天子》裡的道具服做的,缺乏歷史根據,後來被漢服黨踢出了漢服圈。 雖然么蛾子不少,但靠著復興傳統文化的大旗,漢服運動迅速風靡校園。2007年,有人大代表建議用漢服作學位服,又有政協委員提出將漢服作為國服。
  • 漢服,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軌跡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還有很多商家還推出了飛機袖衫、兩片旋裙,也是主打日常的漢服款式。 很多商家都會出雙繞短曲裾、三饒長曲裾等款式,這在之前幾年算是業內比較認可正規漢服形制。 一些沒入坑的用戶望而卻步、覺得「漢服圈」太嘈雜,也沒有必要。 我堅定看好漢服行業,因為圈內有太多可愛的商家、同袍: 大家都願意攢零花錢買漢服、願意向更多人安利漢服、願意通過漢服來了解中華文化。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近年來漢服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商家們越來越多,互相通過好作品來競爭,良性循環已成為不可阻撓之勢。
  • 四川成都:螢火蟲漫展漢服秀開場後被臨時取消,漢服圈炸了
    關注漢服圈子和喜愛漢服文化的朋友們一定會關注最近的一個大事件,四川成都10月3日的螢火蟲漫展上,漢服圈的重頭戲,漢服走秀在開秀前突然被主辦方臨時通知取消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商家和模特,以及買票進入的觀眾十分的錯愕,甚至很多商家和模特演員在現場直接崩潰痛哭。
  • 終於認識了漢服,比起和服和韓服,原來它們的區別在這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韓國和朝鮮的韓服、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來。韓服是以中國明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和服是以中國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所以三種衣服外觀相似,在漢服還未被普及之時,也難免會被誤解。漢服和韓服直觀上看,三種民族服飾的主要區別是:漢服主要形制為寬袍廣袖、交領右衽,韓服主要是窄袖交領齊胸下裙,和服一般為大袖交領右衽。
  • 漢服、lo裙、jk和cos服的來歷大解析,你真的了解它們嗎?
    隨著時間的發展,人們不僅提倡思想自由,所以呢很多年輕人也開始喜歡上一些比較獨特的文化,比如說:漢服、lo裙、jk和cos服等等。 傳統漢服和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漢服又是不一樣的,現實中的那些漢服說白了就是傳統漢服的改良版,將傳統改的更加簡單舒適一些
  • 漢服「山正之爭」經久不衰,版權問題真的能耽誤漢服「興起」嗎?
    於是乎,爭相效仿製作的商家也越來越多,「山寨」和「正版」的爭議也越演越烈。有兩個服裝圈子討論得特別「激烈」,一個是「JK圈」,一個是「漢服圈」。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揪出山寨漢服」外還對「買山寨」和「穿山寨」的人進行人身攻擊。雖然本意上是為了維護原創商家的利益但是一些過於偏激或是魔怔了的舉措,難免讓不少人感到反感。對「漢服警察」頻繁出警而反感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