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風眠作品《小薇》
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深度調整已有三年的時間,如何抓住跌出來的機會?誰是中國藝術品收藏界的新秀?北京保利、廣州華藝等眾多南北拍賣行給羊城晚報記者不約而同推薦了一位「帽子哥」:李笠。
2006年進入藝術品投資收藏領域的時候,他還是連黃賓虹是誰都不知道的門外漢,卻僅用短短8年時間建立起收藏體系,躋身中國最具影響力收藏家TOP 50之一,這條路很多人走了一輩子都未必能夠達成。
應廣州藝術品行業商會的邀請,近日李笠做客「藝術廣東」講收藏經,他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藝術品投資收藏的「捷徑」,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玩收藏,沒把握的東西無條件放棄,無論誘惑有多大。
1、那些無所不曉的「能人異士」必須避開
在廣東,羊城晚報記者接觸過很多企業家,他們想介入收藏卻又不敢,因為害怕「水很深」。這個擔憂李笠當年也有過,所以2005年的時候,他用了一年的時間觀察市場,不了解,不下手。
江湖傳聞,李笠16歲進入青島百貨總公司工作,25歲時成為該集團最年輕的經理。1992年,李笠下海經商,先後做過娛樂業、房地產、銀行承兌等行業。這些經歷,練就了他謹慎的性格特點。
「談到這個行業,行外很多人都會認為水很深,不過以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只要用心,這個行業還是很規範的。剛進入首先不要輕易相信所謂的老師、專家,你先要搞清楚你信任的這個人,他的研究領域是什麼。比如徐邦達老先生在世時,在中國古代書畫方面他是絕對的權威,但如果你要購買近現代以及當代作品,去找徐老掌眼,他肯定會回答你:那不是我的研究領域。再比如說,你讓李小可先生去鑑定傅抱石,去找傅二石先生去鑑定李可染,這裡面肯定是要出差錯的。」
「正所謂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研究領域,這一行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掌握所有藝術品以及不同大師的作品風格、特點等。很多做企業非常優秀的精英人士,由於不熟悉藝術品市場領域,不了解怎樣買東西,就跟著一個似乎看起來什麼都精通的領路人,買的藝術品都是些次貨、假貨,或者是一些在行內沒什麼名氣的畫家作品。」
「這種領路人為了獲得精英人士的信任,往往都把自己裝扮成對當代、近現代甚至上下五千年都無所不曉的能人異士,而大部分企業家是沒有精力、時間全身心投入到這個行業中去的,只能藉助這種領路人繼續走一條錯誤的捷徑。所以選擇人品好、真正懂行的專家,對於任何一個進入藝術品領域的新手都很重要。這也是我這8年來唯一努力做的事情,就是借用老藏家、行家的眼力與經驗,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玩收藏,走一條正確的捷徑。」
為了購買康有為、郭沫若的書法,2007年的時候,李笠專門結識了行內公認的對這兩人書法有研究的專家,「每次出手前我都會聽取他們共同的意見,意見統一我就購買,意見不統一我就放棄。我一直買得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