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武漢大學:珞珈山下的櫻花開了,真想去看看

2020-12-24 動畫分享專家

不知不覺,人們的外套越來越薄。居家儘量不外出的日子裡,都快忘記這是春花爛漫的季節了。

武漢大學校園一角(無人機照片)

3月16日,一組武漢大學的櫻花圖片,瞬間激活了大家春的感知。原來,櫻花早已悄悄開放。網友感慨,忽然懷念那個嫌棄武漢大學人多的日子。

進入三月中旬,武漢大學櫻花開放。因疫情防控,校園不對公眾開放,為了滿足大眾對美景的期待,武漢大學開啟「雲賞櫻」,3月16日至25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16時,通過網絡為公眾呈現校園櫻花實景。新華社記者費茂華攝

如果評選中國最美大學,武漢大學總會出現在候選名單裡。郭沫若曾這樣評價武漢大學的美:「武昌城外的武漢大學區域,應該算得是武漢三鎮的物外桃源吧。宏敞的校舍在珞珈山上,全部是西式建築的白堊宮殿。山上有蔥蘢的林木,遍地有暢茂的花草,山下更有一個浩渺的東湖。湖水情深,山氣涼爽,而臨湖還有浴場設備太平時分,在這裡讀書,尤其是教書的人,是有福了。」

櫻花叢中的武漢大學行政樓(原武漢大學工學院大樓)一角,要說中西混搭,工學院主樓算得上是早期建築的典型。從外表看,屋頂為四角重簷攢尖頂,內正中卻設計了從底部直通到頂的5 層中庭,覆以玻璃製成的頂蓋,方便採光。如此巨大貫通的共享空間當時不僅國內沒有,在國外也很罕見

由於世界疫情嚴峻,我們的抗疫成果雖收效顯著,但距離徹底結束戰鬥那天,還需要時日。我們不妨放下焦慮,在這個春日中,也來一場「校園雲遊」吧。

武漢大學校園一角。

1931-1936年,珞珈新校舍的建成,為武大招來了一批蜚聲中外的專家學者及全國各地的學子。施應霆1932年暑假遊珞珈山時,對眼前所見之景——美輪美奐的現代建築,嵌入在湖光山色的旖旎畫境中,使武大校園像是妙韻天生的「人間仙境」——讚嘆不已。剛讀完高二的他下定決心,要做武大人,終於一試及第,夢幻成真。被「人間仙境」吸引的何止施應霆一人,蘇雪林之所以1931年「舍安大而就武大」,選擇在國立武漢大學執教,大半因為山色湖光,映帶生色的世外桃源生活令她心嚮往之。

一到春天,滿山絢爛奪目的花木(那時還沒有櫻花)、珞珈勝處的宮殿建築群構成武大一景,吸引遊人前來。當時武大有多火?中外要人,如蔡元培、胡適、李濟、張伯苓、張君勱、周恩來、董必武、陳獨秀、蔣介石、陳立夫、李宗仁、陶德曼、司徒雷登等都在這裡留下足跡。多少學術界、教育界、政治界的重量級人物,來此治學、居住,佳話流傳。

守衛武大校園的老校門

若是你從武大正門進,不要被2013年新落成的「國立武漢大學」牌樓所迷惑,真正的文物牌坊,在距武大正門千米的地方——街道口勸業場的盡頭,略微破舊地聳立於商業街道上。它才是守衛珞珈校園的老校門。

「國立武漢大學」老牌樓,在距武大正門千米的地方——街道口勸業場的盡頭,建於1933 年,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雲紋寓意濃厚的文化氣息

1928年,改組不久的國立武漢大學準備在武昌東湖南岸落駕山(後由聞一多改名「珞珈山」)一帶建設新校園,新校舍建築設備委員會委員長李四光赴上海邀請美國建築師開爾斯(F.H.Kales)擔任總設計師。或許是被開爾斯1925年參加中山陵設計競賽時的作品所吸引(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系的他是當時唯一一位獲獎的美國建築師),又或許是開爾斯不像「平常一般市儈式的工程師,專門計較報酬的厚薄」,能夠滿足校方「又經濟又堅固」的條件,雙方一拍即合。

11月,一架由上海直航武漢的專機,在飛越落駕山上空時,低飛盤旋很久,飛機上坐著的正是開爾斯。經實地考察,開爾斯傾向於將大學建在珞珈山北至湖濱的丘陵地帶中。其上以獅子山為中心,分布著十餘座小丘陵,三面環湖,不僅山丘坡緩,水源充足,山石、泉水、湖水均可利用,各項建築也可依山而建,節省地基、石料。建議得到建築設備委員會的採納後,開爾斯便著手設計工作,在他房間裡,總是滿滿陳列著武大校舍的圖案,他時常去冷峭山頂實地考察,一待就是一兩個小時。一年後,建築詳圖完成,緊接著校方招標,校舍建設工程正式開始。

那時的珞珈山一帶,到處是荒山田野和羊腸小徑,交通十分不便,經學校函請湖北省建設廳,修築了一條從街道口到校區的專用公路,名大學路,於1930年2月通車。1931年初,在街道口大學路起點的一側,建起一座木質牌坊,象徵學校的大門,大門油漆彩繪,十分别致,可惜第二年就被龍捲風毀掉了。1933年又用鋼筋混凝土在原址上重新建造牌樓:四根八稜圓柱,表示喜迎來自四面八方的莘莘學子,柱頭上雲紋寓意濃厚的文化氣息,琉璃瓦下正面書「國立武漢大學」六字,背面為中文系教授劉賾(劉博平,1929年在武漢大學中文系執教,是中文系「五老」之一)寫的小篆體「文法理工農醫」六字,表明學科特色。

最初誰題寫的「國立武漢大學」已無法考證,「文革」時,牌樓正面換成了「武漢大學」,取自毛澤東1951年給武大農學院學生私信信封上的筆跡,到1983年武大校慶之際,「國立武漢大學」由著名書法家曹立庵重新題寫,保留至今。不過隨著時間推移,當「大學路」不見蹤影,武大大門退回到現在位置,只有老牌樓待在原來的位置,隱沒於鬧市中。

平地起樓臺,化荒郊為學府

關於珞珈新校舍的構想,1929年5月,王世傑在國立武漢大學歡迎校長蒞校大會上說得很清楚,要超越北京大學、中央大學、廣州中山大學,將武大造成一個真正的大學,就要完成新校舍的建築,且這校園建築當「以宏偉、堅牢、適用為原則,不求華美」。怎樣才能宏偉?在開爾斯看來,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建築建在山頂,因而他合理利用獅子山,將圖書館置於山頂,文學院,法學院、學生飯廳及俱樂部分布於圖書館兩側,男生寄宿舍則依山體南坡而建,既保證充足光照,又可避冬季寒風。

武漢大學獅子山建築群全景圖,中心位置為老圖書館,兩側為現數學與統計學院及老外樓,學生宿舍老齋舍依山體南坡而建,既保證充足光照,又可避冬季寒風

所以當你走進武大校園,沿自強大道一直往前走,直至櫻花大道,看見土黃色高牆上覆有一排「綠帽子」(武大早期建築屋頂均覆以孔雀藍琉璃瓦,只不過後來維修時燒不出孔雀藍這種顏色,就滲進了「綠帽子」)建築群時,最先躍入眼帘的便是當年的男生寄宿舍(現櫻園宿舍、老齋舍)。清一色的紅色窗戶、古樸磚牆、3座羅馬券拱門將4幢沿山宿舍連為一體。每幢4層,每層宿舍門口的門牌以《千字文》中「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命名,拱門上部,獨具匠心地增加了一層歇山頂亭樓,站在上面,武大山地全貌盡收眼底,東湖勝景一覽無餘。

1932年1月,國立武漢大學一期工程(男生寄宿舍、文學院、理學院、學生飯廳及俱樂部、教工第一、二住宅區等)竣工,不久,武漢大學由武昌東廠口正式遷入珞珈山新校舍。據隨遷的老武大人劉定志回憶,開始,女生住在左面最下面的「天」字齋(女生宿舍1932年10月才竣工),單身教職員則住在其上層的「地」字齋,其餘分配男同學。兩人一間,抽籤決定房間,房內配有雙面書桌,備兩人對坐,書架各一,鋼絲彈簧床各一張。為了保證鋼絲床的堅固耐用,學校體重最大,從前也是運動健將的葉雅各在床上親身實驗,又站又跳,保證不壞才算合格。每層宿舍供應有冷熱水盥洗沐浴和衝水廁所。

在開爾斯的最初設計中,武大所有中式屋頂的屋角均為起翹比較平緩的北方樣式。但承建珞珈山新校舍一期工程的漢協盛營造廠並沒有嚴格按照圖紙施工,而是根據南方地區的建築習慣,將文學院大樓、學生飯廳及男生寄宿舍頂部三座亭樓的屋角全都做成了翹而尖的南方樣式。因為沒有被及時發現,這一錯誤至二期工程建設時才得到糾正,故造成法學院與文學院飛簷之不同。

如果說人文區(文法學院)走的是中國傳統風格,那理工區建築則以西洋風格為主,寓意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理、工學院分居運動場北、南兩端,位於獅子山建築群東側。理學院(老理學樓)主樓的圓形屋頂取材自聖索菲亞大教堂,以抵禦從東湖邊吹來的大風。樓內首層有中國最早的扇形階梯教室,講臺在下,學生居高臨下,體驗格外不同。主樓兩側各有一配樓,為化學樓和物理樓(實驗室)。1934年,李四光應校長邀請來武漢大學講學,他在理學院為武大師生作了兩次學術講演——《廬山冰川》和《東亞恐慌中中國煤鐵供給問題》,學生們受到極大啟發。在理學院,植物生理學家湯佩松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普通生理實驗室,著名物理學家桂質廷創辦了亞洲第一個天空電離層觀測站,華羅庚在105教室作了回國後的第一次學術演講,聞訊而來的師生把教室和走廊擠得水洩不通。多少先進的科學知識從這座老建築傳播開來

1936年工學院(現行政樓)竣工後,隔著運動場與理學院南北相望,主樓屋頂一方一圓,恰成對比。要說中西混搭,工學院建築群算得上是早期建築群中的典型。從外表看,主樓屋頂為四角重簷攢尖頂,樓內正中卻設計了從底部直通到頂的5層中庭,覆以玻璃製成的頂蓋,方便採光。如此巨大貫通的共享空間當時不僅國內沒有,在國外也很罕見。主樓正前方,有2座羅馬式碉樓,外圍又配以4座中式裙樓,形成混搭建築群。難怪後來武漢大學將其作為學校行政大樓,作為學校的中心。

雪後的武漢大學行政樓

迎來送往多少學界、政界名人

一期工程中,飯廳及俱樂部(現櫻園食堂及櫻園大學生活動中心)為學生們最喜歡的地方。飯廳位於獅子山頂的西南部,矩形的建築平面上覆蓋著三重簷式歇山頂,內部為兩層。一層作為飯廳,二層是學生俱樂部和臨時大禮堂。每當飯廳鈴聲一響,上上下下的同學都朝飯廳跑;尤其是早餐、晚飯,各人穿著各式各樣的衣服,腳穿木屐,踢踏踢踏。因為學校正式大禮堂一直沒有建成,新學年開學、校長講話、名人講座、頒獎典禮等都在臨時大禮堂舉行。

珞珈新校舍落成不久,校長王世傑就邀請胡適來武大講學。基於20年代遊歷蘇聯的觀察,胡適大談「實驗主義」和社會主義,引起青年師生的興趣,臨時大禮堂座無虛席,不時傳出如雷掌聲。

1937年秋,周恩來受武大學生之邀,在臨時大禮堂作了《關於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的十大綱領》的演講,儘管事先沒有通知或海報,大禮堂仍被擠得滿滿的。期間,空襲警報傳來,周恩來鎮定指揮學生疏散,自己和警衛員則只在房子的木柱後面站著,等警報解除後繼續演講,號召廣大青年學生投身到抗日救國的洪流中去。12月31日,周恩來在大禮堂又作《現階段青年運動的性質和任務》的演講,號召熱血青年第一到軍隊去,隨時準備到抗戰前線去殺敵立功;第二到戰地服務去,去把民眾組織起來,武裝起來,領導他們去做遊擊戰不少師生受到鼓舞,投筆從戎。武漢被日軍包圍,武大被迫西遷至四川樂山後,周恩來又牽頭召集國共兩黨主要領導在學生飯廳成立「第九戰區總動員委員會」,負責組織武漢全民有組織有計劃地大撤退。

一座兩層的古老破舊建築迎來送往多少學界、政界名人,可要在武大校園尋著它,還真不那麼輕鬆,你很容易因為高大樹木的掩蓋,不明顯的標識而錯過它,把那當作廢棄的場所。

相較而言,武大老圖書館就顯著得多。其中式屋頂(最高屋頂為罕見的八角歇山式,但又配上了攢尖式屋頂才會用的七環寶頂)和西式結構(採用西方鋼筋混凝土框架和組合式鋼桁架承重)是被人津津樂道的地方,這也是大多數武大早期建築的共通之處。有人猜測,開爾斯很可能是從黃鶴樓被毀前(1884年被毀)的照片得到靈感,創作出這座外形組合複雜的高樓。

武漢大學老圖書館

最寒冷的日子裡,圖書館內溫暖如春,因為閱覽室木地板下設有取暖道,取暖方式與故宮類似。不過,這套取暖系統因年代久遠已不能使用,採暖煙囪仍被保留下來。

抗戰初期,武漢大學被迫西遷樂山後「幾乎成為一座空城」。蔣介石被珞珈山優美的自然、校舍環境,水電、防空等條件所吸引,在珞珈山成立了一個專門培訓國民黨高級軍官的軍官訓練團。珞珈校舍成為國民政府領導全國抗戰的軍事指揮中樞,直至武漢淪陷。

櫻花來到武漢大學

在武漢失守前,武大師生已經西遷至四川樂山,國共一些要人紛紛住進教授宿舍。如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住在第12棟樓,周恩來夫婦被安置在第19棟樓。這兩棟(郭沫若故居和周恩來故居)如今作為十八棟代表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大學早期建築》名錄予以保護。

武漢淪陷後,日軍看中了武漢大學的環境,將珞珈校舍設為日軍中原司令部。武漢大學因此大變模樣,聽松廬直接被日軍直接拆毀,圖書館樓頂四角修了四個瞭望塔,理學院中修有關押抗日人士的地牢,學生飯廳及俱樂部成為野戰醫院和軍官俱樂部,男生寄宿舍成為住院部

日軍佔領下的武漢大學

這期間,日軍從日本運來櫻花樹苗栽種,目的是安慰日軍傷兵。

最早的一批櫻花(1947年)

櫻花就這樣來到了武漢大學。不過,那時的櫻花規模還沒有今天大,據當時留守校園的園林工人回憶,日軍種下的櫻花不超過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櫻花大道上。

抗戰勝利後,武漢大學師生回到校園。他們面對著28株櫻花樹時,心情非常複雜,有人想把櫻花樹砍掉,更多人決定留下它們。

1948年武大盛開的櫻花

有過留日經歷的生物系主任張珽,將課堂設在剛剛開放的櫻樹下,他對學生們說:

「這本是我們中國人的恥辱,不過現在日本人被打敗了,這幾株櫻樹反而成了戰利品,成為日本侵華的歷史罪證。」

不過,櫻樹的壽命有限,頂多活到20世紀50、60年代,但櫻花依然沒有從武漢大學消失。1972年,中日邦交實現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向周總理贈送了「大山櫻」1000株,800多株種於北京玉淵潭、陶然亭公園內(現已大部死去),由於周總理曾在武漢大學居住過,所以轉贈了20株給武漢大學,栽種於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廬前。

80年代來武漢大學賞櫻花的人們

1983年,為慶祝中日建交10周年,日本西陣織株式會社向當時在京都大學學習的武漢大學生物系教師王明全贈送了100株垂枝櫻苗,栽種于楓園三舍南側公路邊和櫻園,1986年全部開花。

1992年,在紀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際,日本廣島中國株式會社內「中國湖北朋友會」砂田壽夫率團訪問武漢大學,贈送櫻花樹苗約200株,栽植於人文科學館東面的八區苗圃,1996年開花。

砂田壽夫原為侵華日軍士兵,投降後被安置在湖北仙桃等待遣返,因為感謝中國人寬大為懷,不施虐待,多次組織日本老兵回到湖北,贈送櫻花樹和其它厚禮,以表感謝和贖罪。

一輛5G無人攝像車在武漢大學櫻花大道

如今,人類再次面臨挑戰,櫻花正在武漢大學靜靜綻放,人們雖然錯過了春日美景,但也都心甘情願。我們盼望的,是團結,是平安。花開花落終有時,總有一天,我們會重新擁抱世間一切美好。

(參考資料:李曉虹、陳協強編《武漢大學早期建築》、駱鬱廷編《流風甚美——武漢大學文化研究》、龍泉明、徐正榜編《老武大的故事》、劉珊珊《國立武漢大學校園建築師開爾斯研究》、楊樹《武大的櫻花到底誰種的?》等)

相關焦點

  • 武漢戰「疫」記:珞珈山下,櫻花迎來最寂寞的盛放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珞珈山下,櫻花迎來最寂寞的盛放中新社武漢3月19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珞珈山下,櫻花迎來最寂寞的盛放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 冉文娟沒有往年的人山人海,今年武漢大學櫻花,迎來最寂寞的盛放。
  • 三月武漢的櫻花都開了,春天還會遠嗎?
    一腳踏入3月,就聽說,武漢的早櫻開了。乍暖還寒之季,緋若雲霞的櫻花簇擁而開,爛漫極了,嬌嫩的花朵沐浴著春光,為三月帶來愛和希望。等到一切回歸正軌,你想去武漢看看嗎?去看浪漫的櫻花,在街口吃碗熱乾麵。去重新發現那些來之不易的美,望著滾滾長江水,感受春暖豔陽天。
  • 武大櫻花已謝,思念仍在!借畫筆想像來到珞珈山,遇見無數的美好
    這是江城一個寂靜的春天櫻花已謝,思念仍在借一支畫筆想像你我來到珞珈山上遇見了無數的美好如果沒有這場疫情珞櫻會盛開在人海裡慵懶地打個哈欠淺笑著在枝椏間望著你陽光照耀她的側顏月色裡有她溫柔的呼吸從朝霞到晚風見證說不完的故事點綴一個又一個的夢珞珈的孩子用陪伴給櫻花最長情的告白年復一年從樹梢上的第一個花骨朵開始他們便每天守著春的訊息到滿樹滿樹的花開到最後一朵花落一段新的生命歷程到來遠方的人們
  • 武漢,原來你那麼美!待到來年春暖花開,我們一起去武漢看櫻花!
    武漢,整個冬天,最牽動著億萬國人心的地方,沒有一個寒冬不會過去,正如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武漢的櫻花、梅花相繼盛開,尤其是武漢大學的櫻花,歷年都吸引著眾多遊客。這是冬天蓄積的生命力,這是獻給春天最好的禮物。櫻花一年只有那短短的幾周才能受到關注,正因為短暫,更要熱情去享盡時刻,才不負春光。老齋舍前著名的「櫻花大道」,是武大賞櫻的最佳地點。
  • 武漢中心城區最美的山峰,毗鄰江城知名大學,遍地名勝古蹟
    土生土長在江城的我,行過30餘年,依舊感覺武漢很大,有許多地方值得探索,曾經多次前往著名的蛇山黃鶴樓,古人數首《黃鶴樓》詩詞,讓人每次都情緒激蕩不已。這一次,跟隨父母一起去珞珈山看望親人,沒想到遊歷的心情竟比黃鶴樓之行還要激動。
  • 武漢大學遊玩最佳路線攻略|內含景點介紹
    武漢大學依山而建,學校佔地面積5195畝,建築面積272萬平方米,武漢大學和常規的學校不太一樣,它與周圍居民區邊界模糊,是開放式的學校 武大設六大學部34個學院(系)我知道的有信息學部、工學部、文理學部、醫學部......等等,至於為什麼一個學校會成為武漢的熱門旅遊景點呢?
  • 武大珞珈山、華科喻家山、華師桂子山……武漢這些大學每所一座山
    有這麼多的大學生,大學的數量肯定不會少,在武漢比較有名的是七所重點大學,他們進行七校聯合辦學,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武漢七校: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
  • 久違啦~武大的櫻花靜悄悄地開
    武漢大學的早櫻,近日開了。不少人看著看著,卻說「有一種想哭的衝動」。久違了,櫻花!當古樸的建築遇見浪漫的粉色,武漢大學就成了這座城市最美的存在!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圖/開滿櫻花的武漢大學 位於東湖湖畔 攝影師@Eterlaine張煒圖/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圖/東湖櫻花園 攝影師@盧小沫NO.2櫻花,藏著一份想念,是夢回千百遍的眷戀。夢裡,花落知多少。夢醒,把欄杆拍遍。
  • 武漢大學初櫻綻放 700萬快手老鐵「在珈」賞花
    來源:中國網「每到櫻花盛開時節,200多株櫻花樹會沿著300米長的櫻花大道怒放,大家可以看到潔白如雪的的櫻花大道十分美麗。櫻花盛開時,就可以看到櫻花雨灑下,伴隨著春風搖曳在空中,和『櫻花城堡『在一起,就像是走進童話世界一般…」這樣如夢的畫面,正是武漢大學現在的景象。
  • 武漢大學開啟線上「雲賞櫻」 英雄武漢,依然花開!
    賞櫻的同時,不少網友也在社交媒體留言,祝福武漢,「等好起來了,一起去看櫻花」「武大的櫻花開了,春天到了」「春暖花開,武大櫻花好美,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雖然鏡頭不曾移動,但截至16日18:00,武漢大學官方微博「雲賞櫻」直播的觀看量已超過400萬次。武漢大學官方微博直播截圖1月23日,武漢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
  • 請收好這份賞櫻攻略,等待與武漢的相見
    說起國內哪兒的櫻花最負盛名,非武漢大學莫屬。文 | Laura 圖 | 高高興興 & IYE由於疫情尚未結束,今年的櫻花季我們無法置身那片花海,不妨和編輯小可愛「在線賞櫻」,一起聊聊武漢櫻花的「前世今生」,預定下明年武漢的那場櫻花雨。
  • 不止武漢大學有櫻花!這所大學的櫻花同樣美麗,遊客少充滿書香!
    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武漢大學總是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這裡的櫻花不是最美的,但被認為是最有書香的。武漢大學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大學,這裡的櫻花以其樸素的校園建築、凝重的建築底色加上大學校園裡的書院氛圍,逐漸從武漢的名花變成了湖北的名花,如今已經成為中國著名的櫻花林。每年的三四月份,櫻花盛開的時候,人們一到武漢,就會念念不忘在武漢大學的校園裡散步。
  • 武大櫻花,不怕錯過的美麗
    冬去春來 武大的櫻花開了 但是人們要用這次錯過 成全下次更美麗的重逢 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23日說: 明年 武大將選擇櫻花最盛開的一天 開放醫護人員賞櫻專場
  • 武漢大學師生「抗疫日記」(下):守護珞珈山,靜待花開
    在這座城市被按下暫停鍵的日子裡,武漢大學的師生們紛紛以各自的方式抗擊疫情——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和武漢大學校醫院的醫護人員奮戰在疫情一線,與病毒搏鬥;教師們紛紛變身「主播」在線上授課,網上的熱烈互動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們化身社區和各類組織的志願者,溫暖和幫助著身邊的人;校園的守衛者一刻也不曾停歇:升級校園管控
  • 武漢大學校園瀕臨東湖,環抱珞珈,滿園蒼翠,桃紅櫻白,鳥語花香
    都充滿詩情畫意,還有湖濱、星湖等住宿區都各有特色;武漢大學校園所在地珞珈山擁有豐富多彩的植物體系和數量眾多的珍稀植物,有著全國樹木園的美譽,為中國植物學會植物園分會;武漢大學校園內還先後建有「六一紀念亭」、「聞一多先生紀念塑像」、「鯤鵬展翅」、「李達塑像」、「愛因斯坦塑像」、「阿蘭·佩雷菲特塑像」、「李四光塑像」、「王世傑塑像」、「孔子銅像」等人文景觀。
  • 用畫筆記錄「戰疫」瞬間 成都小姐姐「想去武漢大學看櫻花」
    蒲振韜 封面新聞記者 謝燃岸「等疫情結束,想去看看武大的櫻花有多美!」成都武侯區一名社區工作者在朋友圈裡「曬」出了她手繪的社區戰疫圖。愛好美術的她,利用睡前短暫的時間,用畫筆記錄下了「戰疫」中那些令她難忘的瞬間。「你的口罩夠不夠用?」1月27日,微信步數22717,當天李沁蓮幾乎佔領了所有微信朋友的封面。
  • 武漢大學拒絕援助湖北醫護人員去看櫻花的願望,這究竟是為什麼?
    到了陽春三月,往年這個時候,武漢大學可謂是遊人如織,熙熙攘攘,到處都是遊客前來欣賞櫻花美景。2020年確實特殊的一年。,由於新冠病毒的影響,櫻花依舊在,卻不去往年的賞花人。日前為了感謝前來援助的醫療團隊,武漢大學發文邀請全體援助武漢的醫療隊員,明年3月和家人一起到武漢大學欣賞櫻花。換而言之,也就是在2020年的春天,前來支援武漢的醫療人員無緣欣賞這一美景。
  • 櫻花正是盛開的季節,原產地到底是哪裡?中國還是日本
    如果是往年這個時期,正是我們組織廣大遊客去賞櫻花、觀花海的好時機。賞花目的地:國外主要是日本,國內主要是武漢大學校園珞珈山的櫻花。櫻花怒放由於櫻花在日本流傳很廣,於是就出現了一種傳說:在很久之前,日本有一位名叫「木花開耶姬」(意為櫻花)的仙女,有一年11月,這位仙女從衝繩出發,經九州、關西、關東等地,在次年5
  • 武漢大學有多美?漫天的櫻花飄落,像極了日本美景!
    很多人提到武漢大學,第一印象就是武漢大學美麗的櫻花,但是這是確實因為武漢大學裡面的櫻花特別美麗,每年的三月份就是櫻花盛開的季節,雖然說是武漢大學,但是在每年3月份也會引得非常多的遊客想來遊玩,那麼武大的櫻花到底有多美麗呢,其實不管別人怎麼和你形容,只有等你自己身臨其境才能知道那種美麗
  • 去武漢怎麼玩,這些景點你去了就不想再回來,想去看看嘛
    武漢的東湖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中湖,這裡有生態風景區,很多遊客來這裡後,我覺得這裡比西湖美麗得多,湖的面積也很大,一眼看不見,5月的武漢各公園裡漂著很多柳絮,東湖也一樣,沿著東湖往東走,途中的湖很涼爽,景色也不一樣,所以每次去東湖都有不同的感覺,因為這裡四季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