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宮劇,別再把格格和公主混為一談了!原來有很大的差別的!

2020-12-25 瑤瑤談歷史

說起格格,我們總會認為格格就是皇帝的女兒,再看清宮劇時,特別是曾風靡大江南北的《還珠格格》,讓更多人認為格格等同於公主,事實上真是如此嗎?

其實在清朝入關前室沒有「格格」這一稱呼的,清朝入關後,格格稱呼逐漸多起來,但其實還是有嚴格分別的

首先:公主和格格稱呼的歷史起源不同

公主,是中國古代對皇女、王女、宗女的稱號,簡稱為主公。公主一詞最早起源於西周,《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意思就是周天子嫁女兒是有爵位為公的諸侯主持婚禮,簡稱公主,再後來皇帝的女兒都被稱為公主,成為一種尊貴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直延續到清朝。

而格格是滿清特有的稱呼,是王爺女兒的統稱,相當於現代有錢人家小姐,女士的尊稱,起初滿洲的貴族人家的女兒都可以叫做格格。起初努爾哈赤的女兒就專門叫做格格。不過後來清朝學習漢人,皇太極為鞏固漢人思想,學習漢人禮儀,仿效明制,於1636年規定只有皇帝的女兒才能稱為公主,而格格也可以作為王公宗親的女兒尊稱叫法。

等到清軍入關後,又做了新的規定,皇后生的女兒稱為固倫公主,嬪妃所生的女兒稱為和碩公主,親王所生的女兒稱為和碩格格,郡王的女兒稱為多羅格格。 公的女兒就叫做公格格。到了雍正時期又有一些變化,和碩格格改為了郡主,多羅格格改為縣主。所以呢,格格並不是皇帝的女兒的專稱,所以嚴格來講,還珠格格和新月格格都是不正確的叫法,叫公主才是正確的。

其次:公主和格格的身份地位不同

在眾多公主的封號中最高級別的是皇后所生嫡女叫固倫公主,地位相當於親王,

是最高級別的公主了,只要見到這個稱號就證明其地位高貴,而其他妃子所生叫和碩公主,地位相當於親王世子,一般是庶出,在尊卑制度森嚴的古代,嫡女的地位自然高於庶女,固倫在滿語中其實是天下的意識,而和碩在滿語中表示地方,這個兩個名字明確的表達處各自地位高低,這也從側面說明封建社會對等級制度的嚴格要求。

另外公主封號需要皇上親自加封,因此在清朝能被稱之為公主的都不會是地位普通的女兒,格格這個稱呼只要是皇帝之女都可以,貴族大家的女兒也可以稱為格格,只不過一輩子不可能有公主封號。其實在清朝建立之初,格格還分為滿人格格和漢人格格,保留著很多漢王職位,直到康熙上位,這些漢王被逐漸廢除,漢人格格就不復存在,

也就是只有皇帝生的女兒叫公主,其他人不可以叫,格格,可以是親王、君王、總是的女兒叫格格,後來滿人生的女兒也可以叫格格。

結語:

其實公主和格格都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公主和格格一個是封號,一個是稱呼,

代表的是皇帝的女兒,就是只要是皇帝的女兒都可以成為格格,而公主側是需要皇上加封的,可以說是更高級別的「格格」。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公主」和「格格」,身份差別到底多大?別被古裝劇誤導了
    《還珠格格》是我這麼多年來重溫次數最多的古裝劇,沒有之一。其實現在對瓊瑤風並不感冒,就以前愛看,只是這劇在電視上播放的次數實在多了點,尋思著沒什麼好看的新劇,刷刷老劇也行吧,於是,就看了一遍又一遍。我猜,很多人應該都有類似情況吧。
  • 清朝有眾多公主,為什麼還有格格的存在?格格的真正含義讓人驚訝
    很多喜歡看清宮劇的朋友都知道,清朝有許多格格,各種格格看的人眼花繚亂。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翻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格格,是滿族和清朝對女性的一種稱謂。作為正式稱號使用時,在後金時期,國君和貝勒的女兒稱為格格。清太宗起,逐步按照漢人習慣,重新規定了封號。作為非正式稱號時,被用於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
  • 抓人和遊走差距很大,別混為一談
    抓人和遊走差距很大,別混為一談 法師是王者榮耀裡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喜歡玩法師的人多,那麼就會有不少玩家是不會玩的, 就比如很多玩家在選擇法師的時候都不會進行遊走,這在隊友看來就是不會玩的法師,但說到中路的遊走,實際上和抓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
  • 公主都是格格,格格不都是公主?皇族的女兒到底怎麼稱呼?
    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可能是格格,這一定是受到部分清宮劇的影響,那我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不說小說和電視劇,歷史上皇族的女性,到底怎麼稱呼,就比如這個公主和格格,到底有什麼分別。先說公主,「公主」稱呼起源於周朝,「天子嫁女子於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就是說周天子出嫁女兒時,不親自主持婚禮,而是讓同姓的諸侯也就是姬姓公爵主婚,因此就是「公、主」,後世的公主也不一定都是皇帝的女兒,也有宗室之女,比如唐太宗時期與松贊幹布和親的文成公主,就是宗室女。
  • 清國皇帝的女兒到底是公主還是格格,公主與格格有什麼區別
    九七的一部《還珠格格》第一次讓清代宮廷的生活,禮節還有種種規矩走進當代的大眾視野。我們也從影視劇中知道在清代皇帝的女兒稱為格格,可是在後來的影視劇如《甄嬛傳》皇帝和曹貴人的女兒就稱為公主。那麼在真實的清代,皇帝的兒女到底是稱為公主還是格格呢?
  • 現在才了解,原來紅油豆瓣醬和郫縣豆瓣醬差別很大,以後別買錯了
    導讀:現在才了解,原來紅油豆瓣醬和郫縣豆瓣醬差別很大,以後別買錯了!我家的廚房有各種調味料,其中就少不了郫縣豆瓣醬,雖說不是所有的菜都要用到這個調味料,但比如在做水煮魚片、麻婆豆腐以及魚香肉絲等這樣的川菜,都還是要用到這味調味料的。
  • 古代的公主和格格差異有多大?地位和權力為何天差地別?
    公主與格格有區別嗎?有!這是肯定的,而且非常明顯。格格這個稱呼的出自於清朝,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而公主的稱呼出現於周朝,歷史是比較久遠的。兩者雖然看似都一樣,但是其內涵卻完全不同,古代公主的地位遠高于格格,其差異也是天差地別。
  • 古代稱呼中,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和格格等有什麼區別?
    公主我們會認為是皇帝的女兒,但是在歷史記載中,卻不僅僅只出現公主一詞,還會出現大長公主、長公主、郡主和格格等詞,這些詞的含義有什麼不同呢?,像館陶長公主劉嫖和漢武帝的姐姐平陽長公主等,在宋朝時期長公主的稱謂有著些許的變化,在宋朝時期,仿照周朝的古制,稱公主為帝姬,則長公主稱為長帝姬,如宋徽宗的姐妹賢靜長帝姬。
  • 清朝的格格和公主是怎樣區分的?稱呼不一樣,地位卻大不相同
    格格與公主,在影視劇中最常見到,大家最直觀的認知就是都為清朝皇帝的女兒。其實關於這個說法可以說正確的也可以說是錯誤的。正確的是公主確實屬於皇帝的女兒,但是格格卻不一定。關於兩者的關係,格格未必是公主,是公主就一定有格格身份,為何會存在這類差別呢?原因在於,格格是清朝也就是滿族貴族人家對女子的稱呼。翻譯成漢語即為小姐的意思。其實在滿族中,對於女子的稱呼最初都是格格,包括皇帝的女兒也包含其中。
  • 萬州美食三絕之其二,格格和雜醬面,獨具特色的地方小吃
    第一次聽格格,真的有點莫名其妙,沒聽過可以吃的格格,倒是聽過還珠格格,人家那是公主。後來找了一家店去吃才知道,原來是蒸菜!蒸菜放在一格一格的小籠屜裡,就叫格格了。也算是蠻形象。也是來到店裡吃才知道,格格,其實是一個統稱:羊肉、肥腸、排骨,這三樣葷菜組成的小籠屜蒸肉,就是「格格」。每樣都不貴,十一二塊錢的樣子,三樣一共也超不過四十塊錢。
  • 古代的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到底誰的官更大一些呢?
    公主是皇帝的女兒,格格則是親王以及各種皇親貴戚的女兒,如果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的人可能會把二者之間的區別混淆。 正如我們所看的還珠格格一樣,裡面把皇帝的女兒稱之為了格格,正是因為這樣的無良電視劇造成了我們的錯覺,以為清朝的公主就叫格格,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
  • 清朝時期,「格格」和「公主」有何區別?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在清朝影視劇中,常常會發現其中有格格這個稱謂。像當年火遍大江南北的某電視劇中,小燕子是還珠格格,紫薇是明珠格格,此外,還有一個晴格格,像還珠格格和明珠格格都是皇帝所生之女,被稱為格格,也是常理中事。但晴格格只不過是愉親王所生之女。
  • 「麵粉」和「澱粉」有什麼區別,包餃子用差別很大,別再用錯了
    「麵粉」和「澱粉」有什麼區別,包餃子用差別很大,別再用錯了!「麵粉」和「澱粉」一字之差卻區別很大,「麵粉」是小麥製作而成;「澱粉」是紅薯、土豆、玉米等製作而成。「麵粉」可以溶於水,和成麵團後勁道有彈性,還有很好的延展性;「澱粉」不能溶於水,和成麵團後不勁道沒彈性,也沒有延展性。
  • 格格和公主是一個等級嗎?這兩個稱謂有什麼區別?
    公主不是格格,格格是滿語的音譯,意為「小姐、姐姐」。滿清入關後,將親王之女以下的貴女稱為格格。格格起初並不是正式的封號,只是滿族人對身份高貴女性的一種尊稱。當時國君、貝勒的女兒,尤其是未嫁之女均被稱為「格格」,並無尊卑等級的區別。
  • 公主、帝姬、格格、皇女,皇帝的女兒的這些稱呼有什麼不同?
    做為皇帝的女兒,其實除了公主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的稱謂,比如公主、帝姬、格格、皇女等,那這些稱謂有什麼含義與差別呢? 1.王姬 西周的時候沒有公主稱謂,當時最高統治者自稱天子,都尊稱為某某王,因此王的女兒自然就是王姬了。
  • 92號油和95號差別很大嗎?修車工:別亂來,加錯再好的車也頂不住
    92號油和95號差別很大嗎?修車工:別亂來,加錯再好的車也頂不住在平常加油的時候,相信車主們對燃油都是非常重視的,像我們的私家車一般使用的不是92號就是95號汽油,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很大嗎?修車工:別亂來,加錯再好的車也頂不住。
  • 晚清格格真實容貌:長得確實漂亮,圖6是穿和服的川島芳子
    格格是滿清貴族千金的稱呼,記得以前有個《還珠格格》風靡一時,結果弄得後來的全國都對格格這個群體十分羨慕了。影視作品的格格都生得花容月貌,而且穿著漂亮的綾羅綢緞,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可謂都是傳說中的白富美。不過那些畢竟只是電視劇裡的劇情,歷史上的格格們真的如紫微、小燕子那麼好看嗎?
  • 有一種「毀三觀」叫越南翻拍劇,《還珠格格》還好,看到最後懵了
    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越南和我國的距離還是比較近的,他們深受我國的影響,甚至連電視劇都會在越南為之瘋狂,當然了,不少越南的導演也開始對我國的電視劇下手了,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看看有一種「毀三觀」叫越南翻拍劇,《還珠格格》還好,看到最後想砸手機!
  • 關曉彤,你醒醒啊,別總想著做在逃格格了
    像柳巖、陳學冬說的都有一定道理。 柳巖主要談的是確定參加這類綜藝的初心。 她舉了《演員請就位》的例子,說這個綜藝裡,有很多導演能夠在表演和電影上給演員拔高。 如果帶著學習的目的是OK的,但如果沒實力卻想上這種節目要增加曝光,就是一種消耗。
  • 老照片:晚清的皇族,真實的公主、格格與福晉
    晚清時期,美國駐華公使的夫人蘇珊·康格與皇宮裡包括慈禧太后在內的女眷有較多交往,她將自己的這些經歷寫成書於1909年出版,並在書中刊發了一批記錄晚清皇族形象的照片,彌足珍貴。小編做了整理,今天分享給大家,見識一下公主、王爺、福晉、格格等人物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