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持續用好地理標誌 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世界...

2020-12-24 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 趙春曉) 26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湖南省桑植縣委副書記、縣長趙雲海表示,從1994年起,國家知識產權局已連續幫扶桑植縣26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和桑植縣充分利用智慧財產權行業優勢,打造「質量高、發展快、模式好」地理標誌產品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促進地方扶貧產業提質增效,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經驗。

趙雲海表示,首先是質量高。桑植縣地處武陵山脈腹地,地理條件優越,氣候溫和適宜,生態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和生態多樣性更是全國有名,具有地標特徵的農產品比較多,地理標誌工作具有良好基礎和獨特優勢。國家知識產權局在桑植縣一直將地理標誌培育作為推動地區特色經濟發展、助力精準扶貧的重要舉措。獲得地理標誌認定後,農產品價值明顯提升,發展就很快,比如「桑植白茶」先後獲第十一屆「中華杯」全國名優茶評比一等獎,湖南省「一縣一特」農產品優秀品牌,湖南茶葉精準扶貧十大品牌,「湖南茶葉千億產業十大創新產品」「袁隆平特別獎」等多項榮譽。

其次是發展快。目前,桑植縣共培育了「張家界大鯢」「桑植魔芋」「桑植蜂蜜」和「桑植白茶」4件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以及「桑植蘿蔔」「張家界大鯢」2件地理標誌產品,地理標誌擁有量居張家界市第一。與此同時,「桑植粽葉」「桑植油茶」地理標誌產品已進入申請程序。「桑植白茶」茶園面積發展到7.9萬畝,大小茶葉加工企業46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6家,擁有「桑植白茶」「西蓮雲霧」「三鶴園」等多個品牌,2019年產值達2.28億元。桑植粽葉面積約27萬畝,種植面積近2萬畝,產值超過2.2億元,兩個產業的產值就有4.5個億左右。2020年,「康華粽葉」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光明日報》在桑植縣採訪的時候有一篇報導是這樣寫的,叫《「兩片葉子」富了一個縣,湖南省桑植縣走出了智慧財產權扶貧路》,在這篇報導中對粽葉和茶葉總結了兩句話:「點葉成金,粽葉成了脫貧致富葉;白茶扶貧,茶山搖身變『金山』」。

全縣現在有4萬農民採植粽葉,至少帶動了1.2萬貧困人口的穩定脫貧,年銷售冷凍粽葉13億片,幹粽葉3000噸,冷凍粽葉的銷售量佔全國市場的70%,幹粽葉佔全國市場的20%,茶葉的產業在地理標誌確定以後發展非常迅速,大約覆蓋了全縣建檔人口30%,在獲得地理標誌產品認定以後相關的產業快速發展,全縣現在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5個,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643家,家庭農場386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23家。

最後是模式好。在地理標誌產品的社會引領和帶動下,桑植茶葉、粽葉等農業特色產業蓬勃發展,通過土地流轉、資金入股、收益分紅、參與勞務等多種形式,形成了地理標誌產品這個品牌,與「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深度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迅速提高,迅速建立了與貧困戶穩定利益連接機制,特色產業規模迅速提升,為扶貧產業的全覆蓋、農民輸入穩增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

下一步,桑植縣將繼續強化智慧財產權工作,持續運用好地理標誌和商標品牌等無形資產,圍繞「源來桑植」區域公共品牌,繼續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的世界樣本,切實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編:趙春曉、李昉)

相關焦點

  • 國務院新聞辦就智慧財產權助力精準扶貧舉行發布會
    兩地通過保護和運用「桑植白茶」「崇禮蠶豆」等地理標誌,扶持壯大產業,形成「專業合作社+品牌+產業+貧困戶」等產銷模式,帶動貧困戶增收創收,以「造血式」扶貧構建扶貧長效機制。目前,崇禮、桑植已先後於2018年和2019年實現脫貧摘帽,雙雙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其中,桑植結合自身發展模式,提出了要打造智慧財產權精準扶貧「世界樣本」的目標。
  • 安徽:為科技創新打造智慧財產權「護航隊」
    安徽省智慧財產權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可以用一組數據來反映: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3.1件,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一梯隊;智慧財產權專員隊伍覆蓋全省近6000家科技型企業和上百家科研院所,成為智慧財產權管理部門與企業溝通的橋梁和紐帶;獲批地理標誌專用標誌用標企業461家,與之相關的特色產業讓越來越多的農村貧困人口受益。
  • 農業農村部:關於對加大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力度,助推特色農業產業化...
    2019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先後啟動了春節期間地理標誌使用專項整治、春茶地理標誌保護等工作,印發了《2019年智慧財產權執法「鐵拳」行動方案》,嚴格保護地理標誌品牌,嚴厲查處地理標誌侵權違法行為。編寫《中國農產品地理標誌叢書》《農產品地理標誌50問》等科普叢書,普及地理標誌知識。利用世界智慧財產權日集中宣傳地理標誌農產品,提升社會認知度。2019年,農業農村部舉辦了「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在行動」暨地理標誌農產品保護工程啟動儀式,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了「智慧財產權服務萬裡行」、「數說地理標誌的中國故事」、2019年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商標、地理標誌與品牌」分論壇等一批有影響力的宣傳推介活動。
  • 四川「地標精準扶貧工程」實施三年 看看這些貧困縣有哪些變化
    經過4年的不懈努力,10月20日,在一百多雙眼睛的注視中,雅安漢源縣縣長覃建生從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相關負責人手中,接過「漢源紅」集體商標的商標註冊證。這意味著區域公用品牌「漢源紅」集體商標註冊成功,正式被納入智慧財產權保護範疇。
  • 「中益蜂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由石柱土家自治縣興農土特產發展服務中心申報的「中益蜂蜜」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正式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成為石柱縣繼「石柱黃連、石柱長毛兔、倒流水豆腐乾、石柱金音石硯」之後第五個國家地理標誌。什麼是地理標誌商標?
  • 中國上海國際地理標誌產品博覽會定於5月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召開
    由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供銷合作行業分會聯合主辦,上海高登商業展覽有限公司承辦的「2021中國(上海)國際地理標誌產品博覽會」(簡稱:地理標誌展)定於2021年05月06日-08日在上海-虹橋國家會展中心召開。
  • 河北邯鄲2020年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8個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近年來,河北省邯鄲市市場監管局大力推進地理標誌品牌培育工作,2020年全市新增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8個。在推進工作中,廣泛宣傳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認定扶持政策和重大意義,引導樹立品牌發展意識,強化分類指導,實施重點培育,對申報企業產品開展「一對一」精準幫扶,切實解決註冊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著力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品牌。
  • 「2020知交會」預告|15日舉行「地理標誌貿易高峰論壇」
    11月14晚間,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由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廣東省商務廳主辦,廣東省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北京海中智慧財產權諮詢有限公司、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研究院組織的「地理標誌貿易高峰論壇」將於2020年11月15日14:00在廣州開發區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中心正式舉行。
  • 紅星美羚羊奶粉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2006年,富平羊奶粉被授予「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業內有言「陝西羊奶看富平」。依託富平資源優勢,紅星美羚是國內最早生產羊奶粉的企業,打造了集一產飼草種植、奶山羊養殖、良種繁育,二產產品研發生產,三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體系,被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20年,紅星美羚推出以「富平羊奶粉」命名的產品。
  • 廣州增城區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和保護工作站授牌運營
    廣州增城區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和保護工作站授牌(央廣網發)央廣網廣州11月20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黃梓健)19日上午,由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指導,廣州市增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組織,廣州市華學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主辦的增城區重點產業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和保護工作站
  • 民勤縣加快地理標誌商標品牌建設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曹立萍)民勤甘草、民勤蜜瓜、民勤羊肉……近年來,民勤縣加快地理標誌產業化、品牌化運作,積極發揮地理標誌商標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變。其中,中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3件,省著名商標18件,涉及農產品註冊商標817件,佔全縣有效商標總量的73.3%。民勤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到企業調研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
  • 蘇州吳中區「東山白沙枇杷」被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近日,「東山白沙枇杷」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近日,「東山白沙枇杷」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成為吳中區繼洞庭山碧螺春、東山湖羊、吳中大米後的第四件地理標誌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