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每個國家都有行政劃分,除了基本的行政區劃外,還有一種區域的劃分,比如中國,雖然有著省、市、縣等行政區劃,但也有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南地區等傳統的劃分。
日本也一樣,日本現在把全國分為47個行政單位,包括了43個縣,1個都(東京都),一個道(北海道),2個府(京都府,大阪府)。而且和我國一樣,日本也有傳統區域的劃分,叫「XX地方」,這裡的「地方」就是我國「地區」的概念。比如東北、關東、中部等幾個地方,而這些地方當中有一個卻叫「中國」。那麼,它和我國有什麼關係呢?
日本「中國地方」,是日本本州島西部的山陽道、山陰道兩個地區的合稱,包含鳥取縣、島根縣、岡山縣、廣島縣、山口縣等5個縣。日本的縣其實是一級行政單位,和我們的省屬於同一級別。這個地方總面積31,917.37平方公裡、人口約771.8萬人。
然而此「中國」卻非彼「中國」,在日語裡這是「國之中央」的意思。可日本這「中國地方」的名稱到底是怎麼取得?看地圖這個地方也並不是位於日本的中央。然而日語當中對於我國的稱呼也是「中國」這兩個漢字,如何區分二者呢?
這個名稱其實還真的有很長的歷史,要追溯到公元10世紀,也就是唐朝時期。當時日本仿照中國唐朝方法,將日本全國分為五畿七道共六十八國,按照人口多少劃分為大國、上國、中國、和下國,並以當時的首都京都為中心,根據距離遠近將國土命名為近國、中國、遠國,而本州島西部地區由於距離首都距離不近也不遠,所以被稱作中國。
當時唐朝不叫中國,在古代日本對中國的叫法多以朝代命名,比如大唐、清國等等,所以當時並不存在爭議。但到新中國成立後,中國越來越強大,日本「中國地區」的名字就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了。
近年來,為了避免和我國混淆,日本人往往把5個縣中的岡山、廣島和山口稱作「山陽」,而島根和鳥取稱為「山陰」,合起來叫山陰山陽地區,以此來代替「中國」地區的稱呼。而且日本人也對「中國」這個叫法加以區分,常常特地加上「地方」以示區分。所以現在在日本,「中國」一詞也幾乎完全取代中國地方,演變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可見,日本的「中國地方」和我們的中國沒有任何的關係。不過,由於這個地方位於西南,地理上和東亞大陸比較接近,所以古代和中國交流頻繁,中古時期,這裡因戰亂較少,而成為當時日本除了京都之外,對唐朝模仿最多的地區。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