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列裝機械外骨骼,高原崎嶇山路健步如飛,印軍默默選擇撤離

2020-12-12 排頭觀察

據俄塔斯社12月10日報導,近日央視公布了這樣一條消息,我軍駐紮在海拔5000米的某師一線官兵已經開始在日常生活和訓練中使用單兵外骨骼。這款單兵外骨骼無需使用電源,能夠讓佩戴者負重大幅度增加,還能夠在高原山路上健步如飛。

海拔5000米以上的阿里邊境一線,某師官兵開始使用單兵外骨骼運送物資。高原上缺氧,日常巡邏和用背負的方式運送物資都會消耗大量的體力。據介紹某師官兵使用上這款單兵外骨骼後,大約能夠背負70公斤物資,並且不行速度4.5公裡每小時。通過特殊的結構設計可以將背負的物資重量轉移到地面,官兵們一次能夠攜帶更多的物資,並且行走起來也不覺得累。另外今年8月份,軍隊組織的衛生後勤集訓上,同樣出現了單兵外骨骼,女衛生兵使用外骨骼裝備後,能夠化身大力士,背起傷病員跑起來。

人們最理想的是有動力的外骨骼裝甲,但是當前電池沒有取得突破之前,並不實用。無動力的單兵外骨骼額更加的實用。單兵外骨骼通過結構設計將背負的物資重量直接傳導到地面,減輕對士兵的腰部、肩部和腿部的壓力。兵器集團202所開發的外骨骼能夠讓穿戴者背負35公斤、或者搬運50公斤的物資,平地步行的速度依然達到4.5公裡。數據顯示穿上單兵外骨骼後,人體能夠承受70公斤重物,行走時肩部承受的重量減少30%,站立時肩部減重50%,膝關節得到最大主力10Nm,並且不影響做各種靈活的戰術動作。

這一段視頻令印軍指揮官看的目瞪口呆,因為邊境印軍缺乏必要設施,很多設備都需要自己搬運,而在高原地區搬運更加困難。高原地區活動更加困難,平原地區氧氣含量20.95%左右,但是在5000米海拔上,含氧量只有12.95%,含氧量下降了8%。因此運送同樣的物資,在高原上要困難的多,人體的消耗要大得多。據統計,早高原上部署一名士兵,軍事物資的消耗量是平原地區的3到5倍。印度在前線部署了3.5萬名士兵,如果按照高原標準,就需要提供夠10萬人的物資,但是印度一側的基礎設施很落後,很多物資都需要人背上去,隨著降雪和氣溫下降,補給將越來越困難。目前印軍在班公湖部分地區的駐軍已經開始默默撤退。

我國是最大的工業化國家,2011年國內工業產值已經達到2.9萬億美元,超越了美方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國。並且我國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重工業和輕工業都非常完善,我國是最大的鋼鐵、水泥生產國。依託強大的工業實力,我國有能力開發和生產一些軍隊需要的裝備,單兵外骨骼只是其中之一。我們能夠自行生產先進的99A型主戰坦克、PCL-181榴彈炮、殲20隱身戰機。同時我國有先進的運輸系統,今年對峙發生後,位於湖北的軍隊可以快速通過鐵路機動的方式部署到高原上。印度與東方大國工業上的巨大差距決定了其軍隊根本不是我國的對手。

相關焦點

  • 大批機械外骨骼列裝一線部隊,邊境印軍面如死灰:這下更打不過了
    根據央視軍事在12月9日的報導,位於西藏阿里地區的邊防部隊,在海拔五千米的山高坡陡之地想要利用單兵運輸物資原本比較吃力,但是自從有了單兵機械外骨骼,邊防戰士進行物資運輸就方便多了。這種裝備原本在科幻片裡才能看到,但是現在它已經穿在了我們的士兵身上。
  • 機械外骨骼備受解放軍稱讚,印軍向白宮求助遭拒
    喜報稱,為解決西部邊境區域高海拔高寒環境下士兵「背不動、走不遠、走不快」的問題,陸軍於11月在全國範圍內優選多家單位參與外骨骼競標性採購,以大幅提升我軍高原山地綜合作戰能力。本次採購二〇八所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首批訂單,研究所用了不到20天的時間完成全部任務,並配發至一線部隊進行首次高原部隊試用。經過大量實戰化試用,二〇八所外骨骼獲得官兵一致好評。
  • 全新高原防寒靴列裝一線,將會讓解放軍飛踹入侵者更快更狠更給力
    此前在雙方肢體對決時,解放軍之所以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一樣獲得一邊倒的完勝,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身保暖和營養條件遠超過對手,加上訓練和意志優勢自然佔得先機。反觀印軍,長期被苦寒和營養不良折磨地反應遲緩體力虛弱,不是在對決中被對方三拳兩腳打倒,就是狼狽逃竄後體力不支最後凍死餓死在山谷裡。
  • 單兵外骨骼列裝我軍!海拔5000米這一幕真爽,印軍指揮官目瞪口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0日報導,東方大國開始將單兵外骨骼列裝部隊,尤其在邊界駐守的部隊,而其在海拔5000米的展示畫面令人看的酣暢淋漓,印軍指揮官直接目瞪口呆。機械外骨骼主要通過外部動力和機械動力系統,解決單兵作戰、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力量不夠、體力不支、速度不快等問題。在作戰方面,其主要圍繞敵後作戰、山地作戰、邊界巡邏、搶險救災等展開,在通用機動平臺無法到達、外部能源不足的條件使用,能夠依靠外骨骼提升單兵的負載機動能力,並且幫助士兵適應複雜環境,同時還能減輕長時間的行軍疲勞。
  • 好萊塢大片才有的道具,中國企業成功實現:單兵外骨骼列裝解放軍!
    央視軍事12月9日報導,近日西藏軍區邊防戰士身著單兵外骨骼向高原運輸物資的新聞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轟動。這種過去只存在於好萊塢大片才有的道具,中國企業現如今已經成功實現,時間節點早於美國和其它國家,遠遠領先全球。而伴隨著單兵外骨骼的列裝,解放軍西藏軍區的邊防戰士們在作戰中,也就實現了更為便利,更為快速的戰鬥服務。
  • 我邊防部隊裝備單兵外骨骼,武裝到牙齒!印軍還在為防寒服發愁
    央視軍事12月9日發布消息稱,海拔5000米,西藏阿里,山高坡陡,邊防戰士送物資有了新利器——單兵外骨骼。它可以幫助戰士背起一個成年人體重的物資,還能有效避免腰部和腿部損傷。此前,央視報導了解放軍在傷員救助中使用單兵外骨骼的案例。
  • 單兵外骨骼讓解放軍戰力倍增,印軍卻連防寒服都湊不齊
    就在日前,解放軍西藏邊防部隊,公開了單兵外骨骼裝備,使得單兵做戰力得到大大提升,單兵外骨骼究竟能給士兵帶來什麼?它能在未來戰場上發揮怎樣的作用?與此同時,為何對面的印度軍隊,如今連防寒服都湊不齊。在很多科幻動畫和遊戲作品中,各種高大威猛的機甲類武器都頗為搶眼,不過正要到三次元裡打造這種人形武器,人類現有的材料,動力武器等方面,都還遠未達到這種程度,不過換一種思維,把起點降低一些,現有的機械化輔助裝備,已經發展到相當成熟的地步,並開始投入應用,現在已經有很多機械化輔助作戰的裝備已經列裝,許多相關技術以發展相當成熟,並陸續投入應用,即單兵外骨骼。
  • 解放軍可千萬別打過來!印媒:印軍現在正常的巡邏作戰都做不到
    但是隨著這場對峙的持續,高原也進入了大雪封山的冬季,高原上惡劣的自然環境,就成了這10萬印軍最大的生存難題。有關注中印邊境雙方後勤的朋友都知道,印軍的後勤保障那是相當的「感人」!近日,印度媒體也是罕見地揭露了邊境印軍這一真實現狀,印軍在高原上過冬很難,每天都有非戰鬥減員!環球時報11月30日報導,《印度快報》網站近日詳細描述了印軍在所謂「拉達克」地區的現狀!
  • 5000米海拔疾行如閃電!解放軍外骨骼初顯神威,莫迪急令海外採購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15日報導,在5000米的海拔還能疾行如閃電,東方某大國軍隊的外骨骼初顯神威,印度一號人物緊急命令要從海外採購。自5月份開始,印度方面挑起了和東方某大國在邊界地區的對峙,持續到現在還沒有撤退的趨勢。為了應對對峙,雙方都在邊界地區進行了部署。
  • 邊防部隊裝備新款裝甲突擊車:可在高原馳騁,印軍輕武器無法打穿
    據環球時報11月17日報導,近日解放軍西藏軍區列裝了一批新型輪式裝甲突擊車。這種新款輪式突擊車名為"CSK-181",屬於第三代"猛士"突擊車。而這支部隊原先裝備的"山貓"突擊車則被調往了別處。媒體認為,換裝新型車輛並不代表著山貓突擊車的能力受到了解放軍的質疑,而是解放軍這支部隊的狀態將得到改變。以前,裝備山貓突擊車的都是"山地打擊旅",而換裝CSK-181裝甲突擊車後,這支部隊將轉型成為"輕型高機動突擊部隊",僅僅只是載具的更換,卻代表了兩種發展方向。CSK-181裝甲突擊車是一款針對高原氣候環境而作出調整的新型作戰車。
  • 第三代猛士突擊車列裝高原部隊,一天可機動上千公裡,印軍很羨慕
    近日外媒報導稱,解放軍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地區部署了一批全新的武器,這些武器不僅外形很是炫酷,而且科技含量非常高。關於這批全新武器,官方媒體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這批全新武器就是越野突擊車"猛士"戰車。
  • 大批機械外骨骼運抵西部高原,邊境印軍心態崩潰:這下更打不過了
    ,並在不久之前已經大量裝備部隊,首批使用外骨骼裝備的部隊將會是西部高原某部。為了應對高原地區的嚴寒環境,整個外骨骼沒有採用任何塑料材料,而是採用的新型複合材料,不僅重量很輕,而且強度非常大,即使遭到碰撞也不容易損害。記者穿戴這種外骨骼進行了體驗,在負重25公斤的情況下依然可以非常輕鬆的奔跑甚至攀爬,而且感覺遊刃有餘。
  • 未來「機甲戰士」或成現實,解放軍仿生外骨骼機甲
    近幾年,仿生外骨骼一直是世界各國研究的熱點,各國都期望能早日研究出適用於實戰和各方面性能均較優的外骨骼系統,讓士兵都變成能在未來沙場上馳騁的「機甲戰士」。相信大家在很多電影裡面都看到過非常超炫的「機甲戰士」,如《鋼鐵俠》、《機械戰警》、《阿凡達》及《明日邊緣》等。
  • 印媒自吹印軍軍力保障厲害,而解放軍不適應高海拔部署
    【解放軍和武警部隊都具有寒區部署經驗】一位印軍官員說:「低溫和嚴寒因素已開始成為巨大的挑戰。整個冬季,溫度將會降至零以下40-50度。」【印度媒體發布的班公湖地區中印軍事對峙部署情況】事實上,印媒其實已經有所意識到當面的解放軍擁有良好越冬設施,文中提到「中國已經開始建立由健身中心和圖書館組成的休閒設施」,不知道印軍自己是否具備這樣的設施?
  • 印軍「生擒解放軍、一打十逆襲」
    解放軍安排湖景營區避寒,但印度媒體報導稱「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已向印度政府申請撤離前線,原因是太冷撐不住了!不過,印度「寶萊塢」電影卻熱情似火,近日開拍一部徒手生擒解放軍的電影,劇情十分誇張。據媒體《新民晚報》指出,印度寶萊塢影片《加勒萬河谷》於7月宣布開拍,主要聚焦今年6月中印邊境士兵出現流血衝突場面,此前一天,印度總理莫迪突訪距對峙地區不遠的列城,為印軍打氣。
  • 機械外骨骼大量配發給解放軍,讓人瞬間變成「超級戰士」
    機械外骨骼是一種通過穿戴將人體與機械並聯在一起的裝置,它在像人體骨骼一樣對人體起到支撐和保護作用的同時也可輔助人體進行運動。而目前解放軍已經大量裝備了多款機械外骨骼。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青藏高原的寒冬已經來臨,我們不妨來個中印兩軍的戰略運輸能力大比拼。 翻看電子地圖,從喀喇崑崙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一線,無疑是一堵牆,從印度平原仰望中國的青藏高原,就是在「翻牆」。這堵牆緊挨著的,是遼闊的青藏高原。 從印度平原到達所謂「拉達克地區」,目前只有「列城-斯利那加」和「列城-馬利納」兩條戰略運輸線。
  • 邊境解放軍身穿「外骨骼」運輸 網友大讚
    於是外骨骼技術的研發受到人們的重視,美國在2000年開始率先研製,並且列裝地面部隊。不過,十分重視陸軍的中國在研發速度上也是緊隨其後。圖為「外骨骼」技術「外骨骼」已成邊境解放軍「日常」裝備央視軍事網絡平臺12月9日報導,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西藏阿里邊境地區的解放軍一線官兵們開始在日常訓練中使用一種「未來」裝備—單兵外骨骼,據稱,官兵們使用這套系統可以背負一個成年人體重的物資!
  • 解放軍第一代單兵外骨骼曝光,網友感嘆:進入「機甲時代」
    解放軍第一代單兵外骨骼曝光,網友感嘆:進入「機甲時代」一直以來,機械外骨骼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各國也針對這方面有過很多的設想,比如說俄羅斯和美國,都曾在單兵外骨骼領域花費了很大的功夫。甚至美國的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HULC單兵外骨骼一度成為行業的「領頭羊」,而近日,中國第一代單兵無源外骨骼裝備也正式亮相,再次刷新人們的傳統認知。
  • 解放軍山地重型機械化合成部隊亮相,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
    公開的新聞照片披露了西藏軍區最近列裝的一系列新型主戰裝備,包括15式輕型主戰坦克、300毫米遠程火箭炮、直-20多用途直升機、紅旗-16野戰防空系統、猛士系列裝甲突擊車等,結合以往的報導,還有更多裝備未能展示,但已經列裝,比如新型155毫米車載榴彈炮、新型戰場指揮、信息、偵察、電子對抗等輔助作戰系統。這些裝備單獨拎出來,網友們並不陌生,但是組合在一起,再聯繫高原山地環境,意義就顯得非同一般。